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开强
(1.海南师范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海口 571158; 2.昭通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云南 昭通 657000)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百年来,中国共产党紧紧围绕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思想,通过建构独具时代气息和中国特色的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将广大人民群众的思想觉悟提高到党和国家的主导价值、基本理论、政策决议等方面所要求的水平和高度上来,实现了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的接续发展与党的成长壮大相伴相依。百年奋斗实践历程中,中国共产党深刻把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建构的内在逻辑、价值指向和实践进路,在不断回答和解决“谁来讲、为谁讲、如何讲、讲什么、面向谁讲”等问题的基础上,逐步形成了一套极具价值引领力、实践阐释力和社会塑造力的话语体系。总结百年来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建构的基本经验,对于进一步推进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在新时代的创新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我们党有个很大的优点,就是有一个新的科学的世界观作为理论的基础”,[1]599马克思主义理论构成了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的核心来源,以马克思主义为精神指导是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题中之义,具有鲜明的价值导向性。正如列宁所言,“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运动”,[2]如果说话时使用的是由错误思想所建构起来的语言,就会持续不断地发生错误。[3]马克思主义作为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元叙事和宏大叙事,体现的就是党对马克思主义科学性和价值性的深刻理解和准确把握,对强化马克思主义普遍认同具有关键作用,从而巩固和维护了马克思主义的一元指导地位。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价值指向性,这是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建构的重要经验。
思想、观念、意识的生产在一开始就是直接与社会生活的语言交织在一起的。[4]151语言是承载思想的载体,思想本身不能离开话语而单独存在,同样话语也不可能脱离思想而“独自游荡”。[5]在党的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建构实践中,必须明确话语的价值指向性,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推进话语内容和结构形式的有机统一、共同促进,不能摇摆不定且成为其他非马克思主义价值观的代言人。同时,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承担着意义建构、身份塑造、社会动员等多重功能和责任,使其话语构建呈现出一定的复杂性,需要在不同话语语境、话语场域下对构成话语内容的相关主题、概念范畴、必要元素等进行相互跨越和转换。而为保证这种跨越和转换能满足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功能及责任的实现,就必然要求将贯穿始终的具有较强指向性的核心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作为党的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建构的价值引领。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的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建构的侧重点在于对各种“非马”、“反马”思潮进行彻底的批判和反击,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出发让马克思主义讲“中国话”,“使之在其每一表现中带着必须有的中国的特性”。[6]534这一时期党的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一方面要对各种“非马”、“反马”的话语进行革命,另一方面要将马克思主义具体化,重新建构起一套有利于推动革命发展的话语。也正是在不断进行话语革命和革命话语建构的过程中,实现了对真正马克思主义的坚持和发展。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随着中国共产党全面执政地位的最终确立,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建构被赋予高度的合法性。这一时期党的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建构面临的首要任务是进一步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并使其通过国家形式表现出来,成为国家政治社会生活空间中占主导地位的思想。改革开放后,党的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内容、形式及评价标准面临较大变革和转向,要求继续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将其作为行动指南,在研究新情况和解决新问题过程中深化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和理解,不断巩固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在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建构中的核心指导地位。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将推动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创新发展作为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建构的神圣使命。党的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在新时代创新发展的基本前提,就是要深化对马克思主义最新成果的系统阐释和科学解读。这既构成了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创新发展的思想基础和价值内核,又进一步增强了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推动马克思主义不断发展超越的理论自觉性。由此可见,确保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和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价值逻辑的高度一致性,是始终贯穿于党的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建构百年实践过程中的一条“根脉”。
