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方治疗血液病及其治疗药物副作用验案4则

2021-03-28 14:15王凤晓胡冬菊肖汇颖郭子敬王永敏吕玉静
江苏中医药 2021年8期
关键词:外邪紫癜柴胡

王凤晓 胡冬菊 肖汇颖 郭子敬 王永敏 吕玉静

(1.河北中医学院研究生院,河北 石家庄 050091;2.河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血液病科,河北 石家庄 050011)

血液系统疾病大多为内科难治性疾病,尤其是血液恶性肿瘤以及与免疫机制相关的血液疾病,其治疗一般需要长期规律放化疗或服用免疫抑制剂,但这些化学药物在使病人受益的同时,也带来一些副作用,如免疫抑制剂引起的复发难治的口腔溃疡,蛋白酶体抑制剂、长春新碱类药物引起的末梢神经炎,化疗及免疫抑制剂引起的发热等,往往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及治疗效果,甚至导致下一步的治疗不能如期进行。西医对于这些副作用的治疗,疗效欠佳。胡冬菊教授运用经方治疗血液病及其治疗药物副作用疗效较好,现整理验案4则如下。

1 甘草泻心汤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药后口腔溃疡案

段某,女,37岁。2019年11月15日初诊。

主诉:口腔溃疡2周,加重3 d。患者2年前确诊为再生障碍性贫血,于院外口服十一酸睾酮软胶囊、环孢素软胶囊治疗,未采用中医治疗,病情相对平稳。2周前咽部新发溃疡,在家自服多种治疗口腔溃疡的药物,溃疡范围仍持续增大。口腔检查:舌尖、咽部多发溃疡,咽部溃疡创面直径约2 cm,色红。刻诊:溃疡处疼痛难忍,只可进流食,干咳,咳白痰,咽干,咽痛,心情烦躁,两胁胀痛,纳差,平素手脚发凉,二便可,舌红、苔白厚腻,脉弦滑。西医诊断:再生障碍性贫血。中医诊断:髓劳(寒热错杂证)。治法:寒热平调。方选甘草泻心汤合升降散加味,处方:

生甘草15 g,炙甘草15 g,黄芩10 g,黄连6 g,清半夏9 g,干姜9 g,制吴茱萸5 g,柴胡15 g,陈皮15 g,醋青皮12 g,蝉蜕15 g,炒僵蚕15 g,炒苦杏仁12 g,桔梗9 g,厚朴15 g,升麻30 g。7剂。每日1剂,水煎,早晚分服。

11月22 日二诊:患者口咽部溃疡缩小至直径1 cm左右,仍只可进流食,疼痛明显减轻,稍咳嗽,无痰,纳食较前改善,两胁疼痛减轻,心情好转,说话时伴口气。舌两侧较红,舌苔较上次变薄。于上方加石膏30 g、青黛3 g,14剂。

12月7日三诊:患者诸症缓解,溃疡痊愈,可正常进食。予调整方子积极治疗原发病。

随访3个月,患者诉口腔溃疡未复发。

按:本案患者原发病为再生障碍性贫血,基本病机为髓海空虚、气血亏虚,加之患者长期服用环孢素等免疫抑制剂,导致正气更虚,外邪乘机入体。本证属本虚标实,寒热错杂。免疫抑制剂为“药毒”之品[1],可蚕食机体正气,耗气伤津,致虚火上炎,从而使虚火夹“毒火”共同为患,上犯口腔,故可见口腔多发溃疡,疼痛难忍;虚热郁于胃腑,而脾胃为气机升降之枢纽,胃腑不降,脾气不升,故见纳差;正气亏虚,外邪乘机内入,虚热上扰口咽,故见干咳、咳白痰、咽干、咽痛等症;疾病长期不愈,治疗不顺,日久可致肝气郁结、气机不舒,则见心情烦躁、两胁胀痛;中焦土虚,气机难以外达,故见平素手脚发凉。《丹溪心法》云:“口疮服凉药不愈者,因中焦土虚且不能食,相火冲上无制。”结合患者疾病本质,此当“补土伏火”[2],不可妄投苦寒凉药,遵照李东垣对于脾胃气衰、元气不足、阴火内生引发口疮者“当以辛甘温之剂,补其中而升其阳,甘寒以泻其火”[3]为基本治疗原则,故以甘草泻心汤为基本方平调寒热;吴茱萸止痛效果较好,为经验用药;《四圣心源》[4]指出“脾升则肝肾亦升,故水木不郁;胃降则心肺亦降,故金火不滞”,故加升麻、陈皮以补中焦之虚,调理气机升降;合升降散可升清降浊、散风清热;肝郁可助火郁,故加醋青皮、柴胡、厚朴以疏肝理气、顺气降火。二诊时患者说话时伴口气,舌两侧较红,故加石膏以清胃热,青黛以清肝火。药证合拍,故疗效显著。

