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兴蕊 解德敏 刘常逊*
1.保山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中医学院(中药学院),云南 保山 678000;2.云南临沧汇丰医药有限责任公司,云南 临沧 677000
2015年版《中国药典》[1]共收载中药品种2598个,收载中成药1494个品种。2020版《中国药典》[2]收载的中成药品种新增116种,删除2种,修订160种,这些中成药都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中药组成,通过相互协调发挥其治疗作用,所以这些中成药的质量控制具有整体性、复杂性和多元化的特点[3]。在我国众多的中成药生产厂家中,有大量同名、同种、同功能主治的传统中成药,由全国数十家甚至更多的药厂在生产、供应全国市场,如牛黄解毒片、清肺抑火片、藿香正气水、苦胆草片、六味地黄丸等,这些厂家都经过GMP认证,所生产的中成药也逐一按照《中国药典》标准,取得国药准字批文,经出厂检验合格才能上市销售并使用的正规、合法产品。然而在实际使用过程中,不同厂家生产的同名、同种、同功能主治的中成药存在疗效差异的情况,现将这一情况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并进行分析。
1.1 例一 患者柳某,男,47岁,云南某单位驾驶员,车祸后病退,近半年来小便中有大量泡沫,每次小便后需冲水两三次才能将小便池中的泡沫冲洗干净,请医生诊后服用六味地黄丸治疗。服用某厂家生产的六味地黄丸,服药4天以后,泡沫明显减少,甚至有时正常。后服另外一家药厂生产的六味地黄丸,连续服用10多天后,小便泡沫反升至第1次服药前的水平,再服用第1次服用过的厂家的六味地黄丸,4天后泡沫又降了下来。证明两家药厂生产的六味地黄丸疗效存在差异。
1.2 例二 张某,男,71岁,云南某单位退休人员,患老年习惯性便秘多年,医生诊断后,让其服用清肺抑火片诊疗。先后服用过3家药厂生产的清肺抑火片,平时如果服用常用的药厂生产的清肺抑火片,仅服用4片大便就畅通了。而服用其他两家药厂生产的清肺抑火片每天2次,每次4片,连服6天,最长超过10天,但便秘依旧。证明不同药厂生产的清肺抑火片疗效存在差异。
以上例子是平时工作中遇到的案例,不仅如此,牛黄解毒片、藿香正气水等其它中成药产品同样存在上述情况。通过查阅文献,张晓静等[4]测定了不同批次清开灵注射液中的板蓝根药材中尿苷、鸟苷、(R,S)-告依春和腺苷的含量,发现含量存在显著性差异。通过实例表明,不同厂家生产的同名、同种中成药的疗效是存在差异的,甚至有安全性的差异。
不同厂家生产的同名、同种中成药,其疗效存在差异的原因有很多,只有通过合理的防范措施,切实提高中药材原料的质量,才能逐渐缩小疗效等的差异。
2.1 药物炮制不同对质量的影响 不同药厂购入的中药材原料渠道不同,有的是直接购入炮制品,有的是未经炮制的中药材,须由药厂自行加工炮制,根据用药需要再进行炮制中药材,应制定合理的加工炮制工艺,但不同的中药有不同的炮制方法,而且不同的炮制品作用也不相同,药材炮制是否得当,直接影响到药物的疗效,同样影响到制成后的中成药疗效。如大黄的炮制品有酒大黄、熟大黄、大黄片、醋大黄、大黄炭等,生大黄的泻下作用突出,酒大黄的活血作用明显,大黄炭的止血作用突出,各炮制品的作用各不相同[5],所以,炮制不同将直接影响到其疗效。
2.2 药材采集不同对质量的影响 药材所含的有效成分是其临床效应的物质基础,药材采收时节不同,其有效成分含量亦不同。适时和合理采收中药材是关系到中药的品种优劣、有效成分含量高低的关键,不同的中药材要选择不同的时节采收[6]。无论是提前还是延迟采收,都会降低中药材的有效成分,直接影响中药材的质量,所以应严格按药材的采收季节采收,才能确保中药材质量。如连翘药典里分青翘和老翘,以果实入药,通过查阅文献,靖会等[7]对不同采集时间、不同部位的连翘测定连翘酯苷A的含量,发现五月份采的连翘叶中的连翘酯苷A含量最高。所以,不同的时节采收,其质量也是有差异的。
2.3 药材产地不同对药材质量的影响 中药材的产地,特别是天然药物受自然环境的影响,具有一定的地域性,不同产地的同种药材,因海拔、温度、日照、土壤成分、雨水等不尽相同,因而药材质量存在差别。如不同地区所产的薄荷,其具发汗解热作用的挥发油含量相差可达10余倍,许一鸣等[8]对不同产地(江苏6批、安徽10批、其他产地9批)薄荷进行挥发油含量的比较,发现安徽和江苏产的薄荷与其他产区的差异性比较明显,因而使用不同产地药材制成的中成药,质量也会有所差异。
2.4 药材野生和家种对药材质量的影响 随着中药材需求量的不断增长,野生药材资源日益枯竭,为保障市场供应,确保中医中药事业的持续发展,大力开展中药材的人工种植就成为解决这一供需矛盾的有效途径,但家种中药材和野生药材在质量上的差异也是十分明显的。如甘草,现在市场上供应的甘草大部分是家种的,野生的已十分稀少,甘草的质量以粉性足、味甜者为佳,人工种植的甘草不仅粉性相当低,甜味已不及野生甘草的五分之一。周香珍等[9]对不同生产方式的甘草之间的质量进行对比,发现野生品的甘草质量要优于人工栽培品。再如灵芝,栽培灵芝生长只需要30天[10],药用野生灵芝都是多年生,有的生长期长达数十年,其积累的药用成分相当高,在有效成分方面,野生灵芝中价值最高的有机锗[11],在人工种植灵芝中根本没有,而且野生灵芝中,灵芝多糖和灵芝酸的含量是人工种植灵芝的3~6倍,因此使用野生药材和家种药材对质量是有影响的。