在马克思看来,物质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支配着某一时代的精神生产资料,因此一定时代占统治地位的思想,实质上是社会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的思想。[4]550中国共产党百年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建构实践充分表明,坚持思想政治教育的话语党性,就是要坚持党在思想政治教育话语议题设置、框架建构、平台建设、效果评估等方面的主导权和领导权,从而通过采用马克思主义话语资源建构起一套维护党的权威和领导地位的言语符号系统。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将宣传好党的政策、主张和政治观点,巩固和维护党的核心领导地位作为自身的重要使命,充分发挥其为党立言代言的作用。基于此,党的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被赋予一种独特的存在意义,彰显出鲜明的党性,它的“出场”是党的政治诉求在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建构实践中的成功转化和表达。
“彻底的理论”在此岸世界的确立依赖于无产阶级这一心脏和物质武器,而无产阶级也会将此种理论视作自己的天赋和精神武器。[4]17无产阶级思想政治教育必须由共产党领导、组织和实施,不能由代表其他阶级的任何政党取而代之,毕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目的是要培养接班人而不是掘墓人。[7]首先,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党性原则的设置,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必须要掌握一切话语体系建构领导权和主动权的本质要求。中国共产党建构起来的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必然要服从并服务于自身夺取国家政权、宣示全面领导地位及塑造接班人这一中心工作需要,必然要围绕党和国家的历史任务规划话语内容结构,在具体话语建构中表述自己。其次,坚持党性原则,是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的本质特征和生命底色,是其能够求得生存和发展空间的强有力支撑和保证。确保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维护党的权威和领导地位的决心不动摇,才能使其在多样性话语浪潮中保持自身的相对独立性和旺盛生命力。若淡化甚至放弃党的领导,这种缺失党性的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必将会失去存在意义,还未“露面”就不得不面临夭折的窘境。因此,在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的建构实践中,必然会高度重视作为其建构主体的中国共产党领导地位的维护等原则性问题,并在其中充分体现党的领导和话语建构的内在强逻辑关联。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建构的终极目标,就是要为党夺取革命的领导权、执掌新政权提供理论依据和话语支撑。这一时期的话语内容和实践是党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重要意义在于它构成了新中国成立后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建构的逻辑起点和立论基础。毛泽东多次反复强调,赢得革命的全国性胜利,只是剧的序幕还不是高潮。[8]党成为全国性大党执掌政权后,要在全国范围内执行统一战线,“没有统一战线,革命不能胜利,胜利了也不能巩固”[9]。通过这些生动的话语打通思想,巩固我们党来之不易的全面执政地位。面对话语环境的深刻变化,改革开放后“巩固党的领导地位”的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逐渐从满足客观形势基本需要的载体角色中游离出来,走向理性的自觉。邓小平旗帜鲜明地指出,没有中国共产党的统一领导,是无法将几亿中国人民的思想和力量统一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伟大实践中来的,其影响是不敢想象的。[10]如果说邓小平时期这些充满理性穿透力的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对于加强党的领导具有至关重要的价值和意义,那么,对于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重要构成性资源凝练而成的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更是直接对准“巩固党的领导地位”的根本要求,其话语内容始终贯穿着坚定而鲜明的党性规定。党的十六大后,中国共产党以执政党建设的总体布局重塑和深化思想政治教育,逐渐形成了诸如“全面加强党的建设”、“构建和谐政党关系”、“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等突出党的建设色彩的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其“改善和加强党的领导地位”的目标取向不可谓不旗帜鲜明。根据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将“全面从严治党”摆在统筹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中的突出位置,以“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加强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从严管党治党”、“自我革命”、“严明党的纪律”等特色鲜明的话语,不断集聚新时代“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的话语力量,从而使党的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构成了在新时代推进党的建设伟大工程的重要载体和表达方式。这些都表明,从维护党对革命的领导权,到全面加强党的建设,再到新时代加强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贯穿其中的一条清晰主线始终是“坚持党的核心领导地位不动摇”。此外,“讲党性”的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是时代的产物,是时刻紧跟党的中心工作和自身发展需要不断与时俱进的。
每一时代都现实地存在着与之相适应的特定课题,而对不同时代课题的探索和解答构成了理论创新的源泉。作为在科学回应不同时代之问过程中形成的一种历时性、过程性言说体系,党的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内在地蕴含着强烈的现实指向性和实践针对性,要对一定时期的重大课题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做出科学解答,从而提升话语在新的社会历史发展时期的对话能力和解释能力。百年来,党的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在持续充分回答“我们发展到了哪一阶段”、“当前面临着哪些重大难题”、“我们如何应对”、“自身应做出何种转化”等问题的基础上,不断进行自我更新和重新塑造,在不断彰显其时代特点的过程中发挥着其对现实问题的独特解释力和预见力,进而实现话语创新、转型同实践发展之间的良性互动。
