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劳动教育的初中生物课外实践活动研究

2021-03-27 10:26:12李杰
科学与生活 2021年35期
关键词:课外活动课外劳动

李杰

摘要:素质教育背景下,加强学生的劳动教育已经成了学校教育和其全面发展的关键。这就要求学校、家庭和社会三方联动,给学生提供能够亲历劳动、实践体验的平台和资源,使学生在三方协同的劳动教育中,实现自身的全面发展。在这一背景下,教师在组织和开展课堂教学时,应紧紧围绕劳动教育的内涵,以初中生物课外实践活动为载体,给学生提供劳动教育的平台和资源,使学生在参与生物课外活动时深化课堂生物理论知识,掌握基本劳动技能,发展自身综合能力,真正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劳动教育;初中生物

一、劳动教育背景下初中生物课外活动开展现状分析

(一)重视程度不够

从学校的角度上来说,虽然新课程标准已经实施了一段时间,但很多学校依然束缚在应试教学的牢笼中,对初中生物学科的认识不够全面、深刻,有的学校甚至将其作为“边缘学科”,初中生物常常被置于令人尴尬的地位,生物课外活动在开展的过程中常常缺乏必要的软件、硬件支持;从教师的层面上来说,受到陈旧教学观念的影响,依然将目光集中在中考会考“成绩”上,以理论知识的学习作为主要教学内容,忽视了生物课外实践活动的重要性;从学生和家长的角度上来说,对课外实践活动认识不够全面,存在误区,甚至误认为课外活动属于“浪费时间”。即便教师组织和布置了相关的课外实践活动内容,学生的参与度也不是很高。

(二)课外活动时间比较短

从主观角度上来说,学生不愿意将大量闲暇时间或碎片化的课余时间留给生物这一学科,而更加倾向于中考的主要科目学习;从客观角度上来说,初中生物在整个教学体系中占据边缘地位,特别是在农村学校。在这种情况下,生物课时一再被压缩,甚至经常被其他文化课教师所占用,完成常规的教学任务都难以保证,生物课外实践活动的开展更是难上加难。

二、劳动教育背景下初中生物课外实践活动开展路径分析

(一)精心筛选课外活动内容

精心筛选生物课外实践活动内容是开展课外活动的基础。教师在选择课外活动内容的时候,应根据初中生物教材的内容、课程目标以及初中阶段学生的身心发展水平等确定课外实践活动类型。当前生物课外活动主要分为探究性实验和体验、模型制作和创新两种。其中,探究实验和体验旨在引导学生通过调查、观察、实验、体验、设计等手段,在体验的过程中获得相关的感性认识和结论;模型制作类的课外活动主要是引导学生借助生活中的实物对某一结构进行还原,促使学生在制作的过程中完成所学知识的巩固,并在体验和思考的过程中实现多种能力的开发和发展。

教师在具体确定生物课外实践活动内容的时候,还应遵循以下三个依据:1.以学生的好奇心作为出发点。因为学生才是课外实践活动的主体,教师选择的课外实践活动内容只有与学生的兴趣、认知水平相契合,才能增强学生的参与动机,促使学生在强烈内驱力的作用下,积极主动参与到生物实践活动中,并在活动中实现多种能力的提升和素养的培养。2.从生活中提炼课题。生物学科的特点决定了生物学科与实际生活之间有内在、必然的联系。教师可以此作为出发点,对社区、家庭中的与生物学科有关的课程资源进行充分挖掘,并将其作为生物课外实践活动开展的课题类型。3.围绕教学重难点选择。课外活动不仅是劳动教育的主要形式,也是生物课堂教学的有效延伸,不能脱离课堂单独存在。教师在选择生物课外实践活动内容时,应紧紧围绕生物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重点、难点知识,对其进行有效而巧妙的转化,使其成为生物课外实践活动[2]。

(二)整合各类资源,保障生物课外活动的开展

在劳动教育理念下,教师教学不能局限于课堂教学中,还应明确生物课外实践活动与课堂教学之间的内在联系,只有将课堂教学中所学生物知识在课外实践活动中的广度和深度进行有效延伸,才能实现学生生物素養的培养和各种能力的全面发展。但是在具体的实践中常常面临活动安全、资源受限和时间安排等多种因素的制约,致使生物课外实践活动难以有效开展。面对这一现状,教师应秉承“立足于生活”的理念和原则,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尤其是将生活中多种资源进行整合,保障生物课外实践活动顺利开展。首先,用好学校的资源,学校的生物实验室、标本室、网络教室等,都可以成为生物活动开展的场所;其次,抓住家庭资源,可指导学生在家中种植花草、饲养小动物,开展饮食安全和健康、健康调查、用药安全调查等丰富多彩的课外实践活动,进而丰富和完善课堂教学的不足,促进学生生物科学素养的形成;最后,挖掘社会资源,可将社会上的市场、动物园、植物园、养殖场、蔬菜种植基地、冷库储运和本地生态保护等资源进行整合,采用学校统一组织、家长陪同等方式,积极开展针对性的生物课外实践活动。

(三)激发学生参与兴趣,奠定生物课外活动开展基础

学生是参与生物课外实践活动的主体,学生的课外实践活动参与主动性和积极性,直接决定了生物实践活动开展效果。在调查中发现,受到学校、家庭和自身等多种因素的制约,初中学生对生物课程重视程度不够,更不愿意花费大量时间参与生物课外实践活动。面对这一现状,教师在组织和开展生物课外实践活动时,必须以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为首要任务。首先,教师应立足于初中生物教学改革要求,结合初中现阶段学生的兴趣特点,积极开展校内外观察、各级技能大赛、现场演示、生物竞赛等课内外活动,满足学生探索未知生物世界的欲望,促使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获得知识,实现综合能力的发展,并循序渐进培养和提升自身的劳动技能;其次,还可以通过成立生物课外活动兴趣小组,指导学生在课下自主开展课外活动,使其在潜移默化中走进生物世界、了解生物生命现象、学习生物科学知识,并实现多种能力和生物科学素养的发展;最后,还应结合初中阶段学生的实际情况,立足于其“好奇、好问、好动”的心理需求,设置学生亲自动手参与的生物课外实践活动,包括亲手制作酸奶、米酒,水培植物的嫁接等,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生物实践活动学习和体验。

三、结语

素质教育背景下,关注劳动实践教育、将劳动教育渗透到各个学科中已经成为教育发展的方向。教师在优化课堂教学时,应结合劳动教育的内涵,重视生物课外实践活动指导、精心筛选课外实践活动内容、整合课内外生物活动资源、激发学生参与兴趣、加强教师的指导、优化活动评价等,促使学生在丰富多彩的生物课外实践活动中,内化理论知识,提升自身的能力和素养的培养,达到劳动教育的目标。

参考文献

[1] 李志兴,韩杰.初中生物教学中渗透劳动教育的路径研究[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2021(5):39.

[2] 王新影.初中生物课外实践活动的开展研究[J].新课程,2020(23):45.

猜你喜欢
课外活动课外劳动
劳动创造美好生活
快乐劳动 幸福成长
小满课外班
我的“课外老师”
课外活动类作文
热爱劳动
两会“课外活动”四川山西搞得好
拍下自己劳动的美(续)
转动小脑瓜
课外实践丰富多彩
中国火炬(2014年2期)2014-07-24 14:16: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