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存刚
【关键词】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新型政党关系;党的对外工作;政党外交
【DOI】10.19422/j.cnki.ddsj.2021.03.002
党的对外工作是国家总体外交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当今世界规模最大、国际影响力最强的现代政党,中国共产党在对外工作中顺应时代发展潮流,紧密围绕党和国家的中心工作,服务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在实践和理论探索中守正创新,在中国特色大国外交中努力发挥引领、固基、统合、拓展、协同等五个方面的独特作用。中国共产党所做的一切,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为人类谋和平与发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本质特征和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和最高政治领导力量,中国共产党在当代中国政治格局中处于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地位。“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1]习近平外交思想的首要内容是“坚持以维护党中央权威为统领,加强党对对外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2]这种“集中统一领导”自然包括中国共产党对党的对外工作和政府外交的领导。中国的政府外交除了遵循外交的基本原则和规范外,还秉持独特的价值观念,具有鲜明的自身风格。这些外交价值观念和外交风格,既源于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更源于当代中国的社会主义属性以及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外交大权在党中央”,是当代中国外交的一项基本原则;“党中央对外交工作实行集中统一领导”,是当代中国外交的鲜明特色。中国的政府外交在实践中必须也确实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纲领中关于对外交往的准则,因此既不会出现实行多党制或两党制国家经常发生的因党的对外工作偏好与政府外交偏好不一致而导致的政治博弈,也不会出现某些一党主导制国家存在的“党中有党”式派阀政治对本党执政团队所开展的政府外交的掣肘。这就保证了中国的政府外交与党的对外工作在政治方向和政治目标上的一致性,[3]进而保证国家总体外交的统一性、稳定性和有效性。
党的对外工作的引领作用主要体现在稳定和发展国家间关系方面。通观党的对外工作史,不难发现中国共产党始终重视通过发展党际关系来促进国际关系,突出表现为:与未建交的国家先发展党际关系,以推动建立国家间正式外交关系;与中止外交关系的国家发展党际关系,以推动恢复国家间外交关系;当与正式建交国家的关系出现倒退时,通过发展党际关系将国家间关系拉回正常轨道。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通过党的对外工作引领国家间关系稳定和发展呈现诸多新特点,其中最为突出的是通过运筹党际关系来维护对国家安全具有重大意义的周边大局稳定。比如,2018年以来,中朝两党两国最高领导人多次会晤,其中朝鲜最高领导人金正恩先后4次访华。中朝两国执政党关系的发展不仅为两国关系发展注入了新动力,开启中朝传统友谊新篇章,也使一度十分紧张的朝鲜半岛局势重回正确轨道,从而有利于整个东北亚地区局势的稳定。2019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访朝期间总结了中朝关系70年发展的经验,即“坚持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是中朝关系的本质属性;共同的理想信念和奋斗目标是中朝关系的前进动力;最高领导人的友谊传承和战略引领是中朝关系的最大优势;地缘相亲和文缘相通是中朝关系的牢固纽带”。由此可以看出中朝两国关系的特殊性以及中朝两党关系对中朝两国关系的政治引领作用。又如,在习近平总书记和老挝人民革命党中央委员会总书记本扬的共同推动下,中国共产党与老挝人民革命党于2019年5月正式签署《构建中老命运共同体行动计划》,明确了“中老两党在各自国家是领导核心,两党关系始终引领两国关系发展”;“双方致力于在新型国际关系基础上,探索打造新型社会主义国家间关系,携手发展具有各自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4]《构建中老命运共同体行动计划》是首份以政党名义签署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双边合作文件,“充分发挥了党际渠道在同相关国家双边关系和地区事务中的战略引领作用”。[5]此外,近年来,中国共产党还“有针对性地加强与蒙古、泰国、韩国、印度、尼泊尔、巴基斯坦、斯里兰卡和中亚地区国家政党的友好交往”,[6]既有力巩固了双边关系,也有助于稳定周边大局。
