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哲 胡畔
伴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全球支付经历了漫长的演变,在银行逐步脱离传统支付领域、支付行业数字化革命以及资本的推波助澜下,早在2000年支付领域就开始了持续整合。至今全球支付行业已显现出明显的数字化趋势。而在“逆全球化”浪潮冲击下,全球支付的大融合必将重塑行业发展格局。
全球支付科技并购历程
伴随着现代支付科技的兴起与发展,全球范围内出现大量涉及支付科技企业的并购交易。21世纪初,小规模非银支付企业间的频繁交易拉开了全球支付行业大融合的序幕,而后银行对传统支付业务的剥离正式奏响了支付全球化的乐章。
第一次并购浪潮:银行剥离收单业务,构成支付行业兼并浪潮的开端
支付行业的第一次并购浪潮于2010年左右初见规模,于2012年达到顶峰,并在2017年进入尾声。银行对收单业务的剥离标志着全球支付大融合的开端。
为商家提供店内和网上无现金交易解决方案一直是银行的传统业务,帮助银行在巩固客户关系、获得额外收益的同时还获得了交易数据。但21世纪支付行业的快速转型使得银行倍感压力,许多银行开始出售自己的收单业务部门,特别是一些认为收单并非是自己核心业务的银行加速了资产出售的进程。被剥离的收单业务吸引了诸多正在寻求扩张的国际支付服务提供商和看好该领域的金融投资机构前来收购。
以德国为例,Savings Banks、Cooperative Banks、Deutsche Bank、Commerzbank以及HypoVereinsbank等银行都曾拥有自己的收单业务,但经过银行剥离非核心资产的浪潮后,如今只有Savings Banks(Payone)和Cooperative Banks(VR Payment,从前的Card Process)依然保留了这一业务类型。其中较为典型的并购交易包括:EasyCash,2002年由德意志银行出售,几经转手现由法国支付公司Ingenico持有;Deutsche Card Service,2012年由德意志银行出售给美国支付公司EVO Payments International;Concardis,2017年由德国银团出售给美国安宏资本和贝恩资本。
第二次并购浪潮:规模经济和协同效应推动支付行业的区域性整合
第二次并购浪潮起始于2011年,而后在2014年形成势头,并于2017年达到规模顶峰。此次并购浪潮主要特征为收购方在原有支付业务范围的相邻地区谋求扩张,一些收购方尝试将在此次浪潮中购买的资产与其在第一次并购浪潮中购买的资产相整合,从而达到成为全国或区域市场领导者的目的。除此之外,通过利用协同效应和规模经济获得竞争优势也是此次并购浪潮的一大主流动因。
以欧洲为例,法国支付巨头Worldline一直致力于推动欧洲支付市场的整合,并在2018年大手笔收购了瑞士的支付市场领导者SIX Payment Services,合并后Worldline分别成为了瑞士、奥地利和卢森堡地区市场排名第一的支付服务商,并在欧洲收单市场占据了約10%的市场份额。2019年1月,德国第二大国际银行卡收单机构BS Payone与法国支付公司Ingenico Payment Services合并为Payone,成为了德语系地区(德国、奥地利和瑞士)的头部收单机构。意大利市场也处在合并进程中——金融投资机构Advent、Bain和Clessidra联合收购了五家意大利收单机构,整合后的Nexi的首次公开募股获得融资23亿美元,成为欧洲2019年最大的IPO。
第三次并购浪潮:为打造跨区域领导者,支付行业开始全球化扩张
第三次并购浪潮已于2016年从电子商务领域开始逐渐展开,在此次浪潮下,在第二次并购浪潮中诞生的区域领导者开始在世界各地寻找规模类似的竞争对手谋求整合,尽管这一趋势的发展在过去两年间已逐渐加快,但从长远来看,当前市场仍处于全球化过程的初始阶段。
