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凡曜,李富强
(1.辽宁省锦州市太和区农业发展服务中心, 辽宁 锦州121000;2.辽宁省鞍山市岫岩满族自治县农业农村发展中心, 辽宁 鞍山114000)
牛囊尾蚴病是由带科,带属的牛带吻绦虫的幼虫—牛囊尾蚴寄生在牛体肌肉里引起的疾病,成虫寄生在人的小肠,本病是一种重要的人畜共患寄生虫病,在公共卫生上占有重要地位。
1.1 成 虫牛带吻绦虫,又叫无钩绦虫。虫体长3~10m,头节上仅有四个吸盘,无顶突和小钩,孕卵节片内每侧有15~30个主侧枝。
1.2 幼 虫牛囊尾蚴,与猪囊尾蚴相似,大小5~9mm×3~6mm。是一个半透明的卵圆形囊泡,内有一个乳白色内的头节,头节形态与成虫相似。
成虫寄生在人的小肠,孕节随粪便排出体外,虫卵或孕节破裂后散布的虫卵污染了饲料、饮水以及牧场,牛吞食后而感染,虫卵达到胃肠道后,六钩蚴逸出,钻入肠粘膜血管中,随血流到牛的心肌、舌肌、嚼肌、腰肌等各部分肌肉中,而以运动性强的肌肉中寄生数最多。经3~6个月发育为成熟的囊尾蚴。
当牛吞食节片后,节片的毒素能引起牛的中毒现象,表现为虚弱、战栗、胃肠机能障碍等。在感染初期,六钩蚴经过肠壁血管移行至肌肉的10~15d内,能使组织产生创伤。
牛感染囊尾蚴以后,初期症状明显,体温可高达40~41℃,表现虚弱、腹泻,甚至反刍消失,长时间躺卧,有时也可引起死亡。病牛在感染后8~10d,耐过这段时间囊尾蚴到达深层肌肉后,症状随之消失。
牛囊尾蚴的分布很不均匀,咬肌、舌肌、腹肌、腰肌、心肌、颈肌、肩胛外侧肌、腹内侧肌、臀部肌、肋间肌,内部脂肪均可发现。此外也有寄生在肝脏、肾脏和肺脏等处,但极少见。
本病的生前诊断比较困难,可用血清学方法诊断。在实践中主要靠宰后检验,发现虫体后确诊。
(1)吡喹酮:牛按30mg/kg.bw口服,连用7d;(2)芬苯达唑:25mg/kg.bw,连服3d。
本病关键在预防,主要应采取下列措施:
8.1 在本病流行地区,应对人的带吻绦虫病进行普查,发现患者应及时驱虫。
8.2 加强人粪便的管理,修好厕所,不让人的类便污染牛的饲料,饮水以及放牧场地。
8.3 加强动物卫生监督检疫工作,发现有囊尾蚴的牛肉要严格按国家的有关规定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