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内服联合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性包块效果观察

2021-03-26 15:51魏冬梅
交通医学 2021年5期
关键词:内服盆腔炎包块

魏冬梅

(如皋市中医院妇科,江苏 226500)

慢性盆腔炎性包块是指盆腔炎未获有效治疗而继发炎症性组织学病变,病程长,易反复发作,主要症状为下腹部坠胀感及疼痛不适、腰骶部酸痛、阴道分泌物增多,给患者带来较大痛苦,影响正常工作生活[1]。临床多应用抗生素进行常规治疗,但易出现耐药性,影响治疗效果。本文选取我院2018年3月—2021年3月收治的慢性盆腔炎性包块患者73例,观察中药内服联合灌肠的治疗效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慢性盆腔炎性包块患者73例,根据入院顺序编号的单双数随机分为对照组37例和观察组36例。对照组患者年龄35~58岁,平均45.10±2.44岁;已婚35例、未婚2例;病程6个月~11年,平均3.55±1.01年。观察组患者年龄35~58岁,平均45.08±2.46岁;已婚35例、未婚1例;病程6个月~10年,平均3.52±1.00年。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纳入标准:(1)经B超检查确诊为慢性盆腔炎性包块;(2)伴有子宫压痛,无过敏反应;(3)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合并严重心、肝、肾等疾病;(2)合并子宫肌瘤、尿道感染、恶性肿瘤;(3)妊娠或哺乳期妇女。

1.2 治疗方法(1)对照组:给予常规抗生素治疗。甲硝唑氯化钠注射液(河北天成药业股份有限公司)100 mL+左氧氟沙星注射液(0.2%)(扬子江药业集团有限公司)200 mL,月经首日开始静脉滴注,每天2次,疗程14天。(2)观察组:给予中药内服联合灌肠治疗。中药内服组方:红藤30 g,炙鳖甲15 g(先煎),三棱15 g,紫草根9 g,大青叶9 g,牡丹皮9 g,延胡索9 g,赤芍9 g,制大黄9 g,川楝子9 g,忍冬藤3 g,生甘草3 g。小腹严重胀痛加乳香10 g,没药10 g;腰酸乏力加续断10 g,补骨脂10 g;多白带味臭加焦栀子10 g,龙胆草5 g;便溏加茯苓15 g,炒白术15 g,减大青叶和大黄。加清水煎煮,1剂/天,分早晚两次服用,疗程14天。中药灌肠组方:白毛藤30 g,败酱草30 g,蒲公英30 g,白花蛇舌草30 g,红藤30 g,加清水煎煮,取100 mL放凉至40℃待用。月经干净后3 d开始灌肠。患者侧卧位,常规清洁,肛门内插入灌肠管约14 cm,缓慢注入中药灌肠药液,垫高臀部,保留灌肠2 h,每天1次,疗程14天。

1.3 疗效评价治疗前后采用飞利浦彩色超声仪进行盆腔检查,分别记录两组治疗前后盆腔包块直径大小。(1)临床疗效:症状消失,包块消失,6个月未复发为显效;包块缩小30%以上,6个月未增大,症状明显减轻为好转;未达到以上标准为无效。总有效率=(显效例数+好转例数)/总例数×100%。(2)血清炎症因子IL-6、CRP水平。(3)生活质量:采用世界卫生组织生活质量测定量表(WHOQOL)评估患者生活质量情况,得分越多,提示其生活质量越高,总分100分。

1.4 统计学处理应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差异性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频数和率表示,组间差异性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盆腔炎性包块直径治疗前观察组为2.62±0.59 cm,对照组为2.61±0.58 cm,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为0.79±0.57 cm,对照组为1.32±0.62 cm,均较治疗前缩小,观察组包块较对照组更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显效18例,好转16例,总有效34例;对照组显效17例,好转11例,总有效28例,观察组总有效率94.44%,高于对照组的75.6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血清炎症因子水平比较治疗前观察组血清CRP、IL-6分别为43.41±7.02 mg/L和211.80±40.29 ng/L,对照组分别为43.45±7.09 mg/L和211.32±40.42 ng/L,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清CRP、IL-6分别为7.42±2.15 mg/L和96.35±18.08 ng/L,对照组分别为15.50±4.01 mg/L和140.50±20.21 ng/L,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观察组较对照组更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比较治疗前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为68.70±3.20分,对照组为68.44±3.05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为88.02±2.75分,对照组为80.11±2.48分,均较治疗前升高,观察组评分较对照组更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慢性盆腔炎性包块是常见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盆腔局部组织受长时间炎症刺激而引发渗液、粘连、血肿,导致包块形成。临床上抗生素治疗在短时间内可抑制炎症,减轻症状,但长期用药可出现耐药性,疾病易复发[2]。中医学理论认为慢性盆腔炎性包块是因久病不愈,湿热蕴结,瘀阻胞脉引起,治疗应以活血化瘀,清热祛湿为主,可通过中药内服联合中药灌肠方式治疗[3]。中药内服采取二藤汤,其中有活血通络、清热解毒的红藤、忍冬藤,解毒止痛的紫草根,凉血解毒、活血化瘀的制大黄,凉血散瘀的赤芍,活血化瘀的牡丹皮,行气止痛的川楝子,清热解毒的大青叶等,共奏活血化瘀,消肿止痛功效[4-5]。中药灌肠采取红白汤,其中有清热利湿的白毛藤,化瘀排脓的败酱草,散结清热的蒲公英,利尿去湿的白花蛇舌草,灌肠可直接作用于病灶,利于发挥药效,改善病症[6-7]。

本文结果显示,观察组总有效率94.44%,高于对照组的75.6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RP是炎症反应的重要特征性蛋白,IL-6为重要的促炎细胞因子,两者联合监测可早期、灵敏地提示是否存在感染性疾病以及炎症严重程度。治疗后观察组血清CRP、IL-6分别为7.42±2.15 mg/L和96.35±18.08 ng/L,对照组分别为15.50±4.01 mg/L和140.50±20.21 ng/L,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观察组较对照组更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88.02±2.75分,高于对照组的80.11±2.4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中药内服联合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性包块,可抑制炎症,缩小包块。

猜你喜欢
内服盆腔炎包块
以盆腔巨大包块就诊的宫颈微偏腺癌2例报告
内服外敷防疫情
内服外敷,治愈新生儿顽固性呕吐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炎的疗效观察
以腹部包块为首发表现的子宫内膜癌一例
肩部巨大包块同时伴毛鞘癌及鳞癌1例
异位巨大囊性包块蒂扭转1例超声表现
中药内服、外敷联合温针灸治疗脑卒中后便秘58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炎30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炎48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