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洪瑞 辛德树 李敬锁 赵芝俊│文
1 青岛农业大学管理学院,青岛 266109;2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北京 100081
蜂业同时具有经济、社会以及生态效益,在满足人们生产生活需要、提升农作物产量、促进农业绿色高质量发展、实现生态平衡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1]。因此,发展现代蜂业,有利于推进农业的高质量发展。近年来,山东省在扩大蜂产业规模、优化产业结构、注重品牌建设、促进蜂产业融合、增加农民收入方面做了卓有成效的工作[2],蜂产业逐步发展成为山东省农业增效、农产品增质、农民增收的新动力[3]。本研究立足山东省蜂产业发展现状,探讨蜂业三次产业的融合路径,并从绿色发展的视角提出促进山东省蜂业三次产业融合发展的政策建议。
山东省作为我国蜂业发展大省,蜂业发展自然条件优越,养蜂生产基地众多,具有较好的市场发展潜力。特别是近年来山东省蜂业发展水平进一步提升,增收效果明显,已成为我国重要的蜂蜜主产省[4]。同时,生态价值与社会价值日趋显现,为延伸蜂业产业链、拓展价值链提供了现实支撑。
据统计,山东省蜜蜂存养量共524474群(其中西方蜜蜂48万群、中华蜜蜂4.3万群),养蜂户数约6630户,全省蜂蜜总产量1.31万吨,蜂王浆总产量共计560吨,蜂花粉总产量共计664吨,蜂胶总产量共计90吨。
据山东省畜牧部门统计,全省共有蜂业龙头企业72家。蜂业龙头企业主要从事蜂产品的检测、过滤、分装等简单加工。由于蜂产品经过简单过滤、分装就可以直接销售,对蜂产品的深加工项目较少,目前只有少数龙头企业从事利用蜂蜜酿酒、生产化妆品等深加工项目。
蜂业中的第三产业主要指蜜蜂授粉服务、蜂产品销售及与蜂业相关的旅游、健康养生等服务业。蜜蜂授粉服务主要有两种形式,一是蜂农出租蜜蜂并进行授粉技术指导,二是出售蜜蜂并进行授粉技术指导。蜂产品有多种销售模式:一是蜂农自产自销,通过电商网上销售或开设蜂产品专卖店;二是通过合作社来集中销售蜂产品,合作社一般不对蜂产品进行加工,直接卖给蜂产品加工企业或直接分装销售;三是蜂农直接卖给蜂产品加工企业,蜂产品加工企业进行加工后出口或在国内销售。有的蜂业龙头企业还发展出蜂业文化旅游、健康养生等新型服务项目。
蜂业三次产业融合发展,需要整合蜂业产业链的外部环境,在区域化布局、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社会化服务等方面协同发力,不断促进山东省蜂产业的转型升级。
根据山东省蜜粉、蜜源植物在不同地区的生态分布与生长状况,结合养蜂及蜂产品企业分布情况,全省蜂业主要分为优质蜜源、蜜蜂授粉、养蜂生产、蜂产品加工四大特色优势区域。应针对不同优势区域资源,发展各种优势蜂产业,为蜂业良性发展奠定基础。
作为蜂业产业链条的上游环节,养蜂、蜂蜜采集等生产行为是否符合行业或国家标准将直接影响蜂产业整体发展效果。山东作为蜂产业大省,应努力实现标准化生产,并以此作为蜂业发展的首要任务。首先,引导蜂农养蜂生产方式转变。通过制定标准化养蜂计划,实施标准化养殖,推动专业化和标准化蜂场建设,提升养殖水平,鼓励多生产优质成熟蜜等纯天然蜂产品,进一步提升蜂产品价值。其次,不断探索适合我国养蜂生产特点的新的养殖方式和蜂群饲养管理技术,学习现代遗传育种理论和知识,逐步对现有蜜蜂品种进行优化、改良。
