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营市文化馆,山东 东营 257200)
2015年3月,山东省东营市在全省率先启动了文化馆总分馆制建设,通过近三年的探索与实践,至2017年底,市文化馆总馆在五个县区和龙居镇文化中心、中国维和警队训练基地、万达集团共设立了8个市文化馆分馆,2020年底在东营市边防检查站设立市文化馆分馆;五个县区文化馆总馆在全市40个乡镇(镇街)文化站(中心)设立了县区文化馆分馆;各县区又通过乡镇(街道)分馆在190个村(社区)文化服务中心设立了服务点,全市初步形成了以市文化馆和县区文化馆为总馆,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为分馆,城市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为服务点,服务流动车为补充的文化馆总分馆服务体系,为有效整合城乡公共文化资源、改善基层公共文化服务条件、满足基层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东文广新发[2015]18号文件《关于构建东营市文化馆总分馆服务体系的实施意见》中提到东营市文化馆服务体系建设的重点任务包括统一形象标识、明确职能定位、统一队伍配备、统一服务配送、统一数字服务、加强服务点建设、统一考核评估七项内容,文件的出台为文化馆总分馆制建设指明了方向,制定了标准,得到文化馆系统管理干部及专业技术人员的一致认可。这一举措对实现资源共享、提升服务效能、打通公共文化服务“最后一公里”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2017年为推动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建设,东营市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再次印发《关于加快推进文化馆总分馆制建设的实施意见》(东创建办[2017]3号),再次明确文化馆总分馆制的建设要求,并从具体文化服务内容中提出量化标准,其中包括打造2个以上文化馆总分馆服务品牌项目,每年至少选派2名工作骨干担任分馆副馆长,对分馆业务进行指导,接受2名分馆业务骨干到总馆学习培训,时间不少于三个月,组织开展群众性文体活动每年合计不少于100次,开展公益性艺术培训活动每年不少于80次等,标准涉及演出、展览、培训、创作多个领域,提升了当地的文化软实力。利用数字化技术建设的数字文化广场,让市民在家门口就能够享受到优质的文化服务,成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的亮点工作。
2019年,随着机构改革的逐步推进,成立文化和旅游行政职能部门,各地文化工作呈现多元化发展,文化馆总分馆的运行受到一定程度影响。
各文化馆人员编制分布不均衡,专业技术人员更是严重不足,导致文艺培训、演出等活动的开展受到了限制,各地也根据实际情况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社会力量参与、文化志愿服务等方式,弥补人员不足的问题,然而由于更多主体的参与,对总分馆制的规范化建设带来了挑战。除人员数量外,各文化馆、文化站的从业人员年龄分布不同,且出现年龄分化问题,中坚力量业务能力弱,对一些数字化技术应用不熟悉等现实问题。有的单位一个专业技术人员负责公益培训、活动策划、演出等多个领域,势必会存在精力不足、工作滞后等问题,业务人员疲于奔命。
管理干部思路滞后、僵化。文化馆的一些活动的开展如果不能紧跟时代步伐,不主动推进数字化建设,服务的群体将会逐渐减少,服务效能也将受到影响。部分管理干部将文化馆业务行政化,文化活动开展效率降低,文化馆总分馆也因各馆长及管理干部认同与否,在进一步执行和完善方面面临挑战。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业务的开展需要资金的强大支持,总分馆制的运行同样要有相关配套的财政资金的支持。同一地市各县区的经济发展不平衡,相关资金的投入呈现差异化,如果全由总馆统筹负责也会加重财政负担。同一县区在教育、医疗、文化等不同发展领域的资金配备上也会因当地目前所处状态,战略规划差别有所不同。
制度如果得不到有效的贯彻和落实将沦为一纸空文,也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行政主管部门的公信力。
由于行政机构的改革,各地方文化馆的设置和定位也出现一些变化,同一个城市,有的地方文化馆是独立的文化服务提供单位,有的归属于文化活动中心与图书馆、美术馆、博物馆等公共场馆统一管理,有的与当地的专业院团合并管理,业务有分工、有合作,在职能部室配备上出现多点交叉,名称、标识也从总分馆制出台之初的统一到现在的分化。
