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佳纯,钟伟强,杜欢欢,彭铭辉
(1.广东省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广东 广州 510635;2.广东省水动力学应用研究重点实验室,广东 广州 510635;3.广东省流域水环境治理与水生态修复重点实验室,广东 广州 510635)
高标准规划建设广东万里碧道是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重要讲话精神的生动实践,是广东省委、省政府支持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建成宜居宜业宜游优质生活圈的重要举措,也是推动河长制湖长制从“有名”到“有实”的重要抓手[1]。省委、省政府围绕全省“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新格局,开展1个大湾区碧道和10个粤东粤西粤北地区碧道共11个(“1+10”)省级碧道试点[2-3]。
新兴县集成河碧道试点建设工程是“1+10”省级试点”之一[4],碧道类型为城镇型碧道,位于云浮市新兴县六祖镇内,距离县城8 km。工程建设范围从上游龙山温泉景区沙龙桥开始,至下游县道485跨集成河龙岩桥处止,共5.0 km(见图1所示)。以《广东万里碧道设计技术指引(试行)》[5]为依据,通过阐述集成河的现状要素,按照生态优先、彰显人文的设计理念,提出了“碧水禅踪 集美成河”设计主题,并合理优化空间布局。
集成河,古称卢溪。禅宗六祖惠能大师在卢溪河畔降生,因而后来“卢溪”一词就被作为六祖故居的代名词。后来,六祖故居旁兴起了一个墟市,人们取“六祖集天下之大成”之意,将此墟市命名为“集成墟”,而卢溪流经集成,所以就得名“集成河”。
图1 工程建设范围示意
集成河为大南河一级支流,新兴江二级支流,发源于新兴县六祖镇境内的猫爪岭,自南向北流经新兴县六祖镇、太平镇和新城镇。沿途容纳8条小支流,主河道总长度为25.5 km,流域面积为81.5 km2,河道平均坡降为5.56‰,流域内最高点黄竹头顶海拔高程为838 m,最低点为河口,高程不到30 m,最大落差达800 m[6]。工程建设地址位于集成河河口处,在洪水期水位暴涨暴落。
集成河河道现状以湿地、滩涂、山水、村落为主,局部有芦苇等野生植物,驳岸大部分为自然驳岸,人为干预较小。为此,碧道工程可通过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等各种生态要素,串联起各类绿色开敞公共空间,形成山体饱满、水流清澈、茂林修竹、稻田整齐、水草丰美的六祖镇天然绿洲。
工程起点紧邻佛教景区国恩寺、龙潭湖湿地公园、六祖广场、藏佛坑等禅文化景点。国恩寺是六祖惠能的诞生和圆寂之所,故称为“岭南第一圣域”,日本高僧更称其为“祖庭之祖庭”,也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龙潭湖湿地公园位于国恩寺后山,是国恩寺的重要配套景观。工程可通过挖掘现有的文化资源,与地方特有的禅宗文化和谐发展,对历史文化进行延续[7]。
以“碧道、绿道、禅道 三道合一”的设计思想出发,对现状深入调研,提炼可利用的自然与人文要素,引入佛教禅宗文化。确定碧道工程的设计理念为“碧水禅踪 集美成河”,点缀园林亭廊、园林小品、道路平台、景观置石、绿化种植等元素,融合自然、生态、人文三个层面,营造出“三溪二水集成河,碧道禅韵共舞水”的特色碧道,打造出“十里竹林映碧水,万树菩提沐禅风”的禅文化和绿色生态主题碧道景观。
