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宁县生猪产业发展综述

2021-03-27 18:41高红霞
甘肃畜牧兽医 2021年10期
关键词:会宁县粪污检疫

高红霞

(甘肃省会宁县畜牧兽医技术服务中心,甘肃 会宁 730700)

1 会宁县生猪养殖现状

会宁县不仅是教育名县,还是养殖大县,地处甘肃中东部地区,距离省会兰州100多km,境内国道312线、309线横跨东西,国道247线贯通南北,交通便利,生猪产品可直达京、津、沪地区,区位优势显著。会宁县地域广阔,地形地貌独特,生态环境好,具有气候干燥、防疫隔离条件好、环境容量大、饲料资源丰富等优势,有利于生猪产业发展。全膜玉米和豆类的年种植面积分别达6.67万hm2、0.4万hm2,为生猪饲养提供了后续保障。自2018年8月初我国首次暴发非洲猪瘟疫情以来,会宁县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省市发展生猪产业的有关政策,始终把生猪稳产保供工作作为头等民生大事来抓,立足地域、资源优势,制定扶持政策,强化疫病防控,狠抓关键环节,促使全县生猪产业快速发展。截至2020年底,全县共建成生猪养殖场(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203家,发展规模养殖户3 500家、生猪屠宰企业1家,生猪饲养量达59.28万头,其中存栏22.98万头(能繁母猪3.4万头),出栏36.3万头,生猪屠宰企业1家,年屠宰生猪3万头。

2 促进生猪产业发展的主要做法

2.1 引进上海东方希望畜牧有限公司

会宁县规模化养殖场(户)较少,科学化养殖水平不高,标准化水平差距较大,大部分养猪场(户)依然采用传统的饲养管理方式,先进技术的应用率较低,产业整体效益不明显,自给供应能力不足。因此,于2020年引进了上海东方希望畜牧有限公司,计划建设8个现代化生猪养殖场,配套建设屠宰加工、饲料生产及冷链物流中心,增强生猪良种创新能力和良种供应能力,提高种源自给率,推动生猪产业链条不断完善。

2.2 落实各类奖补政策

近年来,会宁县对能繁母猪10头以上的养殖场(户)进行奖励,资金从1万元到10万元不等。对大型生猪养殖场(长宁生猪养殖专业合作社、会宁县宏兴养殖专业合作社、会宁县永和养殖专业合作社等生猪养殖企业)进行贷款贴息。进一步细化规模养殖场建设,庄前屋后、河道公路两旁禁止建设养殖场;生猪保险按能繁母猪85%、育肥猪80%的标准进行补助;严格落实禁养区划定、环评承诺制试点等多项扶持政策,为生猪产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

2.3 实施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项目

为提高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猪肉产品供给保障能力和生猪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能力,协同推进生猪养殖和环境保护,促进可持续发展,会宁县组织实施了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整县推进项目,严格按照项目实施方案要求,配套落实吸污车、排污罐等设施设备,加快建设堆粪棚,确保项目及早发挥效益。2020年底,对北部部分乡(镇)粪污资源化利用项目开展情况进行验收并发放吸污车192辆。在实施项目的基础上,根据养殖场(户)的实际需求,配备粪污输送管网、田间贮存池等设施设备,使全县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80%,实现了所有养殖场粪污全量还田。建立健全病死猪无害化处理体系,落实病死猪无害化处理补助政策,全面提升生猪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水平。

2.4 加强非洲猪瘟防控

为有效防控非洲猪瘟,会宁县每年对所有生猪贩运户举办2次大型现场培训会,严格实行“12411”监管模式,并全面落实乡(镇)人民政府属地管理责任、部门监管责任及养殖场(户)主体责任,进一步强化乡(镇)人民政府和县乡畜牧兽医人员对规模养猪场(户)的“一对一”监管,探索实施动物疫病防控网格化管理,压实养殖、贩运、屠宰等环节从业者的动物防疫主体责任,加强养殖场(户)防疫监管,鼓励农户就地引进生猪饲养,完善防疫设施设备,提升生物安全防护水平。严格按照省市要求,坚持非洲猪瘟日报告制度,乡(镇)兽医站每周对辖区内的所有生猪排摸两轮,对规模养殖场(户)实施日报告制度,县疫控中心每天统计乡站所报数据后报市级主管部门。

