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历史文化留住乡愁

2021-03-24 14:30黄振胜
公民导刊 2021年2期
关键词:条例文化遗产建筑

黄振胜

解放碑、洪崖洞、磁器口、白帝城、长江三峡……两江环绕、江峡相拥的重庆,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深藏于旧街小巷的历史建筑和文物古迹,保存着这座拥有3000年历史的城市特有的记忆。

保护好、传承好历史文化遗产是对历史负责、对人民负责。2018年,市人大常委会制定《重庆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以下简称《条例》),以立法的形式留住历史印记。

时隔两年,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情况如何?城市文脉是否得到更好延续?

文化保护有效有力

今年春节期间,十八梯原住民张先生预约参观了十八梯样板示范区。“不仅保留了老重庆的味道、山城的特色,也注入了新元素,展现了新生活。”张先生不由自主地感叹,改建后的十八梯真实呈现了山地空间演变和市民生活变迁历程,再现了山城记忆、母城文化。

十八梯是重庆城市文化名片项目的代表,具有非凡的意义。在打造十八梯时,也是依托十八梯厚重的历史、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原位置、原形式、原工艺修缮历史建筑。

这是重庆市历史建筑保护成果的一个缩影。

据了解,自《条例》施行后,我市强化历史文化资源普查、预先保护制度和征收前普查机制。在全面普查的基础上,建立了“先保护,后认定”的预先保护制度,明确了部门事权划分、工作流程、预先保护期限设定、合理补偿等一系列保护机制,确保历史文化遗产线索得到应有的保护。近年来,先后抢救了作为重庆抗战内迁民营企业代表的巴南区李家沱重庆水轮机厂老厂房,作为我市近代工业代表的南岸区铜元局长江电工厂宿舍群,作为军事转民用企业代表的望江机器制造厂职工宿舍群等一批历史文化资源。

同时,我市逐步加大对历史文化资源保护的资金投入,市级财政共安排5.59亿元,专项用于历史文化名城资源保护和管理。此外,市级财政还安排建设资金约4亿元,用于对大田湾—文化宫—大礼堂传统风貌片区整体提升项目。各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也加大了历史文化资源保护资金投入,渝中区累计投入约4亿元,万州区累计投入约3.89亿元,江津区累计投入约2.47亿元,对历史文化街区、文保单位、历史建筑进行保护修缮和综合整治。

此外,全市各地对历史文化资源名录申报热情高涨。通过“发现重庆老建筑”等微信小程序,推动社会广泛参与,发掘了一大批具有保护价值的历史建筑。2018年9月至今,全市新增市级历史文化名城1个、历史文化名镇7个、历史文化名村17个、历史文化街区5个、传统风貌区4个、历史建筑468个。

修旧如旧仍有瓶颈

“这个院子可不一般!在清朝出过贡士,在解放战争时期还出过两位革命烈士呢!”奉节县石岗乡明水村的彭家院子于2018年被市政府收录为第二批重庆市历史建筑。周边居民常常谈起它数百年的历史,尤其是革命烈士江姐(江竹筠)的事迹。

走进院子,依旧可以看到三米多宽的石梯、雕刻精美的房梁以及先进的地下排水系统等。青石板院坝、青瓦屋顶,橱窗和门头雕花各异,部分地方有镀金装饰。建筑结构为土木框架,横向一院两天井,典型的“明三暗四”厢四间布局,整个院落布置十分考究,具有厚重的历史感。

“以前的彭家院子占地近10亩,当时建有房屋80余间。‘文革期间,该建筑曾遭到严重破坏。”石岗乡人大代表颜中云介绍,彭家院子现存的主要是四合院主体部分,东西两个天井均已被拆毁。

“这里虽有厚重的文化历史,但保护工作并不容乐观。”颜中云坦言,近年由于资金缺乏,本已破旧的院子未得到很好的修缮保护,损害更加严重。

这种现象并非个例。

去年8月,铜梁区人大常委会针对《条例》开展执法检查。铜梁区人大城环委主任委员陈代宇介绍,虽然《条例》贯彻落实取得一定成效,但还有些问题需引起重视。如,普查出的铜梁区历史建筑预备名录涉及的所有权人及镇街不愿意该建筑被评为历史建筑;部分历史建筑的保护责任人未严格履行修缮保护职责,如铜梁区小林镇刘氏大院日常维护和监管不够到位,历史建筑的防火、防盗、防腐等方面不同程度存在隐患。

“最关键还是对传统文化挖掘和技艺传承的重视,亟需提高。”陈代宇表示,《条例》要求保护工作注重文化内涵,要加强对本地非物质文化遗产和历史文化资源的搜集、整理、研究和保护工作。从检查情况看,对地域特色文化内涵挖掘明显不够,虽然相关部门高度重视工匠队伍建设,但古建筑维护、修缮等相关专业力量不足,熟知乡土建筑的样制形式和特色工艺、专业技能的工匠后继乏人。

保护需与合理利用并举

去年,市人大常委会对《重庆市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实施情况开展调研,发现由于受历史文化保护自身规律、保护资金相对缺乏等因素影响,《条例》在实施过程中面臨许多现实困难,如人才队伍缺乏、资金投入不足等。

“既要强化保护措施,又要合理开发利用。”市人大城环委有关负责人认为,要强化保护力度,凝聚社会力量,发挥公众所长,形成共同发掘、共同保护、共同建设、共同维护、共同享有的共识,形成保护历史文化资源名城名镇名村的强大合力。同时,要正确处理好历史文化保护与利用的关系,注重历史建筑的“活态”利用,在符合保护要求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自身的历史文化积淀和秀丽的自然山水风光,发展文化休闲、民宿旅游等业态,形成保护利用的良性循环。

市人大教科文卫委委员、市首席文物专家林必忠认为,要保护“遗漏”在城市间的微小遗迹,以遗迹为中心,可建设特色公园、街区、展馆等,建设系统的宣传展示平台,“应建立健全相应机制,使历史文化遗产与文创产业、社区功能和开放空间有机结合,形成反映重庆文化内涵的特色空间。可通过政策引导、费用减免、资金补助等方式,吸引社会资本投入并活化利用。”

“教育与传承也是一块重要内容。”林必忠还表示,历史文化遗产腾退修复后,需要通过多元化展示手段,让公众特别是年轻人认识其文化价值;重视发挥影像、照片、口述、实物等公共性记忆手段作用,以大众更喜闻乐见的方式多视角传承和宣传历史文化基因,让历史文化留住乡愁。

猜你喜欢
条例文化遗产建筑
World Heritage Day 世界遗产日
Task 3
一图读懂《党政领导干部考核工作条例》
Tough Nut to Crack
新修订的党纪处分条例干货全在这里
社会保险条例
深圳经济特区医疗条例获通过
独特而伟大的建筑
Chinese Architecture Meets Globalization
文化遗产与我们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