顺利进行外交活动,需要具备一定的客观基础。一般来说,外交基础是指外交活动得以正常进行的前提和保障。一国外交质量的提升需要不断巩固外交基础。党的对外工作在巩固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基础方面发挥着独特作用。
一是夯实中国对外关系的政治基础。“政党间的交往不仅涉及两党关系,更涉及两国关系。”[7]因此,党的对外工作直接影响国际关系。中国共产党对外交往的对象不仅包括执政党,也包括非执政党和各类政党国际组织;交往范围从中国周边地区到全球其他地区,从发展中国家到发达国家。在政党交往中,中国共產党高度重视治党治国经验交流。这既能丰富党的对外工作的内容,也有助于加强交往双方的自身建设;既能提升党的对外工作的层次,也有助于巩固国家间的政治关系。这一点尤其体现在中国共产党与其他国家执政党的交流中。比如,2012年以来,中俄执政党对话机制先后围绕“党的建设与国家发展道路”“群众路线与执政党现代化建设”“党的执政能力与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执政党加强自身建设的新理念新举措”“新时代中俄关系:执政党经验交流与战略合作”“‘后疫情时代的世界:中俄执政党战略交流与合作”等主题展开讨论。又如,自2003年以来,中国共产党与越南共产党先后举行15次理论研讨会,就治国理政和经济发展等议题进行深入交流和广泛研讨。政党交往特别是执政党之间的互动,不仅有效巩固了政党间的政治互信,也有助于提升政党所在国家之间的政治互信。
二是夯实中国对外关系的民意基础。民意对外交和国际关系均具有重要影响。作为一定阶级、阶层的利益和意志的代表,政党具有组织和表达民意的基本职责。因此,如何通过党的对外工作影响对象国的民意,以改善和提升中国共产党的国际形象和中国的国家形象,特别是巩固中国与外交对象国的双边关系,就成为中国共产党开展对外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中国共产党从人民中走来、依靠人民发展壮大,历来有着深厚的人民情怀,不仅对中国人民有着深厚情怀,而且对世界各国人民有着深厚情怀”。[8]深入做人的工作,是党的对外工作的特点和优势;广交朋友、广结善缘,善交新朋友、不忘老朋友,则是党的对外工作的优良传统。十八大以来,党的对外工作不忘根本、继承传统,不断扩大交往对象的覆盖面,做到“官方民间齐动手,精英草根两头抓,热灶冷灶一起烧”,不仅抓好国外政党和政治组织的工作,也更加注意做好智库、媒体、学术界、非政府组织等具有广泛社会影响力群体的工作,以期在更大范围内、更高层次上影响交往对象国的民意。最近几年,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每年要邀请3000名左右的国外政党、智库、媒体、学术界等多方面的精英人士来华参观和交流学习”。[9]这些交流覆盖面广泛、参与主体多元,有助于厚植中国在外交对象国的民意基础。由当代中国与世界研究院发布的《中国国家形象全球调查报告》显示,2012年以来,海外受访者对中国的整体印象近年来小幅稳定上升。党的对外工作依托政党外交和公共外交、民间外交等,通过多种渠道向国际社会展示中国形象,对影响海外民众形成对华积极印象发挥着独特作用。
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是一个庞大系统工程,政党、政府、人大、政协、军队、地方、民间在其中各有定位、各有侧重并相互配合。党的对外工作在其中发挥统合作用,既与其在当代中国政治格局中的特殊地位有关,也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基本构成所致。
一是构建全党参与的党的对外工作体系。在特定历史时期,党的对外工作内容局限在一定范围内,活动方式相对有限。随着国家整体对外开放水平的不断提升以及党和国家治理体系日益现代化,党的对外工作参与主体逐渐增加,目前“已逐步形成由中央集中统一领导和统筹、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具体组织实施、中央和国家机关有关部门和地方党委广泛协助支持、广大党员干部共同参与的立体化工作机制”。[10]比如,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和中国影响力的持续上升,国际社会加深对中国和中国共产党认识和了解的意愿与诉求日益强烈。在此背景下,越来越多的行为主体参与到对外交往过程中,负有相应职责的部门如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中共中央组织部、中共中央宣传部、中共中央统战部和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等也以不同形式积极参与党的对外工作,加强与国际社会的互动。同时,地方党组织(主要是各省、直辖市和自治区党委)的对外交往活动也日渐活跃。例如,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携手地方党组织共同举办“中国共产党的故事”专题宣介会,面向外国政党政要分主题介绍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中国的生动实践,讲述治国理政的精彩故事,成为外国政党了解中国和中国共产党的“金钥匙”,得到各方高度认可。
