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国胜,黄贤龙,李晓晖
(天津地热勘查开发设计院,天津 300250)
为了治理雾霾、建设美丽天津,清洁能源的需求与日俱增。地热资源作为一种可再生清洁能源,可直接用于冬季供热,减少因传统燃料供热而产生的大气污染,改善生态环境。奥陶系是天津地区揭露基岩后钻遇的第一个基岩热储层,出水量大且具有较好的回灌能力,因其埋藏浅、钻探成本低而受到投资方的青睐,但由于该热储层的赋水性极不均匀,导致施工风险极高,凿井成功率偏低。对于天津地区奥陶系储层发育特征方面的研究,天津地质工作者曾通过岩溶机理、钻井岩石特征和区域构造条件,结合室内镜下鉴定,分析研究了市区及其附近奥陶系成储的控制条件[1],大港油田也对奥陶系岩溶储层发育的控制因素进行了研究[2]。但是天津地区奥陶系热储层的赋水性究竟如何分布,尚没有做过系统研究。本文综合分析了大量地热钻孔、物探测井、岩屑测试、降压试验等资料,对天津地区奥陶系热储赋水规律进行系统研究,为本区奥陶系井位的确定及其资源评价提供科学依据。
天津地区地处Ⅰ级构造单元华北地台北缘,以宁河-宝坻断裂为界分为北区和南区。北区属II级构造单元燕山台褶带,南区属II级构造单元华北断坳区。天津地区的南区和北区地质构造特征具有明显的差异。北区为山区,主要发育古生界及中新元古界地层。构造线主体呈东西(EW)向,断裂以东西向为主导;南区为平原区,地层发育齐全,是中、新生代断陷、坳陷盆地。区内Ⅲ级构造单元由西向东依次为冀中坳陷、沧县隆起和黄骅坳陷。隆起和坳陷的延伸方向和较大断裂的走向均呈北北东(NNE)向,形成雁行式相间排列的构造格局(见图1)。区内影响较大的断裂主要有北北东向的天津断裂、沧东断裂和北西西向的宁河宝坻断裂、汉沽断裂、海河断裂等。
图1 区域地质构造特征
除缺失上奥陶统至下石炭统及古近系古新统以外,本区地层从太古界至新生界均有分布。北部山区除有部分第四系覆盖外,主要出露中、新元古界长城系、蓟县系、待建系和青白口系地层。在南部广大平原区,根据钻孔揭露,主要发育新生界第四系、新近系和古近系,中生界白垩系、侏罗系和三叠系,古生界二叠系、石炭系、奥陶系和寒武系,中新元古界青白口系和蓟县系[3]。
奥陶系在冀中坳陷和黄骅坳陷埋藏深度大,一般大于4 000 m,目前尚无地热钻孔揭露。奥陶系在沧县隆起区平面上呈带状或块状分布,在背斜核部和凸起高部位缺失,地层总体从东南往西北方向逐渐加厚。本区奥陶系自下而上由冶里组、亮甲山组、北庵庄组、马家沟组和峰峰组组成,各组岩性特征[4][5]如下:
冶里组:岩性由灰色厚层、中厚层状灰岩夹少量砾屑灰岩,有时夹有很薄的(经常是十几厘米)黄绿色页岩。
亮甲山组:岩性为灰色含燧石结核灰岩、白云岩夹少量砾屑灰岩,顶界与北庵庄组底部薄板状白云岩或角砾状灰岩呈平行不整合接触。
北庵庄组:岩性为灰色中厚层-巨厚层(夹薄层)的泥晶云质灰岩、泥晶泥质灰岩夹灰色中厚层泥晶钙质白云岩及角砾状灰岩、角砾状白云岩。
马家沟组:岩性为灰色厚层-巨厚层泥晶灰岩、泥晶云质灰岩夹白云岩、角砾状灰岩、角砾状白云岩。
峰峰组:岩性以灰岩为主,夹薄层泥岩、泥质灰岩,下部见白云质灰岩。该地层在本区分布范围较小,仅在白塘口凹陷、大城凸起等相对低洼处有部分残存,残存厚度约100 m左右。
通过相关理论研究[6][7]和众多钻井实践表明,深部奥陶系碳酸盐岩岩溶发育主要受岩性、地质构造、风化淋滤时间和地下水动力条件等因素的影响。从深部岩溶的发育过程分析,岩性因素是基础,构造和水动力条件是关键。
