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伊人
中国2020年9月宣布2060年前达到碳中和的气候目标,但目前暂未给出较为具体而清晰的路线图。煤炭作为碳排放量最高的能源,减少其使用是达到碳中和的必经之路。作为煤炭开采、投资和使用的全球第一大国,中国对如何停止煤炭投资面临着巨大的压力。2020年一季度中国国内通过审批的煤矿项目超过2018年和2019年项目的总和。2020年中国也是G20国家里面唯一一个在煤炭投资里有巨额的增长的国家,占了全球煤炭挖掘的53%。如果不考虑对气候变化、环境污染和公共健康等的影响,煤炭目前还是所有能源中成本较低的。在一个追求经济体持续较快增长的国家,煤炭的低成本也让它拥有一个难以替代的地位。在过去的5年,尽管中国对新能源技术的投资保持着全球领先,但新能源产电量仍不足以满足国全国用电的需求。从2015年至2020年中国的电力需求增长33%,其中54%的电力需求增幅是被非矿石能源技术满足的。但新能源稳定性差,在没有足够的经验和技术去最高效地调度电力的基础设施的情况下,会发生缺电或断电等事件。
2020年全球平均9.4%的电力来自于风能和太阳能发电,中国的风电和太阳能发电占比也在平均值上下,但德国和英国的风能和太阳能发电占比分别高达33%和28%,远高于其它国家。这归功于两国在新能源技术发展和电网建设中,利用领先的技术成功整合大量间歇性能源输入到覆盖率大的电力系统里面。目前中国电网的基础设施覆盖率低,电网也无法根据供给需求的动态去调整电力配给,导致很多偏远地区还是需要依靠化石燃料保障基础发电。逐步减少煤炭的第一步是要确保新能源发电的稳定性,能代替化石能源成为基础电力。德国和英国的先进技术的应用,是值得中国去学习及借鉴的经验。
中国在国外的煤炭投资主要集中在一带一路项目下的印度、东南亚及非洲等国家。2013~2015年中国企业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建设的非金融类投资超过1000亿美元,其中重头在能源和交通运输方面。中国如何在履行一带一路政策的同时减少高碳排量的的投资项目也是一个巨大挑战。虽然在2015年后一带一路的投资项目已变得绿色化,煤炭项目占比也越来越少,但其数量仍在逐年增加。2020年开始中国对一带一路国家的投资重点转向了可再生能源,其中包括水力发电(35%),煤矿(27%)和太阳能(23%),但煤矿投资也从2018年的15%提升到了2020年的27%。2020年9月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发声,将响应全球金融机构的投资趋势从煤炭中逐步撤资。这是第一次有中国投资机构公开表明反对化石能源投资:“亚投行不会资助任何煤炭及其周边行业,例如煤电服务的电网线路等。”
在全球大幅度减少煤炭投资的环境下,未来10年是全球能源行业减排转型的关键时机。全球工业化国家加速减煤的态势业已形成,中国面临减煤的压力逐渐增大;2019年很可能是全球石油消费的峰值之年,发达国家减少石油消费的努力正在形成态势,随着电力低碳化和交通部门电动车的快速发展,未来3~5年中国或许也将面临减少石油消费的压力;天然气由于相对较低的碳排放强度,未来十年可能随着煤炭的份额快速降低而在能源系统中扮演更为重要的角色。但从长远来看,如2030~2050年,全球天然气消费也要经历大幅度降低的过程。面对全球气候应对的大局面,中国面临的挑战是多层面和复杂的,作为全球最大的煤炭消费国和第二大石油消费国,中国在寻求持续、稳定经济增长的同时,也要寻找更多机会、尽早启动碳中和实施计划和战略,加大对各种低碳技术的投资,使能源、交通、工业和建筑等部门在未来30~40年实现彻底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