碧道工程总体空间布局上形成“一轴、三区、五主题、九珠”的滨水景观带。“一轴”即以集成河河道为主轴;“三区”为“芦溪芳甸”、“芦溪福田”、“芦溪波月”三大景观片区;“五主题”即以集成河沿线的景观元素特点为依归,打造“禅宗景观”、“菩提榕荫”、“老年颐养”、“竹林叠翠”、“乡村农趣”五大景观主题;“九珠”即在集成河沿线打造“竹院溪径、青莲出水、平沙落雁、横波漱石、翠轩望晚、乡居驿站、芦花鸿影、碧水觅禅和青阶花影”等9个节点景观,供游人休憩观景,健身游玩,体验当地独特的六祖禅宗文化和优良的生态资源。
碧道工程主要围绕“水资源保障、水安全提升、水环境改善、水生态保护与修复、景观与游憩系统构建以及共建生态活力滨水经济带等‘5+1’碧道建设重点任务”[8],开展堤防加固、生态驳岸防护、新建表面流人工湿地、鱼塘生态化改造、水鸟公园、亭廊景观、园林小品等38类工程措施。
1) 堤防加固设计
工程范围内左岸堤防已完成整治,右岸由于征地补偿原因当时只实施了上游约1 km,本次治理以六祖镇已建堤段为起点,与已有防洪墙段串连,拟加固整治堤防共350 m。
① 堤顶高程
工程按不允许越浪设计,各堤段堤顶高程见表1。
表1 堤顶高程计算 m
② 横断面设计
堤防加固段现状地形情况复杂,上游整治段与防洪墙段并未衔接形成闭合,尚有约30 m堤段未进行达标整治。而且该处正处于上桥位置堤顶与村道相连。现状迎水坡面和滩地均被农民占用,零星分布菜地和果树,堤顶高程约43.36~43.50 m,堤线轮廓并不明显。
为保持工程的整体性和统一性,堤防加固结合原集成河综合治理工程(2015年)[9]的结构形式复式断面形式,采用埋石砼挡墙护脚顶面拼贴鹅卵石。墙高2 m,埋深1 m;迎水坡为植物蜂巢护坡,坡度为1:2.0;背水坡为草皮护坡,坡度为1:2.0,根据实际情况设置坡脚排水沟;堤顶设景观步道,兼顾考虑防汛抢险通道的要求。代表性断面结构形式见图2。
2) 生态驳岸防护设计
在华光福利院周边设置便民生态休闲场所,为增强其稳定性,现有护岸进行生态驳岸改造,布置总长度约为200 m。堤坡布置河堤临水坡坡比不陡于 1:3.0,堤防临水坡坡脚根据削坡点或者河滩地实地高程而定,临水坡护坡顺直河段均采用草坡护坡(各护岸形式比选见表2)。
图2 堤防加固标准断面示意
表2 不同护岸形式比选
工程河道以农业用地为主,地形起伏不大,为了配合营造禅主题风格的生态水景,新建驳岸既要具有较强的整体性,同时起到一定的美观效果和生态性,综合确定选择浆砌叠石挡墙驳岸。临水侧驳岸采用浆砌叠石结构挡墙进行防护,墙顶高程按高于河床底0.6 m设计,埋深0.4 m。
4.2.1表面流人工湿地设计
工程左岸在雅冈村和六祖镇污水处理厂入集成河处分布着入河排污口,利用现有地形布置表面流人工湿地。
1) 植物选取
人工湿地宜选用耐污能力强、根系发达、去污效果好、具有抗冻及抗病虫害能力、有一定经济价值、容易管理的本土植物。通常选择多种挺水植物作为优势种搭配栽种,增加植物的多样性并具有景观效果。根据植物的根系分布深浅及分布范围,挺水植物分为深根丛生、深根散生、浅根丛生和浅根散生4种类型[10]。工程将种植旱伞草、水葱、美人蕉、花叶芦竹和5种脱氮除磷效果好挺水植物,株距为0.3 m。
2) 湿地基质
工程采用原位土壤,土壤土质松软,植物茂盛,利用换种植物的存活(如图3~4所示)。
