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挖》:从古迹中找到民族骨气

2021-03-25 08:54尘雪
看世界 2021年5期
关键词:大英博物馆罗伯特英国

尘雪

英国网剧《深挖》剧照

最新推出且火红的网剧《深挖》讲述了二战爆发前夕,一段发生在英国乡间的古代文物挖掘故事。在疫情导致生命消逝司空见惯的当下,该片的主旨很值得回味。在英国脱欧后,英国社会热烈探讨自身民族的过去由来,以及未来的方向,这部网剧也有启迪意义。

该片改编自约翰·普雷斯顿的同名历史小说。如果你喜欢《赎罪》《至暗时刻》等大片,你也会喜欢《深挖》。在该片优美细致、开阔寂寥的英国乡村景色画面和波澜不惊的缓慢叙事下,宏大时代下小人物的细微情感绵密交错,让人回味。

《深挖》跟二战期间英国动员全民“深挖”种菜的运动同名,但《深挖》的故事却截然不同。

二战爆发之前,一位英国乡下庄园的女主人雇了一名非科班出身的挖掘工巴兹尔,在自家庄园的坟墓堆里,发掘到英国在中世纪时期盎格鲁–撒克逊(Anglo-Saxon)人的遗迹:萨顿胡船葬(The Sutton Hoo Treasure)。

该片前半部分故事进展缓慢,后半部分的情节主要围绕这批宝贝的归属问题。正因为这是根据真实故事改编的,当这些演员将历史上真实存在的人物的故事展现时,笔者被深深打动。

在真实和虚构之间,我们能窥见一些人生的哲理和历史的进步规律。

中世纪,不野蛮

在罗马帝国于英伦三岛统治崩溃后的公元6–7世纪,大不列颠一直被认为处于“黑暗时代”:野蛮,衰落,分崩离析。但萨顿胡船葬的发现,改变了这个传统认知,因为其中出土的文物有维京式的头盔、来自法国的金币、来自拜占庭的银餐具、来自印度或斯里兰卡的宝石。这些考古发现证明,当时的英国并不是大家原以为的被文明遗弃的荒蛮之地,而依然与整个欧洲、地中海南岸乃至更广阔的世界紧密联系着。

所以,片中大英博物馆的考古学教授休·布鲁宁博士(真实存在)看到遗迹才会激动地大喊:“这将改变一切……这些人有着复杂的信仰体系和艺术成就,黑暗时代不再黑暗。”这一段是大英博物馆展览时布鲁宁博士本人的原话。

在那个二战将至的“至暗时刻”,这一发现不是历史和考古那么简单了,而是事关大英民族的自豪感和身份认同。

“萨顿胡船葬”出土的头盔

尽管这一发现对英国民族文化具有深远意义,但在片中女主角伊迪丝(Edith Pretty)最终将发掘的宝藏和文明遗迹全部捐献给大英博物馆后,大英博物馆却并没有兑现承诺,忘了给参与挖掘这个惊人文物遗址的农民巴兹尔“杰出挖掘工巴兹尔”这个称号。直到近些年,貌似粗人一个的巴兹尔对这个挖掘工程的贡献,才逐渐得到英国官方认可。

从古迹中找到民族骨气

电影从宏观民族和微观个人两个层面,通过“挖掘”来暗喻与时间竞赛带来的挫败感。

在宏观层面,1938年英国原本跟德国签订《慕尼黑协定》来预防世界大战的再次爆发。当时的英国首相张伯伦说,这份协定将换来一个时代的和平。然而,二战还是在第二年爆发了—萨顿胡船葬的宝藏被法院裁定归伊迪丝所有是在1939年8月,一个月后,英国对德国宣战。二战的爆发代表了一整代人追求和平的努力最终归于失败。人类的智慧和理想在战争面前无能为力,这带给人类一种深深的挫败感。

╱ 这些考古发现证明,当时的英国并不是大家原以为的被文明遗弃的荒蛮之地。 ╱

在个人层面,面对时间,人类无能为力,随时面临挫败。无论是片中伊迪丝对于亡夫的思念,对于自己即将走向生命終点的恐惧,还是儿子罗伯特对于失去亲人的愤怒和无助,巴兹尔渴望外界对自身挖掘本领的认可,抑或是女考古学者佩吉对于爱情的举棋不定,痴迷摄影的男二号要入伍当飞行员,它们本质上是同一件事:不同层面上,凡人的失败。是啊,我们每个人每天都在经历着失败。

然而,正如任何一个文明留下的痕迹不会轻易消逝,英国这个民族也不会。英国战时首相丘吉尔会鼓舞民众:“我们将在海滩作战,我们将在敌人的登陆点作战,我们将在田野和街头作战,我们将在山区作战。我们绝不投降。”这句1940年才会诞生的名言,成了英国面对失败时依然坚韧不屈的绝佳预言。

