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欣
经历了大选权力交接的混乱,世界对美国未来表现的担忧更甚。拜登上台后会如何表现,也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如果要对美国新政府可能的对外政策趋势做一个定性描述,显然应该是“止损”。这种“止损”既有全局性的调整,也有领域式的修补,但都可能在世界范围内引起战略波动,更会直接影响重要战略区域的安全态势。
经过特朗普四年的折腾,美国在西方的领导形象更加失去威信,影响力明显下滑,拜登政府“止损”的当务之急显然是要重塑同盟凝聚力、重树国际领导力。这里有几个关键问题亟待处理:首先是贸易问题,特别是在新冠疫情冲击全球经济的背景下,美国能否从原来四处出击打贸易战,重回与盟友伙伴对话合作的轨道?这对深陷困境的西方国家而言尤为关键。其次是美国如何重建“信任帝国”,包括能否在全球抗疫中改過自新做出好的表率,如何就伊朗核问题等与盟友重建信任?还有就是美国将如何彰显对西方阵营的意识形态引领。拜登及其团队透出的信息是,美国将会把“民主”这面旗重新扛起来,拜登本人也曾许诺在2021年举办“民主峰会”,通过建立全球“民主同盟”应对各类安全挑战。不难想象,这个所谓“民主同盟”,很有可能成为党同伐异的联盟,试图通过渲染刻画外在的共同敌人,将盟友伙伴拉回美国身边。
拜登政府急于“止损”的还将包括美国战略竞争优势的缩水。全球大国博弈已经进入新阶段,美国的整体优势依然独步全球,但一些国家在技术、军事等领域的后发追赶势头迅猛,局部领域甚至开始领跑。为了维持霸权地位,不排除拜登政府继续对竞争对手特别是中俄进行封锁打击,重点集中在科技和人才层面,采取与国际交流背道而驰的“麦卡锡主义”式极端政策,联合部分盟国继续打压驱赶竞争对手的公司和人才。1月14日,美国商务部工业安全局抛出新禁令,禁止美国的技术公司和人员与个别国家的情报与安全部门进行合作往来,旨在切断竞争对手获取先进技术的链路。
另一备受关注的“止损”领域是中美关系。特朗普任内,中美关系经历巨大波折,几乎在全方位颠覆过去40年积累的成果,甚至屡屡传出美国有意对中国在南海岛礁设施发动军事打击的风声。在台湾问题上,特朗普政府开了多个恶劣先例,包括派内阁级官员访台,美台关系半“官方化”趋势更加明显,美方的半只脚已经踩上台海冲突的红线。拜登团队在候任期间就对华关系尝试谨慎释放保持战略平衡的信号,被拜登提名为白宫国家安全理事会“印太事务协调员”的坎贝尔提出“双方各退一步、再各进一步”以“停止中美关系直线下坠”。但不容乐观的是,美方部分人士对中国的排斥与敌视已深入骨髓,拜登政府如果不能意识到中美关系近年受损的根本原因是美国对中国根深蒂固的意识形态仇视和“修昔底德宿命”式的敌意,“止损”将只会是给冲突因素的发展按下暂停键。
看着美国当前的乱象,有人相信这或许对中国而言又会是一次新的战略机遇期。此种判断虽有一定道理,但也绝不能抱着侥幸心理来看待当前变局和矛盾。中方愿与美方共同重塑两国关系,但也要充分认识到,美国国内对中国的友好认知在急剧萎缩,其决策圈对中国的敌视还在不断增加,军事上针对中国的准备行动也在不断提速,战略上对中国的包围遏制还会继续发展。
给中美关系“止损”的真正关键在于,中国能保持稳步发展势头,依靠实力保持战略稳定,具备遏制战争、打赢具有智能特征的信息化战争的能力。同时,美国要对自身霸权行径和军事野心有所“自我约束”,尤其是要懂得对中国最根本的国家安全利益和统一大业保持尊重。中美关系恢复稳步前行的关键则在于,两国能共同探索合作履行大国责任、携手应对全球变局的新范式和新路径,否则,新冷战的套索会一直在前方晃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