二是构建政党外交、公共外交、民间外交三位一体格局,发挥整体合力与效益。十八大以来,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在不断推进党的对外工作立体式发展的同时,大力推进公共外交和民间外交。如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发起并主办的万寿论坛,是一个以党的对外工作为牵引连接公共外交、民间外交的开放包容的国际交流平台,主要邀请各国政党政要、智库精英以及民间组织代表,围绕国际热点、世界政治思潮、政党政治理论与实践、治国理政经验等重要议题发表观点、阐述立场、深入沟通,以增进中国与外部世界的相互理解。万寿论坛迄今已举办29届,且已走出国门,在境外举办相关活动,产生了良好的政治和社会效果。在正式的双多边党际交往机制中,往往也会邀请企业、智库、媒体等领域代表参加,或者在党际交往框架下举办企业圆桌会等多种形式的民间交往活动。这些灵活多样的机制安排充分体现了党的对外工作三位一体格局的整体性与互动性。
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携手地方党组织共同举办“中国共产党的故事”专题宣介会,面向外国政党政要分主题介绍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中国的生动实践,讲述治国理政的精彩故事,成为外国政党了解中国和中国共产党的“金钥匙”,得到各方高度认可。2021年2月22日,让世界听到新疆人民的声音——“中国共产党的故事”新疆专题宣介会在乌鲁木齐召开,图为会议现场。
外交是维护国家利益、实施对外政策的重要手段,其理论和实践随着时代发展而不断发展变化。党的对外工作也不断与时俱进,努力把握规律,积极开拓创新。这集中体现在“两个努力拓展”上。
一是努力拓展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形式。这一点突出体现在党的对外工作机制化建设上。目前,中国共产党“与1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600多个政党和政治组织建立了不同形式的关系”,[11]并已建立多种形式的政党交流机制,形成发展党际关系的有力纽带和发展党的对外工作的有效抓手。这类政党交流机制既包括双边层次的,如中美政党对话、中俄执政党对话机制、中日执政党交流机制、中英政党对话等;也包括多边层次的,如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中欧政党高层论坛、中国—中亚政党论坛、上合组织政党论坛、中拉政党论坛、中非政党理论研讨会、中国共产党与东南亚国家政党对话会等。其中最有影响力的当属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2017年11月30日至12月3日,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召开,共吸引了来自世界上120多个国家近300个政党和政治组织的领导人共600多名中外代表参加,通过了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核心内容的《北京倡议》。习近平总书记在此次对话会上发表题为《携手建设更加美好的世界》的主旨讲话,郑重“倡议将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机制化,使之成为具有广泛代表性和国际影响力的高端政治对话平台”。[12]对中国共产党来说,“一个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政党外交格局和国际政党交流合作网络已经形成”。[13]
二是努力拓展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内容。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在党的对外工作中更加突出“政党属性”,始终聚焦“中国理念”传播。具体地说,就是大力宣传中国共产党的理论、理念、方针、政策,特別是努力做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对外宣介工作,将讲好“中国共产党的故事”与“讲好中国故事”同步推进,使国际社会不断深化对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方略的了解、理解和支持,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思考、新探索、新实践的了解、理解和支持;深入思考“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等重大问题,从而能够更为客观、更加积极地认识和评价中国共产党执政和自身建设成就以及社会主义中国的发展成就。比如,十九大闭幕后,中国共产党“组织30多个对外宣讲团,在近100个国家和地区开展500多场形式多样的宣介活动,同逾万名各国政党政要、智库学者、媒体精英交流互动”。[14]十九届五中全会闭幕后,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在第一时间面向各国使节举办吹风会,并按中共中央统一部署组织多批对外宣介团向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介绍五中全会情况。