2 黄芪桂枝五物汤治疗多发性骨髓瘤化疗后肢体麻木案

郭某,女,57岁。2019年9月20日初诊。

主诉:确诊多发性骨髓瘤4月余,双下肢麻木4 d。患者4个多月前诊断为多发性骨髓瘤,行硼替佐米/地塞米松(硼替佐米2 mg,d1、4、8、11;地塞米松20 mg,d1、2、4、5、8、9、11、12)方案化疗。4 d前患者出现双下肢麻木遂来就诊。刻诊:双下肢麻木,触之发凉,平素畏寒,乏力,腰部酸痛,纳差,不欲饮食,寐欠安,大便可,偶见便溏,小便可,舌暗、苔薄白,脉沉。西医诊断:多发性骨髓瘤。中医诊断:骨痹(气血亏虚,营卫不和证)。治法:调和营卫,活血通络。方选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减,处方:

黄芪15 g,桂枝10 g,白芍15 g,赤芍15 g,柴胡12 g,醋香附10 g,当归15 g,川芎10 g,桑寄生15 g,续断10 g,炒酸枣仁15 g,醋龟甲15 g,鹿角胶15 g,砂仁10 g,豆蔻10 g,骨碎补15 g,益智仁15 g。5剂。每日1剂,水煎,早晚分服。

9月25日二诊:患者诉服药后下肢麻木减轻,触之有温热感,腰酸减轻,舌体瘀斑减轻。继服上方7剂。

后随访患者诉服药后症状消失,顺利完成化疗。

按:本案患者原发病为多发性骨髓瘤,手足麻木是化疗药物引起的一种常见药物剂量限制性不良反应[5],西药对手足麻木症治疗效果有限。麻木表现于肌肤,气血亏虚为发病之本,邪滞血脉为发病之标,故气血亏虚、邪滞血脉致气血不通、皮肉筋脉失养为本病基本病机。化疗药物亦属于邪气,在祛除内生毒邪的基础上,亦可伤人正气,长期化疗导致人体正气更虚,气血不足,外邪乘机侵袭,致人体营卫具不足,营气不足,故见下肢麻木、发凉,卫气不固故见畏寒、乏力;化疗药物伤及脾胃,故见纳差;营卫不和、阳不入阴,故见寐欠安;病久邪气可内舍于肾,故见腰部酸痛。治以黄芪桂枝五物汤化裁。黄芪补在表之卫气,以祛邪外出;桂枝温经通阳,助黄芪益气固表;当归、香附、柴胡、川芎补血行气;砂仁、豆蔻行气健脾;病久邪气易内舍于肾,故以桑寄生、续断、骨碎补、益智仁、鹿角胶补肾益精;营血亏虚,加之精神紧张,劳力伤神,故加龟甲、酸枣仁养心安神;瘀久可化内热,故加赤芍以凉血活血。全方可达补气养血、调和营卫、心肾同治之功。

3 柴胡桂枝干姜汤治疗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药后发热案

李某,女,60岁。2020年8月5日初诊。

主诉:确诊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1年余,间断发热7 d。患者1年多前确诊为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长期口服甲泼尼龙、环孢素治疗, 7 d前因受凉出现间断发热,测体温最高37.7 ℃。刻诊:精神倦怠,乏力较甚,言语低微无力,全身酸痛,尤以背部为重,心烦,胸胁胀满,口干、口苦,纳差,寐差,小便浑浊,大便可,舌淡苔白,脉沉细。西医诊断: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中医诊断:血劳(胆热脾寒证)。治法:和解散寒。方选柴胡桂枝干姜汤化裁,处方:

柴胡24 g,黄芩18 g,桂枝24 g,干姜3 g,炙甘草20 g,连翘30 g,石膏30 g,知母10 g,淡附片15 g,细辛5 g,麻黄10 g。3剂。每日1剂,水煎,早晚分服。

8月8日二诊:患者体温正常,诉服药后未再发热,精神状态明显好转。继予上方3剂以巩固。

按:本案患者原发病为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长期服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治疗,容易出现发热,且反复难退,西医因发热再次使用激素退热,如此形成恶性循环。本病病机为肝胆郁热、脾虚有寒,属津液损伤、半表半里的阴证。邪在半表半里,正邪交争,故见间断发热;疾病本质为虚证,加之药物蚕食患者正气,可使虚更甚,故见精神倦怠;肝胆郁热、津液不足,故见口干、口苦,纳差;郁热结在心胸,故见心烦、胸胁胀满、寐差;血弱气尽、外邪侵犯,故见全身酸痛。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病久正气不足,邪气由太阳传入少阳,潜伏于半表半里之间,日久可致肝胆疏泄不利,气血津液运行受阻,三焦不通,而少阳受邪易传太阴[6],故选用柴胡桂枝干姜汤清上温下、寒热平调。柴胡主心腹肠胃中结气,推陈致新,与黄芩为伍,解烦热而治口干、口苦;干姜、炙甘草,调理中焦脾胃;病久精神疲惫,脉沉细,此为邪入少阴,加上长期口服激素,可激发机体贮藏的阳气,病久及肾,日久可致少阴亏虚,故合麻黄附子细辛汤以助阳解表;患者口渴,可知津液已伤,故以石膏、知母清热生津,同时辅以连翘清郁热。诸药合用,和解退热,药到病除。