2019年,伴随着三笔百亿级并购交易——FIS收购Worldpay, Fiserv收购FirstData,以及Global Payments收购Total System Services (TSYS),第三波并购浪潮势头猛增。在这一波收购浪潮中,各收购企业的并购战略同样十分清晰,主要包含两大发展主题:一是通过兼并整合打造跨区域的市场领导者;二是逃离高度竞争的饱和市场,转而向欠发达地区谋求发展。
第三次并购浪潮中较为典型的并购交易包括:2017年,美国收单机构Vantiv宣布以99亿美元收购英国支付市场领导者Worldpay。二者整合后的新公司沿用了Worldpay之名。通过此次跨区域并购, Worldpay一举成为全球最大的商户收单机构。蚂蚁金服一直在推进其全球化战略布局,2016年成功收购了美国生物识别技术公司EyeVerify,2017年又尝试收购美国国际汇款公司MoneyGram。2019 年,蚂蚁金服进军欧洲,成功收购英国支付公司WorldFirst,也是在全球化进程中最大的一笔海外交易。PayPal在2018年宣布了两笔并购交易:以22亿美元的价格收购北欧移动支付服务商iZettle,同时, 以约4亿美元的价格收购全球工资发放平台Hyperwallet。除此之外,PayPal于2019年收购中国支付网关公司国付宝(GoPay), 并通过此次收购成为了第一家获准在中国提供线上支付服务的外国公司。
支付企业的并购动因
客户需求的变化、支付领域的数字化革命、新出台的监管政策以及金融投资者的进场促使整个支付行业掀起了一波又一波的并购浪潮。
不断变化的客户需求
客户需求的变化影响着整个支付产业价值链。电子商务的兴起使得许多商家对综合支付解决方案的需求与日俱增。一些秉持着“支付即服务”理念的新兴支付服务提供商表现活跃,并已建立起成功的商业模式。除此之外,消费者的态度也日渐开放,愿意将自己的金融交易委托给非银行机构,甚至是那些名不见经传的金融科技企业进行操作。这些因素刺激了传统参与者急于在现有基础上获取新的能力,由此带来了并购需求。
中小企业对综合支付解决方案的需求与日俱增。为了给予消费者更好的消费体验,许多商家(尤其是中小企业)对综合支付解决方案的需求与日俱增,这为专注于提供高度垂直化支付解决方案的支付科技公司创造了宝贵的机会。此类支付科技企业有的可以为中小企业提供包括跨境支付在内的一站式支付服务,有的可以为中小企业提供全渠道支付服务(又称聚合支付,整合了各种付款工具,可以为消费者提供更加无缝的付款体验),在满足消费者便捷支付需求的同时最大程度上为商家和消费者预留了支付方式的选择权。
消费者愿意信任并选择非银行机构金融产品。麦肯锡最近发布的《美国数字支付调查》显示,传统支付服务商在获取消费者信任方面的优势正在逐渐消失。消费者变得愿意将自己的金融交易托付给非银行机构进行操作,包括大型科技企业,甚至包括那些名不见经传的金融科技公司。大型科技企業(如阿里巴巴、亚马逊和苹果等)已经开始尝试在其全球数十亿用户中建立自己的支付生态系统,成为支付行业的一股不容小觑的力量。科技公司积极涉足支付领域的原因有许多,如增加新的收入来源并保护核心产品(苹果支付),提高现有收入来源的利润率(亚马逊信用卡)以及加深现有客户的忠诚度(支付宝)等。此外,阿里巴巴和亚马逊等大型科技企业依托自身强大的电商平台产生出巨大的支付量。凭借巨大的支付规模,这些大型科技公司在与支付服务商的谈判中获得更多的议价筹码,从而有可能大幅降低通道费率,甚至将一些传统支付机构挤出市场。
不可逆转的数字化趋势
数字化革命在支付领域引发了激烈的行业竞争,传统发卡机构和支付服务提供商为求自保以及进一步的发展,纷纷开展战略性收购业务以提高自身数字化水平和支付能力,从而在竞争中掌握更多的主动权。