第一,实施“龙头企业+合作社+蜂农+基地”的现代新型产业模式,完善利益联结机制,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在生产经营渠道方面的优势,改造现有蜂场养殖设施,实施标准化蜂机具,配备新型养殖蜂箱以及移动式平台。第二,布局谋划中华蜜蜂(中蜂)原生态集中养殖区、集蜜源植物种植、旅游休闲、文化科普于一体的专业基地与特色园区。制定相关政策,加大对蜜蜂授粉的支持,帮助合作社与龙头企业配备收藏、储备与冷藏设施条件,加快蜂产品信息追溯体系与质量品牌建设。第三,推进蜂业“+文化”“+旅游”“+养生”以及“+教育”等诸多产业链条的延伸与深度融合。突出蜜蜂文化重要性,借助蜜蜂文化科普手段与方式,推广蜜蜂特色文化,建立特色小镇。积极打造蜜蜂观光旅游、绿色果品采摘、蜂疗保健等产业活动,努力实现蜂业三次产业融合。
第一,普及蜜蜂授粉技术,建立蜜蜂授粉专业合作社与相关服务机构开展蜜蜂授粉中介服务,加快拓展以授粉为核心的蜂业新业态。第二,建立跨省域的信息沟通平台,基于物联网、互联网以及大数据等技术,优化蜂场信息收集与流通路线。针对蜜蜂养殖、蜂产品质量溯源、电子商务布局与物流等重要内容,打造现代智慧蜂业。第三,培育既有影响力又有吸引力的蜂业生态文化项目,建立集教育、科普为一体的蜜蜂乐园,实现从蜂产品向蜂文化的转变。第四,打造休闲旅游、蜜蜂康养新产业,使养生与美容、健身相结合,实现蜂产业高质量供给与新的更高需求协调发展。
蜂业三次产业融合发展的主体是龙头企业、合作社与养蜂大户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实现蜂业融合发展关键是构建和完善龙头企业、合作社与养蜂大户利益联结机制,有效延伸和拓展蜂业产业链,优化供应链,实现价值链提升。为此,蜂业三次产业融合发展应支持养蜂大户、专业合作社以及龙头企业的发展。鼓励蜜蜂养殖户增加规模,增加养蜂专业机械购置补贴范围和力度。为提升新型职业农民素质,提升蜂业小农户的养殖技术与管理水平,及时进行蜂业养殖技术培训、现场作业教学、成熟蜜生产指导。专业合作社作为连接养蜂户和龙头企业的纽带,在政策上应给予其较多支持。龙头企业既负责蜂产品加工又负责蜂产品销售,是蜂业三产融合发展的龙头,应给予其在信贷、项目等方面的政策倾斜。
强化蜂产业创新团队工作,提升产业基础研究与关键技术应用能力,为改善山东省蜂产业发展现状提供有效的科技支撑。因此,应积极推进蜜蜂品种改良、药物研发及养殖设备开发工作,推广高效蜜蜂养殖模式与技术,提升蜂产品深加工能力,提高蜂产品附加值。在蜂业科技人才培养方面,制定优惠政策,鼓励更多热爱蜂业的有学历、有能力的年轻一代加入蜂产业。加强对现有从业人员的技能培训,提升其科技素养。
鼓励、扶持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构建蜂产品加工与信息追溯机制,使蜂产品消费者能够借助二维码识别,查询蜂产品产地、检测报告、品牌与标准等溯源信息,强化市场监督,提升蜂产品质量安全保障能力和水平。针对一部分蜂产品药残超标的风险,支持蜂产品生产加工企业进行原料抗生素指标检测,确保从产品源头管控风险。可构建政府引导、企业为主体、行业协会、高校和科研院所参与的蜂产品检测与信息共享平台,推进蜂产品质量全过程智能追溯监管体系建设。
探索借助微博、微信、平台直播等新媒体手段和方式,推广普及蜜蜂与人类健康知识,营造良好的蜂业社会文化氛围。加快推进“互联网+蜂业”模式发展,通过电商平台直播与粉丝推介,拓展蜂产品交易新业态。建设生态蜂业休闲观光园区和特色养殖基地,举办地方蜜蜂文化节和养蜂农家乐体验活动,转变蜂业发展思路,由销售蜂产品向打造蜂文化转变。创办蜜蜂博物馆、蜂疗馆,支持有能力、有资质的企业建设蜂产品休闲文化场所,不断推广蜜蜂文化、养生文化,持续塑造蜂业的特色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