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雄舟,郭 浩
(鄂州职业大学,湖北 鄂州 436099)
高校基层党组织作为学校立德树人的神经末梢,既是学校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校治理能力彰显的基础载体。加强其能力建设,以生动鲜活的治理实践创新,不断提高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水平,是新时代实现高校科学高质量发展的逻辑起点。
高校基层党组织的能力建设的核心内容一般包括:政治与引领能力、学习与调研能力、统筹与协调能力、进取与创新能力,服务与自律能力、应责与廉洁能力、示范与带动能力等。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通过从政治上、全局上、战略上全面强化基层党组织自身能力建设,有效构建了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高效的基层党组织服务支撑体系,由此,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事业也取得了新的飞跃。
调查也显示,当前部分高校基层党建工作的高度、精度、温度不够高、战斗堡垒作用发挥不够强,存在重教研轻党建、重形式轻效果、重眼前轻长远、重务虚轻务实、重常规轻创新、党建业务“两张皮”,有些领导没有树立正确的发展观和政绩观,对党建工作站位不高、措施不实,落实不力,就党建抓党建,手段单一,方法陈旧,甚至近一成党员的角色意识退化、党的宗旨意识淡化。个别学校甚至还存在着基层党组织的核心地位不够突出、运行机制不够规范、重要岗位兼职身份居多(专职率不到30%)、基层领导负担普遍偏重、基层组织带头人队伍示范引领作用不明显、在关键时刻站不出来等诸多问题。导致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的弱化、向心力减弱、综合治理能力滞后于党的要求、学校的发展、师生的期待,着力从源头上提升基层党组织治理能力的任务十分艰巨。
调研表明,以上问题的根本缘由主要是我们一些人对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往往存在以下误区:一是多从表象上理解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功能,乃至自身组织建设弱化、服务师生的能力退化、工作方式简单化、工作覆盖面不广,尚未完全把“全心”融入“中心”;二是多停留于“就党建抓党建”的惯性思维定式,少有从大视野、全方位、新角度去谋划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有效结合的路径,尚未完全把“核心”融入“中心”;三是多偏重于形式变化而轻视深层次的创新,真正适合于本单位的创新型本土型办法不多,尚未完全把“初心”融入“中心”;四是多偏重组织工作的数量而轻视工作质量,尚未完全把“真心”融入“中心”;五是部分人员认为党的建设与教学科研存在此消彼长的问题,或以教学水准替代党建水准,尚未完全把“诚心”融入“中心”;六是多偏重师生表面工作而轻视师生精神诉求,尚未完全把“爱心”融入“中心”;七是多偏重文件精神传达学习而忽视刻骨铭心的入心入脑式互助互动式帮学,尚未完全把“身心”融入“中心”;八是多偏重于下不为例而轻视法律法规严明的学习与教育,尚未完全把“公心”融入“中心”等等。
凡此种种,使我们对新形势下党的新思想、新理念、新举措学习领会不透彻、基层调研不深入、推进工作不得力,对习近平总书记“群众想什么,我们就干什么”[1]坚持“七个到一线”[2]工作法等存在着模糊认识,对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创建目标之增进认同感、增强凝聚力、提高满意度、提升贡献率的认识肤浅,对信仰宗旨教育缺乏紧迫感、责任感和使命感,仍然是惯性思维、方法陈旧,融入表象、载体,创新创建不够,没有把多元化、多维度工作方式融入到服务型创新型党组织建设中。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是我们今后必须长期致力的一项系统工程,要按照新高度新定位新要求谋求基层党组织工作的创新与发展。
新形势下高职院校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要“把立德树人内化到大学建设和管理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3]。这为党引领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提供了根本保证,标定了历史方位,指明了创新方向。为此,我们认为,新时代要全面提升高校基层党组织治理能力,实现全方位育人新模式,必须在目标引领、制度建设、工作机制、思想创建、基层党员干部队伍建设等方面着力布局和创新。
(一)坚定一个方向以提升“政治能力”[4]:始终坚守立德树人核心思想引领,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要把这面旗帜插到每个平台、每个班级、每个课堂,融进到每一件事项、每一个流程,沁润到每一名师生员工心中,融入校园大众文化、传统教育文化、现代网络文化中。最终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日常化、具体化、形象化、生活化,使党的基层组织“带起来”、“动起来”、“新起来”、“活起来”。从而全新塑造基层肌体健康形象、信念坚定形象、作风优良形象、责任担当形象。
(二)紧盯两大群体建设以提升创建能力:坚持师生两大群体齐头并进推进模式:教师队伍要做到欲育人先自育、欲言教先身教、欲问道先入世、欲自由先规范;学生队伍要做到学习教育对象全覆盖、课堂与课外全覆盖、线上线下全覆盖、校内校外全覆盖,形成提交入党申请更加积极、思想学习改造更加积极、创新创造更加积极、担当作为更加积极的奋进局面。
