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敏,韩晓梅
(西华师范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四川 南充 637002)
大学校园是各种思潮观念激荡的乐园,要用优秀传统家训来涵育大学生诚信价值观,借助高校的传播平台和宣传媒介,发挥其宣传导向作用,营造涵养诚信价值观的良好校园风尚。校园传统媒介是传播校园文化的重要阵地,在校园的宣传报道中,学校要充分发挥好宣传栏、文化墙、电子屏、校园广播等宣传“硬件”设施的积极作用,使其充分发挥传播家训诚信文化的重要宣传引领作用。发挥新媒介在价值传播中的有效性、便捷性,积极抢占传统家训涵养大学生诚信观的网络阵地,借力新媒介来拓展中国传统家训中诚信思想的传播渠道,用大学生最熟悉的网络手段让其自觉受到传统家训文化的渲染,可以打造一批以诚信家训为主题的教育网站,开设“传承优秀家训,弘扬诚信美德”的网络专栏,使培育大学生的诚信价值观与弘扬传统家训完美契合。微信、微博、QQ等作为校园新媒体的主力,学校可以结合大众碎片化阅读的习惯,在其平台上推送以中国传统家训诚信为主题的微短文、微视频等内容,通过转发、点赞等多种形式来充分调动大学生学习优秀传统家训的积极性,促使大学生将传统家训中的诚信道德品质内化为自身的价值信念。
结合新时代立德树人的要求,在培育大学生诚信价值观时,要打造思想政治理论课、综合素质课、专业课三位一体的课程教育体系,深入挖掘传统家训中的诚信文化资源,形成协同效应。发挥思政课的育人功能,将传统家训中的诚信思想寓于其中。教育部颁发的《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指出,要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的丰富思想政治教育资源,丰富高校思政课的教学内容[1]。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中,可用传统家训“立诚守信”的思想来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在思政课教学中,从培育大学生诚信价值观的要求出发挖掘传统家训中的诚信文化资源,通过讲道理以理服人,讲故事以情感人,引导大学生在为人处世、经商创业中坚守“诚”的准则,树立“信”的理念。
发挥课程思政的合力作用,将传统家训诚信文化与大学生的综合素质课、专业课相融,形成与思政课同向同性、协同发展的局面。从文化素质教育和通识教育的视角,将课程建设与诚信育人有效结合,通过课程思政实现协同育人。在教授工商管理专业学生时,可用传统家训中“斗斛秤尺,俱要公平合市,不可过于低昂”的无欺无诈的诚信经商思想来培养学生树立“诚信乃经商之本”的价值观念[2];在教授政治、法学专业的学生时,可以用传统家训中“立党羽不如昭信义,作威福不如笃至诚”的取信于民的思想来培养学生树立为官从政以诚信的价值取向[3]。
校园文化活动是培育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第二课堂”,凝聚着师生共同的价值理念。高校要开展形式多样的传统家训文化活动,将涵养大学生诚信价值观寓于其中。积极举办与传统家训相关的学术文化活动,汲取传统家训中的诚信精华,培养大学生的诚信美德。高校可以邀请一些知名的国学大师或者家训研究学者,举办传统家训诚信思想主题的学术讲座、文化讲堂,通过互动交流来启发引导大学生的诚信价值观。同时,可以借助学术论坛、学术研讨会让学生进行家训诚信文化的讨论交流,借此形成浓厚的学术文化氛围,加深对传统家训诚信文化的理论探索,从而起到“入芝兰之室,久而自芳”的育人效果。开展弘扬优秀传统家训文化的党日团日活动,引导学生在活动实践中感悟传统家训中诚信思想的魅力。党日团日活动是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我们在利用党日团日活动来弘扬优秀家训培育大学生诚信价值观时,要用新时代大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来开展,可以举办“晒家训、扬诚信”的书画展,“家训中的诚信”为主题的演讲比赛,动员全体参与,创新活动形式,增强活动的实效性。
校园文化设施是校园文化的表层结构,隐含着“化人”“育人”的功能,潜移默化地对个体产生影响,高校可以将弘扬优秀传统家训与校园文化设施的建设有机结合,借助这些体现大学精神内涵的“硬件”设施来涵养大学生诚信价值观。将优秀传统家训融于校园文化景观建设,是把大学生诚信教育融入学生日常生活的表现。高校可以借助历史名人的文化影响力来打造富有诚信内涵的雕塑景观,也可设计专门的家训诚信文化长廊,在打造文化景观时,如修建学校的亭台楼阁、石山拱桥也可以融入传统家训中的诚信思想元素,雕刻诚信名言警句和诚信典故,使其成为涵育大学生诚信价值观的物质文化载体,展现古代社会守信重诺的道德意蕴。同时,也可将优秀传统家训融入到校园精神文化设施建设,学生的日常学习文化活动场所和各种宣传文化设施都是传播优秀家训诚信思想的有效载体,学校可以在图书馆张贴家训诚信名言警句、书画图片介绍等,陶冶大学生的诚信品性。
