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畜禽免疫失败的原因及应对措施

2021-03-27 21:47:21李吉鹏熊积鹏
甘肃畜牧兽医 2021年8期
关键词:母源免疫抑制血清型

李吉鹏,熊积鹏

(金昌市金川区农业农村局,甘肃 金昌 737100)

1 畜禽疫苗免疫失败的原因

1.1 疫苗因素

1.1.1 疫苗质量不达标 部分养殖户为了贪图便宜购买的无质量保证的疫苗,有效抗原含量低或疫苗灭活不够,无法刺激机体产生免疫应答或由于疫苗毒力太强而引起发病,导致免疫失败。

1.1.2 血清型不符 含有多个血清型的病原(如口蹄疫、禽流感等),其相应的疫苗不产生免疫交叉,接种某一种血清型的疫苗只能产生相应血清型抗体,当其他血清型的病原感染时便会导致免疫失败。

1.1.3 使用过期、失效疫苗 一是未按要求储存或运输致使疫苗失效,免疫接种时又未认真检查核对疫苗是否有效。二是个别防疫人员在接种前未对疫苗的包装、标签、批准文号、生产批号、出厂日期、失效期等内容进行核实,在没有引起重视的情况下使用了过期或失效疫苗导致免疫失败。

1.2 畜禽自身因素

1.2.1 母源抗体的影响 幼畜在出生后7 d内通过吮吸母乳可获取大量的免疫球蛋白,从而获得强有力的自然被动免疫保护力。幼畜从母乳中获得的母源抗体还未消散就接种疫苗,母源抗体会将抗原中和,进而影响自主免疫力的产生。幼畜过早地进行首次疫苗接种,往往会导致免疫失败。

1.2.2 早期感染 养殖环境消毒不彻底、防疫人员自身防护不到位及免疫器具消毒不严格导致畜禽被强毒病原微生物感染,若接种疫苗时已发病或处于潜伏期,不仅不能产生预期的免疫效果,还会加剧疫病的临床症状。

1.2.3 免疫抑制 因维生素E、维生素A、硒等微量元素的缺乏造成畜禽营养不良;或胸腺、脾脏等发育不全造成的先天性免疫系统缺陷;或法氏囊炎、蓝耳病、猪瘟等引起的机体免疫抑制性疫病;或长期使用头孢、磺胺等抗生素,免疫时会杀灭活菌,导致活菌类疫苗免疫无效;或重金属、黄曲霉毒素等有毒物质摄入过量引起中毒等都会造成抗原对免疫系统的刺激性减弱,甚至是免疫无应答,从而形成免疫抑制。

1.2.4 处于应激状态 畜禽受到强应激因素的刺激,如温度骤升骤降、巨响受惊、捕捉拥挤、混群转场、机械挤压、通风不良等,使血浆皮质醇浓度显著升高,抑制了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作用的发挥,从而产生了免疫功能抑制。

1.2.5 产生免疫干扰 同时接种两种或多种疫苗后,可能会因疫苗含有的有效抗原所产生特异性反应的受体相似或相同而产生竞争作用,也可能会因一种抗原产生的抗体与其他抗原结合而影响其他抗原特异性抗体的生成,从而产生免疫干扰现象。

1.3 人为因素

1.3.1 疫苗管理不当 疫苗是一种较特殊的生物制品,对保存温度等环境条件的要求非常严苛。个别防疫人员由于责任意识不到位,不重视疫苗管理,未将疫苗在适宜的温度、湿度环境中保存,致使疫苗效价下降、免疫原性变差,从而导致免疫失败。

1.3.2 疫苗稀释不当 温度骤升会使疫苗中致弱的微生物死亡,冻干苗从零下十几度的冰箱中取出之后立即用稀释液稀释会降低免疫效力。使用过期或质量不合格的稀释液,或与疫苗不匹配的稀释液会降低疫苗效价,甚至完全失效。此外,疫苗稀释后暴露在烈日或高温下,不采取避光、降温措施,或未在规定时间内使用均会导致免疫失败。

1.3.3 免疫操作不规范 接种针头过短或过长、注射部位不精准、消毒不当、未按照说明书规定的剂量进行免疫等不规范的免疫操作都会影响机体免疫抗体的正常产生。

1.3.4 免疫程序不科学 由于缺乏免疫基础知识,直接将别处的免疫程序机械照搬,或直接根据多个免疫程序重组一个新的免疫程序,未充分考虑当地及周边主要流行疫病和畜群母源抗体水平等,导致免疫程序不实际、不科学、不实用。

