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超
(中国水利水电第三工程局有限公司,陕西西安710000)
钻孔灌注桩技术是现代道桥工程施工中的一项常见技术,该项技术可以有效满足不同地质施工需求,具有较强可操作性,但施工中需要注意到的要点细节相对较多。因此,道桥工程施工单位方面必须明确钻孔灌注桩技术的操作要点,把握施工细节,提升技术应用水平,为我国现代化建设保驾护航。
钻孔灌注桩基础具有较强的适用性,可以满足不同地质条件的施工需求。结合我国近几年的道桥工程建设情况来看,其建设范围不断拓宽,施工区域包含冻土层、含水量较高的土层等,这些地质条件施工难度系数较高且对工程质量具有不利影响。钻孔灌注桩技术应用对于地基的软硬程度、地区的自然环境并没有严格的限制,因此可以在不同地质、地质条件下如期完成施工任务。除此以外,在选用钻孔灌注桩技术的过程中,人员可以自由结合环境特征选择不同的施工用具,施工相对较为灵活。
在大量道桥工程项目实践中,钻孔灌注桩施工技术展现出了良好的可操作性,同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节约施工管控成本,有利于施工单位经济效益的提升。近几年来,诸多先进的机械设备被应用于钻孔灌注桩施工领域,施工人员只需要按照图纸规划明确孔位,借助机械设备即可完成施工流程。以全套管钻孔灌注桩施工技术为例,该技术施工操作相对较为简易,施工人员只需要在相应场地铺设工作平台并安装钻机,并相继按照流程完成后压套管、钻孔、钢筋笼安装以及混凝土浇筑工作,并在此基础上拉拔套管即可。整体来说,运用钻孔灌注桩施工技术的工序质量有保障,能够有效规避工程变更现象,对工程项目的进度管理、成本管理以及质量管理都具有积极意义[1]。
在传统的施工模式中,受到施工技术、设备材料的影响,道桥施工不仅会对周边环境带来污染问题,同时也会产生噪声污染,为周边居民的生活带来负面影响。但是,钻孔灌注桩施工在应用过程中的振动及噪声较小,基本可以避免对周边居民生活带来影响,其更符合城市现代化工程建设要求,缓解了施工队伍和周边居民的矛盾,提升了工程建设的整体效能。
结合现阶段技术应用成效来看,塌孔是道桥施工中钻孔灌注桩技术应用最容易出现的问题,其根本原因在于护筒埋设深度不足、回填土压实度不达标,以至于密封性不好,最终在外力作用下出现塌孔问题。除此以外,施工人员在施工过程中不能按操作标准展开施工,对钻孔的提升速度、停钻时间等参数控制不合理,或者存在泥浆浓度不足、孔内注水量较大等细节问题,都会有可能诱发塌孔问题,影响工程质量。
形变是道路桥梁工程中出现频率较高的质量问题,轻则影响道桥工程的美观程度,重则威胁出行人员的生命安全。通常情况下,钻孔灌注装施工环节所涉及的形变问题主要表现为护筒形变,其根本原因是施工流程不合理、存在误操作行为。事实上,有部分施工单位前期准备工作不到位,勘察数据不精确,导致施工图纸和施工参数无法和现场施工条件相匹配,施工人员缺乏合理的依据。除此以外,极少数施工单位中存在建材质量把关不严格的问题,劣质材料进入施工场地,护筒的质量无法得到有效保障,当在施工过程中与地下障碍物产生激烈碰撞时,就会发生形变问题[2]。
道桥工程中的漏水问题主要体现在钻孔灌注桩导管上,其原因同样较为多样,既可能是因为导管自身质量不达标,也有可能是施工单位在技术应用时忽略导管充水试验,导管的密封性欠佳,该问题将严重影响施工质量和施工进度。因此,施工人员需要对相关工序进行有效把控,保障导管衔接的紧密性,避免漏水问题。
钻孔机是钻孔灌注桩技术应用的核心设备,在施工前期准备阶段,技术人员需要通过现场勘查,在施工图纸中明确标出钻孔位置,为项目施工提供精准的依据。与此同时,现场施工人员需要对钻孔机等机械设备进行提前安装,保证其安全性、稳定性,避免存在斜孔现象。
