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医大师段富津教授辨治小儿疳证验案赏析

2021-03-26 21:44代金珠胡晓阳唐仁康
中国医药导报 2021年11期
关键词:消积忌口脾虚

代金珠 胡晓阳 唐仁康 梁 华▲

1.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儿科,黑龙江哈尔滨 150040;2.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黑龙江哈尔滨 150040

“疳证”是多种原因导致小儿脾胃亏损,生化乏源,周身脏腑、经脉、筋肉失于荣养的一种慢性消耗性疾病,多见倦怠失神或烦躁、疲劳乏力、易感冒、身体瘦小、面色黑黄、便秘口臭、遇凉则腹痛腹泻等症,相当于现代医学的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维生素营养障碍、微量元素缺乏等疾病[1]。因其病情迁延,影响儿童生长发育,甚者可以发展至阴竭阳脱、危及生命的恶候,属于传统儿科四大证“麻、痘、惊、疳”之一[2]。国医大师段富津教授生前治疗诸多此类患儿,效果显著。段富津教授经常指出,“疳证古今病因有不同”,“甘为病因,干为病机”,“疳字通‘干’亦通‘甘’”,“疳证虚实夹杂,忌口尤其重要……”,临证常用四君子汤、六君子汤、理中汤等经方治疗,并针对疳积便秘者研制出小儿温脾消积散。

段富津教授(1930—2019 年),第二届国医大师,国家级重点学科方剂学学科创始人,国家级教学名师,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博士研究生导师,博士后指导教师。他一生为中医药事业发展做出卓越贡献,提出方剂药力判定公式[3],并坚持临床工作六十余载,诊治了众多疑难病证,被誉为“一代方宗”。在儿科方面,段富津教授早年跟随儿科名医李子芳学徒[4],李子芳秉承钱乙之学,段富津教授深受影响,在治疗儿科疾病中尤其重视调理后天脾胃,且多有创新。笔者有幸跟师临证,亲聆教诲,受益匪浅,现述其辨治小儿疳证代表验案赏析,以飨同道。

1 验案赏析

1.1 验案一

患儿,女,6 岁,因“厌食”于2010 年8 月28 日就诊于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以下简称“我院”)。现病史:患儿厌食、便秘、体瘦3 年余。患儿平素精神欠佳,形体瘦小,腹大肢细,性急易怒,口臭溺黄,厌恶进食,时有腹胀腹痛,尤于受冷后腹痛加重。常手足心热,喜俯卧睡,喜饮奶食肉,大便干结如羊屎,3~4 日一行。舌尖红,苔中后部白腻,脉沉细数。既往史:无。辅助检查提示:肠系膜淋巴结肿大。诊断:疳证,疳积。处方:予中药自拟处方小儿温脾消积散(汤)。组方如下:白胡椒6 g、胡黄连6 g、红藤8 g、败酱草8 g、甘草6 g、鸡屎藤15 g。6 付,水煎服,早中晚温服80 mL。医嘱:严格忌口一切奶制品、鸡蛋、肉类、冷饮、小食品14 d,14 d 后可缓缓增食肉蛋奶。

二诊(2010 年9 月2 日):患儿服药2 d 后即大便通畅,主动索食,纳谷香。急躁易怒表现明显好转,未发腹痛,手温腹软。疳积转轻,嘱继续保持忌口至14 d,同服健脾丸善后。

按:本例为疳证,疳积。治疗选用段富津教授自拟方小儿温脾消积散,药虽6 味,然而力专效宏,效如桴鼓,是经典的治疗疳积虚实夹杂的方剂。患儿厌食、便秘,性急易怒,口臭溺黄,为胃肠积火典型表现;食滞伤脾,运化失司,气血生化无权,导致患儿精神欠佳,形体发育瘦小,同时邪结肠络,见慢性肠系膜淋巴结肿大;脾伤日久,虽然胃肠中有积火,然而正邪交争,阳气久耗,脾脏、肠腑阳气易亏,反而见畏寒喜温、遇冷腹痛的脾阳虚表现。食积有火、脾阳有亏、寒热错综是本病的基本病机。临床常可见到这种患者,治疗应通肠泻火,温脾消积。选用小儿温脾消积散,此方组方严谨,用药刚猛透彻,直击病所,胡黄连清虚热,除疳热,善治小儿疳积[5];鸡屎藤尤善消食化积,降胃肠浊气,虽较冷备,但实为治小儿积滞良药[6],两药共为君药;红藤、败酱草相须为用,清热解毒,消痈排脓,两药辛凉行滞,消积泻火,辅为臣药;白胡椒辛温,温中止痛,下气消痰,温助脾阳而不助火[7],虽为佐药,却是本方的点睛用药;甘草调和诸药,略补脾气,又且甘饴调味,为使药。六药同用,主次分明,章法严谨,共同发挥除疳泻火、温脾消积之功。