数字信息化的进程缓慢,内容供给吸引力不足。由于信息宣传载体的变化,微信、微博、抖音、快手等新媒体平台受到人民群众的广泛关注和使用,文化馆在提供文化服务方面也在这类平台上面发布了相应内容,但是提供服务的质量与平台的大V相比,明显逊色,在新媒体运营方面缺乏经验,没有专人管理,账号闲置。数字广场也因运营经费、疏于管理等问题,使用率下降,“文化东营云”很长一段时间没有更新,场馆预约、信息宣传等功能无法使用,数字化建设受阻。
并联是一个物理词汇,是指元件之间的一种连接方式,其特点是将2个同类或不同类的元件、器件等首首相接,同时尾尾亦相连。文化馆总分馆制如果以某个品牌文化活动为引领,活动的策划思路、实施方案、评估标准均由市级文化馆统一制定,各县区文化馆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同步开展,活动组织者为活动实施的参与、指导和监督者,确保首尾同步,过程并行,将会在进一步扩大品牌活动吸引力、影响力的同时丰富活动内容,提高活动质量。活动的举办是阶段性的,在此过程中各级文化馆管理干部及业务人员既可以相互交流也可以参与到活动开展的实践之中,具备了规范性和灵活性的特质,是文化馆总分馆建设新的尝试与实践。
2015年的文化馆总分馆制提出以市文化馆、各县区文化馆为总馆,乡镇(街道)文化站为分馆,设立社区(村)文化服务点的网络设置,这种格局弱化了市级文化馆的统领作用,市级文化馆同样存在人员不足、年龄分化等问题,即使在制度层面规定了市级馆的专业技术人员在县区馆单位担任业务馆长,也因人事、地域等问题无法形成指导县区馆业务开展的长效机制。如某一地市下辖十几个县区的话,势必导致业务不聚焦,凝聚共识的效率降低,因此明确市馆中心馆的定位尤为重要。
明确定位后,通过年度的文化馆长年会,制定年度品牌文化活动实施的方向、内容、时间,为各县区总馆制定年度计划提供依据,减少沟通成本,各县区总馆发挥主导作用,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相结合的方式,带动镇街分馆参与品牌文化活动,集合全系统专业技术人员的力量,为品牌文化活动的开展服务,业务人员分工合作、相互配合。品牌文化活动具有阶段性特点,这种并联运作方式在一定程度上能够缓解人员不足、体能不均的问题,且整体活动在策划过程中最大限度地运用数字化创新手段,采取云直播、在线互动、现场群众通过电子问卷及时反馈建议等方式普及数字化技术,参与人员素养得到锻炼,进而提升全系统整体服务效能。
品牌文化活动是并联的必要前提。文旅部公共文化发展中心及中国文化馆协会制定最新版的第五次文化馆评估定级标准中,演出、展览等艺术活动是各级别文化馆职能中不可或缺的一项,属于文化馆的常态化工作。品牌文化活动具有知晓度高、参与度高、群众认可度高、影响力大等特点,通过活动的统一策划和组织实施,在中心馆层面进行主要资金列支,县区总馆不需要大项资金支出,镇街分馆以参与为主,确保资金利用最大化。与此同时,品牌文化活动的共同举办能加强各文化馆之间的沟通、交流、协作,为总分馆制运行提供了平台。
“群文之星”才艺大赛是东营市文化馆历经5年着力打造的群众文化品牌活动,活动每两年举办一届。2020年,在策划第三届“群文之星”才艺大赛过程中,充分考虑到各县区的参与意愿及承办条件,在赛程设置上采取了各县区文化总馆与镇街文化分馆共同组织海选,指定有条件的县区承办初赛,市文化馆承办决赛的方式进行,全市15000人参与其中(东营市总人口217万),极大地调动了文艺爱好者参与的积极性,促进了文艺人才要素的有序流动,在大赛举办过程中,市文化馆统一调度、协调,制定实施方案、比赛节点、相关规则,很好地发挥了中心馆的作用,整场活动持续2个月,集中比赛9场,通过器乐、舞蹈、戏曲、曲艺类别的设置所有专业技术人员参与其中,了解比赛策划运行的注意事项,确保了活动的举办不变形、不走样,走出了一条以上率下、上下联动、多点发力的总分馆制建设之路。
各个城市文化馆系统都有当地认可度高、影响力大的品牌文化活动,在这类活动实施过程中,启动总分馆制系统,将文化活动进行并联,活动执行更加有序、直观、高效,对提升人民群众对文化生活的满意度有重大促进作用。
事情的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文化馆总分馆制从提出到实践就是一个不断发展、完善的过程,自2015年3月,制度提出以来,对公共文化服务的提升起到了指引作用,2017年的进一步推动实践在具体活动数量、培训次数上的要求在执行过程中遇到较大阻力,经过3年探索,品牌文化活动的并联将为文化馆总分馆制提供探索、实践的土壤,让制度建设为实际工作开展提供有力保障。
全国事业单位改革在即,其因时制宜、统筹兼顾、认真完善、大胆创新的原则为事业单位找准定位、理顺职能提供了明确的方向。文化馆是公益性事业单位,作为改革对象,遇到了新的发展机遇,确定了以文化事业繁荣发展为主要目标的改革方向,文化馆总分馆制的建设必将更具时代性和创新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