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记红 王艳伟 马 玲 宋文刚 孔秀敏 刘春灵
(1.漯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病理教研室,河南 漯河 462002;2.漯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生理教研室,河南 漯河 462002)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人才需求变得多元化、复杂化。有研究显示,未来十年,有近一半的职业将逐渐消失。教育系统的改革日益成为一种迫切的需求。国际教学设计领域的著名学者瑞格鲁斯提出,信息时代需要进行教育系统的彻底变革,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新教育范式势在必行,需重点关注“学习者的个性化和学习过程”[1]。早在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已明确指出,要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近些年,国家对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标准,认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应以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目标。因而,提倡尊重个体差异,促进个体全面发展的个性化教育能满足新时代的人才需求,将成为未来教育发展的主流趋势。并且,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还有对提高教学质量的迫切需求,能够充分了解学生、尊重学生个体差异的个性化教育有其实施的现实意义。
对个性化教育的理解,学者还未达成共识。但是,古往今来,先进的教育思想及理念中不乏关于个性化教育的描述。我国古代儒家教育思想中可找到个性化教育的起点,即孔子的“因材施教”思想。19世纪末欧洲出现了新教育思想,提倡重视儿童的心理特征和天性特征,培养儿童的个性,主张创造优美、良好的学习环境,以及通过自由教育发展学生的潜能[2]。20世纪80年代出现了多元智能理论,强调教育应建立在了解每一位学生的背景、兴趣、爱好、学习强项和智力特点的基础上,采用利于学生学习的方式进行教育[3]。被称为“教育思想泰斗”的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主张,教育就是要培养全面发展的、和谐的个性,强调德育、体育、智育、美育和劳动教育都非常重要,不可偏废。近几年,国际教学设计领域的著名学者瑞格鲁斯提出了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新教育范式。虽然个性化教育的确切定义还未达成共识,但是个性化教育的特点已形成一些共性认识。个性化教育强调充分尊重个体的差异,提供多样化的教育资源和自主选择的机会,激发学习兴趣,注重能力培养,以促进个体的自我实现及全面发展。
有研究者提出了促进学习过程个性化的四项关键转化[4],分别为从知识识记转变为高阶思维能力培养,从教师控制课堂转变为学生主导学习,从传统书本学习转变为真实实践性场景,从传统学习环境转变为技术增强的学习环境。结合前期学情分析的研究结果,以四项关键转化为具体目标,从以下几个方面实施个性化教育。
学情分析是个性化教育的起点,只有在充分了解对学习效果有影响的学生信息的前提下,才能找到差异。根据前期关于学情分析的研究,从学生学习病理学之前的基础知识掌握情况、兴趣、动机、学习方法、学习习惯、思维方式以及学习效果几个方面展开。
2.1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顾明远认为没有兴趣就没有学习,并指出,当前教育最大的弊端是学生被迫学习、被教育,而非按照自己的兴趣学习[5]。学情分析发现,对病理学这门学科感兴趣的学生很少,大多数学生的学习目的是为了应付考试。因此我们将激发学习兴趣作为实施个性化教育的重要一环。为了激发学习兴趣,采用问题引入的方法,在课堂教学中以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导入课程,如在学习各种细胞的再生能力时通过设置问题:有些皮肤外伤患者痊愈后,皮肤完好如初,缺损部位的新生细胞从哪里来?并由医学史中细胞来源的小故事引入,引发学生主动思考。除此之外,学情分析的结果还显示学生普遍对临床案例比较感兴趣,但目前很多教材及网上的案例并非真实案例,教学效果大打折扣,因此,我们从网络、医院搜集了一些典型案例、有趣的案例,并和临床医师一起修改,以供学生学习、讨论。我们还推荐了一些趣味性较强的与病理学有关的科普书单、视频等,如《肠子的小心思》《手术两百年》《八卦医学史》等,学生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书籍来阅读。有着几十年教学实践经验的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阅读能教会学生思考,思考会刺激智力觉醒[6],因而阅读也是学生潜能释放和个性发展的重要途径。
2.2 协助学生制定个性化的学习计划,提高自主性
个性化学习的基础和前提是自主学习[7],通过以下措施保障自主学习。一是基于学生兴趣、学习能力,协助学生制定和实施适合自己的、个性化的学习计划;定期检查作业完成情况、学习笔记书写情况,从而在不同阶段采取不同的激励措施,从确立目标、自律性,学习能力的培养等方面帮助学生克服学习中的阻力,提高自主性;二是利用网络学习平台。在网络学习平台上有前期教研室制作的病理学在线课程,有推荐的优质网络课程:可汗学院的病理学课程、趣味性较强的相关科普书单、大量真实案例、相关文献、医学史等;还有相关基础知识的复习巩固内容,以及专升本、助理职业医师考试的学习内容。
2.3 个性化的课堂教学
课堂仍是个性化教学的主场,个性化课堂教学的实施需要从目标、内容和方式三个方面入手。如何才能使教学目标适合每一位学生,借鉴变易理论[8],分析学生的思维习惯与学习目标之间的差距,并以此为据找出突破某一问题的关键点,让学习目标落地生根。随后,在学生的意识结构和学习目标之间建构“相关结构”,通过运用变与不变范式,最终达到预先设定的学习目标。举例来说,很多学生将来不一定从事临床病理诊断,难以发现病理学的重要性,经教师集体备课、讨论及对学生访谈后,设置如下问题:当你试图去理解某一种疾病的临床症状时,你是靠什么做到的?回答有质的差异,凭感觉、死记硬背、经验、与其他疾病的比较以及通过病理变化进行推导,利用变与不变范式,即保持学习内容的一些属性不变,改变其他属性[9],设置同样的案例情境,分别用学生回答的不同方法理解症状,分析哪种更有利于理解临床症状,这种比较对学生来说,容易区分出“与其他疾病的比较以及通过病理变化进行推导”更利于准确理解临床症状,从而体会到病理学的重要性。变易理论能影响思维,缩小学生之间的差异,从而促进学生的成长。
除了利用变易理论突破重、难点达到预定学习目标外,在学习方式上,利用小组学习来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研究发现该方式增加了学生的参与度、独立思考的机会及生生之间的交流、协作。
2.4 注重培养学习能力
将能力培养贯穿于整个个性化教学的实施中,通过阅读推荐的趣味性强的书籍,提高学生的阅读及独立思考能力,课堂教学中利用变易理论可以提升思维能力、观察和理解能力,而小组学习及开放性、探究性的作业则可以提高学生相互协作、分析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有专门介绍提升学习能力的方法:思维导图、预习及复习的方法等,供有需要的学生参考。
沿用前期研究中形成性考核的方法,过程考核与期末考核各占50%,为促使个性化学习形成良性循环,对这一考核方法进行了改进。本研究将学生自评计入过程考核,包括学习成果的展示,如读书分享、优秀绘图作品、小型研究报告、学习笔记等,学生根据自身的学习计划完成情况及定期的学习成果展示,对学习情况进行阶段性评估,可在较大程度上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为帮助学生学会学习及解答学习知识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在学习平台实时答疑,并根据定期对学习平台的过程评估及学生自身评估的具体情况,针对性地进行指导,帮助学生以更好地实施自主学习。
有教育家说,教育就是用个性去影响个性,也有的教育家说,一个真正的教育者要用心灵来认识学生的所思所想。在研究个性化教育的过程中,深刻认识到了个性化教育的重要性,有些具体的实施方法依然有改进的余地,有深入探究的空间,但我更加确信个性化教育是达到个体自我实现的一种有效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