传统发卡机构:通过并购,多样化其商业模式获取竞争优势。数字化革命导致市场新参与者的进入,新兴支付服务提供商正在通过其激进的定价模式和一系列现代而灵活的产品来为市场带来更多活力, 从而加速了行业竞争。许多金融科技公司已经成功地在B2B和B2C的商业活动中增加了客户支付界面。大型科技公司正在将创新的支付方式(如苹果支付或亚马逊支付等)推向市场,从而将智能手机的定位升级为移动钱包。随着另类支付方式在全球范围内兴起,卡联盟最繁盛的时代似乎正逐渐成为历史。为了应对行业的激烈竞争,各传统发卡机构开始通过并购多样化其商业模式,保持在支付领域的活跃地位。
传统支付服务商:通过并购“强强联手”获取竞争优势。近几年来,支付领域的格局变得十分复杂,像Worldpay和First Data这样的大型支付服务提供商逐渐发现自己已经被推到了价值链的下游。在从前的传统模式下,Worldpay和First Da ta等商户收单机构会将商户直接连接到网络,并为其提供支付的前端和中间服务,包括在收银台安装一个物理支付终端,随后将这些刷卡器连接到网络上。这些机构可以在相对固定的成本基础上,通过扩大支付量来增加利润。
然而,数字化和电子商务的兴起改变了游戏规则,也打破了传统支付服务机构一本万利的买卖。企业需要在店内、网上和移动渠道实施全方位电子商务战略,因此需要复杂的支付解决方案,这为新一波急于填补空白的新兴支付服务提供商打开了大门。随着数字经济的快速扩张,由于传统支付服务提供商没能开发出客户所需的基础设施,使得新兴支付服务提供商拥有了比较优势。为对抗敏捷初创企业在该领域的竞争,传统支付服务商选择通过合并实现规模效益,在一定程度上属于“防御性”投资。对于传统支付服务商而言“强强联手”的策略保守、无奈却又不失明智。
打破数据垄断的开放银行政策
近年来,为了更好地顺应向无现金社会转型的大趋势,世界各国监管部门相继出在欧洲出台的一系列监管措施中最具代表性的第二次付款服务指令(Payment Services Directive 2,PSD2) 已于2018年1月在欧盟成员国生效,该指令要求银行在经过所有者同意的情况下向第三方支付服务商开放消费者账户数据。这一监管政策的实施打破了传统银行对客户数据的垄断,对支付行业的发展产生了显著且积极的影响。
在PSD2的影响下,一些银行选择转型,成为了数字化驱动的企业;但更多的银行选择了在原有业务的基础上通过收购金融科技竞争对手来取得竞争优势。而余下选择固步自封的传统银行则很可能会在竞争愈加激烈的未来惨遭淘汰。
除此之外,PSD2通过强客户认证(SCA,规定在涉及卡片的电子支付交易中都需要同时使用两种身份认证方法,从而达到提高线上卡基支付的安全性的目的)标准提高了支付的安全性。在PSD2框架内提供账户访问需要支付机构拥有强大的客户身份验证、风险识别以及防欺诈能力。在此监管背景下,支付服务商对网络安全、欺诈预防和风险检测类技术的需求明显增加。事实上,这方面的趋势已初步显现,如2018年,PayPal宣布收购防欺诈平台Simility,2019年万事达宣布收购防欺诈服务商Ethoca。
金融投资者催化行业并购进程
近20年来,在全球支付行业的并购浪潮中随处可见私募股权基金活跃的身影。私募投资者对支付行业抱有浓厚的兴趣主要源于四个方面:首先,支付行业具有较强的增长潜力,可以为私募股权基金的投资者带来丰厚的回报。据麦肯锡预测,2022年全球支付收入将达到2.9万亿美元,并且受跨境支付的推动,2026年这一数额还将增长74%。其次,由于具有高现金流量和轻资产的特点,支付服务商成为私募股权投资者最为青睐的资产类型之一。再次,支付行业正在经历持续的数字化转型,而帮助公司进行成功转型是创造价值的明确途径。最后,由于行业内并购交易本就十分活跃,市场对收购支付类企业的浓厚兴趣为私募投资者提供了良好的退出环境。
支付全球化面临的挑战
尽管目前全球支付市场尚处于第三轮并购浪潮的初始阶段,但对于全球支付大融合过程中可能会遭遇的挑战已经逐渐显露出来,其中表现突出且影响深远的三大挑战分别为文化错配、创新引发的规模效应失效以及政治干预。
文化错配
