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饶县丁庄镇中心初中,山东 东营 257345)
初中生已经形成了一定的是非辨别能力与独立思考能力,对班主任的依赖度较低,有的学生在班级管理活动中还会出现敷衍懒怠、置身事外等方面的消极态度。这意味着初中班级管理面临了一些困境,班主任可考虑将教育激励理论引进来,探究如何在这一教育理论的指导下对现下的初中班级管理方法进行优化与创新。
初中生在缺乏激励的情况下,实际上很容易让自己处于倦怠、松懈的状态。归根到底是学生缺少促进个体发展的内在动机,难以从自身内在发展需要出发,积极参与教育管理活动[1]。然而教育激励理论的引入与运用,能够激发学生的个体发展动机,驱动学生主动接受教育管理,主动参与班级管理活动。
在教育激励理论下,班主任可以利用激励的力量增强班级管理的活跃氛围,让学生在教育激励手段下融入活跃的班级管理氛围中,与班级成员打成一片,打破心理壁垒,消除或大或小的隔阂。长期下来,这样的班级管理环境能够起到环境熏陶的作用,让学生逐渐养成优良的个性,塑造成良好的内在品质。
班主任在教育激励理论下针对学生的个人情况给予合适的激励,可以增强学生内心的激情,使学生积极参与到班级管理活动中来。在学生参与度高的情况下,班级管理的活力会越来越强。因此,班主任应充分重视教育激励理论给学生带来的积极影响,并以这一理论为指导,优化班级管理方法,让学生自主参与班级管理,维持班级管理的健康运行。
1.1 道德目标激励。在班级管理中,道德教育是比较重要的教育管理内容。班主任在教育激励理论下要开展有效的道德教育,则可立足道德教育目标,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激励。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对道德有不同的认知,教师可先让学生思考:“如何让自己成为一名有道德情操的初中生?”在学生思考后,教师让学生列出了清单,如诚实、守信、互爱互助、宽以待人等等。教师可根据初中生对道德内涵的认知,为其设置道德目标,定期评判学生是否完成了道德目标,完成了道德目标的学生可获得奖励。这一举措既激起了学生的好奇心与积极性,又增强了学生的道德认知,有利于班主任建设一个有道德情操的和谐班级。
1.2 信仰目标激励。有的初中生缺少信仰,内心充满迷茫感,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缺乏上进心,毫无干劲。班主任应充分重视这一问题,并在教育激励理论下设置信仰目标,对学生进行合理的激励。班主任可定期组织学生参与以“信仰”为主题的班级演讲活动,让原本内心迷茫、毫无波动的学生可以拨开迷雾,从中找到适合自己个性的信仰。例如,班主任可设置“梦想信仰”“生命崇拜”“英雄崇拜”等不同信仰目标,激励学生自主选择合适的信仰目标,并为之奋斗。长此以往,班级内会形成一股信仰风气,引领班级管理的健康发展。
2.1 基于信任的激励。在一个班级里,师生关系是非常基础的人员关系。班主任应重视建构和谐的师生关系,并依托这一关系,向学生表达自己的信任,对学生进行信任激励。与小学生相比,初中生虽然对班主任少了一些依赖感,但是内心依旧渴望他人的信任。这股信任会让初中生的心底升起暖流,使其愿意主动拿起一种“武器”,拨开前方道路上的障碍,勇敢前进。班主任可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对其给予不同的信任激励,如相信学生能够走出自卑、相信学生可胜任某班干部岗位、相信学生突破某种困难等等,让学生从中汲取勇气,主动前行,造就更优秀的自己[2]。
2.2 同伴关系的激励。在班级里,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同伴关系也是非常基础的人员关系。班主任可让学生建立起和谐的同伴关系,并依托同伴关系,对学生进行教育激励。班主任可通过自己的观察,将关系好、有一定默契度,或者性格合得来的学生组成小组,为他们布置班级任务,让学生在良好的同伴关系驱动下,更自觉地参与班级管理活动。
3.1 以优秀教师为榜样。教师始终承担着言传身教的角色责任,班主任可带领学生一起讨论自己最敬佩的教师,和大家说说自己最敬佩这位教师的哪一点,然后根据这一闪光点,对学生进行榜样激励。例如,有的教师用语幽默,有他在的地方永远不会冷场。班主任则可鼓励学生学习这位教师的高情商和语言艺术,并让学生评选班级里的“幽默担当”,刺激学生的奋进欲望,让学生真正主动参与进来,并努力获得成长。
3.2 以心中偶像为榜样。有不少初中生喜欢追星,班主任可根据学生的这一特点,开展以“我心中的偶像带我前行”为主题的讨论活动,引导学生讲述心中偶像值得人学习的闪光点,再鼓励学生向心中的偶像学习。比如学生心中的偶像热爱运动,班主任则可鼓励学生向其学习,也做一个热爱运动的人,成为班级里的“运动达人”。有的学生心中的偶像总是做公益,班主任也可鼓励学生学习偶像身上乐于助人、服务社会的美好品质,让自己不断成长为一个更好的人。
总之,“激励”是一种激活人的积极性、调动人的主动性的有效手段,初中班主任应认清教育激励理论在班级管理中的积极作用,并通过多样化的激励方法,促使学生积极自主地融进班级生活,并为了成长为更好的自己而坚持不懈地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