4 桃核承气汤治疗过敏性紫癜案

张某,女,19岁。2020年7月14日初诊。

主诉:四肢皮肤紫癜2周,加重3 d。患者2周前四肢皮肤出现紫癜,就诊于当地医院,行相关检查确诊为过敏性紫癜,经激素、抗过敏等药物治疗后明显好转出院,后继服氯雷他定、甲泼尼龙治疗,3 d前紫癜症状再次加重,遂于我院住院治疗。刻诊:双上肢、双下肢布满红色斑疹,如针尖大小,大者连成片,并伴有间断腹痛,无关节酸痛,咽干咽痛,眼干,大便干,小便可,舌黯红、苔黄,脉滑数。便潜血试验(-),24 h尿微量白蛋白定量30.8 mg。西医诊断:过敏性紫癜。中医诊断:紫癜风(血热风盛证)。治法:祛风清热,凉血活血。方选桃核承气汤加减,处方:

桃仁15 g,酒大黄6 g,桂枝15 g,钩藤30 g,薄荷15 g,熟地黄20 g,防风30 g,牡丹皮30 g,栀子15 g,蝉蜕30 g,炒僵蚕30 g,茜草20 g,醋鳖甲30 g,紫草30 g,甘草12 g。7剂。每日1剂,水煎,早晚分服。

7月22日二诊:服药后下肢紫色斑疹明显消退,尿微量白蛋白定量较上次降低,腹痛次数减少,咽干咽痛症状减轻。继予上方7剂。

7月29日三诊:患者尿微量白蛋白消失,斑疹明显消退,且无新发,只见陈旧性斑疹,其余症状均不明显。于初诊方去鳖甲,继服5剂以巩固疗效。嘱患者注意休息,饮食清淡,忌食羊肉、海鲜以及辛辣刺激性食物。

随访半年,患者诉过敏性紫癜未复发。

按:过敏性紫癜基本病机为血热风盛,瘀热互结。本案患者素体阳盛,合外邪可致热迫血行,血不循经,故见皮肤紫癜;外邪侵袭,加之体内热邪上扰咽喉,故见咽干咽痛;血得热易凝,瘀血内舍肠胃,阻遏气机,不通则痛,故见腹痛;瘀热伤津,故见咽干、大便干;肝体阴而用阳,外邪引动肝火,故见眼干。过敏性紫癜病理因素主要为“风、火、毒、瘀”,而血热内瘀为其核心病理,瘀血既是病理产物,又是本病反复发作的重要原因[7],故选桃核承气汤加减治疗。方中桃仁善行血滞,祛瘀力强,大黄能下瘀血而祛瘀生新,大量凉血药可使血行滞涩,故合桂枝以温经活血;钩藤、薄荷疏肝泻热,使热邪外达;栀子可增强清热之功;牡丹皮、紫草、茜草凉血活血;鳖甲可助祛瘀退热;临床发现,部分过敏性紫癜患者有感染外邪的前驱病史,风热毒邪侵袭,正如《金匮要略》云“风伤皮毛,热伤血脉……热之所过,血为之凝滞”,故合防风、蝉蜕、僵蚕以祛除外邪,尤其蝉蜕、僵蚕两味可升清降浊,对过敏性紫癜伴尿蛋白阳性患者有很好的疗效。药证合拍,故二诊时继续予原方治疗。三诊时患者基本痊愈,故于原方基础上去滋阴潜降之鳖甲。全方共奏凉血活血、祛瘀泻热、表里同治之功。

猜你喜欢
外邪紫癜柴胡
干眼环境病因及中医外邪属性的理论探讨
儿童过敏性紫癜IL-17、HPV-B19检测的临床意义
核桃柴胡间作技术
从“外邪”探析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中医药防治
HPLC法同时测定柴胡桂枝汤中6种成分
柴胡汤类方剂用于肝恶性肿瘤治疗进展
“外邪致中”还是“内伤致中”?——说说“真中风”和“类中风”
10 种中药制剂中柴胡的定量测定
蒙药治疗干燥综合征伴血小板减少性紫癜1例
经验方治疗急慢性咳嗽理论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