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自治区高校推进孔子学院建设路径初探

2021-03-27 16:53
中文信息 2021年9期
关键词:孔子汉语学院

刘 佳

(内蒙古大学创业学院,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10)

孔子学院的建设可以称之为是中国以教育国际合作的方式参与全球治理的一种创新与尝试,人类社会相互依存,协商合作、共同发展是一个大趋势。随着软实力理论的兴起,各国在对外交往的过程中,更加注重文化交流。孔子学院作为沟通不同国家人民之间的桥梁,是传播中国文化与语言的重要工具,也是中国软实力的一种体现,对于民心相通、交流学习,带动沿线国家经济发展、实现互利共赢起到重要作用。目前内蒙古地区开展有关孔子学院建设的相关研究极少,内蒙古地区先天的地理位置优势及独具特色的文化特点,决定其可以与相毗邻的国家积极开展合作,填补这方面的空白,具有开展孔子学院建设的天然优势,能够有效补充孔子学院建设体系并进一步扩大合作国家覆盖面。

孔子学院在世界范围内的发展是中国文化“走出去”的重要标志,促进了中国文化在全球范围内的传播,将汉语推广至各个国家,形成了一个国际文化交流的重要平台。根据《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实施方案(2018—2022年)》相关内容,孔子学院未来发展将更注重区域布局,根据地域特点,国家之间的教育合作会更加频繁,发展前景广阔。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之下,孔子学院发挥着更加丰富的作用,不仅传播知识,还带动了当地人文交流、经济发展,为中国参与全球治理拓宽了路径。世界各国的孔子学院以协商合作为基础,根据实际需求,因地制宜的制定发展战略,为更好的服务当地,惠及群众。内蒙古自治区处于中蒙俄经济带上重要位置,本文结合当地经济发展状况,以某重点高校共建孔子学院为例,对于孔子学院发展现状、存在问题等进行梳理,探讨解决问题的手段方法,为推进内蒙古地区孔子学院建设,带动当地经济发展贡献力量。

一、内蒙古地区孔子学院的发展现状

孔子学院的建立对于促进不同国家、地区之间的交流、经济发展、促进民心相通作用明显,内蒙古自治区地处内陆,与沿海地区等地理位置较为占优势的地区相比,国际交流不频繁,因此,在内蒙地区设立孔子学院更具有现实意义,对带动本地及周边经济发展、学术交流等具有重要作用。高校作为设立孔子学院的必要组成部分,扮演了重要角色。孔子学院在设立之初,应根据当地中文学习情况,决定办学层次及学习内容。以内蒙古某重点高校为例,该校根据共建孔子学院的国外高校所在地实际情况,将教学重点放在了中文教授方面。笔者通过与该高校相关负责人以访谈形式了解到,共建孔子学院共开设了60余个学习班,教学内容包括对于不同级别综合汉语的学习、HSK考试教程、汉语口语和汉语桥等课程,教材选用比较符合当地学生实际情况的、内容较为生动有趣的教材,同时,对于有汉语考试级别需求的学生开设相关考级课程;通过举办系列中华文化宣传活动、汉语教学研讨会等方式,当地汉语教师与中方汉语教师志愿者针对汉语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等进行了充分交流与探讨,相互分享教学经验与做法,为提升汉语教学质量和水平出谋划策,为更好的实施教学活动提供了帮助。通过举办丰富的文化体验夏令营活动,提升了学员学习汉语的积极性,同时了解了中国文化。通过举办HSK、HSKK汉语水平考试,参加汉语水平考试的中小学生人数大幅增加,取得了良好效果【1】。

此外,在文化交流与扩大孔子学院影响力方面,通过邀请当地政府官员、当地新闻媒体和记者参与学院举办的各项活动并进行宣传和报道,有力地提升了学院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为在当地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做出了重要贡献。

与此相对,与国内一些一流大学相比,内蒙古地区与国外高校共建的孔子学院也存在一些问题,例如:两国工作人员交流与合作程度还不够深入,中方承办院校负责孔子学院工作人员之间沟通较少,做法各异,联络沟通机制尚不完善;其次,选派汉语教师和志愿者方面存在一定困难,例如,该高校合作共建的孔子学院位于俄罗斯联邦最为贫穷的一个加盟共和国,生活条件非常艰苦,而该高校俄语系目前仅有9名教师,承担着全校繁重的教学任务,虽然学校不断加大宣传力度,但在选派汉语教师和志愿者方面仍存在一定困难,师资相对短缺。

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应该根据举办校的特点和学科优势,改革孔子学院的发展格局,培养特色专业;创新文化交流手段和方式,寻找更符合当地受众的文化传播活动,根据当地汉语学习者的兴趣量身引进新的文化活动,使中文学习更加接地气,引起更多学习者的兴趣。随着中文学习热潮的兴起,尝试培养本土中文教师,也是解决师资短缺问题的重要途径。

