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祁门县山林保护措施对当代林业生态建设的启示

2021-03-30 01:35:27
江苏林业科技 2021年6期
关键词:祁门护林营林

方 斌

(祁门县林业局,安徽 黄山 245600)

祁门县现有森林面积1.838×105hm2,活立木总蓄积1.645×107m3,森林覆盖率88.64%[1],是安徽省森林资源大县。丰饶的森林与优越的自然条件有关,更因该县自古隶属徽州,而古徽州作为一个宗族社会,植树造林、保持生态平衡是徽州山区宗族的一大社会责任和功能[2],特别是该县一些传统的山林保护措施,对促进当代森林资源增长起到重要作用。

有关专家对徽州现存的明清时期碑刻进行过大量调查,对碑文中凡涉及森林生态保护的内容给予了充分的关注和阐发。本人通过实地走访、调查和收集等工作,对祁门境内现存的部分清代涉及山林保护的碑文进行了认真考察,并据此查阅了相关文献,对具体的相关措施进行了归纳、分析,并结合当前林业生态建设形势,提出了对生态保护有益的启示性措施。

1 清代保护措施

1.1 成立养山会

早在嘉靖二十六年,祁门三四都候潭、桃墅、灵山口、楚溪、柯里(岭)等村落,就成立了护林约会,订立了护林习惯法……并规定了各家编篱笆,只许采荆棘杂柴黄荻杂竹,不许砍苗本[3]等一系列护林的详细措施;嘉庆十九年,祁门箬溪王履和堂养山会规定“兴山之后,各家秩丁必须谨慎野火。倘有不测,无论故诬,公同将火路查明”[4]。养山会作为一种民约形式,通过徽州传统的宗族势力,经“由大家联名具状赴县陈告,由知县告示印钤”后,为官府认定,来提高养山会所制定护林条文的约束力。《嘉庆二年正月祁门环砂村告示及十一月永禁文书》则立养山合墨文约[5],明确出拚费用、分成、界止以及违约后的处罚等详细条约。养山会这样较为完善的护林组织,是祁门县森林资源得以持续增长的重要保障。

1.2 驱逐棚民

清代中叶以后,北部安庆府和南部江西省棚民大规模进入徽州山区[5],无序开垦山林,种植苞芦(玉米)。祁门箬坑榉根岭徽池古道残碑《奉宪示禁》中记载:“图砍材木之森森,复见负来荷锄,竞种苞芦之亟亟,不思砍绝荫翳,行客心伤,挖陷倾崩,道途日损”“徽民聚族而居,方外之人无隙可入……今则拉亲扯故,入村穿巷,族中吉凶报赛,异服异言者公然挨挤,规模不肃,为害七也”[6]。棚民入徽开垦山林种苞芦,不仅造成水土流失,毁坏道路,危害当地生态,而且损害整个“族内根本”的财产权,自然遭到乡绅们强烈排斥与驱逐。

1.3 科学营林

箬坑乡伦坑村敬敷堂鑲嵌于墻壁上的《道光五年六月初六日奉宪严禁》碑文记载:“窃以树木为十年之计与山重百世之规,故约有明条,宜敦法守乎宗祖……禁种笣芦兴养苗木。有山业者种十余年蓄养成材,可登货殖之书;无山业者书一二日苦辛采樵,亦备家人之给,无问富贵俱沾利……”。依据培育周期指出,无论有无山业者通过十年养护,前者可成材货殖,后者可采樵;从采伐季节指出,“坐使有用山林斧斤不时而横入,遂令滋生物产槎蘖不萌于高冈,生等目击心伤……将见仲冬、仲夏斩伐,鲜胜用之。夏植阴植阳生,长具向荣之象……”。阐述不按季节砍伐林木,森林衰败成为必然。无论是“十年树木”符合林木生长规律,还是树木采伐、苗木培植,都必须按照季节时令之律,才能保证森林的永续利用。这是朴素的科学营林思想,亦是顺应自然、改造自然的发展观。

1.4 惩罚教育

1.4.1 罚戏 罚戏是徽州民间寓教于乐的一种常见宣传教育方式。历口镇环砂村叙伦堂立的《嘉庆二年十一月永禁碑》记载:“纵火挖桩,在所必禁;松、杉二木,在所必蓄。违者,罚戏一台……”渚口乡滩下的《道光十八年仲秋月永禁碑》记载:“一禁:公私兴养松杉、杂木、苗竹以及春笋、五谷、菜蔬并收桐子、采摘茶子一切等项,家外人等,概行禁止,毋许入山,以防弊卖偷窃。如违,罚戏壹台……”用“罚戏”这样的手段来维护村规民约,可以说是徽州独有的一种文化现象,比一些地方所实行的酷刑,其人道的内核更是熠熠生辉[7]。

1.4.2 禀报官府 环砂村《嘉庆二年十一月永禁碑》最后有“倘敢故违,许业主人等协合地保查明,赴县具禀,以凭拿究,决不姑宽……”。伦坑敬敷堂“奉宪严禁”也有“……如敢故违,许即指名禀县差提究处,决不宽贷”。而榉根岭《奉宪示禁》最后强调的后果是“嗣后,务当恪遵示禁,毋得图砍树木,擅种苞芦。如敢故违,复蹈前辙,许业主指名禀究咎。本县言出法随,决不姑宽。各宜凛遵毋违”。区别在于两前者是宗族意志、民约性质,如违需报官处理,而后者则直接由官方奉宪颁布。