马克思和恩格斯认为,家庭教育是自然关系和社会关系相统一的交往实践,而以教家立范为宗旨的家训就是传统家庭教育的一种呈现形式。家庭是开展诚信道德教育最合适的场所,正如颜之推在《颜氏家训》中所说:“同言而信,信其所亲;同命而行,行其所服。”借鉴传统家训中丰富的诚信教育思想,在家庭教育中,通过父母的言传身教来涵养大学生的诚信价值观。发挥榜样家庭的示范作用,借助诚信榜样做出正向引导。传统家训中蕴含着非常重要的诚信教育方式就是言传身教、上行下效,在培育子女的诚信品德时,家长需提升自己的诚信修养,进行身体力行的教化,正如《郑氏规范》所言:“为家长者,当以至诚待下,一言不可妄发,一行不可妄为。”[4]大学生诚信观的养成需要良好家风的涵育,要求家长以自身诚信言行去引导和感召子女。开展诚信文明家庭评选活动,形成良好的示范效应。学校可以以诚信文明家庭评选活动为契机,积极分享优秀家训的见解,借助一句句意味深长的家训语录,通过一个个真挚育人的诚信事迹,引导家长参与到家校协同育人的实践中,让大学生在家风教育的洗礼中增强对诚信观的认同。
教育部下发的《关于加强家庭教育工作的指导意见》就提出“强化学校家庭教育工作指导”“加快形成家庭教育社会支持网络”的要求[5]。借鉴传统家训的诚信教化来培育大学生诚信价值观,学校和家长应共同努力,协同并进,打造以优秀家训文化涵育大学生诚信价值观的互动平台。积极构建家校协同教育的活动互动平台。高校要借助大学生在校的一些重要时间节点、重要仪式活动来组织有家长协同参与的诚信教育活动。例如,新生开学时可以举办有家长共同参与的学业诚信座谈会;校园文化艺术节可以设计诚信主题的家长、学生、教师共同参与的活动,在和睦友好的活动氛围中,学生可以切身感受到家长身上的诚信品质、教师的诚信期许。这些都是以“隐性”的方式来弘扬传统家训中诚信教化的有效途径,在潜移默化中增强大学生对家训美德与诚信价值观的认同。着力打造家校协同教育的网络交流互动平台。高校要善于借助互联网的便捷性、有效性,打造网络交流互动平台,实现家校合育大学生诚信价值观的良性互动。高校可以利用网络交流平台,如家校QQ群、微信公众号、微博来拓宽家校交流互动渠道,也可以依托这些网络平台设计一些家校互动交流板块,增强线上互动交流的实效性,把弘扬优秀家训和诚信主题教育融入其中,增强家校合育效果。
借助中国优秀传统家训来涵养大学生诚信价值观,要充分发挥文化育人与实践养成的重要作用,积极开展培育大学生诚信观的各种校园文化实践活动。学校可以组织以弘扬优秀传统家训为主题的校园文化作品设计活动,借助诚信实物推广家训中的诚信文化。学校要鼓励富有创造力的同学围绕诚信主题开发设计出多种形式的文化实物作品,如体现诚信理念的家书家信、班徽班训、诗歌文集等,这些开发设计的校园文化作品是涵养大学生诚信价值观的有效物质载体。学校可开展家训类的社团文化活动,借助社团活动来弘扬传统家训中的诚信思想,增加诚信教育的趣味性和灵活性。学校的传统文化类的社团协会,可以围绕传统家训中的诚信思想,开展“践行家训精神,争当守信学生”主题的校园社团文化活动,突出传统家训的诚信价值,营造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只有走出“象牙塔”,才能在群众日常生活中打上印记,因此,走出方寸校园,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培育大学生的诚信价值观,弘扬传统家训的诚信精髓,才更能让大学生主动将诚信意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以社会实践教育基地为依托,弘扬传统家训的诚信思想,实现家训诚信教育常态化。高校可以借助传统家训中丰富的诚信资源,引导学生走进社会、走进社区、走进乡村,进行实地的体验、领略。学校可以以家训主题类的社会实践教育基地为依托,走进名人家风家训馆、乡风乡贤展示馆,依托这些实践基地开展弘扬优秀家训的夏令营活动,打造家训教育常态化的实践基地,搭建诚信“涵养”的实践平台。协同政府举办推进家庭诚信文明建设的文化活动,强化家训诚信教育的影响力。学校也可以协同地方有关部门举办推进家庭诚信文明建设的文化活动,组织“传优秀家训,做诚信之家”的评选活动,举办以诚信家训为主题的文艺汇演,增强大学生对诚信家训的认知认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