一些在本国已获得成功经验的支付服务商在拓展全球业务时可能会选择在其他国家/地区直接复制自身原有的成功经验和商业模式,然而实践告诉我们,这样简单的复制未必可行。微信在印度遭遇滑铁卢就是一个例证。由于在微信进入印度前,当地人已对特定的社交软件养成了稳定的使用习惯,如WhatsApp、Facebook Messenger和Truecaller,微信的类似功能无法与那些早已在印度扎根的服务商相竞争,在多次本土化尝试未果后不得不在2015年解散了在印度的微信团队。借鉴微信的经验,我们认为任何支付公司若想进入数字支付渗透率较高的市场都应该做好充足的准备。此前PayPal收购中国支付网关公司国付宝(GoPay)的新闻在一段时间内占领了新闻头条。通过此次收购,PayPal成为了第一家获准在中国提供线上支付服务的外国服务商。根据德勤2020年出具的报告——《后浪来袭:东盟与南亚的璀璨数字生活》显示,中国的数字支付率达到86%,为世界平均水平的三倍。要想打入一个已深度数字化的支付市场,与原有支付工具相竞争,PayPal须拿出足够大的诚意和创意。
规模效应失效
传统支付机构主要为销售驱动,通过增加新客户来扩展现有服务实现规模效应,在这一过程中的创新也通常围绕原有服务的优化展开。而新兴支付机构多为服务驱动,依靠不断开发新产品满足客户不断变化的需求来吸引更多客户并增加客户黏性,其中优秀的新兴支付服务商甚至可以通过创新为客户创造需求。
从2019年支付巨头的大规模整合可以看到,老牌支付服务商似乎并不打算改变自身原有的商业模式,而是试图通过吞并其他老牌运行商的策略来获得更多的资源,以期能够从规模效应中获益。然而,由于新兴支付机构对“创新”和“颠覆”愈发驾轻就熟,老牌支付服务商所期待的规模效应未必会如期而至。如区块链技术仍在持续推动支付产业的进化,一旦传统商户服务模式被完全颠覆,老牌支付服务商通过“强强联手”带来的规模效应将变得没有意义。
政治干预
政治干预正在成为影响全球支付行业大融合的一个额外且重要的因素。公平且可预期的投资环境是促进跨境并购交易的必要条件,难以预测的行政手段对于两国的跨境合作有害无利。
2017年1月蚂蚁金服宣布预以8.8亿美元的价格收购美国跨境汇款公司速金汇(MoneyGram);同年3月,美国支付服务商Euronet参与竞标,蚂蚁金服随后提高报价,最终双方以12亿美元的价格达成并购协议。然而,该笔交易被美国外国投资委员会(Committee on Foreign Investment in the United States,CFIUS)三次否决,理由为该笔交易可能对美国国土安全造成威胁。
蚂蚁金服通过收购速金汇可以获得该企业在200多个国家拥有的34.7万个代理网点,有助于蚂蚁金服进一步构建其全球支付网络;而通过与蚂蚁金服合作,美国移动支付行业可以获得一个快速发展的机会。从自由贸易的精神和行业发展的眼光来看,该笔交易本将创造双赢的局面,但行政干预带来的负面影响可能会促使未来国际支付企业在参与全球支付并购业务时产生更多顾虑。
并购浪潮重塑行业格局
支付科技并购浪潮下,中型银行或将参与并购以寻求庇护
一波又一波的整合浪潮首先重塑了支付收单领域。在第一波并购浪潮中就已有许多银行自愿将收单业务从自身剥离开来,从收单业务中撤出会使银行失去额外的收入潜力,并有可能将现有客户流失给可以提供一站式综合金融服务的竞争对手。
当全球化整合的趋势已愈发明显,我们预测,只有那些能达到较高的投资门槛,并具有相关经验的少数大银行才可能成功地实现这样的全球性扩张。面对支付科技公司、大型科技企业和行业巨头带来的巨大的竞争压力,以及被瓜分得所剩无几的市场份额,中型银行发现自己被夹在了中间,既没有规模优势也没有创新的商业模式。如果中型银行不能依靠数字化转型来降低成本并提高盈利能力,那么这些银行只能转向并购交易这种经过证实确实可以降低业务成本的方法。面对持续走低的经济情势,许多中小银行被迫报团取暖,2021年很可能会出现更多由于类似压力推动的传统银行间的整合。