又如,2018年6月,来自45个国家和地区的66位共产党和左翼政党的领导人和代表参观中国改革的出发点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并就“中国改革的实践与经验启示”“深化改革与治理体系现代化”“新发展理念与乡村振兴”“国际经济合作与全球经济治理体系改革”等议题展开热烈讨论。此外,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还创设并成功举办数场 “中国共产党的故事”专题宣介会;召开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专题研讨会。上述具有鲜明政党属性、“中国理念”内核的对外交往活动,无疑有力拓展了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内容。
一个政党开展对外交往的能力及其对国家总体外交的作用,特别是与政府外交的关系,既取决于该党的法律地位、政治领导力和外交能力,又受制于国家的政治体制、政党体制及内外条件。[15]党的对外工作与政府外交在目标和行动上既存在一致性和协调性,也存在差异性和互补性。党的对外工作的协同作用在不同时期呈现不同特点。新中国建立之初,全球范围内两大国家集团尖锐对立,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中国实施全面封锁政策,与中国正式建交的国家数量有限且主要集中在社会主义阵营中。面对这一复杂严峻的国际环境,中国共产党通过党的对外工作来弥补当时政府外交的不足,党的对外工作在一定程度上履行了部分政府外交的职能。[16]通过党的对外工作推进国家总体外交,成为这一时期中国外交的重要途径和显著特色。[17] 20世纪70年代后,国际环境的重大变化特别是国际政党格局的深刻调整,对党的对外工作的职能和作用发挥产生一定影响。随着国际形势发展变化,特别是十八大以来,党的对外工作在国家总体外交中的地位不断提升,作用不断增强。
一是在国家关系大框架内积极作为。在不同政党制度、政治体制特别是外交体制下,党的对外工作的定位明显不同。[18]党的对外工作与政府外交的良性关系应当是相互配合、协同作战,共同服从和服务于国家的总体外交目标。新中国建立后,中国共产党在处理党的对外工作和政府外交的关系时始终遵循这一原则。十八大以来,党的对外工作在国家总体外交框架下展开时,进一步强化服务国家总体外交和重大战略的意识,更加注重解决国家对外关系中涉及国内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具体问题、实际问题。比如,“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对其进行宣传、解释和国际沟通,就成为中国外交的一项重要任务。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相应跟进举行一系列专题会议,有力配合了政府外交。又如,中俄政党论坛作为中俄“国家年”项目的子项目和中俄党际交往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始终在中俄关系大框架下开展活动,积极为两国地方政府和企业交流与合作搭建平台,其对于巩固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积极作用,受到习近平主席和俄罗斯总统普京的高度肯定。
二是在涉我核心重大利益问题和全球治理重大问题上发出强有力的政党声音。比如,2016年,南海仲裁争端发生后,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主动联系各国政党、政治组织,通过摆事实、讲道理的方式,帮助对方了解事实真相和中国主张的法理依据,促使120多个国家的240多个政党、政治组织以及280余个智库、非政府组织主动公开发声,支持中国政府在南海问题上的立场,打了一场漂亮的道义战、舆论战和法律战,从而更好地服务国家总体外交。[19]又如,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中国政府迅速建立高效运转的联防联控机制,举全国之力支援疫情最严重地区,依靠科技推进疫情防控,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同时加强防疫抗疫的国际协调与合作,取得了实实在在的阶段性防疫抗疫成绩。但在个别国家、部分政客和媒体的恶意挑拨、肆意鼓噪下,国际舆论场上出现了质疑中国疫情防控效果、指责中国防控措施的声音,一时间中国所面临的国际舆论环境明显恶化。在此严峻时刻,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分别致信60多个国家的110多个政党领导人,强调中国共产党始终把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重点介绍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指挥、亲自部署的相关情况,以及当前中国疫情防控形势、具体防控机制和措施。与此同时,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还举办了百余场视频交流研讨会,重点介绍中方统筹推进疫情防控与经济社会发展的一系列做法。这些举措既及时与各国政党分享了经验、为各国阻止疫情蔓延提供了借鉴,又有力回应了国际社会的关切。这些创新之举被认为是新形势下“党的对外工作特色和优势的重要体现”,收到了良好的外交效果。[20]
