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信托业转型发展的思考

2021-03-24 12:44王卓
银行家 2021年3期
关键词:信托业非标信托公司

王卓

2020年在波澜起伏中落下帷幕,疫情在全球发酵,世界格局持续波动,经济环境深刻变革。在历史发展的大格局下,信托业面临的经营环境已经发生了深刻的变革,曾经的展业“惯性”难以为继,行业积极探索新的“时”与“势”、努力寻求破局的背后,是一个宏大背景下的深刻投影。

把握“时”与“势”中的“变”与“稳”

宏观环境持续变化。2020年我国GDP总量突破100万亿元大关,经济发展上的量变将带来一系列的质变。中美之间“发展”与“遏制”的博弈将在未来较长的时间持续存在。国内经济社会向“高质量发展”转轨,产业升级、技术变革、区域发展进入关键时期,“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于财富分配、社会治理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与此同时,仍在全球肆虐的新冠疫情尚无止歇迹象,这对于未来世界的重塑——无论是经济形态的格局,还是社会面貌——都隐含着巨大的不确定性,也为信托行业危中寻机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

监管形势深刻变革。2020年,监管政策頻出,《信托公司股权管理暂行办法》的实施强化了信托公司的股权穿透,提高了股东门槛;在资管新规及《资金信托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的引导下,信托行业自2018年开始,逐步压缩融资类和通道类业务,提高投资类业务,转型和创新成为信托行业发展主基调;《信托公司资金信托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明确了非标占比50%的限制,资金信托定位为私募,彻底禁绝非标资金池,严格限制客户集中度。2021年,资金信托新规和《信托公司资本管理办法》大概率也将出台,一旦发布实施,将直接影响信托业转型的格局与方向。显然,监管政策的持续发力,对于信托业现有的市场环境、展业逻辑都产生了深刻影响。

信托业资本实力稳步提升。面对外部环境的变化,信托业在积极随风调帆、求存求进。2020年,信托业的注册资本和净资产均稳步增长。从已在中国货币网披露了2020年业绩快报的59家信托公司的数据看,已有9家信托公司年内完成增资,合计约272.43亿元,增资后的行业平均注册资本为47.48亿元,较2019年行业均值(指2019年的68家信托公司,下同)增加了5.68亿元。截至2020年末,59家信托公司平均净资产达105.73亿元,较2019年行业均值增长超过10%。资本实力的提升,为信托业的变革发展打开了广阔的空间,也为行业转型准备了稳定之锚。

信托业经营能力稳中有进。2020年,信托业的平均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为13.6亿元,比2019年行业均值增加了1.19亿元,信托业务收入占营业收入的比重保持在七成左右,是信托公司营业收入的主要来源。与此同时,信托业平均报酬率稳步提高,截至2020年6月末,行业平均年化综合信托报酬率为1.26%,较2019年同期大幅提高了72个bp,迈入“1”时代,体现出信托公司业务经营与主动管理能力的提升。

信托业文化建设稳步实施。在2019年信托业年会上,中国银保监会副主席黄洪首次针对性地提出信托文化建设五年计划,开启了重塑中国信托业灵魂之路。2020年中国信托业协会及时出台了《信托文化建设指引》,有效引导信托文化建设有序展开,各信托公司文化建设氛围愈加浓厚,相关机制、规划陆续出台。在2020年的信托业年会上,黄洪副主席再次提出了以“守正”“忠实”“专业”为核心的受托人文化,抓住了信托文化的“牛鼻子”。2021年,信托业文化建设已进入信托文化普及年,信托文化的意识正逐渐深入从业者内心,进而引导此次信托业转型跳脱历史循环,真正走向特色发展、回归本源的定位上来。

做好“时”与“势”中的“守”与“为”

“转型”并非“转向”,应以信托行业发展的积淀为根基,既要在传统领域精耕细作、务求深广、做实根基、立根求新,在“守”的基础上有所“为”;又要在创新领域眼光向外,体察格局聚合,发掘介入机遇,审慎洞察风险,在动态平衡间谋求多元角色,在“为”的基础上做好“守”;更要在管理领域眼光向内、统筹谋划,有所“为”有所“守”,夯实转型发展之基,在“守”与“为”的辩证中寻求更为合适的发展道路。

对传统业务坚持“守中有为”

信托传统业务领域以工商企业、房地产、政信业务(政府和信托间业务)、银信业务等为主,转型绝非对传统业务“一刀切”,相反,传统业务应该在转型过程中顺势而为、寻求突破。信托公司可以充分利用在传统领域长期耕耘积累下来的客户优势和专业优势,创新开发符合客户需求的新信托产品。工商企业信托可以加大对空天海洋、信息网络、生命科学、核技术等战略性产业领域的研究,服务实体经济转型升级,支持国家重大战略的实施。地产信托可以大力探索发展优先股、投贷联动、同股同权等股权投资和地产基金化业务,布局以房地产为底层资产的标品信托,探索布局房地产行业债券、ABS、商业地产REITs和类REITs业务。政信业务可以深入挖掘核心客户需求,探索新基建业务,加强与资本市场的联动,研究推进传统政信业务非标转标,降低融资成本,切实服务区域发展与地方建设。银信业务同样应向标品领域转型,强化与银行在证券投资领域的合作。

对创新业务谋求“为中有守”

在转型的大趋势下,信托的创新有了明确的方向,以监管套利为目的的创新将不可持续,回归资产管理本源的创新才是信托大有作为的领域。标品业务是当下信托业发展的重点领域,但于信托公司而言却并非擅长领域。“为大于微,图难于易。”建立投研体系、打造人才团队、构建风控管理体系,当然是必须完成的工作,但仍须找到切实有效的切入点。

债券投资因风险维度与传统非标业务评判融资主体的信用风险流程近似,可作为转型标品的着力点,借助信托公司在传统非标投资、投研方面的积累,发挥自身在跨市场投资方面的制度优势,更好地完成起步动作;可以推进可交债、可转债、阳光私募类TOF、量化对冲、多策略FOF/MOM等多元业务模式的落地,逐步形成以大类资产配置驱动资金端需求的发展模式,加快规模上量。同时,依托积累的核心客户资源,逐步发展具有独特竞争力的标品业务。精细化开展实业投行业务,探索通过资本市场为实体经济及其产业链提供直接融资的业务模式。据估计,未来五年信息基础设施、融合基础设施和创新基础设施等新基建投资规模将突破17万亿元,带动上下游产业规模增加近30万亿元,信息消费将展现出前所未有的潜力。信托业可探索通过固有业务与信托业务协同、股债结合、投贷联动、产业投资等新模式,抓住服务新基建发展的历史性机遇。

猜你喜欢
信托业非标信托公司
信托公司在破产重整实务中的机会
商业银行非标理财业务的风险分析
中国信托业2016年度社会责任报告发布
燃煤烟气脱硫脱硝非标设备的工程设计
非标自动化设备的特点与创新设计探究
信托业协会:应逐步解除刚兑魔咒
家装勿使用“非标电线”
规范信托营销上海银监局重提信托代销面签
关注我国信托金融
信托业:最后一次整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