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小学作为学生学习生涯的起点,是打基础的重要阶段。小学生也是接受能力最强的一个阶段,通过对他们开展科学教学,将能够有效地启发学生的科学意识,并提高小学生的探索思维,锻炼他们的思维能力。而为了能够充分地发挥科学学科的作用,就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之中,能够将“做与思”融入教学之中,给学生提供丰富的素材,促使学生能够独立自主的学习。同时,教师还要积极地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他们能够养成“做与思”的意识,从而提高教学效果。因此,文章首先将概述“做与思”的教学理念,然后分析将“做与思”融入科学教学之中的作用,最后详细阐述在小学科学教学中融合“做与思”的具体措施,希望可以为广大小学科学教师提供有用的参考。
关键词:小学生;科学学科;课堂教学;做与思;作用分析;教学理念;具体措施
一、 引言
小学科学作为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学科,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主要是传授学生各种科学知识和技巧。而在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对学生的教育目标不再局限在“知识”和“技巧”方面,而是要使学生能够真正地喜欢上科学学科,并能够对科学学科有着深入的了解,还要使学生通过学习科学知识,养成自己的分析能力和认知能力。为了能够达成这样的教学目标,就需要教师能够积极地转变自己的教学方法,因为传统的教学方法必然无法达到这一目的。而现如今随着教育理念的发展,各种先进的教学方法也是不断的涌现,尤其是“做与思”这一教育模式,将其融入小学科学学科之中,有着十分显著的效果,有利于教师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完善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 “做与思”的教学理念
小学科学虽然属于一个新的科目,但也可以说是脱胎于小学自然,这一新兴学科经过数年的发展,观察其教学实践结果,却可以发现存在着很多的问题。最主要的问题就是教师对学生缺乏信任,在对学生教学时,仍然沉迷于“手把手”教学,不能大胆地让学生自主探究,这就必然会对学生的思维能力产生桎梏,不利于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之所以会出现这种问题,主要是因为教师对学生的思考能力和理解能力缺乏信任。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对小学生的教育方法也是越发的完善,小学生学习的教材相比过去已经发生了极大的改变。使得很多教师都认识到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作用,而实验教学不仅符合小学生的学习特点,还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兴趣,对学生开展实验教学往往有着事半功倍的效果。然而,教师在进行实验教学时,由于缺乏对“做与思”理念的了解和认识,不能有效地将“做与思”融入教学之中,这就会影响到教师的教学质量。“做与思”顾名思义,就是由“做”和“思”两个部分组成。“做”指的是让学生动手做,需要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動手操作的探究性活动;“思”指的是动脑思考,需要让学生根据自己所学的知识,发挥自己的思维能力、想象力以及实践能力,制定各种实践方案,并在动手做之后,还可以对其中的问题进行深入思考。将这两者结合起来对学生进行教学,将可以使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以及思考能力都可以获得极大的进步,并且学生这两项能力还可以相互促进,从而使学生能够不断地提高和完善自己。
三、 将“做与思”融入科学教学之中的作用
(一)提高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效率
在新课改中,明确地提出了“快乐学习”的理念,主张为学生营造欢快的学习氛围,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而科学学科如果只是通过讲解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教学,必然会使课堂学习气氛枯燥乏味。而通过实验对学生进行教学,结合“做与思”的教学模式,将可以使学生占据课堂的主体地位,使课堂学习氛围不再沉闷,师生之间也能够平等地进行交流,学生对学习的认知也会发生极大的转变,并对学习充满兴趣,有效地摒弃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
(二)使学生能够感受到科学的独特魅力
科学学科相比其他学科有着很大的区别,其中最为明显的就是对各种复杂的自然变化,无法通过简单的方式对学生讲解。但是,通过各种简单的小实验对学生进行教学,则能够使教师摆脱大量的讲解,可以更为简单地为学生展示各种自然变化,尤其是各种神奇的自然现象,可以使学生将注意力牢牢地集中在学习之中,再让学生自己亲手去做这些实验,引导学生去思考其中的原理,这样学生就能够更好地感受到自然的独特之美,为学生营造一种良好的学习氛围,使学生能够对科学充满学习兴趣。
四、 小学科学教学中融合“做与思”的具体措施
(一)通过实验器具引导学生思考和操作