2.5 加大其他动物疫病防治

分病种、分阶段推进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和重点人畜共患病防治,落实强制免疫、监测排查、隔离观察、消毒灭源、宣传培训等综合防控措施,对猪瘟、高致病性猪蓝耳病按照国家防治指导意见开展免疫。严把生猪饲养、流通、屠宰等环节的监督管理关,县内生猪产地检疫由乡(镇)兽医站人员现场查验后出具产地检疫票据,县外产地检疫由本乡(镇)兽医站人员现场检查,出具合格证明后再到县级检疫部门换取产地检疫票据。强化动物产地检疫、屠宰检疫、流通监管等关键环节的防疫监管,会宁县屠宰场驻场人员6名,轮流换班,昼夜值守,一旦发现不合格的肉产品立马销毁。加强动物疫病应急管理,完善应急预案,稳定应急队伍,保障动物疫情应急物资储备。

2.6 开展春秋两季动物防疫

春秋两季动物集中免疫工作开展前,会宁县畜牧兽医技术服务中心组织全县乡站人员参加免疫技术培训会,要求乡站人员在免疫的同时必须带好队、站好岗,务必做到“四不能”(防疫员不能不戴手套注射疫苗、不能不戴口罩防疫、不能不穿胶鞋进圈舍、不能不穿防护服工作)“五不漏”(村不漏社、社不漏户、户不漏畜、畜不漏针、针不漏液)。近3年来会宁县采用“集中免疫+小分队”模式整村推进免疫,即把各乡(镇)所有防疫人员集中起来然后分成两三个小组,由乡(镇)专业技术人员带队,逐村挨家挨户免疫,既能保证免疫密度、加快免疫进度,又能相互交流学习,共同进步。同时,按照防疫要求做好免疫记录,确保免疫记录与畜禽标识相符、免疫数量与实际免疫数量相等。

2.7 落实检疫报告制度

春秋两季集中免疫开始后,县畜牧兽医技术服务中心根据各乡(镇)的实际情况分配疫苗,免疫过程中各乡站根据免疫情况于每周四报告免疫进展和疫苗使用情况,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确定专人对各乡站的报表统计后报送至白银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突发重大动物疫情时,对紧急免疫情况实行日报告制度,各乡站明确专人负责收集、统计免疫信息,并按时报送会宁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

2.8 开展免疫效果评估

春秋两季集中免疫结束后,县畜牧兽医技术服务中心组织人员采用常规检测与随机抽检相结合的方式对各乡(镇)的防疫工作进行督查验收,要求抗体合格率未达到规定标准的及时开展补免工作,及时处理辖区内的免疫副反应发生情况、免疫抗体水平不达标情况和免疫失败情况,并通报检查结果。

3 存在问题及建议

生猪养殖过程中的免疫、检测、检疫、监管、无害化处理是相互制约、相互促进、密不可分、无缝对接的系列工作,任何一个环节的缺失都会给生猪养殖造成不可弥补的重大损失。2019年新一轮机构改革撤销了动物卫生监督所,将其部分职能划入了农业综合行政执法队,存在部分职能职责不清,工作衔接不顺畅,动物防疫、养殖监管及畜禽贩运监管工作相互脱节的现象,增加了生猪疫病防控难度。应健全动物防疫体系,明确职责,加大养殖及贩运环节的监管力度,有效降低疫病传播风险。同时,相关职能部门要通过微信公众号等载体及时发布生猪、饲料价格等市场信息,使生猪养殖场(户)精准掌握市场行情动态,促进生猪产业持续稳定发展。

猜你喜欢
会宁县粪污检疫
猪场每天利用粪污发电1.8万度
常用畜禽粪污清理收集设备简介
英国检疫隔离立法源流及启示
“开心农场”进校园——会宁县小学劳动教育见闻
《检验检疫学刊》简介
更正启事
规模化养殖场粪污无害化处理技术
检验检疫学刊
《检验检疫学刊》简介
会宁县林业可持续发展的助推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