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兴辰,郑玮杰,许 苹,张殿勇,徐正梅*
(1.海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医务处,上海 200003;2. 海军军医大学卫生勤务学系,上海 200433)
2019年12月,武汉暴发新冠肺炎疫情,一场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正式打响。2020年1月底,习主席对军队做好疫情防控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指出人民军队要闻令而动,勇挑重担,敢打硬仗,积极支援地方疫情防控。对于军队医院,疫情就是命令,海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承担发热门诊定点医院、新冠肺炎疑似患者隔离收治及应急抽组支援武汉等多项任务,疫情发生后,医院立即启动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状态,构建应对疫情的快速反应机制。
为确保疫情应对的快速反应,医院构建快速指挥、科学防控、专业救治、强力保障四维体系,以战时状态全力阻击疫情。
1.1 建立应对疫情的快速指挥机制新冠病毒疫情发展快,涉及的区域人群广,应对疫情必须建立快速决策、联防联控的组织指挥机制。面对疫情,医院立即成立由院长、政委担任双组长的领导小组,下设专项工作组、专家组、前出工作组、治疗组、感染防控组、医疗物资保障组、安全管控组、后勤保障组、宣传报道保障组,构建“院领导—机关专项工作组—各科室部门”三级工作推进体系。医院落实领导小组每日例会制度,每天听取疫情防控工作汇总、科学研判形势、全力解决难点问题,基本做到上级指示实时传达,院内情况及时上报,问题矛盾日日清零。
1.2 建立规范科学的防控制度体系应对公共卫生事件,在日常应急预案的基础上,必须针对应对事件的具体特点和要求,构建更加科学精准、具体实效的工作制度体系。疫情发生后,医院先后制定出台《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方案》、《新冠肺炎疑似病例处置流程》、《隔离病房改造实施方案》、《隔离病区运行流程》、《发热门诊、隔离病房一线医务人员集中居住管理方案》、《医院感染预防和控制指南》、《疫情期间医院消毒管理方案》、《应急物资药品保障目录》等二十余项规范性实施方案,明确发热预检分诊、首诊负责、专家会诊、院内转运、疫情上报、人员管理、物资调配、培训考核等流程路径;针对疫情局部暴发的可能,医院进一步制定《隔离病房应急扩充》、《院内重点部位应急隔离管控》等极限方案预案,为全院防控工作提供精准科学的制度指导[1]。
1.3 建立高效专业的医疗救治体系一是成立专职专家组。医院的防控工作必须紧密依靠专家,科学防控。医院抽调呼吸内科、感染科、重症医学科、影像科、检验科等二十余位专家组成专家组,负责提供24小时专家咨询、疑似病例会诊、全院知识培训等工作,并抽调相关科室教授、主任,组成高级专家组,负责对疑难病例进行最终判定。二是建立储备隔离病房。医院下决心将和田路院区腾空,将日常展开近100张床位的病区应急改造成隔离病区使用,负责收治新冠肺炎疑似患者,并调配专职医务力量保障不间断运行。三是建立医务人员应急抽组机制。医院党委向全院下发防疫攻坚倡议书,动员全院参加防疫抗疫工作,全院千余名医务人员踊跃报名,医院结合任务需求,完成3批次近200名应急援鄂医疗队的抽组储备。统筹安排人力,保障重点岗位运行。发热门诊、感染科隔离病房、急诊急救科等是医院疫情防控的重点岗位,医务处打破原有人员抽组方案,全院动员、内外联动、统筹安排,先后应急抽组30名医师加强发热门诊岗位。实施“3班倒”动态排班制,保障一线人员充足休息;对发热门诊、感染科隔离病房全部医务人员集中居住管理,餐饮、交通等统一保障,减少交叉感染,科学管控风险。
1.4 建立强有力的后勤保障体系疫情防控前期,医院就意识到防护物资及后勤保障的重要性。一是启动物资应急采购。医院疫情防控领导小组,将口罩、防护服、消毒设备等确定为疫情防控战略物资,第一时间授权设备科启动应急采购,允许采购部门突破现有供应渠道、现有价格体系,多渠道、多手段抢购疫情防控急需用品,在上海市卫健委和申康中心的指导帮助下,医院防护物资在紧平衡状态下,保证全院各岗位和援鄂医疗队物资保障需求;二是全面升级后勤保障体系。医院后勤部门如餐饮供应、营房维修改造、车辆保障等全面动员进入战时保障状态,餐饮由食堂集中供餐改为重点岗位统一配送和零星盒饭供应,营房维修组成突击队将医院隔离病房、发热门诊等进行改造满足流程再造,车辆部门为发热门诊、隔离病房、专家组会诊等提供24小时应急保障。后勤体系的快速反应,为医院一线应对疫情提供强有力的支撑保障。
