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俊楠 温媛媛 李一平 陈景焱
(1.山东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山东 烟台 264119;2.深圳市蓝凌软件股份有限公司,广东 深圳 518057)
2019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也提出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强化职前教师培养和职后教师发展的有机衔接。夯实教师专业发展体系,推动教师终身学习和专业自主发展。2010年5月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其中纲要第四部分,保障措施中明确提出要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在第十九章又提出了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的要求,加强优质教育资源开发与应用。
世界各国著名大学的共同经验证明,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既是决定大学核心竞争力的关键,也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要保证。知识是教育的本源,人才培养是大学教育的本质。近几年教育部门十分关注知识管理,但知识管理领域在教育界的应用目前还处于不太成熟的阶段,如何把对知识的管理和对青年教师队伍的成长与培养有机地结合起来,将资深老教师的知识、经验短平快的传递给正在成长中的青年教师,将很大程度上影响我国高等教育质量。另外,中医学以中医药理论与实践经验为主体,有其自身的特殊性,因此,在知识管理视域下中医学专业青年教师成长与培养路径研究具有时代紧迫性。
专家学者们在对青年教师成长过程调研后认为,青年教师的成长是伴随着教师职业生涯的个体社会化过程进行的。在与教育环境的互动过程中,他们不断调整自己的思想信念、价值取向,丰富自己的专业知识,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满足自身各个不同时期、不同层次的需要,从而表现出与其职业发展阶段相适应的教师角色行为[1]。
由此可以看出,在青年教师成长的各个方面都体现出人们对知识和人才的尊重,青年教师的成长与知识关系紧密。
中医学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对于知识的需求就更为重要。进入21世纪以来,计算机技术、互联网技术、移动通信技术等现代信息技术快速发展,从各个方面逐渐地改变着人们的工作、生活和学习方式。特别是各类文档格式、音频、视频等信息化载体的大量运用,使知识的表现形式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知识的长期保存和管理也越来越简易和妥善。由于信息化带来的知识传播的便利,知识在各个领域已经成为组织的核心资源,对知识进行管理已经成为组织强大的发展力量。
关于知识的定义,不同的学科领域有不同的看法,本文选取知识的传输角度,采用学者Polani及Nonaka和Takeuchi的定义,将全部知识体系划分为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2]。显性知识:是指可以通过语言或文本等方式传播的知识,它们存在于书本或计算机数据库之中,可以明确表达,可以编码,并有物质载体。可以用正式语言表达和传播的知识。隐性知识:指埋藏在个人头脑中的知识,隐含的经验类知识,不易用语言表达,也难以传播给其他人。隐性知识一般体现在组织文化中、存在于人们头脑中,是一种无形资产,模糊的、难以编码的知识,因此隐性知识难以用语言进行正确表达,有“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知识效果。尽管隐性知识不易观察和交流,但由于隐性知识在整个知识体系中占据较大比重,而且价值含量很高,所以挖掘隐性知识是组织以及组织内成员成长、创新的重要途径。
而根据隐性知识的定义,教师的隐性知识可以分为:科研隐性知识、教学隐性知识、社会实践隐性知识三种。科研隐性知识一般包括研究感悟、研究方法和思路、直觉和灵感、思维方式等;教学隐性知识包括教学经验、教学技巧、教育理念以及心得体会等;社会实践隐性知识主要包括行为模式、个人价值观取向等。
我国学者大多认为知识管理就是对组织中人员的知识、经验、能力等因素的统一管理,以实现知识的转化与共享,并可以把获得的新的知识资源分享出来,与他人共享,以提高和培养个人或组织机构的知识价值,促进组织不断发展壮大。知识管理的对象是知识、信息以及知识的生产、创新、交流、共享、应用等过程。简而言之,知识管理就是对知识及知识转移过程的管理。
在知识管理学术界,对于知识在人与人之间的传播和存在的状态,描述最为广泛认可的是SECI模型。SECI模型是野中郁次郎(Ikujiro Nonaka)和竹内弘高(Hirotaka Takeuchi)提出的知识管理螺旋模型。即通过对组织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的循环管理,将高度个人化的隐性知识共享化、概念化和系统化,并在整个组织体系中传播,从而实现对优秀个人经验类知识的挖掘、提炼和推广,使之被组织内所有员工吸收和升华,最终达到整个组织的知识增值和结构转变。
高等院校作为典型知识密集型组织,是SECI模型落地的最佳场所。