图3 表面流人工湿地剖面示意
图4 表面流人工湿地俯视示意
4.2.2鱼塘生态化改造试点设计
工程左岸官洞村段分布9个采用传统养殖模式的养殖塘,塘内装有溢流井和闸门,养殖污水通过闸门直排或者下雨时溢流入河道,易污染集成河水质。本次选取其中2个鱼塘作为试点并将其连通,采用池塘工程化生态养殖系统+生态浮床的形式。
1) 系统组成
新型池塘循环流水养殖系统[11-12],由推水装置+主养区+吸污装置+水质净化区+导流墙组成(见图5)。实现养殖水体不外排,极大的节约了用水和减轻了周边河流水体的污染负担,同时做到了废弃物的循环利用,主养区以外的水质净化区可套养滤食性鱼类来达到增产的目的,还可种植水生植物达到进一步净化水体的效果。
图5 池塘工程化生态养殖系统运行原理示意
2) 净水区生态浮床设计
在鱼塘的水质净化区增加生态浮床,净化水质、美化景观的同时为食草性鱼类提供食物,增加产量。本次设计将根据集成河现场气候、水质条件等影响因素进行植物筛选,搭配种植空心菜、茭白、菖蒲、水芹、西洋菜等挺水植物来增强对水体脱氮除磷的效率。
工程共设计2处生态浮床,每块面积为250 m2,每块植物浮床由浮床单体组装而成(见图6~7),结构既稳定性,维护起来又便利,鱼塘床体框架材料可以就地取材(如当地的木材和竹子等)。
图7 生物浮床纵剖面示意
1) 水鸟公园设计
工程的中游和下游现状多沼泽、滩地,通过对场地的地形、地貌和水体进行适应性调整,设置2处水鸟公园,可为当地的鸟类创造流通的生态廊道。水鸟公园共分为核心保育区、观鸟廊道、外围防护区和科普宣传区。
核心保育区:按照白鹭栖息环境的理想状态对林地进行合理改造与扩建,在管理上,禁止在该区域进行一般的游览活动。
观鸟廊道:为方便游客观鸟设定的区域,该区域接近白鹭的觅食区和保育区,应对游客数量进行管控,确保白鹭不收到干扰。
外围防护区:在公园外围区域结合地形营造降噪防尘效果好的防护绿带,阻隔公园外界干扰。
科普宣传区:是公园主入口所在区域,设置有游客服务站和公园宣传长廊,对初次进入公园的有人进行相关知识的教育和公园管理制度的解说。
4.4.1景观分区设计
根据集成河的现状要素和自然资源分布,从上游起点至下游终点共设置芦溪芳甸(约2.0 km)、芦溪福田(约2.8 km)、芦溪波月(约1.2 km)3个区。
1) 芦溪芳甸
芦溪芳甸景观段长2.0 km,主要包含青阶花影、碧水觅禅等景观节点。该段主要围绕新兴县六祖镇浓厚的佛教禅宗文化,利用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的交织辉映,充分发挥新兴县的历史文化价值和休闲、生态、文化、美学价值,从而守护“中华民族精神生生不息的根脉”。
青阶花影:利用现状开阔的草坪缓坡,搭配线条优美的条石台阶、高低错落的植物花卉,丰富驳岸景观,变直为曲。加强滨水生态空间的连续性,供游人休憩、观景、游玩。
碧水觅禅:利用现状右岸的防洪墙,通过叠山石造景,对河岸进行生态化改造,并与后方远山遥相呼应,用隐喻的手法点睛六祖“悟道”之生平事迹。通过场景塑造,传播浓郁的禅宗文化内涵。
2) 芦溪福田
芦溪福田景观段长为2.8 km,主要包含芦花鸿影、乡居驿站、翠轩望晚、横波漱石、平沙落雁、青莲出水等景观节点。运用“借景”的手法将周边的田园、现状景观纳入,通过慢行步道,让游人踏着菩提树叶,体验佛陀在菩提树下悟道成佛的经历。
芦花鸿影:利用现有的沼泽、滩地,打造水鸟公园。在现状河道视线开阔处设计观鸟平台,打破原有“硬化河岸,绿化、硬化路径与人为景观相隔离”的老路,维护河道原有生态功能,保留自然河流的绿色基调,孕育自然生态系统。