2.1 处理好疫情防控与日常医疗的关系疫情防控期间,医院既要做到疫情防控力度不减,又要做到医疗救治质量不降,两者具有一个共同的准则,就是守牢院内医务人员零感染,防止院内医源性感染的底线与红线[2]。为此医院主要采取以下措施:一是配齐配强急诊出诊力量,急诊各学科全天候运行,保证患者急诊需求;二是优先保证急危重症患者入院,所有患者入院前进行新冠肺炎书面筛查评估,外科优先保证急救抢救手术、暂缓择期手术,内科确保周期性肿瘤化疗患者收治;三是门诊保障患者基本医疗服务需求,延长患者配药时间,实施全预约就诊;四是严把医院出入口和楼宇入口,实行“三个一律”,所有入口一律测温、所有入院人员一律实名登记管理、所有人员进行流调筛查。多措并举,确保疫情防控万无一失,医疗工作稳定有序。
2.2 处理好临床救治与科研攻关的关系作为教学医院和研究型医院,在做好一线救治工作的同时,必须进行科技创新和技术突破动员,有效发挥科技攻关对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支撑作用。医院第一时间召集院士、973首席科学家、部分学科带头人等召开研讨会,以临床研究为重点,围绕临床治疗方案优化、疫情回顾性研究、基础研究、中医药研究等方向,对新冠肺炎科研进行顶层设计、整体谋划。相关科室积极动员流行病学、医学伦理、卫生统计、基础研究等方面的研究人才组建科研攻关团队,医院开通伦理委员会快审通道,经科室申请,伦理委员会研究,对首批7个项目进行审批立项,并积极给予经费及特殊政策的支持保障[3]。
2.3 处理好依法依规与快速高效的关系此次疫情防控是对医院执行效率和治理能力的一次考验,越是疫情严峻,越应该坚持严格依法防控,只有做到依法依规,才能确保忙而不乱,真正做到快速高效。针对疫情防控工作决策,医院构建联席办公制度和每日例会决策制度,确保各项方案协同推进;针对疫情期间社会捐赠和防护物资紧缺事宜,医院制定捐赠物资管理办法、应急财务支出规定和应急物资采购简明流程,确保各项工作有据可依;在新冠肺炎患者的诊治方面,医院严格遵循国家下发的诊疗方案,坚持首诊负责、首问负责等诊疗常规,建立完善疑似患者确定程序和标准、临床争议专家会诊机制,确保医疗救治工作高质量运行。
2.4 处理好冲锋陷阵和员工关怀的关系在国家和军队的号召下,医务人员奋勇参加一线防控工作和援鄂医疗队任务,但因工作强度大带来的一线人员超负荷运转和心理压力不可忽视。医院必须高度重视一线员工的关怀工作。医院成立员工关怀服务队,为每位员工家属发放一封慰问信、一张联络卡、一套防护用品,不定期为员工家庭提供慰问品,确保关怀行动持续进行;针对一线医务人员精神高度紧张等问题,医院医学心理科制作心理健康手册、心理干预视频、开通心理服务电话及网络热线,为一线员工提供心理咨询服务,有序开展紧急心理危机干预和心理疏导工作。
此次疫情防控的战役依然在进行,但回顾2003年的SARS、2009年的甲型H1N1流感、2013年的禽流感等暴发流行,同呼吸道传染病的斗争一直在持续,新冠肺炎疫情的发生,对进一步完善军队医院传染病防治体系提出新的思考。
3.1 传染病防控的应急处置能力必须持续加强在军队医院建设发展过程中,特别是军队大型综合性医院必须依法强化传染病防治核心能力建设[4]。既往传染病防治体系建设中,军地均高度关注定点医院或传染病专科医院防控能力建设,但对综合性医院的要求有所弱化。传染病防治能力不只是救治能力,更重要的是构建紧密防治网,确保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理,体现的是综合防控和联防联控能力。综合性医院接诊覆盖面广、人群数量巨大,是传染病防治体系的“前沿哨点”,因此在日常医院发展中,必须高度重视综合医院传染病防治核心能力建设,包括疫情预警监测、应急组织、实验室快速诊断和生物安全管理、信息精准上报、应急药品物资储备等各方面,这些核心能力依托日常医疗工作常练常新,应急状态下进行快速平转战切换,确保疫情应对及时有力。
3.2 立足长远 统筹谋划疫情相关学科人才发展一是大力发展传染病科。随着医疗市场化发展,大部分公立医院的传染科逐步发展成收治感染性疾病(如肝炎)的科室,主要原因是传染科的建设标准要求高,运行成本高,日常收治病患少,经济效益低,考虑到国家及军队疫情防控的储备及托底需要,军队应依托军医大学及各总院建立标准化的传染科,包括编制标准医务队伍、设置负压病房、洗消场所、污水医废处置场所等,并预留部分场地资源满足临机扩大需求。二是进一步加大发热门诊建设力度。公立医院发热门诊大都建于2003年SARS疫情之后,目前的发热门诊普遍维持着17年前的布局结构和基本设施,并未随着医院建设取得根本性改善和提升,但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发热门诊成为“战场一线”,发热门诊的高标准规范建设必须引起医院的高度重视[5]。
3.3 大力推进“互联网+”医疗服务疫情防控期间,为减少患者交叉感染风险,全力阻断疫情传播,上海市医保局出台文件,将互联网医疗服务纳入基本医疗保险支付范围,为部分慢性病和常见病患者复诊提供在线复诊服务,上海医保政策的出台将为互联网医院建设提供强大推力。军队医院一方面在跟进属地互联网医院建设步伐的同时,也应积极开发为部队互联网医疗服务,上海长海医院2018年与保障体系单位推进互联网医院建设,实现远程视频复诊、线上开具处方、线上健康指导、药品配送上门等服务保障功能,为军队医院探索为部队服务的新模式提供有益借鉴。新冠疫情的发生,极有可能推动互联网医疗深度变革,军队医院必须踏准节奏,跟进互联网医疗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