1.4.3 逐出族群 伦坑敬敷堂的《同治十二年六月初七日加禁合文》中记载“……今合族公议,复立加禁合文,所有七保合境山场、田地、房屋、店宇一切业产,无论公业、已业,谨遵祖规,秩下概不准出卖押典与境外。如违,责令本家赎回,仍将本人逐出祠外,决不姑宽。今公立加禁合文,一样拾纸,各收壹纸,子子孙孙永远存照”,秩下族人具名示遵。在徽州宗族社会里,被逐出族群无疑是最为严重的处罚手段了,这种保持种族纯洁性的方法,有效地维护着传统的社会模式[8],反映出稳定山林产权关系是涉及整个宗族的大事。

2 启示

2.1 成立民间护林组织

古代依靠宗族力量成立养山会等民间护林组织,架构清晰,措施具体,富有实效。传统的宗族势力式微后,民间护林组织也基本消亡。当前我国已建立相对完整的护林管理体系,自然保护区、国有林场等单位配备专职护林员,乡镇有公益林和生态林两类兼职护林员。但预防和应对森林火灾等突发性事件,仅靠以上专业护林队伍仍远远不够,需更多群众参与。借鉴传统形式,可以组建民间护林组织,增强民间护林力量,与现有专、兼职队伍一起,共同构筑成完整的护林网络,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9],切实维护林业生态安全。

2.2 控制水土流失

清代祁门驱逐棚民,有效地避免了“竞种苞芦”而造成的“挖陷倾崩,道途日损”。当前,人们在陡坡上开挖山林,种植茶叶,也会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如何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同时,大力发展林区经济,是山区普遍面临的问题。当代虽无须驱逐棚民来避免水土流失,但在林业生产过程中,也需强化环保意识,严格按照生态红线相关规定,实行分类管控;避免大建设、大开发思维,利用森林资源,适度发展旅游和林下经济,落实水土保持措施,将地方产业与森林保护相结合,促进林区环境和经济协调发展。

2.3 坚持科学营林

清代祁门朴素的科学营林观还只是停留在培育周期和采伐季节层面上,而现代林业发展不仅有“法正林”“近自然林”等理论突破和实践经验,而且大量的林业科技成果也得以推广应用。特别是随着中央对生态文明建设的高度重视,林业历史任务和功能定位也发生了巨变,森林的生态价值得以体现,森林对我国实现“碳中和”目标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面对新形势下林业的发展,要加强对广大科技人员的业务培训,既要做好种苗培育等基础性工作,又要紧跟“智慧林业”等前沿科技步伐,改变“重栽轻管”的传统营林观念和刀耕火种的落后生产方式,实现森林的高质量发展。

2.4 传承教育形式

2.4.1 罚戏 清代的祁门罚戏,既让违禁者在经济上受到重大损失,又以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来扩大惩戒影响。其实,对尚未构成犯罪者进行处罚,形式上仍可沿袭鸣锣致歉、罚戏、罚酒和罚植等传统教育方式;也可通过张贴悔过书、罚电影等惩罚形式进行教育。利用好惩罚的恒久和流变2种不同特性[7],使保护山林的传统世代相传。

2.4.2 法办 与古代的人治社会,禀报官府指望“青天老爷”为民作主不同,法制社会一切以法律为准绳。对于情节较轻的毁林行为,通过报警立案,由林业执法人员实地调查,按法规给予行政处罚。对情节严重的案件移交公交机关侦察,由检察和审判机关按法律程序提请诉讼宣判惩罚。

2.4.3 家族管理 作为最严厉的逐出族群惩罚方式,逐出族群随着宗族制度的瓦解,虽已不复存在,但对于祁门这种具有厚重文化沉淀又相对封闭的山区,少数村庄可利用家族里德高望重的族老,或是事业有成、具相当影响力的族内人物,来倡导保护生态环境,以乡约形式来规范群众日常林区生产和野外用火行为,减少各类成本[10]。利用可能的宗族影响来传承好山林保护传统文化,可以促进乡村振兴中的文化振兴和生态振兴2项建设任务。

3 小结

在当前林业生态建设过程中,可借鉴古代一些传统做法:在组织形式上通过乡规民约组建民间义务护林组织,以应对突发灾害和维护林区秩序;在经营生产过程中提高科技营林水平,减少水土流失;在宣传教育上沿用罚戏等惩戒方式,切实提高广大群众生态保护意识。

猜你喜欢
祁门护林营林
逆行而上 护林为民——宜兴市森林消防大队护航平安二三事
营林技术在森林病虫害防治中的应用
广东蚕业(2019年3期)2019-05-14 05:36:34
营林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现代园艺(2018年3期)2018-02-10 05:18:43
论营林防火是森林防火的基本对策
现代园艺(2017年13期)2018-01-19 02:28:51
祁门红茶文化发展的几点建议
祁门傩舞的开展现状与对策研究
——基于全民健身视角*
体育科技(2016年5期)2016-08-10 09:51:11
理学、商业与宗族——祁门韩楚二溪汪氏研究
基于GIS的林场营林管理信息系统研建
仿生蜻蜓护林机
科学启蒙(2016年2期)2016-03-02 12:03:41
族谱撰修与宗祧承继——以祁门高塘王氏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