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教师分层培养路径探析*

2021-03-27 16:53米振生靳璐璐
中文信息 2021年9期
关键词:院校培训高职

米振生 靳璐璐

(聊城职业技术学院,山东 聊城 252000)

一、当前我国高职教师培养存在的问题

1.高职教师发展的制度不够完善

当前,高职教师专业发展主要包括专业发展方向以及专业发展素质结构两个方面,但是高职教师发展的制度并不完善,主要表现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常常存在层次不明确、阶梯发展不合理、结构发展失衡、方向异化等问题,这不只是暴露了制度不完善的问题,而且将教育中的制度缺陷也暴露了出来。有部分高职院校教师将教学目的局限于完成教学工作量,而忽略了教学真正的目的在于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尤其关于提升自身,向着名师前进的发展意识比较薄弱。高职教师发展制度是支持高校教师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健全并完善制度以及对教师进行阶梯性培养是改善教育制度中异化与阻滞问题的关键环节,是促进教师发展、专业创新,学院改革的保障[1]。

2.对教师个人期望的关注不足

在现实中,教师的教育水平参差不齐,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存在一定的差异。往往同一专业不同的教师,所具有的教育理念和选择的发展方向都存在较大的差异。即使是同一个教师,在工作与学习的不同阶段上,往往也面临着不同的选择。教师并不是在每个阶段都希望补充知识,或是在不同的平台上提升自身的能力,往往会受到许多现实因素的影响;此外,学校在发展的过程中,对不同专业的教师要求也是在逐渐调整变化的,如果不能及时关注教师的个人期望,就很难达到理想的效果。分层次教师的培养,需要学校分阶段、分个人持续关注教师个人的合理期望,鼓励与引导教师积极参与一些适合自己的培训项目。学校应当尝试制定满足教师个人培养需求的培训目标及体制机制,在学校的教学中以及各种培训活动中,提高培养教师的实际效果。

3.教师发展的方向不够明确

当前,有部分高校并未指明在未来的发展中,教师应当朝着怎样的方向发展,尤其是不同层次教师的发展,存在着明显的混乱。与国际上的教师标准相比,我国的教师标准区分不明显,仍处于较为混乱的状态。比如英国的教师标准设为五级制:合格教师标准、教师核心标准、门槛教师标准、卓越教师标准和高级技能教师标准;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的四阶段教师专业标准:初任教师、胜任教师、成熟教师、领导教师;这些分类标准表明教师需要进行不同层次的分级,才能够更加激发教师的教育积极性。通过分级制度对教师队伍进行清晰、准确地划分可以更好地展现出教师的专业性和发展性。部分高校对教师的培养机制体制并不完善,不能从全面的角度出发,制定具有可操作性的培养机制体制,并需要进一步研究,例如培训资源不够集中,比较分散,信息渠道复杂多样,主要包括社会上的各大企业、教育部门、职业高校等。但是在我国教育培训的实际开办过程中,仍存在部分问题影响教师教育水平的提升,比如,教育培训活动在内容方面不能完全满足教师的需求,不具有较强的针对性。除此之外,教师的信息闭塞,不能够及时地获取校内外的培训项目,对教师教育水平的提升造成了一定的阻碍。与此同时,教师本身对培养方向不明确,导致教师在成长发展比较缓慢,常常感到迷茫,无法准确制定自身的发展目标与发展计划。

二、高职教师分层培养的意义

1.为学校完善梯队建设,加强人才培训、培养拔尖人才

高职教师的教学能力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分别是课堂组织能力、专业课程建设能力、支撑教学的拓展能力。教师的课堂组织能力主要包括了解学情、设计教学内容与活动、组织教学;专业课程建设能力需要教师具有课程开发、课程资料整合、课程教学评价等能力;教学的拓展能力主要包括技术指导、培训、改革创新等能力。“阶梯式”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是一种新型的教育模式,是一种与时俱进的人才培养模式,通过不断提升高职院校学生的职业技能来应对社会的发展变化,从而能够为社会输送更加高水平、高素质的专业性技能人才。

2.为专业建设提供人才保障

分层次教师培养能够立足现实,做好社会调查与学情分析,通过不断提升教师自身的能力,融入信息化教学手段和企业实践锻炼,深入了解岗位需求,制定本专业可实施的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申报国家级或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等,提高高职教师所在的专业建设水平;推动专业发展,为成为省级、国家级品牌专业奠定基础,为提升学生的专业素质做好准备,推动高职院校的高质量发展[2]。

3.为学生培养高标准高要求“引路人”