在知识管理视域下中医学专业青年教师成长与培养路径将遵循“以人为本”“以终为始”的原则,以SECI模型作为知识在教师间流转的模型,从资深教师的隐性知识切入,将隐性知识管理与青年教师队伍培养相结合,融合知识管理理念与高等教育特点的老带新、传帮带知识传承思路,着眼青年教师的成长与培养,打造长效运转的高等职业教育知识管理闭环。有利于青年教师从宏观视角对本专业知识体系形成完整的认知,并能对未来的课程设计等教学工作提供支撑。
在中医学专业青年教师成长与培养路径的初探过程中遵循“总体规划,分步推进”的原则,在借鉴国内外领先知识管理实践经验和教育界教师力量培养经验的基础上,首先做好总体研究规划,然后从关键环节入手,采取“分步推进”的方案,促成资深教师的隐性知识沉淀,以及沉淀所得的知识对青年教师的能力养成。
在总体规划过程中,着重构建符合中医学专业特点的专业知识树。
可以从符合院校教学实际的专业知识出发,建立起多个不同维度的知识分类模型和规则,并确定出明确的判断、说明和评价标准,也就是知识分类依据,最终以“知识多维分类”这种知识树的形式展现。
梳理而得的知识多维分类,具备本专业特点,也满足逻辑学定义,覆盖完全,且无歧义,能够精确的描述本专业的知识体系构成,以及内部的层次或继承关系。
第一,要立足于“我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的国家性质上,坚持“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原则,始终站在人民群众(即思想政治教育的受教育者)的根本立场上,做合乎民族的、符合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采用创新的“多维”知识体系梳理方法,形成的中医学知识树将打破惯常的单维框架,可在专业与课程,或者专业与临床等多维度间形成垂直交叉,丰富专业教育知识的外延与层次,保障萃取到的隐性知识在显性化之后,有据可依,有处可存。
对知识的提供者和摄入者进行特点分析。即根据中医学专业资深教师和青年教师的属性、偏好、工作习惯、教学行为等信息抽象出来的特点,建立标签化人物模型,以便为后续收集和萃取资深教师隐性知识提供方法依据,为后续制定青年教师学习激励政策提供更具象的信息支撑。
人物画像通俗说就是打标签,而标签是通过对任务信息分析而来的高度精练的特征标识。通过打标签可以利用一些高度概括、容易理解的特征来描述研究对象,可以使研究对象更有概括性,更易于群体化理解。
在进行人物画像的同时,加强知识管理文化理念的宣传,形成有利于教师队伍老带新的文化与价值观,在不同的画像之间实现文化搭桥,形成知识传递的氛围和纽带。通过知识管理文化建设,使资深教师乐于共享,青年教师乐于学习,为院校沉淀了文化资产,为师资队伍提升了业务能力,形成多方受益的局面。
知识管理不仅仅是管理问题,还更多地涉及信息化支撑的问题,是管理机制与体系化配套建设相结合的问题。
同样,青年教师的培养也不仅仅是培训管理,也应与时俱进,与信息化紧密结合。应建设能够支撑体系化知识管理的知识管理平台,可支撑将知识从无序到有序、隐性到显性的知识沉淀过程;可支撑知识显性化之后,结合知识树的体系逻辑,进行存储和分享的知识传播过程;可支撑青年教师对收集和萃取到的知识吸收和消化的知识学习过程。
信息化相对于管理机制与文化,如同“术”“器”之于“道”“法”,要成功的实现知识管理对青年教师成长的赋能,四个维度都不可或缺。因此,中医学专业青年教师成长与培养路径的初探过程中,必须抛弃单纯为管理而研究的观念,要将知识管理理念、教师培养制度、信息化技术有效地结合起来,提升知识在中医院校教师之间的高效传播,实现知识在中医院校教师之间的有效传承。
知识管理与青年教师培养一样都是一项只有起点、没有终点的工作,需要在整个过程中持续改进其中的不适应环节,发扬其中的优秀环节,从而推动知识管理体系与教师队伍培养二者相辅相成的完善和发展。
持续改进的抓手,主要有两条线,一是教学成果和经验的迭代与更新,一是基于大数据统计的知识管理平台运营数据。
教师在日常的科研和教学工作中,会形成很多宝贵的教学与科研资料,承载于基于经验的、实践的、情境性的未编码的多重形式,包括:视频、日志、工作手册、教案、教学心得、科研思路与方法等典型知识;另外,通过定期开展对本专业资深教师的访谈,也可以搜集资深教师的研究感悟、研究方法和思路、直觉和灵感、思维方式、教育理念、个人价值观取向等资料。
上述知识与资料随着教学工作的开展,会有不断地更新,通过多维分类分析的方法对上述知识进行增量和变量梳理,不断迭代,就可以保障青年教师培养的知识来源的不断更新,与时俱进。
此外,与青年教师成长和培养配套的知识管理平台应具备数据分析统计的能力,能够从大数据的角度,发掘出已经纳入知识管理的知识的好坏优劣,分析出知识管理为青年教师所接受的状况与效果,为知识的优胜劣汰提供数据依据,为青年教师的成长与培养提供评价标准和改进思路。
2014年9月9日,习近平总书记到北京师范大学看望教师学生时说:“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在此背景下我国高校教师出现了量的激增,青年教师的占比很大。与老教师相比,青年教师刚进入新的工作环境,往往对自己信心十足,渴望在自己的岗位上大放光彩。另一方面,青年教师精力充沛、朝气蓬勃,既有扎实的专业基础又有活跃的思维,所以他们是高校开展教学与科研最具潜力与活力的生力军。
另外,知识管理已成为未来组织的管理趋势之一,知识管理也必然会成为未来高校管理的重心,正如彼得·德鲁克所预言的那样:“未来的社会部门必定会在卫生保健和教育领域成长起来”[3]。
故在知识管理视域下对中医学专业青年教师成长与培养路径进行初步探索具有时代紧迫性,将资深教师的隐性知识显性化,实现知识在教师之间的传承,践行党中央职后教师发展和教师终身学习的指导方针,有利于青年教师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