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德育教育对高职大学生就业发展的影响研究

2021-03-27 13:06
中文信息 2021年1期
关键词:高职生职业道德德育

(郑州信息工程职业学院,河南 郑州 450121)

前言

处在新时代背景下,高职院校不仅要注重技能型教育,同时要兼顾职业化教育,特别要注意结合德育途径来引领高职生就业发展。即将德育教育依次贯穿到高职生专业设置、产学研合作、教育教学管理、技能培训等环节之中,借此全面强化高职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养。纵观一些高职院校,尽管说每年的就业率都有所提升,不过他们就业后却频繁跳槽,职业发展空间和前景十分有限,此时急需配合德育教育来加以纠正引导。

一、基于就业导向的德育理念和其影响

一直以来,许多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上过分关注技能和专业性的培养,对于德育教育的落实度略显不足。为了一改这类消极现象,便急需革新教育理念,加快现代化的教学改革进程[1]。

1.以人为本

主张高职院校基于社会发展、学生进步等需要调整教育理念。以往高职院校盲目地专注于学生技能培养,未能兼顾学生的德育教育,导致他们很难掌握到当下和今后的就业趋势,承受着巨大的就业压力,甚至对学习和工作产生抵触情绪。由此,高职院校要充分认识到社会以人为本的建设主张,在平常的教育中多锻炼高职生对外交流、自我认识能力,做到科学把握个人就业和社会发展间的关系,形成更强的自控力、意志力,从而彰显出德育教育的真正价值。

2.实践应用

要求高职院校结合道德理念和知识教育特征来引导学生,使他们谋求进步的同时,接受道德的约束。在此期间,学校一定要充分尊重和适应学生的认知基础,想方设法调动他们的道德信念,还要及时和企业合作来组织顶岗实习和实训活动,让高职生身处真实的职业环境之中,逐渐感受到职业道德的重要性,懂得正视社会中种种诱惑和挫折,不会选择轻言放弃。

3.世界观

高职教育想要凭借就业导向来优化学生的道德素养,还应该注意指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所以说,高职院校作为学生教育的主体,应该竭力为学生创造更多的实践锻炼机会,让他们及时在实操中检验自我学习成效,做到更加科学和全面地认识自我,乃至整个社会和世界。特别是在教育改革进程加快的过程中,高职教育内容亦在系统化创新调整,相关教学人员不可一直妄自菲薄或是故步自封,而要努力地和企业、工厂、学生家长、其他院校等建立长期的合作互动关系,集合更多资源和力量来培养学生的认知观念,使他们时刻保持更加开放的心态,从而努力提升技能水平和道德修养,谋求更宽阔的就业发展空间。

二、高职生在就业发展中现存的主观性问题

现阶段高职生在就业发展中还存在许多的主观问题,主要表现如下:

1.过分自卑

高职生往往缺少较强的自信心,皆因他们普遍经历过高考失利,无奈选择进入高职院校就读[2]。此外,如今社会竞争趋势愈演愈烈,较多企业在用人方面都设置了更高的门槛,不愿意接纳高职生,在面对客观现实和个人主观心理的双重压力下,高职生的学习和就业动力严重不足,有时甚至会出现过度自卑和悲观的心理。

2.强烈抗拒

尽管说许多高职生初期对自己的就业生涯规划比较全面,可现实往往不遂人意。由于就读的院校教育条件和资源有限,教学氛围不够积极、正向,导致许多高职生开始自我放弃,普遍缺乏责任意识,无法熟练掌握必要的职业知识和技能。持续到毕业之后,他们对现实的社会环境显得愈加厌恶抵触,甚至倾向于选择回家啃老,就业抗拒心理甚是严重。

3.自律性不强

由于长期经受传统的应试教育体制约束,使得许多师生、家长长期单方面只关注学生的成绩,没有对学生做好德育教育、思想引导、行为习惯的规范工作。一方面,一些学生由于家庭环境影响,选择自我放弃;另外一方面,部分学生在校园内长期没有突出的成绩和专长,师生间的关系日渐淡化。久而久之,这些高职生的自控和是非辨别等能力不断降低,难免会遭受一系列不良社会风气的侵扰,进一步出现违反校园纪律的行为,这将不利于今后顺利地就业发展。

三、应对上述问题的要点

为了培养社会各个领域的优秀人才,带动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高职院校要兼顾技术教育和德育教育,全面规范学生的思维认知和道德、文化修养,使他们拥有更强的专业技能。

1.强化职业道德培养

主张在高职教育中加强职业道德指导,让学生形成正确的认知观、择业观、就业观。在此期间,教师要竭力打造一类系统化的教学环境,将职业道德培养贯穿全程,创建专门的德育项目[3]。