党的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之所以在不同时期都能“脱颖而出”并不断发挥重要作用,关键的一点就在于它始终秉持了马克思主义的发展性原则,将自身视作一套不断发展的开放体系。正如恩格斯所指出的,我们的理论是不断发展的理论,“是一种历史的产物,它在不同的时代具有完全不同的形式,同时具有完全不同的内容”[11]。因此,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性原则的坚持,就必然要求党的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在关注时代发展的过程中与时俱进,不断提升自身的解释力。其次,时代问题的变迁,要求置诸时代语境而提出一套具有现实解释力的话语。不同时代提出的新任务、新要求,不同时代的人们面临的重大问题,构成了推动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不断与时俱进的根本动力。[12]实践的发展要求党的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重新检视既有话语,不断优化和完善话语内容,持续增强话语对话能力和阐释能力。最后,党的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只有始终深刻把握新的时代特点和实践要求,坚持用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基本话语剖析和回答时代之问,才能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的独特解释力作用和价值,保持旺盛生命力。综合来看,根据不同时代具体而鲜活的实践,不断拓展话语内涵、转换话语思维、创新话语表达方式、提升话语阐释力,是体现党的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时代性的必然选择。
长久以来,党的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始终围绕其存续时代的基本命题而不断展开,保持着对社会现实问题的强大解释力和经久不衰的影响力,在不断展现其时代性价值的过程中创新发展。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为科学解答“如何进行革命”的时代课题,动员全民族参与到中华民族的独立解放斗争中来,中国共产党广泛使用了诸如“反帝反封建”、“保家卫国”、“民族独立解放”、“团结一致”、“武装斗争”等具有鲜明时代特色的革命话语。这种极具感染力又让人热血沸腾的话语内容既体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党风和文风,更体现了党的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建构过程中所面临的现实境遇和时代主题,使党在这一时期的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具有浓厚的革命英雄主义色彩。改革开放后,社会发展面临的重大问题转变为“如何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这一战略转向,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必须进行话语转化,科学回答“何谓社会主义”、“我们当前处于哪一发展阶段”、“如何进行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等主要问题,从而构建起一套有利于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话语体系,实现话语表达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的双向互动。步入新时代以来,围绕“如何继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重大问题,中国共产党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为语篇关键词,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为话语主题,用“八个明确”和“十四个坚持”“对新时代的重大课题作出了全面应对”,[13]进而搭建起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的基本框架。而从属于或支撑起这一基本框架的那些具体性话语,则是对新时代“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话语的具体化表达。因此,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建构的终极目标,就是要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助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梦想。话语目标的确立和话语建构实践的逐步推进,表明“党的思想政治教育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开创了新局面”[14]。与此相适应,时代主题的变迁往往伴随着人民群众所关注的现实问题的变化,人民群众在这一变化过程中所使用的具体性话语,在一定意义上也构成了不同历史时期党的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内容的重要来源。
党的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从本质上讲,就是人民的话语、大众的话语。事实上,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的建构活动,就是一个塑造充满生机和活力的人的实践过程。[15]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党的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的根本话语立场。自中国共产党创立以来,党的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聚焦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关切,做到为人民说话、说人民的话、按人民的方式说话。换言之,党的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不仅在话语思维上充分凸显其真挚深厚的人民情怀,还在话语内容、话语表达等方面使人民群众真切感受到来自党和国家的亲切关怀,始终以实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最广大人民群众拥护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因此,党的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的形成与建构,就是其不断根据时代特征和实践要求对马克思主义的人民立场、人民观点做深刻系统阐述的过程,这是党在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建构过程中不断积累起来的一条基本经验。
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必须合乎人民群众的切身需要,无缝贴近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不仅是马克思主义人民性的具体体现及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和执政之基的根本要求,还是实现话语灌输与话语交往有机融合的现实需要。从马克思主义的人民性品格看,党的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建构只有秉持人民立场,将人民性作为话语议题设置、话语素材选取、话语效果评估的主要衡量标准,才能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才能深入人民群众内心并形成共鸣。从巩固党执政地位的高度看,人民群众构成了中国共产党执政的最大底气和最深厚根基,“是我们强党兴国的根本所在”[16]137。党的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只有始终贯彻“源之于民、生而为民、兴而因民”的基本话语理念,准确把握“为人民谋幸福”的话语框架核心,才能使人民群众真切感受到来自党和国家的亲切关怀,从而暖民心、得民心,获得最广泛意义上的认可、支持和拥护。从话语灌输与交往角度看,党的思想政治教育不仅需要实现话语自上而下的传播和灌输,更需要用符合人民群众表达习惯和情感诉求的通俗化话语同人民群众沟通和交往。正如列宁所指出的,“最高限度的马克思主义等于最高限度的通俗化”[17]。只有构建与大众彻底相融、生活化接地气的话语体系,才能有效融入人民群众的“交往话语”之中,相互融合相互作用,提高人民群众对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接受度和理解度,激发起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情感认同,最终在这种灌输与交往相互融合的过程中达成共识。
