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亚男,白瑞雪,王译萱,杨跃辉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药学部,沈阳 110004)
药品是医疗机构开展医疗服务活动中不可或缺的物资,药品安全管理和使用对医疗机构正常运营至关重要,但医院药品安全管理体系尚不完善,有待提高。本文从药品采购、储存、使用及药物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ADR)四个方面,分析探索预警机制在医疗机构药品管理中的使用价值和实际意义。
医疗机构药品采购是临床药物治疗的基础,一般由药学部的药库小组负责执行。2000年,我国开始实施药品集中招标采购制度,基本建立政府主导、以省(区、市)为单位的网上药品集中采购模式。并且,随着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药品“零差率”政策的全面实施,采购方式形成多元化趋势[1]。
药品合理采供是药品资源配置的重要环节,但部分医院在采购过程中存在采购计划不合理现象,造成医院资源浪费,加大医院运营难度。宋毅斐等[2]借鉴运营管理学、时间序列分析和定量管理决策方法,构建“多品种联合订货模型”,为零库存管理模式下的药品采购和库存控制提供科学合理的决策支持。另外,人工神经网络也能用于建立采购需求量预测模型,为需求预测的可能性和准确性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3]。汪建龙等[4]以“军字一号”为基础开发药品采购管理系统,实现药品采购各个环节的电子化、网络化,采购全流程操作方便、快捷。在国外,尼日利亚通过监测和评估药品采购和供应管理(PSM)系统来预测和采购耐多药结核病药物,防止药品缺货和积压[5]。
2.1 药品有效期预警药品有效期管理是提高医院药品质量的重要举措,一般执行先进先出、近效期先出的出库原则[6],但医疗机构药品品种多、数量大、批次不同,逐一检查药品效期需要耗费大量人力。把预警机制应用于药品效期管理中,能够实现药品效期管理工作规范化、标准化、信息化。2013年,有医院利用Excel表格提醒功能实现药品效期预警管理,提高急救药品管理质量和效率[7]。苏州某医院也通过建设和使用自动化药品近效期药品管理体系,有效预防和减少近效期药品的数量[8]。同样,厦门某医院也建立并实施药品效期预警,结果显示废品种数、报废金额、投诉量等指标均优于传统人工模式[9]。
2.2 药品库存预警随着药品“零加成”医改政策的实施,医院药房面临着更强的生存挑战,需要加强管理从而减少药品资金及场地占用。赖伟华等[10]利用医院信息管理系统设计药品申领计划和动态库存预警模式,加快医院药品流通速度,减轻医院运营负担。同样,南京某院[11]也利用药品库存上、下限预警系统优化领药流程,从而加快药品周转,提高工作效率。
调配是用药错误的高发环节,《处方管理办法》《医疗机构药事管理规定》规定,医疗机构应实行动态监测和超常预警制度,促进医院临床合理用药[12]。目前,大多医疗机构都在使用合理用药软件系统(PASS),针对临床常见的配伍禁忌、药物相互作用、给药途径错误等及时预警,避免不良结局发生。对于医师开具超说明书用药处方,可基于B/S结构设计并建立超说明书用药监管系统,实现对部分药品的超说明书用药监控[13]。某军队医院[14]通过开发新的医嘱用药预警提示系统,解决军卫医院信息系统“公费用药目录”不足的问题,提高机关和职能科室对临床用药的管控水平。还有医院利用品管圈PDCA循环理论流程,通过数据汇总法对药品使用量、抗菌药使用指标等临床用药情况进行分析,建立药品使用动态监测和超常预警干预体系[15]。
2012年,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开始建立药品不良事件聚集性信号的预警系统[16]。随后,北京某医院利用大数据挖掘技术开发药物不良反应事件自动预警模型,实现对药物不良反应事件的自动化提取和监控半自动化,降低漏报率和人力成本[17]。而针对特殊用药人群,比如老年患者ADR发生率较高,可通过对老年患者进行相关因素的风险评估,建立ADR预测模型,从而达到预防不良反应的目的[18]。
另有专家和学者从蛋白质基础角度研究预测药物不良反应,通过异构网络嵌入方法,将蛋白质与蛋白质相互作用信息集成到药物嵌入中,实现ADR预测[19]。另外,人工智能作为研究热点和发展趋势,在药物ADR重点工作中展现出很好的发展潜力,其主要采取决策树模型、关联规则和数据挖掘等技术用于ADR辅助诊断、信号预测[20]。
预警机制已逐步应用于医疗机构药品安全管理中并取得一定成果。药品采购需求量、采购价格、库存管理、调配和使用以及ADR等多方面都已陆续建立特色的预警机制和系统,为医院药品管理带来极大的便利,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保障。但不同的医疗机构采取的预警指标和预警方式也不相同,一般多结合医院的临床需求和实际经营情况,将数据纳入预测统计模型或者建立适宜的智能系统来获取警报并采取相应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