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科学教育生活化的原则与实施路径

2021-03-29 18:05周书帆
幸福家庭 2021年23期
关键词:科学知识生活化科学

周书帆

科学教育是幼儿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对幼儿进行科学教育可以培养幼儿的探索精神,发展幼儿初步的探究能力。在传统的科学教育中,教师过于注重知识的讲解,忽略了幼儿的动手操作,以致幼儿的实践能力不足,甚至出现知识与能力脱节的现象。科学与生活具有密切的联系,而生活化教育强调立足于幼儿的社会实践。因此,科学教育生活化具有实效性,可以更好地促进幼儿在科学领域的发展。

(一)实验过程简单易懂

科学教育离不开实验操作,生活化的科学教育也要立足于实验,以便幼儿借助简单明了的实验现象理解抽象的科学知识。在科学教育中,教师应根据幼儿的认知水平、理解能力、动手操作能力等实际情况,选择一些简单的、易操作的生活现象作为实验对象。

例如,在“漂浮的纸片”科学实验中,笔者根据实验要求,收集了报纸、餐巾纸和蜡纸三种材质的纸。笔者让三名幼儿同时将三种材质不同的纸放入水中,并借助计时器记录每种纸在水上漂浮的时间。由于蜡纸的吸水性强,入水后不久就沉入了水底,而报纸和餐巾纸则在水面上漂浮了较长时间才相继沉入水底。这个实验的操作过程简单,不同学习能力的幼儿都能很好地理解教师讲解的科学知识,并能亲身参与实验过程,进行动手操作。

(二)以幼儿为本,以兴趣为先

幼儿对外界事物充满好奇与探究欲望,但无法长时间集中注意力。因此,在進行生活化的科学教育时,教师应以幼儿为本,选择幼儿感兴趣的内容,观察幼儿兴趣持续时间的长短,并合理引导幼儿,让幼儿保持学习与探索科学知识的兴趣。

例如,在进行橡皮泥实验时,笔者结合幼儿的兴趣以及需要,许诺幼儿把橡皮泥变软即可获得橡皮泥。于是,为了得到橡皮泥,幼儿纷纷开始积极思考,并动手操作。最终,幼儿找到了让橡皮泥变软的方法。由此可见,教师结合幼儿的兴趣开展生活化的科学教育,可以有效激发幼儿学习、探索科学知识的兴趣。

(一)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

陶行知先生提出了生活教育理念,他认为教育源于生活,回归于生活。科学教育是幼儿感知、认识科学的开端,是幼儿养成良好科学学习习惯的基础和前提。幼儿的思维以直观形象思维为主,对生活中的事物充满兴趣。教师应结合幼儿的身心特点,开展生活化的科学教育,让幼儿感知、探索科学的奥秘,以促进幼儿在科学领域的发展。

教师可以将科学知识与幼儿熟悉的事物以及现象联系起来,开展贴近幼儿生活的科学教育,以激发幼儿的探究兴趣,让幼儿积极、主动地参与科学探究活动。教师还可以让幼儿通过观察发现生活中的科学知识,激发幼儿的探究热情和探索欲望,促使幼儿在生活中学习更多的科学知识。传统的科学教育要求幼儿认真倾听教师讲解知识,而生活化的教育则是教师按照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引导幼儿在生活中主动了解科学知识,并通过联想、探索、讨论等环节激发幼儿学习科学的兴趣,进而培养幼儿学习、探索科学知识的能力。

生活化的科学教育是幼儿迁移与应用自身已有知识与经验的过程。教师可以在幼儿掌握基本的科学知识后,带领幼儿感受科学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并鼓励幼儿迁移已有的生活经验,探究生活现象背后的原理。这可以培养幼儿迁移知识与应用知识的能力,激发幼儿的探索欲望,促使幼儿运用所学知识自主探究科学知识,从而培养幼儿的探究能力。例如,在指导中班幼儿学习电动技术时,教师可以向幼儿展示电动飞车玩具,并鼓励幼儿细致地观察电动飞车玩具。在幼儿观察电动飞车玩具的同时,教师可以为幼儿讲解电动飞车玩具的原理。在讲解结束后,教师可以根据幼儿的掌握情况,鼓励幼儿迁移已有的知识,并讨论“电动飞车怎样才能飞起来”。教师可以适时引导幼儿,让幼儿主动探索科学知识,从而帮助幼儿深刻理解课堂知识。

(二)创设情境,导入课堂知识

课前导入是课堂教学中最重要的环节,精彩的导入能激发幼儿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达到“课未始,兴已浓”的状态。因此,教师应设计充满趣味性的课前导入,以激发幼儿的兴趣,吸引幼儿的注意力,营造愉悦的课堂氛围,为之后的课堂教学奠定良好的基础。爱玩是幼儿的天性,幼儿喜欢充满趣味性的教学内容。因此,在课程导入环节,教师可以根据幼儿已有的知识与经验,创设相应的情境,充分激发幼儿的探究兴趣,增强科学活动的教学效果,进而培养幼儿的探究能力。科学教育与生活密切相关。教师将科学教育与幼儿的实际生活相结合,可以让幼儿在学习科学知识的过程中联想到相应的场景,从而深刻理解所学知识。教师可以幼儿常见的现象为背景创设情境,并引导幼儿利用所学知识自主探究生活现象,激发幼儿学习科学知识的兴趣。教师还可以组织幼儿讨论生活中常见的现象,根据讨论的结果,带领幼儿进行各种实验,以培养幼儿的思考能力、动手操作能力以及探究能力。

通过情境教学,教师可以向幼儿传授生活经验,拓宽幼儿的眼界,丰富幼儿的学习体验。幼儿对外界事物和生活中的现象充满好奇。在导入环节,教师可以根据幼儿的这一特点,创设相应的情境,让幼儿观察、讨论生活现象,并鼓励幼儿迁移已有的知识与经验自主探究生活现象,以培养幼儿良好的学习习惯,发展幼儿初步的探究能力。

教师在进行情境导入时,可以鼓励幼儿收集与课程内容相关的自然材料,以激发幼儿的兴趣,调动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教师还可以利用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开展科学实验,提升科学活动的效果。例如,教师可以选择硬币进行有关浮力的实验,让幼儿将硬币正面朝上轻轻放入水中,观察硬币在水中的情况。在观察过程中,幼儿发现硬币没有很快地沉入水底,由此产生了疑问。这时,教师可以为幼儿讲解浮力的相关知识以及浮力在生活中的应用,启发幼儿对浮力应用方面的探索欲望,让幼儿通过探索深刻理解浮力的相关知识,进而提升教学的效果。

科学知识源于生活,一切科学知识和经验的积累都离不开实践活动。因此,教师应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开展生活化的科学教育,让幼儿在探索生活现象的过程中理解和掌握科学知识。教师还应以幼儿为本,结合幼儿的兴趣以及特点,开展充满趣味性的科学活动,调动幼儿参与科学活动的积极性,促使幼儿主动探究科学知识。教师要选择实验过程简单易懂的科学活动,并以情境导入的方式开展科学教育,以充分激发幼儿的探究兴趣,培养幼儿的探究能力,进而促进幼儿在科学领域的发展。

(作者单位:昆山高新区翰林幼儿园)

猜你喜欢
科学知识生活化科学
初中生活化写作教学实践
蜗牛看牙医
如何让数学教学生活化
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初探
点击科学
基于科学知识图谱的滑雪运动研究可视化分析
科学大爆炸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2000-2017国外关系从句研究动态的科学知识图谱分析
社会化知识及其客观性探析——兼议朗基诺的科学知识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