二、未来发展方向

1.依托互联网资源,创新教育手段

在教育信息化背景之下,线上教学、混合式教学在疫情影响下成为重要的学习手段。国家汉办推广的全球中文学习平台充分利用现代化技术,汇聚线上线下各类中文学习资源,为有意向学习中文的学生及相关人士提供了自由、自主学习中文的网络环境,以科技助力文化传播。根据中国新闻网介绍,在疫情全球蔓延的大背景之下,在线中文教育发展态势良好,“中文联盟”云服务教学平台面向全球免费提供中文学习、文化相关的在线课程,[1]海外中文学习者能够随时学习,打破了时空限制。此外,汉办还专门出版了相关文字材料外文版,持续扩大中国语言文字事业国际影响力。通过网络平台,不同地区的教师可以通过网络沟通,打破时空的限制,积极交流教学手段、教学内容等方面,提高教学水平、教学质量。在教学内容方面,教师可以将优秀课程录制上网,有意向的学习者可以自行下载学习,或通过网络与教师进行实时沟通,答疑解惑。网络助推下的教学活动、学习行为都将更加便利,易于学习。

2.以社会发展为指导,开展“中文+”项目。

孔子学院在不同国家、地区发展情况各不相同,其主要目的都是为传播中国文化,让更多的人了解中国,学习汉语。“中文+”项目旨在将中文学习与专业技能学习相结合,因地制宜的制定符合当地实际情况的教学内容,制定相应的教学规划,为学生提前制定职业发展规划,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充分尊重教学和职业技能教学各自特点,坚持以中文教学为基础,辅以职业教育等手段,不断完善相关机制体制,同时在师资配备方面加大培养力度,为项目的实施提供保障,培养能够创造经济利益的应用型人才。拓宽办学思路,创新就业模式,积极与当地中资企业联系,举办专场招聘会,拓宽学生就业渠道,提供更多的就业选择和更高的就业平台,探索出一条内容丰富、定位明确的特色发展之路,使学生学有所用,学以致用,为孔子学院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3.丰富教师培养途径,保证师资配备

教师、教材、教法中,教师是最重要的因素,在孔子学院发展建设过程中,中文教师短缺也逐渐成为一个突出问题。孔子学院教师主要由国家公派教师及举办方派出教师、志愿者组成,因生活习惯、职业规划等各方面原因,师资较为短缺、质量有待提高[2]。

针对这一问题,首先,应对中方派出教师及志愿者进行更加完善的培训,例如延长派出前的培训时间,在培训内容上更新完善,使派出老师能够基本了解当地文化特点,同时对于自身的工作任务、工作环境等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其次,在资格审查时,应尽量挑选政治素养高、文化底蕴较深厚的老师来承担相应任务,以提高派出志愿者的质量;再次,对于本土教师的培养也逐渐成为重要的手段之一,本土教师相比来说更了解当地风土人情,对本土人的思维习惯也更加了解,因在当地生活,语言沟通障碍也不存在,在教学过程中能够更好的与学习者交流,提升教学效果。通过设立相关奖学金项目、在所在国教育体系中发展汉语师范专业以及与有关中文教学机构合作开展在职本土中文教师培训等多种渠道,产出能够尽快适应工作岗位需求的本土教师,国际中文教师短缺问题得到了一定缓解。这些教师在教授中文的同时能够辐射周边语言相通国家,更好地发挥汉语师范专业的作用。随着对中文教师需求的日益提升,大力发展当地中文师资对于解决师资短缺是一个必然趋势。在未来发展过程中,可根据各国对于本土中文教师的需求及要求,采取“对口培养”、“订单式培养”等方式,量身制定教师培训项目;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结合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手段,完善本土教师案例库和本土化教材库建设,为“后疫情”时代教师培养提前谋划准备。

内蒙古地区在未来孔子学院的发展规划中,建议充分利用现代化科技手段,整合资源,丰富教学内容;利用“中文+”项目,结合内蒙古地区文化、医学等方面的优势,发掘闪光点,办出具有地方特色、文化融入的孔子学院,在教授中文的基础上,传播本地文化,与当地企业积极联系,寻找新的合作点,带动地区经济发展;拓宽办学渠道,寻找新动能,积极寻找当地民间资本或当地办学机构的合作与帮助,通过对民间力量的团结和整合,培养复合型人才,助力孔子学院可持续发展[3]。

孔子学院发展至今,已经从数量扩张上升到层次提升的阶段,要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发展水平,在不同地区办校要协调好各方利益。但是,需要注意发展的步伐不能走的太快,要尊重、妥善处理与不同国家之间的文化差异,在中外双方合作交流的基础之上稳步推进孔子学院建设,充分发挥孔子学院传播中国文化、讲好中国故事的功能。

猜你喜欢
孔子汉语学院
学汉语
初等教育学院
孔子的一生
孔子的一生
轻轻松松聊汉语 后海
追剧宅女教汉语
汉语不能成为“乱炖”
学院掠影
独立学院高等数学教学改革思考
独立学院:“我该如何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