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毅强
(长治医学院附属和平医院,山西 长治 046000)
小儿湿疹又称奶癣、湿疮,以皮肤红斑粟粒样丘疹、丘疮疹或水疱破溃后出现点状糜烂、渗液、结痂并伴剧烈瘙痒为特征,是一种慢性、复发性、炎性皮肤病,多于婴幼儿时期发病,并可迁延至儿童和成年期,常反复发作。该病急性期剧烈瘙痒,影响患儿睡眠和进食,从而影响其健康和正常发育。《医学三字经》载:“痘为先天之毒,伏于命门,因感外邪而发。初起时用桂枝汤等,从太阳以化其气,气化则毒不留……疹证视痘之稍轻,亦需此法。”[1]小儿湿疹属中医“疹证”,病因为先天禀赋不足,或热盛胎毒,或外感湿热邪气,与陈修园的论述相符。该病是先天之毒伏于命门,因外感而发,故笔者探索性地以针刺命门、围命门治疗小儿湿疹,发现效果明显,疗效确切,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6月至2020年5月在长治医学院附属和平医院中医科门诊就诊的湿疹患儿23例,男15例,女8例;年龄最小3个月,最大7岁,平均(3.59±1.78)岁;病程最短1个月,最长6年,平均(5.61±2.84)个月。
1.2 诊断标准 ①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临床疾病诊断与疗效判断标准》拟定:由急性、亚急性湿疹久治不愈、反复发作迁延而来;可发生于体表任何部位,常见于手足、小腿、肘窝、外阴等处;表现为皮肤浸润肥厚、粗糙,呈暗褐色或棕色,可有抓痕、血痂和色素沉着;病情时轻时重,易复发,自觉瘙痒,呈阵发性[2]。②中医诊断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中湿疮的诊断标准:皮损呈多形性,潮红、丘疹、水疱、糜烂、渗出、痂皮、脱屑常数种形态同时存在,剧烈瘙痒,以头、面、四肢远端、阴囊等处多见,可发展成慢性湿疮,时轻时重,反复不愈[3]。
1.3 纳入标准 符合上述诊断标准;年龄3个月至10岁;患儿家长知情,签署知情同意书。
1.4 排除标准 合并细菌、真菌及病毒感染引起的皮肤病者;存在自身免疫缺陷、全身感染性疾病、严重器质性疾病及先天性疾病者;治疗前接受过针刺治疗者;因各种原因不能坚持治疗或中途退出者。
23例患者均采用针刺命名、围名门治疗。命门在第2腰椎棘突下凹陷中,俯卧取穴;围命门在命门上、下、左、右各1寸处取穴。患者俯卧,暴露腰部,命门、围命门取穴后常规消毒,取0.3 mm×25 mm一次性毫针(无锡佳健医疗器械股份有限公司)快速直刺进针约10 mm,行平补平泻手法,力度均匀柔和,得气后持续捻转1 min出针。隔日治疗1次,连续治疗3次,暂停1周,观察效果后再进行治疗,当皮损消退80%以上即停止治疗,待其自愈。
3.1 疗效评定标准 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制定[4]。痊愈:症状和体征完全消失,即皮损全部消退;好转:皮损消退30%以上;未愈:皮损消退不足30%。
3.2 结果 23例患儿,除1例治疗1次脱落外,均痊愈。其中治疗3次痊愈者7例,4次痊愈者6例,5次痊愈者7例,7次痊愈者1例,15次痊愈者1例。痊愈率为95.7%。随访半年,均未复发。
患儿,男,5个半月,2017年10月就诊。患儿出生半个月开始四肢伸侧皮肤潮红,时发时止;满月后四肢皮肤潮红加重,背及颈、项部皮肤也出现散在发红,甚至波及头面部;2个月后,潮红处出现皮损,溃破,患儿整日啼哭。外用糖皮质激素后暂缓,停药后复发。刻下症:患儿神疲,啼哭不断,全身除口、鼻、眼周、臀部有正常皮肤外,余皆潮红,小斑丘疹上渗出淡黄色脂性液体并覆盖皮疹,头面部结成较厚的黄色痂皮,头顶满布黄褐色痂皮,脂性液体渗出严重,甚至出血。其母用袜缚其双手,以免搔抓。患儿整日啼哭,哭累后方能安睡半小时,皲裂处黄色浆性液体渗出,半小时衣服、床单就被浸湿。查血常规免疫球蛋白E(IgE)升高,其母有类风湿关节炎病史。诊断为小儿慢性湿疹。给予针刺围命门治疗,隔日治疗1次。治疗3次后,患儿胸、股、背部皲裂愈合,四肢皮损减轻;治疗6次后,四肢皮损愈合,面部皮肤潮红,有抓痕;治疗10次后,面部愈合,唯头部皮肤结痂皲裂、渗出;治疗15次后,头部皲裂愈合,结痂大部分消除,患儿能安然入睡,精神好转。遂嘱暂停治疗,观察变化。1个月后家属反馈,患儿头部结痂痊愈。1年后随访未复发。
小儿慢性湿疹属于临床常见的过敏性皮肤疾病,近年来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5]。该病具体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多认为是一种由多种内因因素(免疫缺陷、免疫失衡、内分泌系统紊乱等)和外因因素(周围环境中的微生物、过敏原)共同作用引起的与变态反应有密切关系的皮肤病[6]。西医治疗该病以外治法为主,多采用糖皮质激素、钙调神经磷酸酶抑制剂、润肤剂等,短期疗效显著,但长期应用易引发皮肤红斑、萎缩、毛细血管扩张、继发感染等,还可诱发患儿出现毛囊炎、激素依赖症等严重不良反应,且停药后还易反复发作,长期疗效不佳[7]。
小儿慢性湿疹属中医“疹证”范畴,常因先天禀赋不足,脾虚失运,湿热内生,或秉受热盛胎毒,或外感风、湿、热邪气,蕴结肌肤所致。禀赋不足是小儿慢性湿疹的内在病因,湿盛是小儿湿疹的关键因素,并决定了其缠绵难愈的特点[8]。中医治疗该病多采用中药熏洗、药浴、中药软膏等外用方法,针灸治疗亦取得一定疗效,但易于复发。
命门是督脉经穴,在第2腰椎棘突下,两肾之间,有“元气之根本、生命之门户”之说,具有培元补肾、疏经调气之功。《针灸穴名解》言命门与肾经相通,沟通两肾阴阳水火,补养机体先天精气[9],因此刺激命门可补养机体先天不足,常辨证配伍治疗各科疾病。命门是治疗小儿疾病的常用穴位,如日本泽田针灸学派认为其是小儿要穴,主张“小儿疾病,腰以上灸身柱,腰以下灸命门”[10]。现代研究表明,针刺命门能减轻炎性反应,抑制炎性过程,增加血清白细胞介素(IL-2)含量,从而增强机体免疫功能[11]。围命门在命门上、下、左、右各1寸处,可以增强命门的疗效。先天禀赋不足是小儿慢性湿疹的重要病因,针刺命门、围命门可补养先天不足,增强小儿免疫功能,从而使其机体强健、疹去病愈。
本研究结果显示,23例患儿痊愈率为95.7%,且随访半年,均未复发,表明针刺命门、围命门可调整阴阳,解先天伏毒,祛外感湿热,治疗小儿慢性湿疹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