(三)坚持三线并重机制以提升执行能力:学校所有的工作,不管东南西北风,都必须固守住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中心线”,把牢住二级部门党的领导的“中场线”,夯实住基层支部的“生命线”,形成三线一体、三级并进、多维互动态势,系统全程全面打造立体化多样化网络化党建工作全新体系,从而把“中心线”下沉到支部、把立德树人沉到支部、把师生工作下沉到支部、把党建力量下沉到支部、把财力物力下沉到支部。
(四)强化四大教育功效以提升应责能力:立德树人是百年大计,要润物育心、久久为功,确保获得创建实效。要做到以“神”化人,确保基层党员队伍坚强有力。基层党员的“精气神”能带动和支撑全校的精神状态,诸如以支部(小组)换届、主题党日、重要庆典等为契机,做耐心细致入脑入神的思想政治工作,不断增强基层班子的组织力、凝聚力、战斗力;要做到以“规”教人,确保体制机制保障到位。通过身边的反面典型人物忏悔,筑牢自身事前止恶的警钟。要做到以“文”养人,确保党的宗旨信仰入脑入心。通过强大的无形的文化力量,培育师生认同的价值观和筑牢中国梦想的共产主义思想基础。要做到以“情”感人,确保党建工作亲近鲜活。通过全心全意为师生服务,着力把党支部打造成温馨的幸福共同体,让学生在成长成才过程中有获得感、在校园生活中有幸福感、离开学校后对母校有惦念感,让教师在岗位上有幸福感、在事业上有成就感、在社会上有荣誉感。
(五)打造五位一体创建新模式以提升综合能力:充分认清做好常态化思想政治工作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充分认识特殊情况既是我们面临的新挑战,更为我们提升基层党组织治理能力,提供打造“点线面体网”五位一体的复合型双创型强大平台和无限空间。即围绕新时代双高建设的路线图,通过“抓点、布线、扩面、构体、建网”,在时序上形成递进关系、在空间上形成叠加效应:
1.抓点,突出新时代双高建设主题——在党委领导下坚持立德树人,把深化教育主题作为提高师生教育实效性的重点,着力突出主题学习:一要突出新时代教育热点,坚持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首要任务,以全面增强综合素养为重点;二要突出理论重点,结合师生实际大力开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教育培训,精准组织基层党员干部在真学真懂真信真用中自觉地学习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三要突出实践难点,紧密围绕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和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瞄准党员干部队伍素质能力建设中的短板,在源头培养、跟踪培养、重点培养、全程培养中精准实现他们的个人理想抱负。
2.布线,覆盖双高建设主线——坚持把贯穿创建主线作为提高党员干部教育针对性的重要途径,着力贯穿主线学习:一要贯穿党性教育主线,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引导党员干部挺起共产党人的精神脊梁。二要贯穿专业能力主线,紧紧围绕统筹推进,突出问题导向、实践导向,组织开展务实管用的专题培训,引导和帮助党员干部丰富专业知识、提升专业能力、锤炼专业作风、培育专业精神,不断提高适应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要求的能力。三要贯穿知识培训主线,着力培养又红又专、底蕴深厚的复合型党员干部,使之做到既懂政治又懂教学、既懂党务又懂业务、既懂管理又懂专业,并贯穿于互联网、大数据等新媒体新技能的学习培训。
3.扩面,面向教育主体——面面俱到、层层持续推进基层党组织的宣传学习教育建设等工作:一要面向基本组织,二要面向基本队伍、三要面向基本活动、四要面向基本制度、五要面向基本保障,从而,全员全方面抓好基层党建工作的扎实开展与提升,使条例、意见、办法、规定、政策、措施等人人知晓、个个明白,党务、政务、教务、事务、服务等环环相扣、事事相随,打造守信念、讲奉献、有本领、重品行的高素质专业化基层党建队伍。
4.构体,重塑基层党组织基本保障新体系——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为根本遵循,“完善立德树人体制机制”[5],重新打造三大保障体系:一是资源下沉体系:使基层党组织有人有权有钱有担当。坚持权往基层走、钱往基层投、政策向基层倾斜,把人财物和权责利对称下沉到一线,增强其领导力、战斗力。赋予对基层党组织各项事务的领导权、联勤联动权、资源支配权、绩效考核权;二是管理下沉体系:学校和部门工作下沉到基层单位后,以基层党组织力量为工作单元进行高度融合。事随人走、权利下放、职能下沉,实现管理链(服务链)端口的前移。使师生事有人管、有人办,促使职能部门围着基层转、跟着基层干,党委和二级组织成为基层治理的责任共同体;三是服务下沉体系:让师生知道惠从何来、谁是公朴。基层党组织离师生最近、与师生最亲,最了解师生所思、所想、所盼、所困。把优质的党务、政务、事务、服务等资源和力量交给基层党组织,进一步增强基层党组织的服务功能,提升基层党组织在师生中的影响力和号召力,使基层党建工作在学校扩面提质提标。
5.建网,高质量建构基层党建智慧平台,打造全媒体网络——围绕服务型党组织建设,依托信息服务平台,整合党建网络,全力打造智慧党建,努力提升基层党组织信息化水平,实现基层党建学习、新媒体综合服务、服务型党建网站全面升级。诸如开设“党务公开”、“师生心声”、“师生诉求”、“党建(师生)论坛”等党群互动板块,宣传基层工作动态和党建成果,使信息网络、移动客户端等实现互融互通、互助共享,打造“党员网络之家”新品牌。探索温馨式居家式的涵盖党的建设、信息管理、大数据服务、智能教学、上下游加盟服务等功能于一体的一对一、一对多的“互联网+党建”服务新模式,通过“网格化+微信群+智慧化”着力推动一线基层智能党建大服务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