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 凯
国网湖北省电力有限公司枣阳市供电公司,湖北 枣阳 441200
由于当今社会人口数量急速增加,对能源的需求量也在逐渐增多。许多能源都是不可再生资源,随着人们毫无节制的开采,能源总量已经大量减少,很难满足当前社会发展需求,积极寻找新能源及研究新的能源代替方法迫在眉睫[1]。从某种程度上看,新的电力结构的变革和调整是应对能源危机的重要方法,绿色低碳的电力网络能够促进社会和谐发展,是践行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前提[2]。
随着智能电网被大力推广使用,其能够弥补传统电力网络结构缺点的优势逐渐凸显。
(1)智能电网减少了环境污染。与传统依靠能源发电的电网相比,智能电网不需要依靠能源发电,真正实现了绿色发电,缓解了电力行业与环境污染之间的突出矛盾,是电力行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方法。
(2)智能电网具有合理的网络结构。和传统电网相比,智能电网对电力网络结构进行了整体规划和改革,电网结构的安排和设置更加科学、严谨,运行功能更稳定,性能更强大[3]。电网系统是巨大且复杂的,当环境出现波动时,容易对其产生干扰从而出现故障。但是智能电网能够更好地适应环境和气候,受温度和湿度等自然因素的影响较小,当自然环境恶劣或者出现自然灾害时,智能电网依旧可以照常运行,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电网运行的安全性[4]。
(3)智能电网能够带来更大的经济效益。为了给电力行业提供动力,大量煤炭资源被开采和挖掘。随着开采难度的增加,维持发电动力的原材料成本日益增多,这对电力行业极其不利。电力行业是影响国计民生的重要领域,它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命脉,电力行业运行成本的增加对国民经济发展不利。智能电网的开发和使用极大地降低了电力运营成本,增强了电力行业的综合竞争能力。
(4)智能电网更能了解民众消费心理。智能电网的建设与开发过程对民众需求进行实地调研,对民众电力使用情况进行综合分析,以社会现实为出发点进行电力网络建设,为电力行业与用户之间营造了和谐的电力使用环境,提高了用户的满意度[5]。智能电网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电力行业的服务水平,为电力行业持续发展提供了群众基础。
(5)智能电网具有较强的自我修复能力。在电网运行过程中若出现了一些基本问题,电网能够凭借自身的系统设置自动识别网络问题,并针对问题进行智能修复。如果出现的问题比较复杂,电网会自动断开,等待维修和养护。因此,智能电网的使用极大地提高了电力工程运行的平稳性和安全性。
在智能电网建设过程中,设备电源的建设可以应用电力工程技术。智能电网的建设过程复杂,需要的电力设备多种多样,如电源就有直流电源和交流电源等多种设备型号。在选择使用时,要根据电力工程技术原理选择能够提高电网质量、运行功能强大且运行状态稳定的电源设备。在不影响电网使用性能的前提下运用电力工程技术,准确选择适合智能电网建设的各种材料和设备,在保证了电网建设质量的同时有效解决电网建设过程中的困难和问题,减少了电网运行成本,这也是电力工程技术值得被推广和使用的重要原因。
智能电网对电力运行状态具有严苛的要求,它需要电网能够稳定地维持发电要求,且要具有较高的电能质量,这种严格要求是绝对离不开电力工程技术的支持的,如电力工程技术中的无功补偿技术。当前大多数国家在建设电力工程输电线路时,通常使用直流电运输,但我国输电线路在建设时一般都会在线路两端安装逆阀装置,这种特殊的处理方法能够使得智能电网在电力输送过程中容量变大,稳定性能更强,不会出现间歇性的停电现象,为智能电网的稳定性提供了重要保障。
柔性交流输电技术是在电力运输过程中运用新能源且运输过程清洁度较高的技术方法。这种输电方法一般要结合电子技术等多种通信手段,通过多种技术的综合应用,有效实现对电力运输过程的控制。在智能电网电力运输过程中,要想使用柔性交流输电技术,首先要将新型清洁能源输送到电网中。当前,这种输电技术已经在智能电网建设中得到了推广和应用。
提高电能转化率是智能电网的突出优势,随着智能电网建设规模的不断扩大,电力工程人员对电网的建设技术进行了更加深入的研究和分析,新能源的转换和开发工作成为当前电力建设工程的重中之重。使用绿色节能低碳环保的技术手段进行智能电网建设,是推进电力行业发展的当务之急。新能源的转换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传统电网发电对矿产资源的依赖,以智能化代替能源化,推动了绿色低碳电网建设的发展。
智能电网最大的优点就是能够保证电力网络结构设置合理,具有较强的灵活性,可以随时根据实际情况对其进行调整[6]。具体实施中需要注意以下方面的内容。
(1)合理配置智能电网结构,确保高压电网运行安全稳定。
(2)加大对我国电网结构框架的建设力度。我国智能电网的建设首先要做的就是尽可能全方位地覆盖各个地区,先进行电力框架建设,再逐步完善。
(3)加大区域性智能电网建设力度。当前,我国各地区用电量并不均衡,城市和农村、工业区和居民区等差异性较大,在智能电网建设过程中,要从当地实际情况出发,对用电数量进行综合分析,确定智能电网建设规模。可从用电量较大的城市居民区开始,逐步完善智能电网建设结构。
(4)合理分配电力输送网络。为了提高智能电网的稳定性,完善电网结构,要求在智能电网建设过程中做好电力规划工作,以各地区实际用电量为基础和前提,合理制订电力分配方案。
为了提升智能电网系统的自我修复水平,需要科学融合当代网络信息技术,增强智能电网在运行过程中自动识别电网问题、进行自我修复的能力,从而建立科学、强大的智能电网系统,为电网的平稳有效运行保驾护航。其中,需要注意以下方面的问题。
(1)保证通信平台的顺畅,提高平台通信的灵敏度,保证在智能电网发生故障时可以第一时间将问题传送到系统中。
(2)划分信息等级。在电网运行过程中时常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当多个问题同时出现时,要求通信系统能够自动对问题进行识别,根据信息等级,依次进行系统自我修复。
为了满足当前时代发展要求,有效推进绿色低碳电力企业发展,促进我国电力行业的发展,在智能电网建设中,需要科学应电力工程技术,构建更加合理的建设框架,使智能电网逐步取代传统电力网络工程,成为电力行业的主力军。这就要求相关人员在电力工程建设过程中紧跟时代步伐,将电力工程技术融合到信息技术中,更好地为智能电网建设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