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克文
(临夏县畜牧发展中心,甘肃 临夏回族自治州 731800)
在基层养猪生产中,需要对常见猪病进行控制。从目前的养猪情况来看,我国大部分养猪生产者缺乏专业知识,猪发病后未能及时治疗,影响治疗效果。养猪生产者需要进一步加强常见猪病的预防工作,探究治疗方案。
常见猪病一般有猪支原体肺炎、传染性萎缩性鼻炎、猪链球菌病、乙型脑炎和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等[1]。
猪支原体肺炎主要影响猪的呼吸系统,传染性较强,猪患病后会出现咳嗽、哮喘等症状,病原体集中在病猪的胸腔,影响猪肺脏。
传染性萎缩性鼻炎也会影响猪呼吸道,出现鼻炎等症状。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或者多杀性巴氏杆菌都会导致猪患病。
猪链球菌病是一种危害性较强的疾病,不但传染猪还传染人,发病后病情分为败血型、淋巴结囊肿型以及脑膜炎型。猪感染后会出现败血症等症状,如果无法及时治疗,会导致死亡。
乙型脑炎的主要传播方式为蚊虫传播,主要发生在夏季,妊娠母猪感染后会导致流产。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也是常见猪病,潜伏期较长,最长可达37 d,临床症状较复杂,受猪群的免疫状态等多个因素影响。
基层养猪由于饲养规模较小,资金有限,很难保证能向猪提供良好的生产环境[2]。此外,部分养猪生产者消毒意识不足,没有定期对饲养环境进行消毒,导致病原体大量繁殖,影响猪的健康。
定期接种疫苗能够保证猪健康生长。在基层养猪生产中,很多养猪生产者忽视疫苗接种工作,无法保证疫苗定期接种,导致猪群患病。
首先,在生产中要根据季节变化调整饲喂方案,季节不同饲料的配比也不一样,要保证饲料配比的科学性。饲料中加入一定数量的霉菌毒素吸附剂可减少猪摄入的霉菌毒素的含量[3]。其次,在生产中不能采取随机消毒的方式,应保证消毒工作定期、定量进行,每周对猪场进行消毒。
针对猪支原体肺炎,药物治疗可以缓解临床症状,但是效果不佳,容易复发。近年来,我国防控猪支原体肺炎的主要手段之一是接种疫苗,这种方式可减轻猪支原体肺炎对猪肺脏的损伤,减少死亡。
针对传染性萎缩性鼻炎,疫苗接种也是首选的预防方式。妊娠母猪在产前进行免疫接种,6周后再次免疫。饲料中加入土霉素以及阿莫西林也可预防和治疗传染性萎缩性鼻炎。
在治疗猪链球菌病时应注意避免长期使用一种药物,防止药物耐药性,可在饲料中加入四环素以及恩诺沙星,连续使用1周。猪败血性链球菌病需要及时治疗,因为该病的死亡率较高,且患病周期较短,如果不及时治疗就会导致死亡。
乙型脑炎的疫苗接种时间一般在3月左右,在蚊虫活跃的6月,对种猪在接种一次,母猪在配种前也应接种乙型脑炎疫苗。
治疗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可以注射柴胡、恩诺沙星以及利巴韦林,药剂可以帮助病猪退热,但是一旦治疗失效,再次治愈的可能性较低。也可以对病猪使用复方花青素、阿司匹林以及牛磺酸,每天2次。
在养猪生产中,做好疾病预防工作能够提高经济收益,应避免疏忽大意导致治疗不及时,造成猪病大范围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