实验作为科学学科的主要教学内容,通过实验可以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还可以使学生更好地了解各种自然现象。而传统的实验教学,往往都是由教师为学生进行演示实验,学生很难有实践动手机会,这就必然会影响到实验教学的效果。所以,为了能够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基本学科素养,就需要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实验。同时,还可以将小组合作学习法融入教学之中,根据班级学生的数量,将他们划分为不同的学习小组,结合课堂教学内容,提供学生合适的实验器材,鼓励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实验。并且,即使学生在实验中遇到问题,也能够通过小组探究的方式进行解决。在这个过程中,能够有效增强学生的科学认知能力,并使学生养成科学探索精神。例如,教师在教学有关“沸点”的知识时,就可以促使学生通过实验的方式进行学习。由于这个实验具有一定的危险性,教师就需要详细为学生讲解各种注意事项,并告知学生各种实验器械的作用和使用方法,并详细地讲述实验步骤。同时,引导学生分工合作,共同完成相关实验。而在教学一些难度较低并且没有危险性的实验时,教师则可以鼓励学生自主进行实验,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讨论实验步骤,并让各个小组之间互相评价实验结果,而教师则进行最终点评。通过这样的方式,将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教与思”的作用。
(二)将生活实例融入课堂教学之中
科学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处处都隐藏着科学知识。因此,教师在教学之中,就需要根据教学内容,积极地为学生创设生活情境,这样就能够让学生拥有一双发现的眼睛,使学生可以在日常生活中,遇到各种问题都能够问一句“为什么?”并可以利用自己所学的知识解决自己的疑惑。例如,教师在教学“植物生长”的知识时,就可以先引导学生认识各种植物的种子,再让学生自己去搜集生活之中这些常见的植物种子,再自己种植到花盆之中,让学生去观察植物生长的变化。在学生种植一段时间的植物后,让他们在课堂上进行展示,说出自己植物的名字。如果植物死亡了,教师则可以引导学生共同去探究植物死亡的原因,使学生能够更加全面地了解植物生存所需的环境。
(三)通过多媒体技术激发学生的“做与思”意识
由于小学课堂教学的时间通常比较有限,这就导致很多教师在课堂教学时,往往是直接为学生讲解各种知识点或者是直接为学生讲解结论,这种直截了当的教学方式,虽然能够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积累。但是,很容易使学生养成“思维惰性”,导致他们在学习时不愿意进行思考,总喜欢走“捷径”,这必然会影响学生的素质发展。所以,为了能够更好地完善小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他们的科学核心素养,就需要转变这种教学模式。通过为学生创设情境的方式进行教学,则可以很好地促使学生进行自主的探索和思考。而现如今大部分的学校都有多媒体教室,所以教师就可以结合多媒体技术为学生创设教学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还可以鼓励学生进行操作。例如,教师在教学有关“影子”的知识时,可以提前为学生搜集生活中各种常见事物的影子的图片,在课堂上为学生进行展示。并引导学生去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促使学生可以自主思考。首先,教师可以为学生展示旗杆在各个时间段影子的变化,在学生观察之后为其提出这样的问题:你们通过观察发现了什么?大多数学生都会提出为什么影子的长短为什么会发生变化的问题。其次,教师可以为学生发放手电筒,引导学生利用手电筒,通过不同的角度去照射直立铅笔,让学生观察影子的变化。最后,教师再结合学生的思考,为他们讲解有关的知识,并让学生进行自主实验去验证。这样学生就可以了解到影子的变化与光的照射角度有关,从而深入了解其中的有关知识。
(四)充分整合教学资源进行实践活动
现如今有部分小学科学教师受到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在教学中过多地采用讲述的方式进行教学,这就造成学生无法了解各种抽象的问题,而且学生长期处于被动的状态下学习,学生很难有效地解决各种实际问题,必然会影响到学习效率和质量。所以,小学科学教师想要保证教学质量,就要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促使他们能够参与到教学活动之中。例如,教师在教学有关“土壤”的知识时,教师就组织学生到校园之中进行课外学习,引导学生对校园中不同种类的土壤进行观察。鼓勵学生根据自己在课堂上所学的知识,去鉴别土壤中黏土和沙砾的成分。在回到课堂之后,教师还要让学生大胆地说出自己对土壤进行观察后所发现的各种现象,引导学生分析土壤为什么会出现这些想象,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从而使学生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课堂学习之中。
五、 结束语
总而言之,小学生正处于接受能力最强的时期,他们对各种新鲜事物有着很强的探究热情。这就需要教师能够根据小学生的这一特点,以学生的兴趣为出发点,积极地对学生开展趣味性的实验教学活动,并将“做与思”的教学理念融入其中,从而提高小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造力,增强学生的科学核心素养。同时,还要围绕“做与思”开展各种教学活动,鼓励学生在课堂上“动手又动脑”,这样才能够使学生彻底地掌握各种科学知识,完善学生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曾瑞芳.小学科学教学中“做与思”有效融合的策略[J].基础教育研究,2018,488(10):70-71.
[2]杨峰.小学科学教学中“做与思”有效融合的策略[J].小学生:多元智能大王,2019(2):55.
[3]孙微.小学科学教学中“做与思”有效融合的策略研究[J].幸福生活指南,2018(48):1.
[4]李胜.小学科学教学中“问题式”教学的思考与实践[J].中华辞赋,2019(3):148.
作者简介:
吕长世,甘肃省平凉市,甘肃省平凉市静宁县红寺镇学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