1.3.5 未对畜禽进行健康检查 免疫之前不按相关要求进行畜禽临床健康检查,对畜禽的免疫史、病史等情况不了解,对营养不良、生病、临产的畜禽未加以区分,在全群免疫之后往往发生不良反应,导致免疫失败。

2 应对措施

2.1 保证疫苗质量

养殖户和防疫人员要增强疫苗质量安全意识,购买信誉度好、质量有保障的疫苗生产厂家生产的疫苗,并严格按疫苗要求的温度保存和运输疫苗。通常情况下,冻干苗的保存温度低于-15℃,灭活苗的保存温度为2~8℃。运输及储存过程中严禁烈日曝晒,确保温度相对稳定,禁止温度忽高忽低或反复冻融。确保全过程冷链保存运输,做到“苗不离冰”,从而保证疫苗质量。

2.2 强化责任意识

免疫人员要树立强烈的责任意识,规范的免疫操作是免疫成功的前提。免疫前要仔细检查疫苗,有过期、分层、标签不清、破损、失真空等情况的疫苗一律废弃不用。仔细阅读疫苗使用说明书,格外重视“注意事项”。在做好自身消毒和个人防护的前提下先进行小群试验,确认无异常后再进行全群免疫。

2.3 规范操作

疫苗稀释时要选用与其匹配的稀释液,充分摇匀,全程避光冷藏,在规定时间内用完(常温下应在90 min内用完),未在规定时间内用完的疫苗坚决不再使用。疫苗稀释后使用时间的长短与畜禽产生免疫抗体保护率的大小呈负相关,超过3 h后再接种免疫保护率几乎为0。做好个人防护,注射器具要消毒彻底,根据畜体大小选用合适的针头,不随意改变免疫剂量,坚持“一畜一针头”的原则,严格按照说明书的免疫剂量注射,做到消毒精准、免疫剂量精准、免疫部位精准。免疫结束后疫苗瓶、剩余的疫苗要回收并进行严格的无害化处理,不得随意丢弃。

2.4 制定科学的免疫程序

根据实际情况科学制定符合当地疫情防控需要的免疫程序,在充分了解当地和周边地区疫情发生和流行情况的前提下,选择相应的血清型或亚型疫苗。根据畜群抗体保护率和母源抗体水平,科学确定首免日龄,以不发生免疫抑制和免疫干扰为原则合理安排活苗和灭活苗的接种时间,同一种疫苗按毒力先弱后强的顺序接种。

2.5 建立完整的免疫档案

认真填写免疫档案,将疫苗名称、生产厂家、批号、有效期、圈舍号、畜禽日龄、免疫数量、免疫方式、免疫剂量、免疫日期、免疫人员姓名等信息准确完整地记录于档案,可将已接种疫苗的标签粘贴于免疫档案内备查。确保建立的免疫档案完整、真实、可靠。

2.6 加强畜禽管理

仔细观察畜禽临床健康状况,畜禽发生疫病要及时治疗。幼龄和怀孕前后期的畜禽不宜接种或暂缓接种,确保接种疫苗的畜禽健康状况良好。免疫之后密切观察畜群,发现异常情况时立即采取救治措施,减轻免疫副反应,避免畜禽死亡,减少损失。免疫前后3~5d在饮水中添加速溶多维电解质可降低应激反应。尤其注意免疫抑制病的防控。确保畜禽饲料营养丰富、均衡,禁止饲喂霉变饲料。加强运动锻炼,全面提高畜禽机体免疫力。

3 结束语

高度重视畜禽免疫的各环节是免疫成功的关键,在规范免疫的同时要强化日常饲养管理,确保畜禽饲料营养全面、均衡,强化日常卫生消毒工作,建立健全生物安全体系,并采取综合性的疫病防控措施。

猜你喜欢
母源免疫抑制血清型
猪免疫抑制性疾病的病因、发病特点及防控措施
母源抗体仔猪疾病防治作用
防控猪群免疫抑制的技术措施
兽医导刊(2019年1期)2019-02-21 01:13:54
母源抗体在仔猪疾病防治中的应用研究
母源抗体在仔猪疾病防治中的应用
母源抗体在仔猪疾病防治中的应用
通辽地区牛肉与牛肉制品沙门氏菌血清型调查
食品界(2016年4期)2016-02-27 07:36:44
丹参总酚酸对大鼠缺血性脑卒中后免疫抑制现象的改善作用
广东地区水禽大肠杆菌血清型鉴定
肺炎链球菌血清型鉴定的分子生物学检测方法
医学综述(2014年14期)2014-03-27 10:3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