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洁生 梁月好
(肇庆市第三人民医院,广东 肇庆 526060)
精神卫生问题已是我国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和严重的社会问题[1]。在精神类疾病中,病情最为严重,社会危害程度最大,经济负担最重的就是严重精神障碍[2]。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由于疾病影响不能控制自身意志和行为,易发生肇事肇祸事件,影响社会安全。近年来,多地开展了严重精神障碍流行病学及现状分析报告[3-8]。本研究通过严重精神障碍流行病学调查项目,全面排查掌握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底数情况,分析2016-2019年肇庆市严重精神障碍流行病学特征,为做好严重精神障碍社区防治,指导严重精神障碍管理以及为政府部门制定相关政策提供客观依据。
1.1 一般资料 排查对象为全市各镇收集、汇总的疑似和在册严重精神障碍患者25 308例,对其进行地毯式、全覆盖排查,摸清基础信息,对确诊患者逐一登记建档管理,掌握底数信息。
1.2 方法
1.2.1 排查工具 按原卫生部疾病预防控制局《重性精神疾病管理治疗工作规范》(2012年版)附表,包括行为异常人员线索调查问题清单、严重精神障碍线索调查登记表、严重精神障碍患者个人基本信息表、个人信息补充表。
1.2.2 排查人员 由各镇综治部门统筹、公安机关牵头负责组建排查工作专班,抽调综治、公安、卫生等部门人员,负责开展落实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排查工作,逐步建立日常排查机制。全市抽调具有执业资格的精神科执业医师,成立专家组,协助镇对疑似和在册严重精神障碍患者进行精神学诊断和评估。排查前,举办培训班,对参加排查工作的精防人员进行了培训,以提高基层精神卫生人员对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的排查、诊断、评估能力。
1.2.3 排查方法 ①梳理底数情况。由基层精防医师负责收集、汇总本辖区内疑似和在册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填写行为异常人员线索调查问题清单、严重精神障碍线索调查登记表。②逐户上门核查。工作专班根据掌握的疑似和在册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情况,逐户上门核查患者基本情况,采集信息。核查时,首先耐心向患者本人及家属等做好说明解释工作。③开展诊断评估。由精神科执业医师会同精防医师和有关人员,采取分片包干、进村入户等方式,现场诊断评估,经确诊为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的,精防医师填写个人基本信息表及严重精神障碍患者个人信息补充表,建立健康档案;家属签署网络知情同意书,在省精神卫生信息平台录入或更新信息。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4.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用χ2进行检验,当P<0.05时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病种分类 在册严重精神障碍患者以精神分裂症为主,有18 788例(74.24%),其次为精神发育迟滞伴发精神障碍3 707例(14.65%),双向(情感)障碍1 626例(6.42%),癫痫所致精神障碍992例(3.92%),分裂情感性障碍172例(0.68%),偏执性精神病23例(0.09%)。
2.2 严重精神障碍患者人口学构成 在册严重精神障碍患者中本地户籍24 105例(95.25%),外地户籍1 203例(4.75%);男性14 120例(55.79%),女性11 188例(44.21%)。年龄构成主要以青壮年为主,18~44岁组,12 092例(47.78%);其次是45~59岁组,8 771例(34.66%);60岁及以上3 935例(15.55%);18岁以下510例(2.02%)。患者文化程度较低,文盲或半文盲4 179例(16.51%),小学10 354例(40.91%),初中8 554例(33.80%),高中1 407例(5.56%),中专159例(0.63%),大专207例(0.82%),大学97例(0.38%),大学以上13例(0.05%),不详338例(1.34%)。民族分布基本为汉族,25 275例(99.87%),少数民族29例(0.11%),不详4例(0.02%)。有严重精神障碍家族史1 247例(4.93%),提示有遗传因素影响。婚姻状况分布中已婚者12 600例(49.79%),未婚者11 056例(43.69%),丧偶者619例(2.45%),离婚者733例(2.9%),未说明或不详者300例(1.19%)。职业分布主要以农民为主,17 012例(67.22%),其次为下岗或无业5 378例(21.25%),在岗人员493例(1.95%),在校学生335例(1.32%),退休248例(0.98%),专业技术人员75例(0.30%),其他1 494例(5.9%),不详273例(1.08%)。患者经济状况在贫困或在当地贫困线标准以下19 376例(76.56%),非贫困5 932例(23.44%)。
2.3 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管理概况 在册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有25 308例,报告患病率为6.15‰,广宁县报告患病率最高(7.15‰),除鼎湖区(4.61‰)、端州区(4.49‰)和高新区(2.28‰),其余县(市、区)均超过5‰。
本研究显示,肇庆市在册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患病种类依次为精神分裂症(74.24%)、精神发育迟滞伴发精神障碍(14.65%)、双向(情感)障碍(6.42%)、癫痫所致精神障碍(3.92%)、分裂情感性障碍(0.68%)、偏执性精神病(0.09%),与既往国内区域流行病学调查结果一致[9]。74.24%为精神分裂症患者,其多发生暴力行为,致残率高,对社会危害大,是社区防治的重中之重。
肇庆市在册严重精神障碍患者中,本地户籍占95.25%;18~44岁青壮年患病居多,与此类人群无论是学习、工作、生活、经济、家庭等方面心理压力大、负担重有关。文化程度低,初中及以下占91.22%。99.87%的患者为汉族,与我市仅有一个少数民族乡相符。婚姻质量不高,未婚或离婚者占46.59%;67.22%患者职业为农民,21.25%为下岗或无业人员。贫困患者占76.56%。以上情况说明,肇庆市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及其家庭处于社会底层,文化低,经济困难,缺乏家庭和社会支持,是社会的弱势群体,需引起政府部门的重视,给予政策及经费倾斜,加大救治救助力度。
截止2019年12月31日,肇庆市严重精神障碍报告患病率为6.15‰,此结果高于广东省深圳市(3.58‰)的报告患病率[10]。但广宁县、德庆县、怀集县等山区县报告患病率高,高新区、端州区和鼎湖区报告患病率低,还有很多患者未能排查发现。可能与城区流动人口多,区级精神卫生防治机构缺失有关。下一步需强化对口帮扶,加强城区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的排查,完善日常排查机制,全方位、多渠道开展排查工作,确保患者找得到,管得好。
综上所述,肇庆市各县(市、区)严重精神障碍报告患病率不均衡,需加强城区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的排查、发现。应将精神分裂症列为社区防治重点人群。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大部分为农民,文化程度低,经济状况差;需继续加强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救治救助工作,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健全救治救助机制,整合资源,完善政策保障措施,确保患者不因贫困得不到救治,最大限度预防和减少肇事肇祸案事件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