2.5 药材多基源现象对药材质量的影响 《中国药典》收载的药物中,一药多基源现象普遍存在,有的来源于同属不同种,有的甚至不同科或不同属,其所含的成分差异比较大[12]。正品大黄来源于多基源、多产地,按照药典方法测定含量,其中含有的大黄酸、大黄素等的成分差异较大[13];石斛来源于兰科植物金钗石斛、鼓槌石斛、流苏石斛的栽培品及其同属植物近似种的新鲜或干燥茎,孙卓然等[14]对9种石斛茎进行了石斛多糖的含量测定,发现有的种含量高于药典收载的品种。因而不同基源的药物质量上必然会有所差异。
除了以上的因素影响到中药材的质量外,还有加工、储藏、运输、养护、包装、销售等很多原因,如高丽参在贮藏过程中会出现有效成分的改变,此改变与它的产地加工方法有着直接的关系[15]。只有每个环节都保证了,才能保证中药材的质量。
3.1 遵循工艺,规范炮制 炮制药材要注意操作技术和讲究火候,严格按照炮制规范进行炮制,把握好对原药材的一般处理和部分药材的特殊处理,最大限度的符合临床用药目的,要严格按照《中国药典》的要求进行炮制。但各省相继出了中药饮片炮制规范,所以各省根据各省的炮制规范进行炮制,导致各地的炮制方法不同,中药临床疗效也就各不同。吴皓等[16]对药典法姜半夏和“正交法”姜半夏进行比较,“正交法”姜半夏的生物碱含量高于“药典法”姜半夏,说明不同的炮制工艺会影响到中药的临床疗效。
3.2 药典为据,依法鉴定 药材首先要种源正确,种源一错,满盘皆输。对一种多基源药材的选用,应以其有效成分的含量、稳定性、安全性为指标。如:云南习惯用滇柴胡代替药典记载的南柴胡和北柴胡,滇柴胡收载于云南省中药饮片标准第一册[17],未录入中国药典,来源于竹叶柴胡、马尾柴胡、小柴胡的干燥全草,但中国药典收录的柴胡是为伞形科植物柴胡或狭叶柴胡的干燥根,两者来源不同,药典收载的柴胡主要测定柴胡皂苷a和柴胡皂苷d的含量,而郭毅新等[18]用HPLC法测定滇柴胡中柴胡皂苷a和柴胡皂苷d的含量,发现滇柴胡中不含有柴胡皂苷a。因此要以药典为唯一的标准进行鉴定。
中药的化学成分本身比较复杂,更多的只研究出一些生理活性成分,但这些成分不一定是该药的有效成分。由于中成药处方的组成也比较复杂,质量控制指标建立比较难,则应严格按照《中国药典》规定的方法进行鉴别中药材,以保障临床用药的安全性、有效性、稳定性和可控性。
3.3 优质栽培,优选道地 道地药材的形成,首先因其有优良的品种,其次有适宜的生态环境,加之产区人民掌握了合理的栽培技术,才使得药材品质优良,疗效上乘,由于药材的产地与药材质量关系密切,药厂只有注重使用优质道地药材,才能使生产出来的中成药有好的、均衡的治疗效果。
3.4 仿种野生,合理野生 野生药材和家种药材相比,质量优势是明显的,对于部分资源较丰富的野生药材,药厂要合理选用,并尽力收购使用,以确保生产的中成药有好的疗效。但由于药材的大量开发,导致野生药材逐渐减少,可以用仿种野生的方法,如林下山参,模拟山参的生长习性和生态环境,把园参籽撒到或者参苗栽到原始森林里,采用人工栽培,自然生长,不进行任何人工管理的手段。昭通天麻同样如此,仿野生环境种植。
3.5 建立基地,科学种植 有条件的中药制药企业,应建立中药GAP种植基地,规范中药材生产全过程,以保证中药材的真实、质优、稳定、可控,保障规范化的药材原料来源,确保所使用中药材原料的性能和疗效的持续性和稳定性。实施中药材GAP将进一步提高和确认道地药材的知名度、特色,保证良好的品质,还可以更好地发挥传统道地药材优势,保证药材质量,增加道地药材的产量,为道地药材的健康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19]。
通过以上防范措施的实施,中药材生产厂家注重中药材购进的质量,提高生产中成药原料的品质,为患者提供了高效、均衡的中成药,减少或缩小了不同生产厂家生产的同名同种中成药的疗效差异,才能保证中成药的安全与有效。虽然现行的《中国药典》、《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简称GAP)、《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简称GMP)和《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GSP》(简称GSP)等,为中药材的生产、使用等起了很好的作用,但还是有一定的缺陷。邓彬等[20]在整合中药材这些全产业链的现行标准基础上,建立出了新的中药材质量保障和溯源系统,可以从源头就保证中药材的质量,更进一步的满足人民的需求,现已实际应用并已取得很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