作为国家总体外交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对外工作在中国特色大国外交中发挥着多方面的独特作用,并已取得卓著成绩。新时代,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的中国与世界的关系已经发生历史性变化,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以及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稳定器和动力源,中国有能力为国际社会提供更多公共产品,是构建新型国际关系的关键因素,是维护世界和平的中坚力量。与此同时,日益走近世界政党舞台中央的中国共产党与世界的关系、与世界其他政党的关系也已发生历史性变化,“前所未有地为世界发展繁荣贡献思想理念,前所未有地为世界和平稳定提供力量信心”。[21]未来,党的对外工作需要继续坚守初心,不断解放思想、开拓进取,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基础上完善求同存异、相互尊重、互学互鉴的新型政党关系,努力搭建更多形式、更多层次的国际政党交流合作网络,同时加强对世界政党的方向、理念、认知、责任引领,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争取更多支持者、赞同者、同行者,为服务民族复兴、促进人类进步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本文是山东省重大理论与实践专项重点课题“中国共产党外交领导力研究”(项目批准号:20AWTJ02-19)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系南开大学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教授)
(责任编辑:甘冲)
[1] 习近平:《论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9年版,第10-11页。
[2] 习近平:《论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8年版,第538页。
[3] 差异只是对外交往的主体、客体、方式和范围。
[4]《中国共产党和老挝人民革命党关于构建中老命运共同体行动计划(全文)》,http://www.gov.cn/xinwen/2019-05/01/content_5388031.htm。
[5]《服務民族复兴 促进人类进步——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部长宋涛就2019年党的对外工作接受<人民日报>专访》,2019年12月25日,https://www.idcpc.org.cn/bzhd/mtzf/201912/t20191225_125322.html。
[6] 钱洪山主编:《中国共产党对外工作概况(2018)》,北京:当代世界出版社,2019年版,第3-4页。
[7] 彭修彬:《新型政党关系:内涵与建设路径》,载《国际问题研究》2018年第3期,第18页。
[8] 同[2],第515页。
[9] 章德彪、唐海军:《中国共产党领导力在政党外交中的作用探析》,载《上海行政学院学报》2020年第5期,第37页。
[10] 于洪君主编,金鑫、胡昊执行主编:《中国特色政党外交》,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7年版,第242页。
[11] 宋涛:《波澜壮阔 百年辉煌——写在党的对外工作100年之际》,载《当代世界》2021年第1期,卷首语。
[12] 同[2],第516页。
[13] 宋涛:《不断推进党的对外工作理论和实践创新》,载《人民日报》2019年9月28日,第15版。
[14] 钱洪山主编:《中国共产党对外工作概况2019》,北京:当代世界出版社,2020年版,第1页。
[15] 周余云:《论政党外交》,载《世界经济与政治》2001年第7期,第18页。
[16] 王家瑞主编:《中国共产党对外交往90年》,北京:当代世界出版社,2013年版,第26-100页。
[17] 同[10],第34-35页。
[18] 钟准:《把政党找回来——政党与对外政策》,载《世界经济与政治》2019年第2期,第36-52页。
[19] 沈蓓莉主编:《中国共产党对外工作概况2017》,北京:当代世界出版社,2018年版,第1页。
[20]《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创新“致信外交”通过政党渠道分享中国战“疫”经验》,2020年3月13日,https://www.idcpc.gov.cn/bzhd/smwz/202003/t20200313_137707.html。
[21] 同[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