英伦电影,风格优美

《深挖》云集了几位非常优秀的英国演员。出演《英国病人》的拉尔夫·费因斯饰演挖掘工巴兹尔。“英伦戏骨”拉尔夫证明了自己既能饰演英俊潇洒的公子哥(《英国病人》),也能饰演中下阶层的挖掘工。拉尔夫饰演的巴兹尔的眼神,有种让人笃定的信任感。

《深挖》剧照

瑞·穆里根饰演庄园女主人伊迪丝,将伊迪丝塑造得有血有肉,远非新闻中那个赞助挖掘文物的“恩主”形象。电影中的伊迪丝,在挖掘地点之外,忍受着身患重病的疼痛与思念亡夫的忧伤。她非常坚韧,幼时热爱旅行,似乎有种跟远古历史的心有灵犀。她坚定地要挖掘这个坟墓,仿佛身上担负某种历史使命。当儿子看到她发病的狼狈,她也只有含泪忍住。瑞凭借该角色,获得第41届伦敦影评人协会奖“年度英国/爱尔兰女演员”的提名。

╱ 在有着隽永气息的巴兹尔的陪伴下,罗伯特看到了一个过去依然永存的世界。 ╱

《深挖》的摄影同样好看,每一个画面都可以截屏成电脑桌面或是做成一张明信片。导演西蒙·斯通利用不断变化的天空纹理,让不同的叙事线过渡顺畅,也为女主伊迪丝和男主巴兹尔的对话场面增添变化。相比简单的从头顶拍摄挖掘现场的镜头,这些有天空的画面帮助角色与大地合为一体,产生时间的苍茫感。

“船”:人的生死象征

该片的思想主题复杂而深刻,值得仔细解读。笔者赞同一段网评所说,该片的观影本身就是一场细心的“挖掘”活动。如果没有足够的考古常识和切身历史体会,观众不太能充分体悟电影。看完电影后,笔者更加有兴趣去了解电影涉及的历史—萨顿胡船葬及其在大英博物馆官网上的展品图片。

全片结尾处,小男孩罗伯特依偎着母亲伊迪丝,躺在萨顿胡船葬的遗迹里,仰望星空。男孩讲述着:母亲是这艘船的女王,搭乘这艘船去寻找已逝的国王,她回望地球,看到多年后长大的儿子成为太空飞行员。这也呼应了船葬的由来:船是将亡者摆渡到后世彼岸的载具,船也是通往天堂和星辰的途径。

片中,还有一处令笔者落泪的情节。在伊迪丝肺部呼吸重症发病的夜晚,儿子罗伯特哭泣地自责:“当父亲去世时,所有人都说,你要照顾好你的母亲,可是我却辜负了(众人),我没能照顾好她。”挖掘工巴兹尔蹲下来告诉罗伯特:“我们每个人每天都在经历失败。面对有些东西,不管我们怎么努力,就是无法成功。”这句话可谓点出该片的主旨:人类面对时间的永恒失败。

《深挖》剧照,左:女主角伊迪丝,右:男主角巴兹尔

人类面对时间的“永生”

尽管人类多面临挫败,却也如片中小男孩罗伯特所说:“我比母亲想象的还要坚强。”母亲担心自己去世后的世界,但是罗伯特真的长大了,接受母親的离去,成为这个庄园的主人,而且他跟巴兹尔愈发亲近。

在有着隽永气息的巴兹尔的陪伴下,罗伯特看到了一个过去依然永存的世界。这样的情节安排,不吝为一剂鼓舞人心的安慰剂。身为凡人的我们,面对失败、挫折和逆境,唯有相信自己,让自己更加坚强。我们无法抗拒自己终将归于尘土,唯有好好享受当下的生活,不留遗憾。

此外,片中当伦敦的大英博物馆在备战状态下无法完好地保存文物,萨顿胡船葬的遗迹和宝藏被法院判决归庄园所有时,女主人伊迪丝哭着说:“我很遗憾,我们会死去,消逝。”她暗指她死后这些宝藏该怎么办。但巴兹尔说:“我并不同意,从人类第一个在山洞墙上的手印开始,我们就一直延续,并没有消亡。”创作者在这样一个带有强烈悲剧色彩的故事里,将最后一分善意,留给了努力试图永生的人类。

后来,伊迪丝将宝藏全部无偿捐赠给了大英博物馆,这一举动让她获得了“永生”。

猜你喜欢
大英博物馆罗伯特英国
Looking Forward/by Robert Louis Stevenson期待
Fancy a curry?Millions do!
勇敢与懦弱
大英博物馆修复唐代敦煌刺绣
敦煌研究院与大英博物馆首签合作备忘录
英男子当“裸体木匠” 干活时只穿靴子
英国“脱欧”的经济账
大英博物馆世界简史
英国立法向酗酒“宣战”
我并不完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