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智淋
12月17日,在清华大学参加完一项廉政课题评审会后,湖南大学博士生导师袁柏顺教授赶忙乘坐当日最晚一趟航班抵达成都,等到眉山下榻时已是凌晨2点。中国人民大学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倪星,自言特别崇拜苏东坡先生,推掉了另外两场活动邀请,专程从广州赶来。
不只是上述两位专家,来自全国8个省市的专家学者、优秀论文作者代表和纪检监察实务工作者纷纷云集素有“千载诗书城”美誉的东坡故里——四川省眉山市。吸引大家前来的正是于12月18日在此举办的第二届天府廉政论坛。
本次论坛由四川省纪检监察学会、成都理工大学主办,眉山市纪检监察学会、廉政瞭望杂志社、成都理工大学廉政与社会发展研究所承办。在为期一天的会期中,通过主题发言、实务访谈、分组交流等多种形式,与会理论研究者与实务工作者既分享体会又交流经验,既讨论廉政研究理论又关照纪检监察实践,在交流碰撞中,新的智慧不断涌现,廉洁新风持续劲吹。
变化的主题,不变的关切
从2018年首届天府廉政论坛聚焦国家监察体制改革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下的廉政建设理论与实践,再到此次关注新时代纪检监察工作高质量发展的理论与实践,两届天府廉政论坛的主题一直在跟随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新形势进行改变,不变的是对廉政建设理论与实践的持续关注。
对此,作为连续参加两届天府廉政论坛的专家、江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徐玉生体会颇深:“每次论坛都有新的主题和内容,但都紧扣了廉政的主线,通过交流都能启发一些新思考、获得一些新智慧。”
得益于首届天府廉政论坛所形成的影响力,此次论坛自筹备之日起就受到各方关注,从论文征集这一项就有直观的体现。
据论坛主办方之一四川省纪检监察学会相关负责同志介绍,相较于首届天府廉政论坛收到的228篇理论和实务类的论文,此次论坛征文通知发出后,就得到各方积极响应,截至论坛开幕式前,共收到论文和调研报告共700余篇,“无论是投稿的数量还是质量都有明显提升,其中不乏一些关注前沿理论研究课题、展示特色亮点工作、探索破题重大难题的好论文、好报告。”
为更好展现论文和报告的观点,经过择优评审,此次天府廉政论坛按专家学者和纪检监察实务的分类标准汇编了两本论文集,并放到了参会代表报到时所领取的资料袋内。
得益于丰富的题材和多元的内容,在会前仔细研究论文集,记录下观点和想法,以期在论坛开幕当天的专家发言和分组研讨中获取新的思考,成为不少与会者的做法。
一场理论与实务的互动
“衡量一项制度是否得到有效执行的观察点,就是看是否有现实案例。当前,形式主义容易反弹回潮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缺乏惩罚性制度。”在论坛主旨演讲环节,中国社科院中国廉政研究中心秘书长蒋来用一开始就抛出了自己的观点,在他看来,治理形式主义还是要从制度层面着手,而完善惩罚性制度无疑是其中一个重要着力点。
对此,遂宁市安居区纪委常委、区监委委员陈尧表示赞同,“现实中因搞形式主义而受到惩处的实例较少,这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这一不良习气的滋生。”
这种积极回应在其他专家的发言中也有体现。红旗出版社原副总编辑黄苇町研究员对新时代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阶段性特点规律的把握判断、倪星教授对“打老虎”与“拍苍蝇”与公众清廉认知关系的实证研究、徐玉生教授提出建构“正人治权”新范式以应对大数据时代的反腐新形势等论述,引发与会各方的积极共鸣,不少与会者拿出手机对着大屏幕拍照,并不时记下一些数据和研究结论。
让一些基层纪检监察实务工作者直呼大开眼界的,还有袁柏顺教授所做的关于全球腐败治理形势下我国纪检监察工作高质量发展所面临挑战的演讲。“袁教授的发言,让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了做好纪检监察工作的极端重要性,也启示我们要拓展视野、主动思考。”眉山市一名纪检监察干部表示。
专家们从不同角度出发所做的主旨演讲,不断引发会场阵阵掌声,15分钟的发言结束后还显得意犹未尽。
既要“接天线”也要“接地气”,在专家发言后,3名实务工作者分享了各自所在单位和地区完善村级监督体系、深化以案促改、一体推进“三不”等方面的经验做法,引发各方关注。如,河南省纪委监委为做实案件查办“后半篇文章”,探索形成贯通案件挖潜、剖析原因、查找漏洞、警示教育、整改问题、健全制度的以案促改全流程做法。5名来自地方纪委监委、派驻纪检监察组的同志还围绕推进纪检监察工作高质量发展的主题接受访谈。正如四川日报报业集团党委委员、副总编辑廖翥在访谈主持总结中所说,“此次访谈既有观点的阐释、思想的碰撞,又有实务的探索、实践的创新。”通过现场聆听,与会专家也得以了解来自一线的党风廉政建设实践。
促成理论界与实务界的沟通交流,在思想碰撞中启迪智慧,更好服务新时代纪检监察工作正是天府廉政论坛的目标指向。为进一步搭建双边沟通桥梁,此次论坛在分组交流安排时,还专门打破地区、单位、职务等界限,将理论与实务工作者混编为4个小组,一场更深度、更活跃的互动交流旋即火热展开。
既分享体会又交流经验
“到底是人的原因到这个位置犯了错,还是无论什么人到了这个位置都会犯错?”在分组讨论中,作为一名从事廉政教育的纪检监察干部,河南省郑州市纪委监委宣传部副部长马巧丽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她认为,当前廉政教育的开展频次不可谓不高,但其入脑入心化为行动的效能还有待提高。
遂宁市纪检监察学会秘书长陈淇也有类似的困惑。近年来,当地举办了一系列形式多样的廉洁文化宣传教育活动,但往往活动一闭幕影响力就结束了,“离达成廉政文化共识、形成常态长效作用方面还有距离。”
这些来自一线的纪检监察工作难题引发了小组成员的共鸣和参与发言的热情。
四川省纪委监委驻成都理工大学纪检监察组副组长何文均分享了自己从行政机关到纪检监察战线两种身份转换的体会,在他看来,在因地因人强化廉政教育的同时,还要深化标本兼治,从“三不”一体的高度探索行之有效的作用路径。
制度建设对于反腐败工作的重要性得到与会各方确认,如何更好地发挥制度的规范作用成为各方关切。四川师范大学党内法规研究中心研究员甘露提出,要注重党内法规的规范化、精细化、专业化研究,通过精准适用党内法规,把制度的权威刚性确立起来、效用发挥出来。
不只是分享感受体会,作为一场难得的互动交流机会,不少参会者还期待着从其他地区的工作实际中获取一些好的经验做法。
交流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经验成为讨论中的一大亮点。重慶市潼南区推动巡察监督与其他监督贯通融合的思考、成都市治理领导干部违规插手工程项目的做法、德阳市优化营商环境的建议……太多的亮点在短短几分钟的发言中只能进行大概了解,对相关亮点做法感兴趣的小组成员还相互留下联系方式,并表达了后续深入交流和实地调研的想法。
紧扣廉政形势的主题、深入的理论与实务交流、题材丰富又内容深刻的论文集,种种元素的叠加都让本次论坛取得了积极成果。正如《廉政瞭望》总编辑胡桂林在总结讲话中所言,“本次论坛是站在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关于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理论与实践的一次跨学科、多视角、多层次的学术研讨和实务交流,必将对新时代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