第一,促进职业道德和技术教育的紧密融合,使高职生逐步形成高尚的职业道德修养和心理素质,熟练掌握与法治道德、社会公德相关的知识点。

第二,及时改革人才教育机制,将职业化指导和爱国主义教育融合,同时基于高职院校实际需要来开拓出更加理想化的职业道德培养路径。

第三,加快专业课程的教育改革进程,持续改善职业道德的教育效率和水平,使广大高职生在各类社会实践中感受到德育教育的必要性。

2.倡导创新教育

因为市场经济体制的影响,创新、改革、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时代的代名词,为了进一步推动社会进步,就要依靠职业的创造力,由此促进社会中更多产业得以升级。在此类背景下,高职院校要抓紧做好创新教育工作,为日后创新型人才的培育提供专门的指导,避免职业化教育和社会发展趋势产生冲突。

首先,倡导学生积极使用互联网和各类社会关系去更新知识,调动高职生的创新动力,开辟更多的创业就业路径。基于此,高职院校要努力地和附近的知名企业、学校等交流合作,做好信息的整合和传播工作,赋予学生更多的创业合作机会。

其次,高职院校应该深入调整课程内容,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各类实践,借助校内模拟、社会考察、文化创新服务、技能竞赛等方法,让学生可以在创新道路上大展拳脚,使其逐渐认识到创新精神的重大意义。久而久之,使高职生形成标准化的职业道德、价值、人生观念,客观对待职业发展的历程,增强自身的就业竞争实力。

3.提升个人素养

高职生的个人素养包罗万象,诸如自身的外在形象、内在气质、综合能力、道德修养等等,其中任何一项表现突出,都可以为学校和企业增添光彩。基于此,高职院校理当注意搞好毕业生的教育管理工作,做到明确社会发展的动向、用人管理的重点,督促高职毕业生时刻将个人形象和企业生命紧密联系在一起。具体方法就是将个人道德思想和行为塑造作为日常教学中的重点环节,逐步优化高职生群体的政治理念、职业意识、言谈举止等,使他们在做好外在管理的同时树立正规价值观。诸如定期开展有关职场礼仪、行为规范、公务礼节、语言文字应用等一系列教育实践活动,借此持续丰富高职生的综合素养。

四、借助德育教育来引导高职生就业发展的可靠措施

1.进行科学的评估,修正学生的精神缺陷

德育评价的目的,在于充分掌握当前的教学实况,方便实施针对性的德育教育方案。一方面督促教师实时性优化既有的指导模式,掌握学生的能力表现和心理状况,确认这样是否可以达到社会的用人要求,之后再分别为他们制定有效的职业发展规划和自我检验方案。另外一方面则要求高职院校及时获取合作企业的反馈结果,正视自身的教学水平,开发出更加适合高职生德育培育和综合化发展的路径,从而为他们今后就业发展提供保障。

2.予以综合性考核,开发有效的德育和就业指导路径

德育考核可以划分理论和实践演练两个层面。在理论考核方面,要配合作业、小论文、考试、演讲等途径,引导高职生积极发表个人看法,大胆创新;在实践考核方面,要督促学生积极参与各类实践活动,从中塑造标准的职业道德素养,积极面对各类挑战,灵活地进行自我心理调节,锻炼出更强的适应社会的能力。而不管沿用何种考核和评价方式,都要确保学生自主参与,随后促成德育理论和实践过程、定性和定理考核的紧密结合。尤其是在实习和实训环节中,要教会学生同步锻炼技能和提升道德修养,把实习成绩作为对学生技能、道德综合性考核认证的标准。

3.提供多元化的引导,带动学生就业发展

传统的德育方式单纯关注德育理论的灌输和案例的解析,对于高职生的德性修养过分忽略,更别说组织相关的实践活动。基于此,高职院校要及时引入更多可靠的实践教育资源,将其贯穿到德育课程体系之中,做到全程统一规划和考核引导[4]。久而久之,令高职生在实践中纠正道德意识和行为,彰显出高职就业指导和德育教育应有的特色。

结语

综上所述,为了使高职生群体顺利就业,彰显出自身的价值,高职院校就要积极地进行就业指导和德育教育方式改革,引导学生们形成正确的思维认知和道德修养,大幅度提升职业技能。久而久之,使高职毕业生全面适应不同岗位的要求,为我国社会发展做出更多积极的贡献。

猜你喜欢
高职生职业道德德育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会计职业道德现状之我见
浅谈会计职业道德的重要性
三年制高职生与五年制高职生学习力比较研究
论高校教师的基本职业道德修养
在弘扬职业道德中争创“青年文明号”
基于自律的当代高职生自我教育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