林琳
(湛江市规划勘测设计院)
社区是城市治理的基本单元。对老旧小区进行改造是近年来的重大民生工程,惠民生、扩内需,对推动城市品质提升和城市开发建设方式转型、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参与式设计是鼓励所有收益人共同参与、评估、设计与开发的规划和决策活动。由社区规划工作者邀请公众参加社区空间设计方案,通过调研分析、实地访谈、方案解读、意见反馈等方式,增加公众的发言权和提高行动力,共同创造更稳定和和谐的社区环境。
数据平台是利用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先进的技术,通过数据分析的手段寻求合适的配套经济服务形态,在社区中营造适合多元群体生活使用的高效利用空间。当前,我国推进数字化转型,为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致力打造智慧社区服务平台,提升社区服务的精准化和精细化。?
经相关案例分析,参与式设计主要借助社区资源地图绘制、日常轨迹记录、社区印象地图、愿景设想蓝图等方法收集公众的生活环境的诉求,或通过共同撰写社区地方杂志、创办邻里市集、开设社区共享空间等方式,将对社区生活的设想融入读物或活动里,以便规划配置尺度适宜、舒适的生活空间[1]。
在台北设置的社区规划师驻地计划[2],核心思想是将社区私有空间公共化,使用少量经费打通社区的闲置空间节点,吸引更多社区参与者,活跃居民生活氛围。从倡议、生活、生态、产业等多方面发掘社会资源,用低成本从社区营造发展到全面实施城市更新。
受一些因素影响,参与式设计在我国开展存在一定局限性。我国社区日常管理和维护大多是聘请第三方公司来进行,物业公司宗旨是服务全体业主,但实际上业主公共空间的管理参与权并没有真正落实。
社区基层治理的工作需要讲究效率和管理,参与式设计需要反复沟通和协商,需要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对开发商而言,整个项目时间周期是有限的,为追求效率和快速呈现效果,在项目决策和设计调研阶段并没有充分征求居民意愿,参与渠道通畅度不够,居民的参与积极性较低,公众参与很容易流于形式。
居民认领公共职责的方法也不那么容易被接受[1],或者与习惯和文化有关,对参与式设计中的一些工具尝试意愿较低,如参与式设计的工具需要一定的操作技能,较难在短时间内迅速学会,而且出于自我保护的原因,也担心个人隐私在无意中泄露。
在自媒体时代的高速发展中,仅依靠传统的参与性设计方法,工作效率低,被动性较大,工作周期长。伴随微信小程序、公众号以及各类APP软件的广泛使用,社区规划参与式数据平台的构建不仅能人性化地满足各方需求,而且也逐渐能被大部分民众所接受。
在开展参与式平台设计时,应该设计多方参与端口,满足信息交流功能,同时也实现社区规划全过程信息展示。邀请政府部门共同参与社区规划工作,并给予政策支持。随着用户使用频率的增加,社区规划的主动参与性也增强了。该平台能够有效降低人力和物力成本,群众无需亲临工程现场,通过电子图像等方法即可参与。社区工作者从数据平台获取电子信息更加便捷,提高了数据整理与保存效率,降低了数据录入错误的概率。
1)论坛形式的社区服务平台
主要是地产开发商为其所开发的地产服务的社区平台,板块内容主要包括生活指南、教育、地产等交流和交易平台,但缺少对空间环境的评价板块。
2)圆桌议事平台公众号
主要为政府社区基层治理协商议事平台。在社区居民中选举议事委员,作为居委会的有益补充。
3)公益性文化宣传平台
主要为民间组织,以公众号、论坛、APP的形式,打造数据信息共享平台。多应用于历史文化街区保护等领域,主要板块有公益性的文化活动、特色文化宣传、街区保护案例、改造建议等。
社区营造建设是一项综合性强的工程项目,对工程规模的预判、认知和风险评估和项目后续规划、建设、运营有重要的意义。
从前期试点城市的实践经验分析,单独一个居住小区进行改造,改造局限性大,治标不治本,且中心城区的老旧小区大多土地资源紧张,闲置空间零碎,难以增设社区必要的公共服务设施,因此需要通过统筹相邻社区或通过街区联动改造,实现公共空间、公共服务设施的共建共享。
而这需要对一定范围内的各社区现状有较为系统的了解,通过参与式设计数据平台汇总居民诉求并进行归类,可以有效获得“公众最喜爱”、“最需要”、“使用效益最高”等基础数据,对社区资源、潜力价值和存在问题进行初期研判[3],有利于对项目风险的预估和效益的评价,使社区规划更准确、科学和可行。
传统的规划方案制定存在草案公示等重要环节,往往采用政府官网公示或现场粘贴公示牌的方式进行,并要求实名反馈规划意见。这种方式过于注重专业性而忽略了贴近生活,而普通老百姓一来缺少相关专业知识看不懂公示内容,二来除非真正侵犯了公民自身利益,否则不会主动参与评估规划方案。这对社区营造项目而言,想为公众量身定制规划方案将难以实现。
社区参与式数据平台的构建侧重对贴近居民生活的节点进行探讨,如通过整体模型和节点效果向社区居民阐述、解说社区重要停留点、开放空间和重要行动路径的设计要素,同时提供社区居民自由交流讨论的平台,从而落实到规划整体氛围营造和空间细节的设计,最后形成“社区居民协商自治、驻区单位共建共治、社会组织融入联治”的治理体系[4]。
搭建社区网络化服务管理平台,是社区参与式数据平台的重要板块内容。按照网络划分的方式整合公共服务资源,对社区网络内的居民进行便捷化、多元化、个性化的服务,如在地图上可以标注各种问题隐患、矛盾纠纷等,然后结合定位数据、视频监控系统,实现对重点问题的监控,及时杜绝安全隐患,实现社会服务“零距离”、社会管理“全覆盖”、居民诉求“全响应”。
从基层治理的层面,资源数字化、管理精细化、服务人性化、组织高效化的社区工作运作模式可为基层共治建立科学有效的监督考核机制,也可以在参与式数据平台上构建跨学科的咨询平台,或者组建社区网上学堂,对社区居民进行再培训,挖掘社区能人,提高居民综合素质、促进邻里交往。
大数据的发展带动了建筑规划领域的全面改革,传统规划方式逐渐转变为以数据分析为主的现代规划模式。现阶段我国的社区参与式数据平台尚在起步阶段,需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在社区开展这种基层社会治理的创新实践,有助于激发社会活力,促进公众参与,探索政府治理和社会自我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的方式,促进城市规划的合理性,满足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