本案治疗中特别需要指出的是,严格的清淡饮食,忌口一切奶制品、鸡蛋、肉类食品,是保证肠火清降、脾气缓复的必要保证,一般忌口2 周为宜。段富津教授认为,疳证古今有别。当代小儿疳证之脾虚,不同于古代,已经极少有水谷失养所致,其来源多为过食甘腻、腑实日久、积火内蕴、耗气伤津所致。古代小儿病发疳证,多是因为古代生产力条件差等原因,导致患儿营养缺乏,不能满足生长发育的需求,而成“疳证”[8]。正因如此,传统中医治疗小儿疳证多侧重补虚,如《小儿药证直诀·诸疳》所用安神丸、地黄丸、益黄散[9]皆偏主补,后世常用资生健脾丸、肥儿丸、八珍汤等[10],调治思路亦多重用党参、白术、茯苓、甘草类补虚益气药。而当代儿童的生活环境不同于古代,丰富的肉类、奶制品,各种高能量食物随手可得[11]。儿童生性喜食、贪食,正如《温病条辨》云:“小儿初能饮食,见食即爱,不择粗精,不知满足。”[12]而大部分家长对儿童的每日三餐多精心准备,不论儿童在非餐时间是否吃过食物,也不论其是否饥饿,三餐必不可少。《温病条辨·解儿难》言:“疳者,……生于土虚,土虚生于饮食不节,饮食不节,生于父母之爱子,唯恐其儿之饥渴也。”[12]这无疑又加重了小儿的食积脾虚,作为伤脾助火的病因,肥甘滋腻长期反复,日久渐至“疳证”,正所谓“甘为疳因”。为此,临证治疗时,段富津教授尤其强调患儿的忌口,适当的清肠泻火药配合严格的2 周左右的忌口,杜绝摄入一切高能量食物,以求脾气缓缓得复,正是治病求本之法。

1.2 验案二

患儿,男,5 岁,因“厌食、体瘦”于2012 年4 月20 日就诊于我院。现病史:患儿主因食少纳呆便难、身体瘦小前来就诊,患儿婴儿期为混合喂养,自幼大便偏干,食凉受冷时易腹痛腹泻。现皮肤黝黑,头发稀疏,手足剥皮,舌淡红,苔白腻,脉沉细数。患儿平素体质较差,经常感冒,家长给予补锌、补钙、补充多种维生素等方法无显著效果,曾间断服用肥儿丸、健脾丸等中成药无明显改善。诊断:疳证,疳气。处方:予以中药处方六君子汤加减。组方如下:清半夏5 g、陈皮5 g、党参5 g、云苓5 g、白术5 g、大力子10 g、桔梗5 g、甘草5 g、莱菔子5 g。7 付,水煎服。医嘱:忌口奶制品、肉类、小食品、饮料等。患儿服药后大便畅,饮食佳,坚持均衡饮食,1 个月后再诊。诸症未发,体重增加。

按:此病为疳气。六君子汤亦是段富津教授临证常用方剂。小儿“脾常不足”,乳食不知自节,若喂养不当,辅食添加失宜,乳食太过或不及,均可损伤脾胃,形成疳证[13]。正如明代儿科大家万全所言:“疳皆因饮食不调,肥甘无节而然,或婴儿缺乳,稀饭太早,或二三岁后,谷肉菜果恣其欲,则脾已伤,因而太饱,停滞中焦,食久成积,积久成疳。”[14]本证多为病之初起,脾虚健运失司则不思饮食,大便难,气机不畅则腹痛,脾虚失于濡养则皮肤黝黑,毛发稀疏,身体瘦小,舌淡红,苔白腻,脉沉细数,均为疳气之证[13]。方选六君子汤加减以调和脾胃,益气助运,此方亦是段富津教授常用来治疗各类成人虚损类病症的良方[15]。对儿童来讲,因人参性热,小儿心肝火常有余,故用较平和的党参代。方中党参为君,甘温益气,健补脾胃,白术为臣,既助党参补益脾胃之气,更以其苦温之性,健脾燥湿,助脾运化。佐以补利兼优之茯苓,既可助白术健运脾气,又以其甘淡之性,渗利湿浊,使参、术补而不滞。此四药皆为甘温和缓之品,四药合用,重在健补脾胃之气,兼司运化之职,且渗利湿浊,共成益气健脾之功。加陈皮、清半夏可加强燥湿化痰和胃之功[16]。莱菔子有消食除胀、降气化痰之功,大剂量牛蒡子可利肠健胃通便,配合桔梗调畅气机散结滞[17],配伍二子斡旋中气,宣降有度,调畅一身之气。服药后配合忌口以缓生脾气,疗效显著。段富津教授认为:小儿为稚阴稚阳之体,“脾常不足”,加之后天喂养不当,损伤脾气,故在临床治疗疳气时,应以健运脾胃为主,可以六君子汤为主方。腹胀明显加枳实、木香以理气宽中;大便秘结、肠腑积滞,可选用化食消滞药,如焦三仙、鸡内金、莱菔子;恶心呕吐者可酌加竹茹降逆止呕;对兼见脾胃虚寒、腹痛腹泻者,切不可“见虚妄补”,可在六君子汤的基础上选用白胡椒等温散寒痰之品,药性切用。历代名医中也多有善用六君子汤治疗小儿疳病及各类虚损病症者,如清初名医陈士铎常以六君子汤为基础方剂辨治小儿虚损类疾病[18],如平疳汤补胃土、息疳火治疗小儿疳证,生脾助胃汤治疗小儿脾虚吐泻等,均与段富津教授之意契合。