岩溶发育的过程主要是水对可溶性岩石的溶蚀过程。研究表明,可溶性岩石的化学成分、矿物成分等对岩溶发育速度、发育程度和发育特征有明显的影响[8]。天津地区奥陶系为大套碳酸盐岩,以厚层灰岩为主,夹薄层白云岩、白云质灰岩,为岩溶的发育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条件。受构造运动的影响,本区奥陶系岩性垂向上存在一定的差异。以往研究成果表明:亮甲山组白云质含量最高,岩性以白云岩为主;向上至马家沟组白云质含量明显降低,岩性以厚层灰岩、白云质灰岩为主[3]。而从奥陶系岩溶裂隙垂向分布图(图2)可以看出,无论凹陷区还是凸起区,都是马家沟组、北庵庄组岩溶裂隙最为发育,亮甲山组和冶里组岩溶裂隙相对较差。
图2 天津市奥陶系岩溶裂隙垂向分布图
综上结果表明:就天津地区的奥陶系碳酸盐岩而言,马家沟组和北庵庄组的纯灰岩比冶里-亮甲山组的白云岩、白云质灰岩岩溶裂隙发育,岩溶主要沿着厚层纯灰岩发育。分析认为纯灰岩的CaO含量高,其溶蚀速率大于白云岩、白云质灰岩。此外,泥质含量的增加会增强碳酸盐岩的韧性和降低其溶蚀速度,影响岩溶裂隙发育。
2.2.1 断裂
断裂附近有利于岩溶发育,这主要是由于断裂附近往往有裂隙相伴生,断裂和裂隙都是地下水进入可溶岩的重要通道。一般来说,张性断裂对裂隙影响较弱,但断裂带裂隙通常比较发育,其次是扭性断裂和压性断裂,压扭性断裂对裂隙的影响最大[9];天津地区在中生代末燕山运动产生的许多压性逆断裂,经过新生代喜山运动的改造都变为张性正断裂[10]。位于海河断裂带的七眼奥陶系地热井(DL-66、HD-29、HD-29B、HD-39、HD-39B、SR23D、SR24D)中大部分具有泥浆大漏甚至大漏不返的现象,反映了断裂带岩溶发育的特征。位于天津断裂附近的西青区社会山1、2号井分别从2 350 m、2 638 m开始漏失,漏速达20 m3/h,岩溶比较发育且发育深度大,而远离天津断裂的西青际华地热井奥陶系无漏失,抽水干眼,不出水,反映了离断裂越远、岩溶发育越弱的特征。
2.2.2 褶皱
岩层倾角陡缓程度不同,其受力机制不同,会对岩溶发育产生影响。研究区主要发育背斜构造,而且奥陶系均处于背斜的翼部。例如,山岭子背斜为一北东向的背斜,两翼陡缓不一,东南翼倾角稍陡(15°左右),除风化壳岩溶之外,其岩溶发育部位主要为距奥陶系顶100 m以下岩层,而西南翼倾角稍缓(10°左右),其岩溶发育部位主要为奥陶系顶部的风化壳(见图3)。以上数据表明陡倾岩层岩溶发育深度大于缓倾岩层,分析认为深部岩溶发育主要受褶皱的影响,陡倾岩层变形较强,有利于岩溶发育。
图3 山岭子背斜两翼奥陶系岩溶发育特征对比示意图
奥陶系上覆地层不同,其经历风化淋滤的时间也不相同。据以往研究成果及钻孔揭露,本区奥陶系上覆地层主要有:新近系、中生界或石炭-二叠系。上覆地层为石炭-二叠系的地区,其间缺失了晚奥陶至早石炭纪地层,经历风化淋滤的时间大约是1.2亿年;上覆地层为中生界的地区,其间缺失了晚奥陶至三叠纪地层,经历了两次以上的岩溶,风化淋滤时间大约是2.5亿年;上覆地层为新近系的地区,其间缺失了晚奥陶至古近纪地层,经历了三次以上岩溶,风化淋滤时间大约是4.2亿年[11]。
实际资料表明,奥陶系裸露时间越长,经受风化淋滤的时间也就越长,对奥陶系岩溶储层的发育越有利。
例如,钻探数据统计发现,上覆地层为新近系的奥陶系,在所钻的26眼井中,奥陶系出现放空、漏失的地热井24眼,占总井数的92.3%,漏失段主要位于距奥陶系顶板2~100 m深度范围内,单位产量达2.8~15.47 m3/h·m,表明裂隙、溶洞发育,地下水活跃;上覆地层为中生界的奥陶系,在所钻的8眼井中,奥陶系出现放空、漏失的地热井眼7,占总井数的87.5%,漏失段主要位于距奥陶系顶板3~100 m深度范围内,初始产量在30~135.1 m3/h之间,表明岩溶裂隙较为发育,地下水比较活跃;而上覆地层为石炭-二叠系的奥陶系,在所钻的29眼井中,奥陶系出现放空、漏失的地热井19眼,占总井数的65.5%,漏失段主要位于距奥陶系顶板100m深度以下,大部分地热井需要酸化增产,表明岩溶发育和裂隙连通程度较差,地下水活动比较缓慢。
