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淑芬
(大连市妇幼保健院,辽宁 大连 116033)
剖宫产是常见的一种具有创伤性的分娩方式,当今社会中,更多的产妇和家庭选择了剖宫产作为分娩方式[1],这种现象主要因人们对分娩的认知不足以及妊娠合并高危风险疾病增多有关。剖宫产术后存在较多的并发症,而术中也存在一定的风险因素,其中最常见有围手术期焦虑,过度焦虑可影响患者的治疗依从性,焦虑的产生也会对全身肌肉以及神经系统造成影响,不利于手术的开展。因此,采取剖宫产时需结合积极有效的护理模式,基于人文关怀思想,帮助患者缓解不良情绪,改善术中相关指标。本次研究结合我院2018年12月至2020年6月收入的78例剖宫产产妇展开研究,以人性化护理为主要护理措施,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此次研究以我院2018年12月至2020年6月收入的78例剖宫产产妇作为研究对象,均给予护理干预,按照数字随机法分组,其中3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产妇年龄20~36岁,平均(32.54±3.18)岁,平均孕程(30.22±2.14)周,平均孕产次(2.56±1.55)次;剩余39例(研究组,采用人性化护理干预)产妇年龄21~35岁,平均(33.44±2.56)岁,平均孕程(30.83±2.04)周,平均孕产次(2.44±1.63)次。两组产妇平均年龄、孕产次以及孕期观察资料差异性不显著,P>0.05。研究前与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研究方案获得医疗伦理委员会审批。排除标准为合并严重妊娠风险产妇,以及合并精神疾病、心理疾病、无法沟通的产妇。
1.2 方法 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给予研究组人性化护理,即确定人性化护理方案,针对手术前、手术中以及手术后3个阶段展开人性化干预[2]。①人性化术前护理:区别于常规护理,人性化护理干预时产妇入院后给予热情的接待,引导完成分诊,并介绍院内环境、主治医师[3]、责任护士等。通过主动交流促进护患关系,降低产妇进入医院后不自觉产生的焦虑情绪。术前需向患者介绍剖宫产术前相关注意事项,告知其手术禁忌证,同时为其展开人性化心理干预。根据患者的性格和气质类型合理选择沟通方式,积极缓解其术前焦虑情绪。②人性化术中护理:注重对产妇的体温管理,并指导产妇安心分娩。严格监测产妇生命体征的变化,确保手术的顺利开展,做好与医师的配合。③人性化术后护理:术后在采取常规伤口护理以及体征护理的基础上采取人性化饮食管理,根据患者日常的饮食喜好制订饮食计划,并针对性调整病房环境[4]。在舒适温度范围内根据患者的习惯合理调整室温,勤开窗通风,并适度换位思考,平等对待患者。
1.3 评价指标 此次研究以两种护理模式下产妇心理状态、术后排气情况以及术后满意度作为评价指标。①心理状态:结合SAS、SDS评估产妇是否有焦虑、抑郁情绪,得分越低说明产妇经护理后情绪状态越好。②术后排气情况:于术后24 h、术后48 h两个时段对肛门排气状态进行评估,术后肛门排气发生率越高说明护理模式应用效果越好。③满意度:采取问卷调查法,就护理干预方法在剖宫产手术中的应用效果展开满意度调查,结果分为十分满意、较满意、不满意3个程度,满意人数越多说明护理模式被认可度越高。④术后并发症:剖宫产术后并发症通常有出血、尿潴留、腹胀、切口感染等,观察两组产妇术后上述并发症的发生率。并发症发生率越高说明护理效果越差。
1.4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25.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用()表示,计数资料用[n(%)]表示,分别进行t检验及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对比两组产妇护理前后SAS、SDS评分以及术后肛门排气情况 两组产妇护理前SAS、SDS评分均无明显差异性(P>0.05),护理后研究组产妇SAS、SDS评分与对照组比较,有明显下降趋势,P<0.05。研究组内产妇术后24 h、48 h时肛门排气发生率较对照组高,P<0.05。见表1。
2.2 对比两种护理模式的剖宫产手术产妇的满意度 研究组产妇的护理满意度为97.43%,高于对照组的76.92%,P<0.05。详细数据如下。研究组39例:较满意19例(48.72%),满意19例(48.72%),不满意1例(25.56%),满意度38例(97.44%);对照组39例:较满意12例(30.77%),满意18例(46.15%),不满意9例(23.08%),满意度30例(76.92%)。
2.3 对比两组产妇的并发症概率 护理后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2.56%)低于对照组(20.51%),P<0.05。详细数据如下。研究组39例:出血1例、尿潴留0例、腹胀0例、切口感染0例,合计1例(2.56%);对照组39例:出血3例、尿潴留1例、腹胀2例、切口感染2例,合计8例(20.51%)。
随着人们对生育相关知识的了解程度加深以及临床医学的不断进步,分娩方式不断增多[5],作为传统分娩方式之一的剖宫产手术,是所有分娩方式中创伤性较大,术后恢复时间较长的一种分娩方式[6]。剖宫产分娩通常运用于自然分娩无法继续完成或存在明确剖宫产指征的孕妇群体[7]。由于剖宫产创伤较大,术中存在一定的风险性,术后恢复时间相对较长[8],为提高剖宫产分娩结局,需在此过程中联合积极的护理干预,在术前、术中、术后展开积极的人性化护理[9]。针对术前注意事项以及饮食,术后病房环境、心理状态及饮食习惯展开针对性护理[10-12]。人性化护理在临床应用时需突出护理的针对性,尊重患者个性的差异性以及病情差异性。为证明人性化护理干预在剖宫产术护理过程中的应用效果,本次研究结合我院2018年12月至2020年6月收入的78例剖宫产产妇展开研究。结果显示:两组产妇护理前SAS、SDS评分均无明显差异性(P>0.05),护理后研究组产妇SAS、SDS评分较对照组有明显下降趋势,P<0.05。研究组产妇术后24 h、48 h时肛门排气发生率较对照组高;研究组产妇的护理满意度为97.44%,高于对照组76.92%,P<0.05。
综上所述,对剖宫产妇护理过程中采取人性化护理干预后能够有效缓解术中产妇焦虑情绪,同时能够提高护理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