高职院校教师的教学能力将在分层培养体系下,得到较明显的提升。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是需要不断学习与进步的一个过程,这就需要学校创造较好的发展环境,为高职院校的教师提供发展平台,为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提供资源。教师培养后,将知识与技能运用到课程中,切合学生学情,促使高职院校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不仅促进了高职院校教师教学能力个性化的发展,还提升了学生的学习质量与专业素质。

4.为教师教学能力和实践能力水平提升提供平台

创新型分层次、阶梯性培养,不仅提高教师的思政教育、教学能力、科研水平及操作技能等方面的提升,还可以加强教师自我反思的能力。传统的培养模式内部系统比较单一,培养的过程常常呈现分离状态,教师在成长与发展的过程中,主动性与参与性都不高。时代发展较快,传统的培养体系往往不能快速发生转变,增添新的元素,不能及时发现由于新变化而带来的问题。创新型分层次、阶梯性培养能够对教师发展的对个因素开展整合,最大程度地聚集教师发展的新力量,并根据教师的发展目标与发展阶段,做出灵活的调整,包容性较强,能够在保持教师培训工作核心本质稳定的基础上,丰富并完善培养体系的内容与方式,为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与实践能力水平提供持续的支持。

三、高职教师分层培养的路径

1.统筹制定教师培养的规划

学校应当建立教师发展中心,对教师队伍的发展以及个人的发展,做出统筹规划,制定相应的发展方案,通过对教师自身意愿和职业规划了解,为不同教育水平和教师制定合理、有效的个人发展计划,要求教师的个人发展计划要与学院的发展保持同步。教师发展中心应当建立系统化分层体系,包括专业建设、实践技能等方面,从而使教师的专业教育水平和教学能力得到很大的提升。学院应当制定分层培养的制度,可以在高级教师中选取专业能力强、教育素养高的教师作为学科带头人来培养,充分利用好品牌效应的优势,发挥带头示范的作用。在中级教师群体中,可以选择积极性高、主动性强的教师作为骨干教师来培养。主要的培养内容为教师的课程建设能力和教学能力,向着打造中坚力量的方向前进。在青年教师中,重点培养教坛优秀人才,搭建起人才队伍,保证高校教师队伍的质量。学校要打造资源共享平台,整合教育资源,为教师提供专业的指导,形成共建共享的业务水平,为教师提升教学能力与专业水平提供平台。

2.完善教师队伍的培养培训体系

加强对新进教师的岗前培训工作,丰富新进教师的岗前培训内容,主要包括校史发展、专业发展、教师发展等内容,帮助新进教师尽快适应高职院校的教学环境,完成角色的转变。深入实施青年教师导师制,即“传帮带”,导师向新进的教师传授教学经验、教学基本功、教学科研能力,并加强对新进教师的师风师德教育,不断提升青年教师在社会服务、科研等方面的能力,帮助青年教师快速成长。同时,各个学院还要加强对教学名师的培养,从各个专业的带头人中,选择出重点培养对象,并制定针对性较强的培养计划,向着专业理论丰富、实践能力突出的方向发展,打造院级教学名师,并与积极参与省内各类专家、国内教学名师的评选,充分发挥带头示范作用,推动高职院校的持续性发展。

3.创新高职院校教师培养评估机制

为了不断提升高职教师的发展质量,高职院校要根据自身的实际发展情况建立完善的教师评估机制,将青年教师作为重点培养对象,不断提升其专业水平。将高职院校的教师培养水平提升的程度作为培养体系是否见效的主要标准,并为下一次的培训活动提供了调整指南。评估与考核,将给处在发展中的教师们带来一定的压力,同时,这种评估机制所带来的压力将很快转换为动力。评估机制主要通过观摩教师教学、学生评价二者相结合的方式,对教师的教学理论、教学能力以及实践能力等方面做出评价,将会有效提升教师的全面发展。教师在分层次、阶梯式培养体系下,不仅能够踏实地开展教育教学工作,而且能够在高职院校中形成尊师重教的氛围。

结语

高职院校教师培养实行分层次、阶梯式培养是时代进步和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这也是我国职业教育多年发展的经验总结。高职教师的分层次、阶梯性的培养方式,可以使高职院校教师的整体教育素质得到提升,培养出更多的拔尖人才,为各个专业的发展提供人才保障,同时,还可以使学生与教师都以更高的标准要求自身,使教师在以后的职业规划和人生发展方向上不断对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从而推动教师队伍整体教育水平的提升,为我国的教育改革奠定基础。

猜你喜欢
院校培训高职
培训通知
CIT培训学院2020线上培训正式启航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
关于提高高职人才培养质量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