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融入本科免疫学教学的思考和探索①

2021-03-29 00:54:15袁圆阳
中国免疫学杂志 2021年1期
关键词:免疫学医学生思政

袁圆阳 聂 红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基础医学院,上海 200025)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实施“健康中国”战略。全民的健康需要高素质医疗卫生人才。医学院校作为培养医学类人才的主要基地,教育的目的和形式需要适应中国医学教育和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的实际需求。

2014年,上海市委、市政府提出“课程思政”的概念,希望以构建全员、全程、全课程育人格局的形式,将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构建“三全育人”的大思政教育体系,实现立德树人、润物无声,使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与专业教育相得益彰[1]。2016年的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习近平同志更是明确指出:“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2]。

医学院校的人才培养不仅要求专业人才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精湛的医术,更要求其具有高尚的医德和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医学生的未来肩负着救死扶伤和全民健康的重任[3]。因此,医学院校强化对医学生人文素养、职业道德、思政素质的培养,将课程思政融入教学,是时代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1 课程思政与免疫学教学融合的必要性

1.1医学生需要加强正确思想观念的引导和教育 大学生处于知识积累阶段,社会经验缺乏,但对社会热点和公共事件非常关注,且善于运用各种新媒体关注社会事件的变化,表达自己的观点。因此,在大学阶段适当引导学生树立正确人生观价值观对培养大学生踏入社会后的理性认知、客观分析、实现梦想和自我价值非常重要[4]。将思政内容融入医学的专业教学,有助于医学人才在踏入社会后到爱岗敬业,以尊重爱护之心帮助患者,以平等公正之心服务社会公共卫生事业[5]。

医学生在医学院校中相对强调的是自然科学的学习,由于繁重的学业,人文素质的培养相对学习比重较小。而医生和社会公共卫生事业的从业者,直接服务于全民健康事业,因此医学生对正确思想观念形成的要求比其他专业的学生更高,这就要求医学院校能培养出具有责任感和道德感的医学人才。在医学的专业授课中穿插思政内容可帮助本科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使学生充分认识到作为医德高尚的卫生工作者,其精湛的专业本领能发挥更大的价值,更好地实现自我成长,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为建设新时代的社会主义添砖加瓦。

1.2课程思政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开展的新方式 传统的大学课程设置中,思想政治是一门单独课程,与专业课程联系不紧密,理论脱离实际,德育与专业无关。学生在学习时往往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态度懈怠,学习效果无法有效评判。且在医学院校,思政课老师不具有医学专业背景,无法在课堂上将思政内容与专业内容或学生整个大学阶段的培养目标有效呼应,导致思政课程内容与学生的实际学习需求缺乏有效的联系点和导入点。而相比其他专业的学生,医学生的学业更为繁重,导致学生无法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用来学习这类看起来没有应用价值,实际却对人生和职业都非常重要的课程。

课程思政的开展既能抓住思政课的关键理念和关键内容,发挥思想建设主渠道的作用,又能挖掘专业课程中的思政资源,使思政内容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思政和专业协同发展,还能让思政教育贯穿学生的整个专业学习,循序渐进,保持课程思政和德育工作的长期性和系统性。因此,在高校中将课程思政与专业教学相融合是开展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新方式。

1.3课程思政的开展有利于免疫学教学 免疫学课程内容多、概念抽象且运用灵活。单纯的照本宣科不易激发学生兴趣,也不易于学生理解。因此,教师授课时多会穿插领域内的研究进展或具体临床案例。此时,将课程思政的内容融合于研究进展或临床案例能有效引导学生运用哲学思想或方法论透过现象看本质,学会更好地分析和理解知识点。免疫学本身是一门辩证的学科,免疫细胞功能过强,容易引起自身免疫病;免疫细胞功能低下或缺失,则容易罹患肿瘤、免疫缺陷等疾病,因此将马克思主义理论等课程思政的内涵融入其中能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体系。免疫学是一门服务于人类健康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学科,迅速发展的社会带来了各种便利的研究工具和研究平台,给予了免疫学研究领域巨大帮助。这些内容的加入能帮助学生理解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的相辅相成,使学生能更加理解学习免疫学的意义,发现免疫学现阶段的薄弱之处,督促其在把握机遇的同时为我国的免疫学建设及医学运用做出贡献[6]。

2 课程思政融合入免疫学教学的内容

2.1哲学思想 哲学是对基本和普遍问题的研究,是一种思考事物的方式。在免疫学教学中适当融合哲学思维中的辩证逻辑思维、抽象思维、普遍联系思维、批判思维和讨论对学生学习免疫学大有裨益。

在免疫学的概念中,自身免疫病和肿瘤等疾病分别是由于免疫细胞功能过强和不作为导致的疾病。免疫细胞NK的表面具有杀伤活化性受体和杀伤抑制性受体,激活后可活化或抑制杀伤作用;T细胞表面有共刺激分子,分为正性共刺激分子和负性共刺激分子,运用辩证的逻辑思维讲解这些概念,能帮助学生理解免疫细胞功能的精密调控。

中国学生善于接受已知的书本知识,但缺乏辩证态度和质疑精神。教师在讲授肿瘤免疫治疗的PD-1/PD-L1抗体运用时,会采取不断启发式的方法引导学生对科学问题已有见解的阐述进行质疑,并展开讨论。比如,书本上明确PD-1是T细胞的抑制性分子,教师会请同学们设计如何运用这个分子进行肿瘤免疫治疗,治疗过程中是对所有患者均有效果吗?为什么对有的患者有效而对有的患者无效?有效的患者其效果产生的分子机制是怎样的?肿瘤内部的T细胞在抗体运用后有何变化,外周血中的T细胞又有何变化?冷肿瘤和热肿瘤有何不同?抗体运用时对其他免疫细胞会有什么影响?如果患者本身患有自身免疫病,是否还合适使用此抗体?华人科学家在肿瘤免疫治疗领域有哪些作为?由于该领域是近年的研究热点,不断有新的文章发表推翻或更新已有认知,非常适合以辩证讨论的方式学习将思政融入的免疫学授课。