综观党的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建构的整个过程,可以发现,“人民”是其话语设置框架中不变的焦点和永恒的话题。新民主主义革命话语形成和建构的重要目标,就是要培养适应革命斗争需要的革命者。中国共产党围绕这一目标进行革命话语建构,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思想觉悟,激发广大人民群众的革命热情,动员广大人民群众积极投身到伟大的革命行动中来,进而集聚磅礴的革命力量以夺取革命的最终胜利。毛泽东同志指出,如果要使群众把革命斗争当作他们的生命,得到他们的支持和拥护,那么我们就要真情关切群众辛酸苦楚,真正解决群众忧事难题,与群众血肉相融、须臾不分离。[18]新中国成立后,党围绕“为人民服务”的整体话语制定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目标,更是广泛使用了充分彰显人民价值、人民利益的具体性话语,构建起“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基本话语框架。改革开放以来,邓小平提出“群众是我们力量的源泉”、“全国人民的小康”、“我是农民的儿子”等经典话语,强调要善于倾听人民群众的声音,把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我们终身的奋斗目标,旗帜鲜明地强调“严重脱离群众而不能坚决改正,那就丧失了力量的源泉,就一定要失败,就会被人民抛弃”。[6]368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继续坚持人民的主体地位,将广大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我们努力奋斗的方向。[16]17“让全体中国人都过上更好的日子”、“忠于人民”、“虚心向人民学习”、“让人民满意”、“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等响亮语词构成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流话语,从而使人民群众能深刻感知到自身在习近平总书记心中极其重要的分量和地位。新时代党和国家的一切重大战略决策都是在以“人民更加美好的生活”为根本的前提下而诞生的具体话语,是党的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立场的最深刻、最生动的时代化体现。
话语体系具有对内、对外的双重功能和作用,除了对内统一思想、凝聚力量外,还要对外向世界言说,提升话语的国际影响力。党的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绝不是主观臆造出来的,也绝不可能是置身于世界大场域之外的独白。从话语体系的对外功能和作用方面而言,党的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就是融汇了中国历史经验、中国当前正在发生的事情和未来中国发展方向的一整套高度自觉的对外话语集合,是一整套面向世界展现中国形象、讲述中国故事从而使世界理解中国、认同中国、支持中国的思想体系的总和。中国和世界是密切联系的,党的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并不仅仅只在中国“出场”,同时还必须要登上国际舞台,才能切实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实效,从而向中国人民和世界各国民众讲清楚中国。“讲中国故事”的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和气派,在增进世界对中国的理解和认同过程中占有重要地位并发挥着重要作用。
“语言也和意识一样,只是由于需要,由于与他人交往的迫切需要才产生的。”[4]533构建起“讲中国故事”的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对推进“话语中国”、“塑造真实的中国图像”[19]的实践进程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和意义。首先,构建“会讲中国故事”的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是使世界各国正确认识中国的必然选择。“弱国无话语”,西方国家利用其绝对的话语霸权对“中国故事”进行随意误读、恶意歪曲甚至妖魔化,进而渲染出虚假的“中国形象”。为此,党的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必须充分发挥其批判辩护功能,突破西方的控制操纵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从而塑造真实的中国国际形象,为西方社会正确认知中国提供重要窗口。其次,中国的不断崛起要求党的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必须要“走出去”向海外“进军”。正如马克思所指出的,“历史从哪里开始,思想进程也应当从哪里开始”[1]603。党的百年奋斗实践,使中国硬实力逐渐增强,国际地位显著提升。而国家力量的极大提升,对党的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新任务、新要求,要求讲清楚中国故事,建立起与中国地位相称的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最后,坚持世界眼光,打破自我封闭的内循环模式,以理性开放的叙事方式主动获取世界话语资源库中的优秀素材和成果,提升“讲好中国故事”的能力,拓宽“讲好中国故事”的适应范围,是党的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不断彰显其生命力的内在要求。
如何“讲好中国故事”,如何让世界更好地理解中国?中国共产党百年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建构的实践经验是坚持立足中国打造话语内容,不断创新话语传播方式。首先,坚持立足中国打造话语内容,是“讲好中国故事”的内在基础和基本前提。缺乏合乎中国实际的话语内容,党的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便不能发挥其“讲好中国故事”的作用。中国共产党历来高度重视话语体系建构工作,始终积极围绕中国革命、建设和发展各个时期的伟大实践及成就,拟定富有中国特色的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内容。关于中国共产党与中国社会关系的内容、关于中国与世界关系的内容、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容、关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内容、关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内容、关于未来中国发展整体性目标的内容……所有这些内容都是国际社会普遍关心的,是中国共产党在拟定“讲好中国故事”的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内容时予以特别关注的。其次,不断创新话语传播方式,是党的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讲好中国故事”的主要环节和重要保证。在党的思想政治教育话语长期对外传播实践中,中国共产党通过整合各种话语传播媒介(媒体、出版物、国际会议、社会团体等),不断冲破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的阻力,创新话语传播方式,推动话语传播方式向多元“对话”式方向发展,提升话语的能见度和传播实效,从而推进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由“会讲中国故事”向“讲好中国故事”转变,在此过程中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的中国特色日益彰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