卡组织陆续收购数据聚合商,或将打破数据市场现有平衡
数据聚合商是连接银行和金融科技公司之间的重要枢纽。例如,2015年4月,知名数据聚合商Plaid的产品Auth首次公开上线,包括Venmo、Gusto、OptionsHouse、TransferWise在内的众多FinTech应用都通过Plaid的技术平台来接入各自客户的银行账户。该软件支持全美13家银行的账户认证,基本覆盖了绝大部分的活跃储蓄账户。通过Auth,金融科技初创企业能够掌握其客户的银行账户信息。
在数据聚合商的商业模式中,一头连接银行,另一头则连接金融科技公司。经过多年博弈,数据聚合商成功在夹缝中寻得了一个微妙的平衡点。然而,2020年上半年,Visa和万事达开始陆续收购数据聚合公司,打破了这一平衡。对于银行来讲,卡组织在信息安全和风险控制方面更值得信任,因此乐见其成;而对于金融科技公司来说,卡组织与银行存在天然的依存关系,卡组织进军数据聚合行业将削弱金融科技公司在数据共享领域的话语权。事实上,由于Visa和万事达两家卡组织已掌握了全球卡业务90%的市场份额,倘若进一步垄断数据聚合行业,将促进其对消费者数据的进一步垄断,而这无疑会对基于数据的金融科技创新产生负面影响。
大型国际支付服务商与细分市场支付专家纷纷登场
鉴于目前很多公司都在紧锣密鼓地进行全球布局,预计近期还会有更多的跨地区和国际合并。例如,万事达当前正在全球范围内尤其是在欧洲地区努力拓展业务种类和资产规模。但是,随着业内合适的并购标的越来越少,以及来自监管和反垄断方面对于支付领域并购交易的规范越来越严格,未来创纪录的交易数量将会逐渐减少。综合考虑各个经济区域都已有或将会有打造并推广自己的支付系统的计划,以保护地方企业和当地经济,预计未来,特别是在支付基础设施和支付处理领域,全球性支付机构或将减少至5~6家,其中应至少有一家欧洲企业,一家美国企业以及一家亚洲企业会在這场角逐中胜出。
未来,各个细分市场将诞生自己的支付专家。为了更好地填补其所在利基市场,这些支付专家很可能通过并购的方式将相关技术捆绑在一起,创建一个功能更强大、市场领先的支付解决方案,并在全球范围内提供支付服务。在这种情况下,关键的驱动因素是如何最大程度地满足客户需求,以及为客户提供最大程度的便利。因此,未来在发掘客户需求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的数据分析公司以及有独特卖点的加密货币企业或将成为支付专家竞相收购的对象。
疫情之后,支付龙头或将加速收购小型精品企业
目前,全球支付科技市场上有大量初创企业尚未满十年。受到2020年初开始的全球新冠疫情的冲击,以及随之而来的市场低迷,这些在经济上行期间成立发展起来的支付科技企业首次面对宏观经济环境恶化带来的挑战。许多管理团队在应对客户需求疲软和营运资金紧张的问题时可能由于缺乏经验而使得公司难以摆脱困境。在这种情况下,一些无力支撑的小型支付科技公司可能会转向传统金融机构、私募基金和非金融战略买家寻求合作、投资甚至收购的机会。
(作者单位: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中国金融案例中心)
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中国金融案例中心于2013年6月成立,是从事金融案例研究、案例开发、案例库建设的专业研究和教学服务机构,立足于概括中国实践、拓展全球视野,致力于建设国内最具学术影响力和业界影响力的中国金融案例库和以案例为载体的知识传播平台。案例学术指导委员会成员由学院享有国际声望的知名教授以及有丰富金融实践经验的业界导师组成。未来,案例中心将继续总结和记录中国金融领域的成就和经验教训,在研究和交流平台上优化教学、促进研究、服务监管、引领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