2.2创新思维 创新思维本质上也是一种哲学思维。开发创新思维可直接促进社会生产力的提高。免疫学不仅涵盖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遗传学、生物信息学等多学科的知识点,还得益于新技术平台的发展,免疫学也是现今基础医学学科中发展最快的学科之一,因此只要运用合适的教学方法,创新思维就能很好地通过专业授课潜移默化地传授给学生[7]。

在教授《固有免疫》章节时,教师将免疫学家Ralph M.Steinman的故事穿插其中,主要介绍其在研究巨噬细胞的实验室工作时,发现了树突状细胞。在领域内不认同树突状细胞的大环境下,Ralph M.Steinman坚持对树突状细胞的性质和功能开展深入研究,最后让树突状细胞得到了领域内的认可,并成为组成人体免疫系统军团中最为重要的一个兵种。他的研究历程强调了不被过去认知所束缚、不断创新、坚持不懈的精神,为学生将来走上职业发展道路后的思想认知成长提供榜样。

2.3新时代中国发展新理念 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70年来我国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在社会的发展过程中,国家通过实践获得了很多宝贵的经验。这些经验同样也可以通过免疫学教学将其内容和本质传授于学生,使学生既了解社会科学的发展,又知晓两者间的相互影响。

教育的新发展理念强调发展以人为本。目前人民生活水平已经较70年前有了巨大变化,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国的强大、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都离不开高的生活质量,而这需要全民健康的开展。教师在授课时,适当介绍我国科研事业的发展,以免疫学科的发展为窗口,向学生展示我国近年来整体的科技发展,帮助学生明确本专业对全国人民健康事业的重要性,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树立为国贡献、为国争光的使命感和荣誉感。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当中,国家进行深化改革,助力发展高科技产业。教师会在《抗体》章节首先介绍国内抗体药的研究现状。为什么仿制药较多而创新药较少?抗体设计的难点在哪里?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学好免疫学知识,为这个薄弱点提供突破口。教师会介绍抗体的制备和生产,引导学生思考抗体产业的发展过程中技术手段是如何不断发展的,国内的抗体产业如何通过发明新产品、发展新产业来实现。由于所有的技术发展本质上都是服务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的需要,教师还会介绍一些高科技公司的发展史和创业史,引导学生开阔思路,思考自己职业道路。

2.4法制经验 随着人类生活水平的提高,人民法律意识普遍提高。由于大部分医学生毕业后会从事医疗相关行业,而近几年频频出现患者殴打医生的事件,因此,当出现医疗纠纷等事件时,医生们除了寻求医院相关部门的帮助外,自身懂法很重要。在免疫学授课,特别是在免疫学后半部分病理相关免疫学授课期间,介绍临床案例时候,教师可适当介绍一些相关法律知识和案件,帮助学生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增加间接法制经验,培养学生法治意识。

3 课程思政融合入免疫学教学的方法

3.1传统方法 传统的授课方式是根据书本授课,学生比较习惯在听老师讲课的同时,自行吸取书本的知识。因此,教学团队要求授课教师将思政内容和教学安排具体地写在教案中。在授课时,按照教案的计划向学生讲授思政内容。无论是中国古代的“吹痘大法”还是现代屠呦呦的青蒿素在治疗自身免疫病系统性红斑狼疮中的尝试,教学团队都有涉略。教学团队编写了《免疫学思政素材》一书作为补充材料和《机体防御与免疫》教材配套使用,方便学生课前与课后学习。

3.2新媒体教学方法 除了传统的纸媒和老师讲解,现在的免疫学授课出现了很多新的方式,如慕课、微课堂、微信公众号等。将新媒体技术引入教学,增加了教学手段的多元化并提高了教学效率。教师在授课时,会将团队公众号告知学生,请学生关注。公众号的内容除了梳理知识点,还涵盖思政教育部分。教师还会在授课时播放团队制作的微课视频,其中包含许多诺贝尔奖获得者的故事。免疫学领域是生理学或医学诺贝尔奖的获奖大户,首届诺贝尔奖就授予免疫学领域,至今已有20次奖项颁给免疫相关领域。这些科学家的事迹,对于医学生的成长是很好的启迪。教师安排本科生前往仁济医院采访沈南教授并参观其实验室,这种近距离的接触也让学生更加感性地认识所学的知识及将来的运用。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古今中外,每个国家都是按照自己的政治要求来培养人的,世界一流大学都是在服务自己国家发展中成长起来的。我国社会主义教育就是要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8]。课程思政融合免疫学教学是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是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书育人的长久过程,最终培养出专业技能出彩,道德品质高尚的医学人才。

猜你喜欢
免疫学医学生思政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当代陕西(2022年4期)2022-04-19 12:08:52
《现代免疫学》稿约
现代免疫学(2021年5期)2021-10-11 00:30:24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活力(2021年6期)2021-08-05 07:24:10
《现代免疫学》稿约
现代免疫学(2021年2期)2021-04-01 03:08:56
思政课“需求侧”
当代陕西(2019年15期)2019-09-02 01:51:54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当代陕西(2019年9期)2019-05-20 09:47:22
《中国免疫学杂志》征稿、征订启事
《中国免疫学杂志》征稿、征订启事
医学生怎么看待现在的医学教育
中国卫生(2015年3期)2015-11-19 02:53:24
对医学生德育实践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