泥浆制备是钻孔灌注桩施工至关重要的一环,泥浆的质量以及比重对于后续施工环节及整体工程质量具有显著影响。若泥浆比重较低,则钻孔灌注桩施工过程中可能出现埋钻的问题,甚至会引起孔壁坍塌;若泥浆的比重偏大,则冲孔速度将会受到严重的限制,影响成孔后的清孔质量,为后期桩基浇筑埋下隐患,严重时可能引起断桩。因此,在泥浆制备环节,相关技术人员需要在施工现场开展泥浆比重配比试验,结合工程项目的实际要求确定最佳泥浆比重参数,按照参数比例加入黏土、水以及添加剂等,保证泥浆的质量。值得注意的是,在制备钻孔泥浆、循环净化泥浆的过程中,技术人员需要综合考虑钻孔要求、地质条件以及地基情况的,必要情况下对其进行浓度调节,提升施工的可行性。最后,在泥浆搅拌环节,施工人员应尽可能将黏土打碎,对浆液进行均匀搅拌,倘若制备的泥浆较多,人员可以将多余的泥浆单独存储于施工现场的泥浆池中,根据整体施工规划对泥浆进行适当补充。
在道桥施工中应用钻孔灌注桩技术,施工人员需要将侧重点放在钻孔与清孔操作上。在钻孔之前,施工人员需要在孔中加入适量的黏土和片石,并注入上一环节制备好的泥浆。当钻孔深度达到1m 左右时,需要对其进行回填,确保回填的密实程度。在该环节施工人员首先需要采取低冲程冲砸的钻孔方法,并在距护筒以下1m 左右时换用高冲程钻孔方式,避免影响邻近的孔位。通常情况下,当邻孔浇筑完混凝土达到24h 后,施工人员才可以再钻进新孔。除此以外,施工人员以及现场监管人员需要每隔一段时间执行一次抽查操作,确保无粗颗粒。在钻孔环节完成之后,施工人员则需要尽快着手展开清空作业,避免孔中的沉渣随着时间的延长而增加,并保证孔内水流的稳定性,杜绝塌孔问题。
在制作钢筋笼的过程中,施工人员需要整体采取分段制作的方法对钢筋笼的各部分进行连接,可以确保钢筋笼的规格符合项目的要求。而在安装过程中,人员首先要采取错开连接的方法对1/2 钢筋接头进行连接,同时要注意控制焊接细节,保障施工安全。在钢筋笼安放时,施工人员应大致判断其垂直度,在保证钢筋笼整体稳定性的基础上沿孔位下放,避免钢筋笼在入口时出现碰撞、变形,并引起孔壁坍塌问题。在将钢筋笼放置至指定施工位置后,施工人员还需要焊接钢筋笼上端和护筒的连接区域,避免其受混凝土结构上升顶托力作用影响而发生位移,保障其结构稳定。
在导管埋设环节,技术人员需要对其埋设深度展开精细计算和对比分析,实现精准化施工。而在水下灌注混凝土环节,技术人员则需要按照相应的规范标准对坍落度进行检测,确定孔内导管的长度、孔底距离等,灌入适量的混凝土。具体来说,施工人员需要基于压力平衡阀计算混凝土用量,并将其放置在料斗中,将隔水栓埋入混凝土结构的底部。当灌注的混凝土逐渐到达钢筋笼底部时,施工人员可以适当放慢浇筑速度、降低振捣频率,避免混凝土上升速度过快,保障工程质量。
结合现阶段钻孔灌注桩施工情况来看,现场管理人员需要着重开展试验管理。在施工前期阶段,相关人员需要以水泥浆、混凝土等为试验对象,展开试桩施工,经试验合格后方可正式开展施工活动,以保障工程质量。因此,质量管理人员需要明确试验目标、规范试验流程、加强试验管理,充分发挥试验结果对后期施工的指导作用。
质量管理人员需要兼顾安全管理。在道道桥梁工程施工中,安全第一的管理目标不能变更。为此,施工单位方面需要组织全体成员参与岗前培训,明确安全责任,深化管理人员和施工人员安全意识,并针对设备材料、工艺流程相关的安全问题展开强化管理,确保钻孔灌注桩施工技术应用可以达到预期效果。
伴随新设备、新技术在道桥施工中得到广泛运用,钻孔灌注桩施工管理的创新势在必行。因此,施工单位一方面要协调监理人员、工程负责人以及各部门主管组建施工管理小组,同时也需要在现场管理中引入精细化管理理念,应用BIM 技术、信息技术等,将质量管理、进度管理贯穿工程全生命周期,提前预判施工风险易发环节,并优化相应的施工参数、工艺流程,从而有效规避安全风险和质量隐患,提高道桥的工程质量。
综上所述,钻孔灌注桩技术在道桥工程施工中的应用已然成为常态化,可以有效降低施工负面影响、节约施工管控成本,并提升工程整体质量。因此,道桥工程施工单位需要精准分析城市化工程建设要求,对钻孔灌注桩施工技术的各道工序要点进行精准把控,严格按规范标准展开施工作业,并加强施工现场质量管理,避免钻孔灌注桩施工出现细节错误,全面提升技术应用水平,从而保障道桥工程整体建设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