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朵
本文为四川省教育厅统筹城乡教育发展研究中心2019年度一般项目“苗族中学生性心理健康现状与青春期性教育实证研究”阶段性成果。
本次青春期性教育专题课程授课对象是成都市某中学初二年级全体学生,以班级为单位进行授课。为了更好地把握学生的青春期性困惑,在课堂开始前设计了“问题盒子”这一环节。该环节主张自愿、匿名原则,收集班级学生在青春期中的性生理和心理困惑,学生自愿将自己的困惑问题写在课前分发的白纸上并交给授课老师。本次问题共征集了初二8个班级,共350名学生,共收集到224个问题,去掉重复和不清楚的问题,有效问题185个。经过整理分析,将这些问题分类统计呈现;由表1可以看出,初二学生青春期性困惑是比较普遍的存在。
根据表1初二学生青春期性困惑问题分类表,发现初二学生青春期性生理和性心理呈现以下几个特点:
(一)身高是最受关注的体像困扰
在性生理困惑方面,初二学生最烦恼的体像问题是身高,身高困惑占到体像问题的78%。学生们关于身高的问题表现出强烈的焦虑感,如“别人都长高了,就我还一样矮,我是不是有点问题?”初二学生对身高的重视,显然与他们关注自己的性魅力、对性审美追求有关;尤其是男生,希望自己高大帅气,更有魅力。除此以外,还有部分学生对青春痘、体毛、发育早晚的个别差异而烦恼。
(二)月经带给女生的困扰较大
遗精和月经分别是男孩和女孩进入青春期的重要标志,相比于男孩青春期的遗精,女孩的月经带来的困扰远远超过男孩的遗精,她们常常会因为痛经、月经不规律等问题而困扰,这也从侧面反映了学生对青春期身体发育常识的匮乏。女孩在初潮后的1~2年内发生月经不规律一般都是正常的,但由于绝大部分女生缺乏这些必要的生理知识而引起恐慌和焦虑,认为自己的身体不正常。
相较于女生,男生关于遗精的困扰少得多,极少几个关于遗精的问题都是出于好奇,如“遗精有什么感觉?”但是男生关于自慰的困扰不少,其焦虑主要来源于“自慰有害论”,如“未遗精前自慰对身体有伤害吗?”自慰是释放性能量的安全方式,对身体健康和将来的性爱都不会有损害。然而,受社会上流行的“自慰有害论”的影响,导致青少年自慰后怀有紧张、焦虑、恐惧、自责等消极情绪,这才是真正的危害。
(三)渴求恋爱和异性交往
进入青春期,由性吸引而带来的人际关系的变化,成为学生们最主要的心理困扰,共计有73个问题与恋爱和性际交往有关,占到提问总量的40%。提问主要反映了学生性际交往技能的提升愿望,以及在建立恋爱关系方面的矛盾心态,如有学生提出“想谈恋爱怎么办?”“在初中恋爱正常吗,值得吗?”等问题。他们非常清楚家长和老师对于中学生恋爱的态度,但是若被他人性魅力所吸引,还是会对爱情和恋爱充满向往,在矛盾心态中寻求做决定的依据。
(四)对性行为的强烈好奇
初二学生对于性知识有了探求的欲望和浓厚的兴趣,学生开始关注“性行为是什么?”“如何控制性欲?”等问题;还有学生渴望知道与同性性行为相关的知识,如有的学生提出“男生和男生如果相爱,性方面有什么需要注意的?”这表明初中学生性成熟以后身体出现强烈的性需要;学习如何去管理约束这股“洪荒之力”,正是当下学校性教育不可回避的任务。
(一)性生理教育:理解和接纳身体变化
青春期身体的变化对青少年而言是一个挑战,但并非所有的学生都能愉快地接受这种变化。调查表明,初二年级学生最大的困扰就是身体的变化,他们往往会跟同龄人去比较,但凡与大家有些不一样,就很容易惴惴不安。因此,发育中正常的个体差异都可能让他们过分介意,这种介意可能是对自己身体发育得不理解、不接纳,还可能表现为对他人个体差异的不理解和不尊重。进入青春期之前,就让青少年了解身体变化的规律,理解发育的个体差异,理解和接纳自己身体的变化,同时尊重他人的独特性。
学校是最适宜开展性教育的场所。进入青春期之前,以各种形式让学生了解青春期身体即将发生的变化、男孩的遗精和女孩的月经等生理现象及其意义等是非常必要的;让青少年理解青春期发育的个体差异,消除他们不必要的焦虑,愉快地接纳身体的变化,这将大大促进青少年心理健康。同时,也需要有价值观的影响,让青少年懂得尊重他人的身体变化及隐私,不用侵犯他人的方式去满足性好奇,也绝不以他人的身体发育特征作为取笑甚至欺凌的借口。这部分内容可借鉴《国际性教育技术指导纲要(修订版)》6.1“性与生殖解剖及生理”9~12岁年龄段学习目标之一,“认同每一个人的身体都是独一无二的,可能存在身高、体型、机能和外貌特征方面的差异”,通过恰当的教学环节设计,不难达成这一目标。
如果有条件,对家长群体开展家庭性教育指导也是十分有益的。这一方面避免学校性教育的成果被父母的不当言行所破坏,同时也有利于通过家庭性教育帮助青少年解决一些个别化的問题。毕竟学校开展的集体教育解决的是普遍存在的现象和问题,一些个别化的困扰很难兼顾到;而家庭中父母面对自己的孩子,有问题比较容易发现和解决。
(二)性审美教育:追求健康的美
