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宝楠
(沈阳市中医院,辽宁 沈阳 110000)
高血压是威胁我国居民生命健康的头号慢性病,患病群体有望在近几年内突破3亿,因而成为“全民公敌”[1-2]。老年群体的高血压发病率相对较高,血压控制效果相对较差,需要有效的干预指导,从而改善这类患者血压调控差等问题。舒适护理服务模式是一种新型护理理念与模式,更佳注重患者的个体舒适性和就医体验,在临床护理实践中应用效果良好[3-4]。老年高血压患者护理需求较高,更适应于舒适护理服务模式,为进一步探明其临床实践效果,本次研究选择2018年1月至2019年2月在本院住院治疗的80例60岁以上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对比分析了舒适护理服务模式对患者血压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8年1月至2019年2月在本院住院治疗的80例60岁以上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根据护理模式分为舒适组和传统组,每组40例。80例患者均存在原发性高血压病史。舒适组,男26例,女14例,年龄61~80岁,平均(70.01±9.58)岁,病程1~4年,平均(3.01±0.98)年。传统组,男25例,女15例,年龄62~81岁,平均(71.52±9.41)岁,病程1~4年,平均(2.45±1.53)年。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原发性高血压;临床资料完整;认知功能基本正常;患者及家属自愿参与本次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出院时间≤7 d者;合并严重脑卒中等疾病而存在语言功能障碍、认知能力异常者;重性精神疾病者;无法配合随访调查者等[5]。
1.3 护理模式 传统组患者入院后根据治疗方案给予血压监测、并发症干预等常规护理措施,舒适组在传统组基础上增加舒适护理服务模式,具体如下:
1.3.1 建立舒适护理服务小组 科室内部选拔骨干护理人员组成舒适护理服务小组,统一学习舒适护理服务模式相关护理知识与技能,培训结束后考核,合格后才可进行临床实操。小组成员在患者入院后,制订服务计划,并根据患者病情变化,及时调整干预措施。
1.3.2 创造舒适的休息环境 病区和病房均要求保持干净整洁,定时开窗通风,及时调整室内温度湿度,使患者体感舒适。病床上的被褥等及时更换、清洁,使患者放心使用。保持病区安静,夜间尽量减少不必要的操作与检查,使患者更好的休息。
1.3.3 人文关怀与心理护理 护理人员要像朋友和家人般关心患者,给予患者情感支持,使患者感受到医护人员的温暖。在日常护理中,积极与患者沟通交流,引导其打开心扉,说出内心潜在的苦闷,从而采取针对性心理疏导措施。对于存在负性情绪反应的患者,应与家属联合,共同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避免患者出现焦虑抑郁、悲观厌世等负性情绪反应[6]。
1.3.4 生活指导与帮助 患者入院后,护理人员就要积极引导、说明病区的各项设置等,便于患者和家属使用生活需要的服务。对于行动不便的患者,可采用轮椅等协助患者完成检查。在护理巡视中,亲切询问患者和家属有无特殊需求,积极给予帮助和指导。采用简单明了的方式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使患者尽快掌握正确服药、自我血压监测等技能,并为患者制定日常食谱,控制饮食,以保证患者出院后可正确约束自身的行为。
1.4 观察指标
1.4.1 血压评估 干预期间,患者定期测量血压指标水平,统计两组干预3个月后和6个月后指标水平。
1.4.2 生活质量评估 采用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ctive of Daily Living Scale,ADL)[7]评估两组患者生活质量情况,该量表总分为0~100分,分值越高,表明患者生活质量越好,分别统计入院时和出院时和出院后6个月的生活变化。
1.5 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分析所有数据,以()表示计量资料,并采用t检验;采用χ2检验计数资料,P<0.05认为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2.1 血压指标干预前后变化比较 与干预前相比,干预3个月和6个月后舒适组和传统组收缩压和舒张压均显著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舒适组干预3个月和6个月后收缩压和舒张压均显著低于传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生活质量比较 舒适组入院时ADL(64.69±10.25)分,出院时ADL(81.68±9.17)分,出-院后6个月ADL(83.06±11.69)分;传统组入院时ADL(65.03±9.18)分,出院时ADL(71.38±13.06)分,出院后6个月ADL(72.12±10.96)分。两组出院时和出院后6个月ADL评分均显著高于入院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舒适组出院时和出院后6个月ADL评分均显著高于传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高血压呈慢性病程,尽早规范降压治疗,可有效降低循环系统、泌尿系统等并发症,但是如何提高患者的血压控制效果仍是临床研究的重点。老年高血压患者降压治疗难度相对相对较大,且合并多种基础疾病,临床治疗与护理要求也更为复杂,必须探索一套可靠的护理模式[8-10]。
随着现代护理理念的不断发展进步,患者已经成为护理的主体,临床护理措施也逐渐趋于人性化发展,单纯的治疗性护理干预已经不能满足患者的实际需求,而舒适护理服务模式等新型护理模式应运而生;舒适护理服务模式注重患者就医过程的舒适性,不仅关注患者的生理需求,而且注意患者的心理需求,使患者得到身心两方面的良好就医体验[11-12]。舒适护理服务模式相关文献报道显示,其临床实践效果良好,患者治疗效果有效提升[13-14]。本次研究对该护理模式在老年高血压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与干预前相比,干预3个月和6个月后舒适组和传统组收缩压和舒张压均显著下降,但舒适组干预3个月和6个月后收缩压和舒张压均显著低于传统组,可知在降压效果方面,舒适护理服务模式的应用效果更好,有助于患者维持良好的血压水平。此外,本次研究还发现,两组出院时和出院后6个月ADL评分均显著高于入院时,但舒适组出院时和出院后6个月ADL评分均显著高于传统组,可知舒适护理服务模式可有效提升患者生活质量,对于老年患者预后改善较为有利。
综上所述,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临床护理中采用舒适护理服务模式,可有效提升降压效果,改善患者预后生活质量,对于该类患者的应用价值较高,值得推广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