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爱民
(四川省三台县中太畜牧兽医站,四川 三台 621000)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的生活水平也逐渐提高,羊肉已经成为人们最喜爱的食物之一,人们对羊肉的需求量不断增加。羊养殖产业的迅速发展,不仅需要养殖规模的扩大,还需要羊质量的提升。羊群各种疾病的发生,尤其是各种细菌性传染病的暴发,不仅会影响羊群的健康,还会造成经济损失,对消费者的健康也会造成威胁。
羊常见的细菌性疾病有破伤风杆菌病、布鲁氏菌病、李氏杆菌病、副结核病、羔羊大肠杆菌病、巴氏杆菌病、链球菌病、沙门氏菌病、结核病、肉毒梭菌中毒病、羊快疫、羊肠毒血症、羊猝狙、羊黑疫、羔羊痢疾、羊气肿疽等[1]。
对于三台县来说,区域养殖过程中,羊常见细菌性传染病的类型主要有布鲁氏杆菌病、巴氏杆菌病、链球菌病等。
布病是由布鲁氏杆菌引发的,是人畜共患的传染性疾病,细菌的生命力比较强,在土壤、水及粪尿中能存活时间1个月。养殖羊感染布鲁氏杆菌后,表现为公羊睾丸炎、不育症和母羊无征兆流产等,在进行剖检时,可以发现,养殖羊的子宫发生病变,出现黏性脓液和纤维蛋白碎片等,流产的胎盘会出现出血和坏死症状。患病的养殖羊表现为体温升高,食欲减退、精神不振。一旦发现养殖羊感染,那么要通过扑杀来控制,并且对健康的养殖羊进行检疫和注射疫苗进行预防。
巴氏杆菌病是由巴氏杆菌引起的,属于性传染性疾病的一种,患病的羊表现为食欲减退或废绝,精神不振等,在排泄物中会出现血丝的情况,并且患羊还会伴随呼吸困难,口流白沫等表现。
肺炎性巴氏杆菌的治疗,往往以注射氢氧化铝疫苗作为预防,而治疗可以采用青霉素、土霉素及磺胺类抗生素等药物[2]。对患羊要进行无害化处理,对养殖场进行全面消毒杀菌处理。沙门氏杆菌病是由沙门氏杆菌引起的疾病,也被称作副伤寒,它具有非常典型的地方流行性特征,患羊表现为体温升高、精神不振、食欲减退、卧地不起、腹泻、虚弱等。患羊的治疗往往采用土霉素和磺胺类抗生素药物进行治疗。链球菌病是由溶血性链球菌引发的,主要感染绵羊,它能够通过呼吸道、皮肤和黏膜等途径传播,分为最急性、急性、亚急性和慢性4种,急性的患羊死亡率非常高。患羊表现为淋巴肿大、咽喉肿胀、呼吸急促、角膜充血、泪目和体温升高等[3]。
羊链球菌病是由链球菌感染后引起的急性、热性、败血性传染病,一般在饲养管理条件较差、羊群体制较弱的情况,患病之后食欲减退,反刍停止,疾病初期体温升高至41℃~42℃以上,精神萎靡;鼻黏膜红肿,流出浆液性或脓性鼻液,流出泡沫状涎液,眼结膜充血、流泪;在疾病后期眼角流出脓性分泌物,眼睑、嘴唇肿胀,呼吸困难,咽喉部和下颌淋巴结肿大,部分病羊会出现腹泻症状,粪便松软,由黏液包裹,有时还会夹有血块;濒临死亡时体温下降,磨牙,最后痉挛昏迷死亡[4]。
1)对于羊细菌性传染病的治疗,难度比较大,周期比较长,因此,要加强管理和管控,才能够从根本上降低羊细菌性传染病的发生率。首先,养殖场要加强饲养管理,做好羊舍的合理规划,加强通风和温度控制。对羊舍内的粪便及时的清理,保持羊舍的干净和整洁,做好相关的杀菌和消毒工作。不同的养殖羊对于不同类型细菌性传染病病原体的敏感性不同。因此,要在预防上做好管理,提升羊对病原体的敏感性[5]。
2)要加强疫苗免疫。在疫病存在的养殖场要定期对养殖羊进行疫苗的注射,做好细菌性传染病的预防工作和预防管理[3];其次要做好产地检疫和引种检疫,避免疫病传入非疫区,提高羊只抵抗疫病感染的能力。
3)加强对传染源与传播途径的控制。养殖场一旦出现患羊,要及时的采用隔离的措施,对疫源尽快的进行扑杀,做好养殖场进出的检疫工作,做好消毒工作,切断传播途径。
4)做好病死羊无害化处理工作。对羊场进行彻底的消毒工作及无害化处理。
5)提高临床治疗效果。羊群一旦发生细菌性传染病后要进行准确的诊断,这是有效治疗的依据;其次可配合实验室药敏试验结果,选择细菌敏感度的抗菌药物交替使用,以防产生耐药性;再者可以适当的在饲草料中添加B族维生素、VC等多种营养物质;根据农业部的相关规定,可大力推广中草药以及中药复方制剂在临床上的使用,具有安全、高效、无残留、不耐药等特点。
在畜牧业发展的过程中,羊群细菌性疾病防治始终是养殖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效的疾病防治工作对于保证羊群的健康状况、从而切实保证畜牧养殖的经济效益与健康效益具有重大意义。对此,养殖人员和防疫部门应积极做好日常工作中的防疫措施,并积极发展相应的治疗技术,为可能发生的疾病做好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