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潭医卫职业技术学院,湖南 湘潭 411104)
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中提出“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历史文化特别是先人传承下来的价值理念和道德规范,要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医卫类高职院校作为培养救死扶伤“白衣天使”的院校,对“德”的培育显得尤为重要。孝文化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其所包含的“尊老爱幼”“亲亲仁民爱物”等思想,与“敬畏生命”“仁心仁术”“无私奉献”的医者美德高度契合。如何将孝文化融入医卫类高职院校德育教育体系,引导青年学子“守孝心、重孝道、践孝行”,进而培育其良好的医德医风,值得深入思考和探索。
为深入了解高职医学生孝文化教育现状,笔者采取网络问卷形式,在所任教的湘潭医卫职业技术学院开展了问卷调查。本次调查问卷有效填写人数493人,其中男性135人,女性358人;独生子女103人,占比20.89%,非独生子女390人,占比79.11%;101人来自城市,占比20.49%,来自农村的392人,占比79.51%。从调查情况看,主要呈现出以下特点:
从调查情况看,对“孝文化”了解或比较了解的学生分别占比39.96%和35.5%,合计占比75.46%,有24.54%的学生选择了解一点或不了解。主动学习了解过“孝文化”知识的占比仅19.68%。对“孝”的内涵理解上,选择“赡养父母”“尊敬长辈”的占了绝大多数,分别达到91.68%和96.75%,选择“正直、善良、守信,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占比79.51%。当了解对于目前社会上一些人拒绝赡养父母的看法时,正面回答占多数,但有19.88%的学生认为“或许是他们的父母以往对他们的关爱照顾不够”,甚至有2.84%的学生觉得“这只是一种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在调查“您是否有过孝敬父母的想法”时,78.5%的学生选择“经常有”,19.27%的选择“有时有”,只有2.23%的学生“偶尔有”,这说明绝大多数学生还是想孝敬父母。但在一些具体行为上,却出现较大偏差,如20.9%的学生偶尔甚至从不与父母进行情感交流,20.29%的学生不记得父母生日,与长辈发生矛盾时,有10.55%的学生“经常出言不逊”,“有时或偶尔出言不逊”的也达到66.53%。有相当比例学生在长辈生病时很少探望、不太适应长辈生活习惯、对父母的内心需要及烦恼不太关注。
通过调查笔者所在学校开展“孝文化”教育情况,有30.02%的学生认为“经常开展”,48.28%的学生选择“有时开展”。参与孝文化教育活动方面,有半数以上学生参与过慈善捐款、敬老院志愿者活动,26.77%的学生参加过相关文艺活动,还有46.45%的学生参与过其他孝文化相关活动。孝文化教育普及方面,有79.72%的学生每学期接受了一次以上的孝文化教育,20.28%的学生表示没有接受过。绝大多数医学生认为开展“孝文化”教育对提高人文素养、培养医学生职业情感、改善医患关系等有着积极作用,认为非常有必要对医学生进行“孝文化”教育,且愿意参加“孝文化”选修课程。但调查显示有56.39%的学生认为学校“孝文化”教育不太全面或很缺失。
古人讲,孝为德之本、百善孝为先,作为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孝文化深深融入了每一名中华儿女血脉,在明德正己修身、维护家庭和睦、促进社会和谐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作用。随着时代发展,孝文化及其内涵也在传承中不断发展创新。医卫类高职院校在办学目标理念,所培养学生职业道德要求上,均有一定特殊性,将孝文化纳入高职医学生德育教育体系,可以在以下方面发挥其特殊作用:
健全的人格包含了感恩、宽容、责任等方方面面,这些既是高校德育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孝文化所推崇的重要方面。《尔雅》中对孝的解释为:“善事父母为孝”,传统孝文化中,强调“养亲敬亲”,强调“身体发肤,受之父母”“立身行道,扬名后世”,认为“不顺乎亲,不可以为子”。当前,受经济社会发展、外部文化侵蚀等影响,大学生传统道德观念有所滑坡、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凸显,如以自我为中心,不尊重父母长辈,缺乏社会责任感,抑郁厌学等,有的甚至不爱惜自己生命。加强孝文化学习,引导学生践行孝道,对健全学生人格,培养其爱心、宽容心、感恩心和责任心,有着积极作用。
医者悬壶济世,历来受人尊重,一方面因为他们有救死扶伤的高超技术,更主要是医者的高尚医德医风。医学生将来既要面对身心痛苦、疾病缠身的病人,也可能面对重大自然灾害、重大疫情甚至战争的考验,这要求他们要有足够的爱心耐心,也要有胸怀祖国人民,面对危险困难敢于勇往直前的大爱和勇气。中华传统孝文化具有开放性特点,注重将对父母之孝推广到社会和国家层面,强调以孝治天下,如孔子提出“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孟子讲“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重视和加强医学院校孝文化学习,有利于涵养医学生人文素养和家国情怀,把对父母之爱,推及尊老爱幼,进而爱祖国、爱人民,转化为医者的仁爱、敬业、奉献等职业美德。
要深入挖掘中国传统孝文化的历史渊源、人文典故、深刻内涵,研究其具有的时代价值,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和医学生职业道德教育,开设专门的孝文化课程。要灵活教学方式方法,在老师讲授孝文化内涵知识基础上,更多地让学生参与进来,如分享经典或当代孝文化故事、诵读《论语》《三字经》《弟子规》《孝经》等经典,对传统孝文化进行讨论辨析,观看《最美孝心少年》视频,等等,增强医学生对学习了解孝文化的兴趣,在潜移默化中端正价值取向,传承好孝文化美德。
社会实践活动是大学生德育教育的重要手段。近年来我校将孝文化活动作为学生社会实践的重要内容,如组织了到敬老院开展志愿服务、评选校园“孝老爱亲之星”等活动,收到较好效果。但总的来说,形式内容仍比较单一,活动不够经常,效果还不够好。今后一方面要加强思政课部与团委、宣传等部门联动,在活动策划组织、宣传报道等方面共同参与,协同配合,不断提升活动效果和影响力。另一方面要进一步丰富活动形式内容,如组织学生定期给父母写“家书”,鼓励学生每天给父母家人报平安,在校运会、艺术节、联欢晚会等活动中加入孝文化元素,邀请部分家长代表参加,组织学生到临终关怀病房、特殊教育学校、残疾人活动中心、敬老院等场所开展志愿服务,促进学生孝心与孝行相统一,不断培育医者“仁心仁德”。
一是要开展好校园孝文化宣传,将孝文化建设纳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如建设孝文化墙,在校园广播、校报、校园网站、板报橱窗上开辟专栏,分享孝文化故事,宣扬身边典型,在学生活动场所张贴孝文化相关宣传图片、标语等,形成医学院校崇孝向善的浓厚氛围。二是要加强家校共育,发挥好班主任辅导员队伍的桥梁纽带作用,形成家校相互配合联动合力。如开展孝文化主题班会,日常加强与家长沟通联系,及时反馈学生在校表现,了解学生在家表现,对出现不良苗头倾向的学生与家长一起分析原因,争取家长支持配合,及时进行引导干预。三是要创新孝文化传播途径,紧跟时代发展,贴合学生实际,如在各类论坛设置孝文化相关专题、话题,围绕网络热点事件进行讨论辩论,组织拍摄或鼓励大学生自己创作微动漫、微电影、微视频,运用微信、QQ、抖音等平台进行传播,扩大孝文化感染力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