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市农业农村局
近年来,扬州市认真贯彻落实农业农村部、江苏省有关文件精神,持续抓好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创建工作,用现代农业物质装备强化粮食安全支撑。主要做法是:
2015年,扬州市明确了以乡镇为单位开展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创建的工作思路,通过逐个突破,以点带面,逐步延展,争取用4~5年时间实现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农业乡镇全覆盖。将全市水稻种植面积在1万亩(666.67hm2)以上的60个乡镇划分为一年期、两年期、三年期建成三种类型,形成规范有序、梯次推进的创建模式。2019年,全市60个乡镇全部建成市级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达标乡镇。2020年,扬州市被认定为全国第二批整建制基本实现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市。
一是强化行政推动。市政府在全省率先出台《关于推进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的实施意见》。各县(市、区)召开动员大会,出台创建工作意见,成立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实施方案,将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乡镇示范创建工作列入农村工作重点考核内容。市财政每年安排专项资金,对按序时进度完成创建目标的乡镇,以先建后补的形式进行扶持。各县(市、区)、乡镇也结合实际情况,实施多形式、多层次的奖补,市县乡三级财政累计投入扶持资金达1.8亿元。二是补短板强弱项。针对粮食生产薄弱环节,扬州市对参与创建的乡镇逐一核实主要装备保有量,根据建设标准测算缺口数,加快推广乘坐式插秧机、粮食烘干机和高效植保机。同时,指导各地编制粮食烘干中心发展规划,加大粮食烘干中心建设力度,解决了农民“有天无地晒、有地无天晒”的难题。2020年,全市水稻种植机械化水平达85.8%,高效植保机械化水平达100%,粮食烘干能力达83.6%。
一是狠抓新装备推广。自创建工作开展以来,全市共使用省以上购机补贴资金4.7亿元,带动上万户农民投入约12亿元购置各类农机具约3.4万台(套)。其中,85马力以上拖拉机2608台、高效植保机2230台、粮食烘干机2032台、乘坐式水稻插秧机5300台。水稻插秧机连续多年保持高位增长的态势,推动水稻种植机械化水平明显提升。二是狠抓新技术应用。以农机合作社、农机大户、家庭农场等主体为依托,建设1.33hm2以上水稻机械化育秧基地近300个,全市水稻育秧和机插质量明显提高。积极推广水稻机插侧深施肥等技术,2020年全市作业面积近4000hm2。大面积应用高效植保技术,装备保有量和作业水平快速提升。三是狠抓新主体培育。开展“两创一建”(创农机示范大户、创农机示范合作社、建农机社会化服务示范体)行动,推动了新型农机服务主体的发展壮大。截至目前,全市共创成国家级农机示范社4个、省级农机示范社66个、市级农机示范社64个,市级示范大户40个,市级社会化服务示范体16个。
一是明确“四个只升不降”。2017年,扬州市率先出台了《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达标创建巩固提升工作意见》,要求已达标的乡镇在推进举措、重点机具保有量、机械化作业水平、规模经营水平四个方面只升不降,进一步拉长创建、巩固、提升的链条,在提质增效上做文章。目前,60个达标乡镇全部完成巩固提升建设任务,打造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巩固提升示范方519个。二是探索农机农艺融合。把农机农艺高质量融合作为深入推进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的新举措,出台《关于加强粮食生产农机农艺高质量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从规划、技术、资源、人才等方面入手推进农机农艺高质量融合,推动良田良种良法良机进一步配套。2020年,在5个县(市、区)建成粮食生产农机农艺融合示范点10个。三是开展犁耕深翻试点。连续5年将秸秆犁耕深翻还田工作列入农业农村综合考核目标,加大推进力度,2020年全市完成秸秆犁耕深翻还田作业面积2.17万hm2,位居全省前列。四是推广智能农机装备。加大无人驾驶插秧机、高效植保机等新型智能农机装备技术推广应用力度,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装备技术更新优势进一步凸显。2020年,市级财政安排100万资金用于补贴无人驾驶插秧机推广。截至目前,全市共拥有无人驾驶插秧机162台、无人植保机1066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