乡居驿站:利用现有的场地空间,打造地标性景点,为游客和当地村民提供休憩场所,营造步移景异、立体交融的景致空间。同时与六祖大道相连,设置慢行系统,配套服务休息区域。
翠轩望晚:在华光福利院旁设置老人活动中心,丰富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同时建造亭廊、增设健身器材为老人提供休息纳凉、强身健体之处,弘扬“尊老、敬老”的中华美德。
横波漱石:利用现有的虹吸管营造的水位差,在岸边修筑亲水平台,构成蜿蜒的格局,通过台阶拉近人与景的距离,提供游客亲水、戏水的途径。同时融合自然生态景观,营造出层层景致。
平沙落雁:利用河道原有积沙区加以改造,形成游人可达、可畅玩的人工沙滩。融入自然与生态的价值,在亲水的同时又与田园风光相交融,感受大自然的美好景致。
青莲出水:在六祖镇污水处理厂旁,利用地形合理布置表面流人工湿地,种植湿地植物,净化污水处理厂的尾水。同时设置驿站和科普长廊,让游客不仅能欣赏自然风光,还能认知污水处理的工艺技术原理。
3) 芦溪波月
芦溪波月景观段长为1.2 km,主要包含竹院溪径等景观节点。充分利用场地原有葱郁茂盛的竹林,通过环保、可持续发展的设计手法,为居民和游人提供了优质景致及娱乐设施。
竹院溪径:通过集成河现有的竹林资源,以“竹”为载体,进行生态规划,将建筑亭廊、园林小品与竹林紧密融合,打造沿河休闲景观廊道,让游客享受无限惬意的芦溪美景。
4.4.2游憩系统构建
在现有滨水绿道或滨水慢行休闲道的基础上,对断点进行改造,保留建筑、桥梁等建(构)筑物,采取微更新改造植入公共功能,或开展滨河道路慢行优先化改造和慢行系统断点缝合工作,打通亲水慢行系统阻断点和公共活动盲区,设置亲水漫步道、健身慢跑道和运动骑行道,加强慢行系统铺装和标识指示建设,完善安全防护、配套服务、休息区和无障碍设施等,营造人性化、轻松愉悦的漫步、跑步和骑行氛围。
工程游憩系统以陆上园路为主,园路分为3级:
一级园路:路宽为3.5 m(2.0 m自行车道及1.5 m行人道),采用彩色透水混凝土面层。
二级园路:路宽为2.5 m,采用彩色透水混凝土面层,自行车人行混合自行车道。二级园路,连接各重要节点及区块,与主园路形成内部环线。
三级园路:路宽为1.5 m,采用混凝土仿木材料作为面层,仅作步行使用。栈道分布于公园可通达的生态节点,作为公园内部沟通道路。当遇洪水水位时,栈道可被淹没。
4.4.3园林小品设计
景观构筑物以传统唐风坡屋顶为造型,景观小品以古典中式为主基调,搭配自然生态风格融入集成河整体的生态环境之中,体现新兴县六祖镇当地浓重的佛教禅宗文化,同时仿原木饰面的大量运用,能使碧道景区与自然环境形成高度的统一,达到道法自然,源于自然,高于自然的景观境界。
工程按照生态优先、彰显人文的设计理念,提出了“碧水禅踪 集美成河”设计理念,以集成河为主线,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等各种生态要素,串联起各类绿色开敞公共空间,营造出“三溪二水集成河,碧道禅韵共舞水”的城镇型特色碧道。该碧道试点的建设是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重要讲话精神的生动实践,也是建成宜居宜业宜游优质生活圈的重要举措,为我省万里碧道的设计、建设提供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