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月芳 刘德洪 郑欢 郭康伟 李想 郭康万
1.重庆市綦江区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 401420 2.重庆市綦江区郭扶镇农业服务中心 401432
綦江区位于重庆市南部,东邻南川区,南接贵州省习水、桐梓两县,西连江津区,北靠巴南区,幅员面积2747.8平方公里,辖7 个街道、24 个镇。地处四川盆地东南边缘,地势南高北低,属喀斯特地貌,有中山、低山、深丘、浅丘和槽谷五大类地形,而以低山丘陵为主,山地占全区总面积约70%,丘陵约占30%。区内交通便捷,渝贵快铁、渝黔高速公路、210 国道纵贯南北,构成重庆南向连接南贵昆经济区的枢纽节点。是渝南黔北地区重要的物资集散地。
2.1 饲草资源丰富耕地面积130 万亩,年产秸秆40 多万吨,山地草山草坡多,有草山草坡56 万亩, 可利用草地面积占80%,退耕还林地22 万亩,是比较典型的丘陵山地皆具的农业区。
2.2 有一定的养殖基础近几年来,随着农业产业结构的进一步调整,在各级部门的努力下,我区养兔生产发展势头好,2019 年肉兔出栏62 万只,占畜牧产值6%;已发展年出栏肉兔1 万只以上的规模养殖户25 户。但在发展过程中,存在规模场标准化养殖水平低、绿色健康保健程度不高等问题。如何更好地抓好今后一段时间的养兔发展工作,提高养殖水平和经济效益,促进肉兔产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强力推进我区肉兔绿色健康保健工作和标准化规模养殖,我们经过调查分析,提出了一些发展设想和工作建议。
3.1 思想认识有待进一步提高在全区的农业产业化发展规划中,肉兔产业作为新兴扶贫产业项目,部分街镇还未完全引起足够重视,发展肉兔产业的政策措施部分街镇不能得到很好到位,如兔场场地的落实、道路的硬化化等。
3.2 资金扶持少目前,我区从事肉兔养殖的大部分是农户和返乡民工,他们的资金投入能力很弱。从政府和金融部门看,全区的肉兔养殖,基本没有有组织的金融性的发展资金支持。绝大部分养殖户都是依靠自我积累滚动发展,难有更大作为,严重制约了产业发展水平和速度。
3.3 养殖技术和经营管理滞后养兔产业化的基本条件是规模化伴随标准化和集约化,是以高科技为技术支撑的。肉兔产业作为新兴产业,部分业主技术水平有限,防病水平不高,偶有疾病发生,影响其发展。同时,效率低下,管理滞后也是不容回避的问题。
3.4 标准化程度低我区相当部分兔场,没有根据现代科学要求进行标准化建设兔场,缺乏应用推广兔业现代科学技术和先进经营管理的条件,使得兔业劳动生产率不高。另一方面,农户市场组织化程度低,协会对养殖户的覆盖面有限,“龙头企业+协会+基地+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不健全,有待进一步完善。
3.5 肉兔产品加工程度不高在我区兔肉规模深加工业尚是空白,需要引进龙头业主从事兔肉深加工开发,依靠科技创新发展兔肉加工业。
各级各部门提高认识,坚持科学发展观,以市场为导向,按照肉兔产业标准化、专业化、规模化、市场化、品牌化的战略思路,大力发展优质肉兔、推广绿色健康养兔科学新技术,加大动物重大疫病防控力度和产品加工开发,充分发挥区域优势,突出地方特色,推进我区现代兔业的大发展。
4.1 做好肉兔发展规划为抓好我区大有前途的肉兔产业发展,政府应该制定年度发展规划(包括发展量和新建规模场),年初将规划任务下达到各街镇;建立肉兔养殖基地街镇,在基地街镇按照“统一规划、因地制宜、集中建设、分户饲养、连片集中、适度规模、配套服务”的原则,强化良繁体系建设,大力培育发展肉兔养殖场(户)和养殖小区。
4.2 转变养殖方式通过成立养兔专业协会,为养殖户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服务,把千家万户的兔业生产同千变万化的兔业市场联结起来,使养殖户信息畅通,避免脱离市场,盲目生产;积极引导养殖户转变传统养殖方式,建立以适度规模经营为主导、标准化饲养为基础的养殖模式。养兔协会按照统一规划布点、统一建设标准、统一繁育用种、统一防疫用药、统一专用饲料、统一收购加工等六个统一将养殖大户连接起来,培育出一批年出栏商品肉兔5—10 万只以上的专业大户,建成优质肉兔标准化生产示范小区。
4.3 逐步推广肉兔养殖生态循环模式推广“兔沼草”生态循环模式。种植优质牧草,如多花黑麦草、菊苣、马鞭草等刈割喂兔;推进肉兔健康养殖,实现养殖业安全、优质、高效、无公害生产;强化生态保护和资源利用,发展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养兔业。在有条件(草山草坡、林果地等)的养殖场,实行圈养和放养相结合,提高兔肉品质,同时还可以发展野兔养殖场。
4.4 政策扶持引导肉兔产业是一个新兴产业,它的发展不仅需要技术上的支撑,还需要各方面的支持。要投入科技经费,开发肉兔繁殖、养殖、疫病防治等配套成熟技术。要落实专项资金,建立种养大户扶持政策,促进肉兔产业的规模化发展。积极争取项目支持,整合有限资金,支持肉兔产业大发展。
4.5 积极扶持肉兔深加工技术开发引进适用高新技术(发酵工程、酶工程、超高压技术、微波杀菌技术)和机械设备在深加工和综合利用上大做文章,开发风干、腌制、保鲜、卤制风味兔等产品。建立自己的生产加工销售中心,延长产业链,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4.6 进一步完善科技服务功能健全畜牧兽医技术服务体系,依托大专院校、聘请养兔技术专家指导我区肉兔产业的发展,加快肉兔产业高新技术的引进和转化,提高科技贡献率。建立健全肉兔产业信息网络,打造信息交流平台。要加大产、学、企、研的紧密合作,让肉兔产业成为我区乡村振兴、脱贫攻坚的支柱产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