进入青春期的青少年开始关注自己的外表,这是性审美发展的表现。青少年希望自己在他人眼中是有魅力、有性吸引力的,这原本无可厚非,且是青少年自我提升和完善的动力之一;然而受媒体及影视的影响,他们对此的认识和追求过分聚焦于外表。从体像困惑问题可以得知,初二大部分学生非常关注自己的身高与体形,甚至表现出与此有关的焦虑与不安。如果没有得到指导,学生会过度追求外表的美,并对身体健康造成影响,如减肥导致进食障碍等;对外表的苛求还会给青少年带来不必要的自卑感,尤其是女生,会把外表的重要性提到非理性的高度,而忽视了自身的全面发展。合理的性审美教育可以帮助他们提高审美水平,学会欣赏和培育精神和品格上的美,追求健康的美。
通过班级活动能够很好地达成性审美教育效果。性教育课堂最忌讳的就是说教式的单向输入,而让青少年尽可能参与教学过程则能收到出乎意料的效果,尤其是实现情感价值观目标之时。所以,通过设计主题,让学生们分组讨论和分享,能让他们透过别人的观点,意识到自己的偏颇之处;同学之间互相表达欣赏,也能起到建立自信的作用。从内容上看,在《国际性教育技术指导纲要 (修订版)》中,有多个主题与性审美教育有关。比如,5.4“媒介素养与性”12~15岁段学习目标中,就有“认同媒介会影响人们对美的评判标准,形成社会性别刻板印象”,这项内容非常有助于帮助青少年看清自己的审美标准从何而来;在6.4“身体意象”部分,各年龄段有“一个人的价值不由其外貌决定”“人们可以挑战不切实际的体貌标准”等学习要点以及相关的学习目标,都是非常值得选用的教学内容和学习目标。
在家庭性教育指导方面,需要让家长学习如何去接纳欣赏孩子的独特性,避免对孩子的外表过分挑剔和评价干预,并以身作则去塑造健康独特的美。
(三)人际交往指导:学会处理复杂人际关系
由于性吸引的产生,青少年逐渐会经历和体验一类新的人际关系;他们可能会倾慕他人,也可能被他人倾慕;还有更多可能是因为学习压力,教师、家长的管束和导向而不敢公开表达这种感情,从而形成自我压抑和对异性关系的过度敏感,对正常的异性交往过度关注,以起哄取笑的方式给他人造成压力与困扰。
这种基于性吸引而产生的关系,即使后来并没有发展为恋爱关系,也因为其特殊的敏感性而加大难度;而婚恋关系,也是诸多人际关系之中最为复杂的关系;对于青少年而言,学习处理这类关系,对于培养他们建设婚恋关系、获得幸福的能力至关重要。所以青春期教育,应该有人际交往指导的内容,尤其是如何处理基于性吸引而产生的复杂人际关系。这部分内容的要点和教学目标,可以参照《国际性教育技术指导纲要(修订版)》中1.2“友谊、爱及恋爱关系”的相关内容。
值得提醒的是,我们需要重新审视恋爱教育的目标:目前很多教师对于中学生的戀情,干预目标都是以制止为主。然而,这并不利于青少年获得成长。无论是被别人喜欢或是喜欢上别人,这种基于性吸引的感情,以及因这种感情而萌发出来的关系,都是青少年的新功课。他们需要学习如何去处理这种感受和关系,并在处理这些感受和关系的过程中,在处理暗恋中学会接纳自己的情感;在应对表白中学会尊重他人的感情,尊重他人的决定。对于建立一段恋爱关系,作为教师和家长与其一味反对,不如帮助青少年学会如何去做出负责任的决定——这样的决定是对自己、他人和社会负责任的决定,因此既不会伤害自己,也不会伤害别人,更不会危害社会。
这样的决定,无论是接受还是拒绝一段感情,无论是建立还是结束一段关系,都能让青少年获得成长,提高他们处理与性有关系的复杂人际关系的能力:有能力决定一份暗恋是否要表白,有能力拒绝一份表白而不伤害对方感情,也有能力建立一段关系并把交往行为控制在合理范围,更有能力在一段关系走到尽头时做到理智、和平地协商分手。可想而知,这样的能力对于青少年未来的婚恋有多大的价值,而这不是简单粗暴的干预所能收获的。
(四)个别心理辅导:帮助有特殊困扰的学生
普遍存在的困惑与问题,通过课堂教学或者班级活动能够有效的解决;但有些个别化的问题,仍然需要以心理咨询与辅导的方式为学生提供帮助。例如,问题中有性倾向困扰的学生,虽属于群体中的少数,但正因为如此,他们承受着更多的困扰和压力。对这类学生,学校和家庭提供个别化帮助的同时,班集体友好的环境、反歧视和反校园欺凌的措施,也是必要的。
[1]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性教育技术指导纲要(修订版中文版)[R].2018.
[2]陈少方等.中山市青少年性教育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J].中国性科学,2016.
[3]朱卫南,王欢欢,沈丽琴,李亚茹.成都市某小学性教育现状调查[J].现代预防医学,2017.
[4]董惠娟.青少年性生理与性心理教育[M].北京:群言出版社.2002.
[5]李鹰.青少年性教育[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6.