1.3 验案三

患儿,男,6 岁,因“厌食、腹泻”于2013 年8 月6 日就诊于我院。现病史:患儿长期厌食腹泻,常食后即便,大便溏稀,遇凉则脘腹疼痛腹泻不止,平素面色萎黄,身材矮小,发稀,舌淡苔白腻,脉沉细而滑。诊断:疳证,疳泻。予中药处方理中汤加味,组方如下:党参6 g、焦白术6 g、干姜8 g、炙甘草5 g、炒麦芽10 g、六神曲6 g。7 付,水煎服。

二诊(2013 年8 月13 日):患儿食欲好转,腹痛腹泻明显好转,仍略有便溏,上方加莲肉10 g、芡实10 g。7 付,痊愈。

按:本案患儿长期厌食不贪,形体消瘦,面色萎黄,大便溏泻,当属小儿疳证中疳泻范畴。古代医家对于疳泻有很多论述,《景岳全书·卷四十一·五疳证》云:“疳泻者,毛焦唇白,额上青纹,肚胀肠鸣,泻下糟粕。”[19]《冯氏锦囊秘录》:“中气不足健运失常,泻痢久作,名为疳泻、疳痢。”[20]《总微论》:“小儿疳泻,冷热不调……甘草节汤下。”[21]段富津教授认为:本病当属中焦脾寒,或因素体脾胃虚弱,或因寒凉伤及脾胃,或因外寒直中。然脾胃虚寒,气血生化乏源,故见面色萎黄,形体消瘦,毛发稀疏;脾虚易夹湿,湿滞胃肠则便溏,舌质淡,苔白腻,脉沉细而滑,均为疳泻之证。治当温中祛寒,补气健脾,选用经典方理中汤加味,君药干姜,性辛热,温助脾阳,祛散寒邪,扶阳抑阴。臣以党参,补益脾气,两药相配,一温一补,温中有补,补中有温,温补并用,正合脾胃虚寒之病机。脾为湿土之脏,喜燥而恶湿,中阳不足,湿浊内生,故佐以辛燥之白术,燥湿浊,运脾气。干姜得白术,一温一燥,可使脾阳强,湿浊化。甘草为使药,不仅可以助白术补脾益气,助干姜温阳散寒,还可以缓急止痛,调和诸药。四药相配,温中阳,补脾虚,燥湿浊,调理中焦,强健脾胃[16]。段富津教授认为:小儿脾胃虚弱,运化失常,加之饮食不知自节,更加重了脾胃负担,所以加用六神曲、炒麦芽以行气消食,健脾和胃。

二诊,患儿脾气得复,食欲好转,脾寒减轻,故无腹痛症状,但仍有大便溏泻,故加用莲肉、芡实收涩止泻。莲肉味甘涩,归脾经,擅于治疗脾虚泄泻。《本草纲目》论述尤详:“莲之味甘,气温而性涩,禀清芳之气,得稼穑之味,乃脾之果也。土为元气之母,母气既和,津液相成,神乃自生,久视耐老,此其极舆也。”[22]芡实味甘涩,性平,归脾、肾经,止泻同时补益脾肾,用于治疗久泻。《本草求真》云:“芡实如何补脾,以其味甘之故;芡实如何固肾,以其味涩之故。惟其味甘补脾,故能利湿,而泄泻腹痛可治;惟其味涩固肾,故能闭气,而使遗、带、小便不禁皆愈。”[23]二药同用,止泻不留邪,平补脾肾不碍胃,是临床常用于治疗脾虚久泻的对药。

2 小结

国医大师段富津教授生前对儿科病症诊治多有心得,给后人留下了大量的宝贵经验,其善用经方加减辨治小儿疳证等虚损性疾病;强调疳证中多见虚实夹杂,“甘为疳因”;治疗时不可“见虚妄补”,注重运用“通补兼施”法;用药注意选用温脾不助火、通腑不伤气之品,并研制新方小儿温脾消积散;用药同时强调患儿忌口,清淡饮食以待脾气缓复等,其行之有效的经验和全面的辨证思想值得推广借鉴。

猜你喜欢
消积忌口脾虚
题鱼庄
Effect of decoction of Fuzheng Jiedu Xiaoji formula (扶正解毒消积方) plus chemoembolization on primary liver cancer in patients
瘦成一道闪电先过“脾虚”这关
为什么那么多人“脾虚”
推拿结合热敏灸治疗脾虚湿滞型假性近视的临床疗效观察
忌口
忌口
消积散结丸联合血栓通注射液治疗脾切术后门静脉血栓19例
脾虚证的辨证要点与临床举隅
FOLFOX联合健脾消积合剂治疗晚期胃癌60例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