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德生
(辽宁省朝阳县畜牧技术推广站,辽宁 朝阳 122629)
多年来,我国人民日常餐桌的肉食主要就是猪肉,所以生猪饲养占畜牧业生产很大的比例。所以应该强化对生猪养殖科学管理及饲养技术的普及,从而提高保育猪的成活率,配合积极宣传相关疾病的综合防控措施,以有效提高饲养收益。
刚出生的仔猪机体内的消化器官仍然处于发育阶段,应该重点加以关注。仔猪出生的24h内要进行剪齿和断尾处理。为保证每只仔猪都能吮吸到母乳,一般都是将比较强壮的仔猪固定在末端乳头,而较瘦弱的仔猪固定在中间乳头,对体型最为瘦小的仔猪应该固定在前排乳头。同时要尽量保证仔猪能够吃到初乳,以有效改善仔猪机体的免疫力,提高其适应环境的能力以及抵抗外界疾病的能力。要重视给仔猪补充铁硒,通常新生仔猪每天应该补充大概7mg的铁元素,对出生3d的仔猪采取每只注射0.1%的亚硒酸钠-VE合剂0.5 mg的措施,并且在7d后再注射2次。如果母乳供应并不可以满足仔猪对营养的正常需求,就可以选择在4日龄的时候开始进行补饲。此外,还应该给新生仔猪按时的接种各类疫苗。通常45日龄是仔猪断奶的最佳时间,一般都是将仔猪采取隔离饲养的方式,持续3~5d,不断的将补奶次数逐渐减少,等到仔猪适应后再实行完全断奶操作。
选择的保育猪应该确保健康且强壮,最好是自繁自养的仔猪。在保育猪进栏之前应该进行彻底的消毒处理,包括生活的饲养舍以及生产用具,以有效避免因细菌滋生而造成舍内猪群感染传染病。还应该加强通风,保持舍内的环境卫生。由于保育猪的年龄比较小,还应该将保温措施落实到位,给其提供舒适的生活环境。临床生产中一般会选择傍晚对仔猪采取转栏及分群的操作,这样对保证仔猪情绪稳定比较有利。仔猪断奶时应该尽量不要改变仔猪的生长环境,否则容易发生应激反应。供应给保育猪的饲料应该有科学的配比,根据猪年龄段的不同,而针对饲料营养水平进行合理的调整,以满足不同生长阶段猪对营养的实际需求。
此阶段还应该将疾病防控工作落实到位,避免出现传染性疾病而造成整个猪群发生严重的感染,直接影响饲养者的实际经济收益。实际生产中应该始终坚持防重于治的原则,平时应该重视对疾病的预防,实际饲养过程中要多观察猪群,发现异常及时进行隔离并采取有效措施。
育肥阶段是猪生长的最后时期,更是最为关键的阶段,在这段时间重要的工作任务就是以最少的时间、投入最低的饲料,使猪体重增加最多,保证饲养经济收益。所以必须在生产中满足不同时期猪对营养物质的实际需要,主要就是根据猪机体自身的需求而对多种饲料进行合理的搭配使用。育肥猪通常都有比较大的采食量,所以应该保证饲料的转化率高,而增加猪的体重,提高饲养者的生产效益。保证供应给猪群的饲料质量,发霉变质的饲料严格禁止使用,并且英爱根据猪实际的营养需求而投喂达标的饲料。
在日常的饲养管理工作中,应该重视育肥猪的防寒防暑措施,避免育肥猪运动量过大或者是收到应激刺激,采取分群管理的方式,保证饲养舍的卫生状况,始终坚持全进全出的饲养管理模式。给育肥阶段的猪群用药要严格遵守停药期,避免出现长时间盲目用药的情况,否则会造成食品安全问题,降低饲养者的收入。
当前,要提高生猪养殖的效率以及实际经济效益,就必须要掌握养殖生产的重要措施,确保饲养的生猪符合市场的实际需求,从而有效的提高经济效益。如果出现暴发疫情的情况,应该更加重视日常的饲养管理及相关的防疫,确保生猪呈现健康的生产模式,推动畜牧业的良好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