岩溶垂向上,通常自上而下分为垂向渗滤带、水平径流带和深部潜流带。垂向渗滤带是水动力最活跃的地带,地表水通过节理、裂隙等垂直向下渗流,垂向溶蚀发育而水平方向缝洞连通性差是该带的最主要特征。水平径流带在潜水面之下,水流集中,水循环快,水平向水动力条件优越,主要发育大型岩溶管道系统。深部潜流带虽然也长期充满水,但流动极其缓慢,岩溶基本不发育[12][13]。
本区奥陶系岩溶裂隙在纵向上的分布与岩溶垂向分带密切相关,岩溶发育段主要分布在距离风化壳0~400 m的垂向渗滤带和水平径流带。
钻井资料显示,研究区钻遇奥陶系钻具放空和泥浆漏失主要发生在距不整合面400 m范围内(图4),放空幅度主要在0.3~2.5 m之间。反映地下存在未充填死的溶洞,其直径至少为0.3~2.5 m。泥浆漏失量为几十方到数百方,个别井达上千方,只进不出。以上资料表明,距离不整合面400 m范围内奥陶系岩溶储层发育,而且距不整合面越近,岩溶发育越强,50 m范围内主要发育风化壳岩溶,受垂直淋滤的影响,裂隙水平向连通性差。
图4 放空、漏失井数与距不整合面距离关系图
奥陶系岩溶的发育过程极其复杂,上述四个控制因素通常不是单独起作用,而是相互影响,相互叠加。通过综合分析,对重点研究区(沧县隆起)不同构造单元(王草庄凸起因缺乏相关资料,暂不进行分区)奥陶系的赋水性进行分区(见图5)。按单位涌水量的大小,本次奥陶系赋水性分区共分三个等级,分为赋水性较好(q>2 m3/h·m)、赋水性中等(1 图5 天津市重点地区奥陶系热储赋水性分区图 潘庄凸起:该区奥陶系上覆地层为新近系,埋深1 100~1 400 m。从成井资料和地质条件分析,该区奥陶系岩溶主要受埋藏条件控制,风化壳岩溶普遍发育,分析该区赋水性总体较好,但由于不同部位岩性和水动力条件不尽相同,因此其赋水性也存在一些差异。 白塘口凹陷:该区地质条件复杂,且不同部位差异较大。小韩庄次凸起岩溶条件与潘庄凸起类似,奥陶系岩溶主要受埋藏条件控制,分析其赋水性总体较好;海河断裂带附近奥陶系虽然上覆地层为石炭-二叠系,不利于岩溶发育,但受断裂影响,水动力条件良好,岩溶裂隙发育,分析其赋水性总体较好;而白塘口凹陷奥陶系上覆地层为石炭-二叠系,埋深大都超过2 500 m,水动力条件较弱,除断裂附近有岩溶发育外,预测该区赋水性总体较差。 双窑凸起:该区奥陶系岩溶主要受埋藏条件和构造控制。北部区域由东向西上覆地层依次为新近系、石炭-二叠系,受海河断裂和天津断裂的叠加影响,岩石破碎,岩溶较发育,赋水性较好;南部区域尚无钻孔控制,因其上覆地层为新近系,发育风化壳岩溶,预测其赋水性中等。 大城凸起:该区奥陶系上覆地层大部分为石炭-二叠系,普遍具有石炭-二叠系厚度大、奥陶系埋深大的特点。海河断裂以南,XQ-05井附近紧邻天津断裂,而且石炭-二叠系厚度薄,奥陶系埋藏浅,岩溶相对发育,赋水性中等,其它区域赋水性较差;海河断裂以北因缺乏相关资料,暂不进行分区。 (1)马家沟组、北庵庄组灰岩比冶里-亮甲山组白云岩、白云质灰岩岩溶发育,且泥质含量的增加不利于岩溶裂隙发育。 (2)对同一岩性而言,离断裂越近,岩溶裂隙越发育;岩层倾角越陡,越有利于深部岩溶发育。 (3)风化淋滤时间越长,越有利于岩溶储层发育。 (4)岩溶储层平面上主要沿大型断裂带和风化壳发育;岩溶储层垂向上主要发育在距不整合面400 m范围内,而且距不整合面越近,岩溶发育越强,50 m范围内主要发育风化壳岩溶。 (5)奥陶系赋水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间发育的裂隙和岩溶。通过大量钻探实践的综合分析表明,本区奥陶系热储赋水规律主要沿断裂和基岩凸起(上覆地层为新近系)分布。4 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