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宗群 敬敏
“你就是20 年前到我们青龙村拉电的那个苏海跃吗?”
“对对对,您还记得啊!今天我又来这里跟你们一起吃住了,哈哈。”
今年5 月,南宁供电局和马山县供电局两级组织部人员陪着苏海跃到里当瑶乡青龙村驻村任职第一天,老村长黄鹏贵与南宁马山供电局苏海跃的对话,把时间拨回了2001 年的第一期农网改造。
里当瑶族乡是全国特定的少数民族贫困乡,曾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官员称为“不适合人类居住的地方”。青龙村是全乡10个贫困村中最“山”的村,15个自然屯1000 余人口分散居住在23 个弄场面里。20 年前,青龙村只有8 台变压器,由于线路陈旧老化,故障停电多,线损高,造成当时村里电费虚高,群众有电不敢用,晚上只好又点起了煤油灯照明。
而当时负责驻村青龙村的黄炳炎即将退休,谁去这个离县城40 多公里的山区工作?“去里当条件艰苦,环境差,更得扛得起担子,带好队伍为乡里乡亲做好实事。”2001 年5 月,已经是预备党员的苏海跃主动接过“接力棒”,从距离县城很近的古零乡到里当瑶乡电管站工作,并挂点青龙村负责开展第一期农网改造。从线路测量定点、立杆拉线再到走村入户安装电表,事无巨细,苏海跃亲力亲为。苏海跃与黄老村长同吃同住一个月,一头扎进农网改造中。本来局里给苏海跃下达的任务是要完成17 个低电压线路的指标改造,但他却为青龙村争取到了31 个。低电压线路改造后,线损降低,电费降低了,还给村民的生产生活提供了很多便利,“20 年了,我都还记得,当年农网改造完成后,电费从每度1 块多钱降到5毛多,村民家里亮起电灯,家家户户增添了不少家用电器。村里几台碾米机可以一起用。乡亲们都很感激他。”老村长说苏海跃当年就是在这里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2020 年,已脱贫摘帽的青龙村仍被列入南宁市容易返贫边缘村。当听到县里提出“脱贫不脱钩、帮扶不松劲”的号召后,苏海跃又主动请缨,于2021 年5 月重新来到青龙村驻村任帮扶专职工作队员。
有同事问他,你都49 岁了,为什么还主动去这么远的地方?苏跃海说:“20 年前,村里走山路又缺水都能干出一点事,20年后,我就是还想来为村里做点什么。”
苏海跃每天走村串寨,了解村情民意,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上任才5 个月,他就与帮扶后盾单位马山供电局联系,投资整改低压线路2 千米,解决青龙村龙立养殖基地、上谷屯的低电压问题,如线路建好,将直接解决当地黑山羊养殖过程中晚上供暖、供料的问题,为村里养殖基地进一步扩大养殖规模打好基础。同时,与自治区工会联系援建青龙村1.5 千米的路灯,目前项目正在筹建中。
“还能做点什么?”苏跃海在这片熟悉的土地上不停地追问自己。他在抓好14 户37 人防止返贫致贫动态监测以外,还主动依托单位优势,向马山供电局食堂推销脱贫户的土特产品。同时,在员工微信群、朋友圈推销里当鸡、黑山羊……
“仅今年中元节一天的功夫,苏海跃就帮我向外地推销土鸡土鸭、羊肉等土货,为我家增加收入13880 元。”青龙村豪下屯脱贫户蒙军建感激地说。
从农网改造第一期工程算起,20 年来,南宁网区电网持续升级改造已历经第五期。如今青龙村已被政府列入改善人居环境15 年远景规划,一批文化旅游、土特农产品深加工等乡村振兴攻坚项目相继落户。供电线路仍在山旮旯里延伸,苏海跃与青龙村的故事还在继续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